会计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会计信息化审计论文

时间:2022-10-09 03:40:38 会计信息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会计信息化审计论文

  会计信息化审计论文【1】

  [摘要] 近年来,会计信息化导致会计数据处理和工作效能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内部控制和审计人员产生了影响。

会计信息化审计论文

  为此,应当要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准则,创新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方法,加强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审计需要。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审计;监督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审计模式上通过评价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审计对象,建立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审计监督体系,以提高审计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3]。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输出的实时化要求审计监督必须向实时审计鉴证方向发展。

  不仅如此,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一些审计证据更具易逝性,使审计难度更高,风险加大。

  因此必须变革审计技术和方法,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增强其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防弊、规范管理、遏制、打击犯罪的能力[4]。

  1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目标、对象及内容

  (1)会计信息化审计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

  审计部门可通过数据通讯的控制测试、硬件系统的控制测试、软件系统的控制测试、数据资源的控制测试、系统安全产品的测试等方式来测评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方面评价信息系统有关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2)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对象就是会计主体。

  审计对象从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制账、表、证转变为无纸化的电子数据、文件;审计方式从审计人员采用传统的手工翻账、计算、记录、核对转变为通过鼠标的点击方式;审计的范围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纸制资料、数据,而是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平台、业务处理系统、电子数据、文件以及软件、硬件获取、操作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3)会计信息化的审计内容是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以及系统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5]。

  2 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

  (1)传统的审计线索缺失。

  在手工会计方式下,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各种审计资料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填写与登记,并有经手人签字,是可见的文字、数字记录。

  而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原先审计所必须审查的大量书面资料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肉眼不可见,会计数据的生成方式、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审计线索改变了方式或干脆消失了。

  (2)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和计算机基础之上的,信息系统的引进会给会计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是由信息系统固有风险所造成的。

  在计算机以及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存在技术风险、业务风险、控制操纵数据风险、篡改调用程序风险、纠错风险和安全风险等,这些风险无疑加大了审计人员的监督难度,而且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3)审计技术的复杂化。

  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原有的审计技术方法虽然仍然有效、仍很重要,但已经不能满足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需要,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储的电磁化,使得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和系统进行审查,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必不可少、效率更高的审计技术[6]。

  (4)会计信息化导致当前审计的风险抵抗力下降。

  如果按照传统审计方法,审计人员能抵挡一定的风险,但随着信息化会计的深入应用,审计人员老龄化及审计人才缺失的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审计风险将不断加大[7]。

  3 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策略

  (1)制定并统一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呈现出滞后性,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缺乏操作性,无纸化的电子信息能否作为审计的有效证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审计质量,应研究和制定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

  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电子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明确的界定,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可以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和统一起来,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原有的技术规范,统一网络技术管理规范、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并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计算机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及学习。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促进审计实践,二者不可偏废。

  没有审计实践,审计理论无法产生,没有审计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

  因此,要在审计实践中善于及时发现、总结规律性的问题,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国内学术界、政府研究机构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从而更好地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每位审计人员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增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并掌握计算机审计操作方法,逐步能根据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的模块。

  (3)积极探索审计方法的创新。

  审计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审计方法也要创新,审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如同审计基本程序一样,要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计算机抽样或者建立数据模型来辅助审计,使审计人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现代手段,找到审计的关键点和线索。

  通过计算机的海量搜寻,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从而可以抽取足够多的样本,达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目标。

  审计人员还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方法、会计方法、控制方法等多学科的方法交叉进行,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4)在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上下功夫。

  由于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对付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大量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集成,一般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计划管理、数据转换、抽样审计、实质性测试、会计报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打印与管理、审计证据归集与评价、审计报告生成等功能。

  为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财务软件的发展,必须提高开发审计软件的速度,加快审计软件更新换代的步伐,开发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

  (5)大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

  当前大部分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和经验的老审计人员,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多,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

  而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

  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需依赖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助,但又造成审计人员独立性减弱。

  因此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迫在眉睫[8]。

  审计机构应注重从多渠道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要求。

  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包括对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更新,也包括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培养和计算机知识的更新。

  首先应强化培训。

  各级审计机关要拥有完备的培训基地,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加强不同岗位的适应性培训。

  其次应重点选拔人才。

  即有重点地选派一些“尖子”人才进相关高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或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6)提高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审计。

  侧重对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软件开发维护及系统程序修改或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处理进行审查,并对被审计单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确认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容错处理机制、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保密技术等作深入的了解,以评价其系统安全性的等级,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5]。

  (7)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如实宣传网络环境下重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风险,大力宣传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经营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增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迫切性,促进社会舆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9]。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婕.会计信息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1).

  [2]宋璇.会计信息化下审计模式的创新[J].会计师,2009(6).

  [3]谢京华.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问题[J].审计与理财,2007(5).

  [4]张定明.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如何应对会计舞弊[J].卫生经济研究,2007(9).

  [5]王彩.试论会计信息化审计[J].经济管理者,2010(14).

