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会议上讲话的技巧
以下是小编为各位同学收集和有关会议上讲话的技巧范文 ,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写作有所帮助!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开会可谓是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
让领导和同事同时坐在会议室听着你的观点,这样的事情在职场上并不是经常能发生的。
所以,学会在会议上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提升你的职场形象,甚至还有机会得到上司的赞赏。
会议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其目的归结起来无外乎两个:传递信息和形成决策。
先说第一种。
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会议,是团队合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是不同分工的合作者之间通过交流达到信息共享的过程。
比如,企业的生产部门需要通过会议,向市场部和销售人员讲解产品的性能和卖点;市场部需要通过会议,向销售人员传达产品推广战略,统一行动步伐;而销售部门也需要通过会议,向生产部门反馈来自市场的声音。
这时候,无论愿意与否,只要身处这条信息链上的某一个环节,你