  [6]王逢娜,宋哲.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

  [7]宋英.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J].审计与理财,2011(5).

  [8]牟华娟.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设想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J].交通财会,2008(9).

  [9]李延权.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J].中国市场,2007(39).

  会计信息化审计论文【2】

  摘要:信息技术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实施会计信息化审计,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运作的有效监督,对防范信息系统的风险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多数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积极意义和效益,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特点、策略、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审计;策略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

  1.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资源是否受到妥善保护,不因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者泄漏系统中的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源通常包括硬件、软件、数据文件、系统文档、消耗性材料和其他设施。

  这些资源经常放在一处或几处,硬件可能被恶意破坏,软件和数据文件的内容可能丢失或毁损,消耗性材料和数据资源可能未经批准而被使用。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而加以保护的,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是审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对于不足之处应提出需要进行改进与完善的建议。

  2.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由其中的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及数据的可靠性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运行环境中,在规定的运行时间内或规定的运行次数下,程序和所有数据元素运行不同测试用例的无差错概率。

  硬件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周期内,在给定的控制条件下,硬件系统执行所需功能的成功概率。

  数据可靠性是指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及时,它取决于系统绝对数据的处理过程是否准确无误,以及确保数据可靠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系统的可靠性还体现在它的容错能力上。

  对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的评价要检查系统的运行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否能抵御外界干扰而正常工作。

  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时,审计人员应对决定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

  3.会训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是指该系统能否实现既定的目标、系统的各项处理过程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

  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必须了解用户的需求。

  会计信息系统有效性的审计一般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进行,通过事后审计可确定会计信息系统是否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根据审计的结果,管理者可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特点

  1.审计的所有领域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目前,审计在每一领域都还做得不够,如:尚未构筑起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一种或多种可能的、可用于解释和预测多种审计现象的多维审计理论―,这种理论将使对审计环境、目标、本质、假设、概念、标准、技术、方法、过程等的论述更新颖、更丰富、更具逻辑性和环境适应力;急需加速我国的审计工作从落后的“绕过计算机审计”向先进的“通过计算机审计”和 “使用计算机审计”转化。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责任与风险巨大的审计 (尤其是独立审计)行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新时期,所有的审计人员都应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电脑审计人员,而这是审计(后续)教育的重要任务。

  2.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多元、实时、开放性使会计信息化审计也具有多元、实时、开放性特征,实时审计、会计责任审计、环境审计、境外审计等都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容易。

  3.会计信息化审计将对传统审计进行重整

  尽管“两权分离的程度决定了审计主体的种类和被审计单位的形式”,“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矛盾决定了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历史变迁”,但如果所有的计算机只囿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水平,提供的信息单一、过时、封闭,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 (其必须依赖于多元、实时、开放的信息)收入又怎能达到其总收入的70%(我国仅30%左右)?事实上,正是信息量极大丰富的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和全新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支持了卓有成效的“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及其或集权或分权的 管理模式,支持了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矛盾的最有效的解决,从而支持了现在和将有的多种繁杂的具体业务。

  三、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策略

  1.建立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

  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不健全将会阻碍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

  为适应未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应尽快建立自己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组织机构,按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要求组织、协调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规划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策略和职业培训计划,研究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方法、技术和规范,指导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

  在这项工作的起步阶段,政府应加强领导力度,从宏观上搞好规划安排,从资金和技术上扶持会计信息化审计,有效规划、部署和指导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促进审计实践,二者不可偏废。

  没有审计实践,审计理论无法产生,没有审计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

  因此,要在审计实践中善于及时发现、总结规律性的问题,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国内学术界、政府研究机构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从而更好地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3.制定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

  会计信息化审计同传统财务审计相比,在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应研究和制定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

  会计信息化审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和统一起来,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

  4.强化企业领导加强管理与控制的观念

  树立企业领导的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意识是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关键。

  因此,企业主管部门在充分领会国务院有关“国民经济信息化”指示精神,认真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企业领导进行会计信息化系统管理与控制的思想教育,促使企业领导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重要意义,重视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将会计信息化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5.大力培养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

  从内部讲,一是强化培训。

  各级审计机关要拥有完备的培训基地,从自己的需要加强不同岗位的适应性培训;二是重点选拔。

  即有重点地选派一些“尖子”人才进高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或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三是完善机制。

  要逐步形成能有效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激发各类人才智力潜能的运行机制,使知识最终能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求参与分配。

  6.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如实宣传网络环境下重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风险,大力宣传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经营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增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迫切性,促进社会舆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谢诗芬.高级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5-52.

  [2]胡仁显.自助式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78-82.

  [3]傅元略.网络财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56-63.

  [4]钱一玲.电算化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92-98.

【会计信息化审计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审计信息化论文10-06

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论文10-12

审计档案信息化的安全与维护的论文10-11

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对策10-01

会计审计论文10-08

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及信息化审计策略10-01

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及审计策略的论文10-01

会计信息化论文10-01

计算机技术对审计信息化的影响分析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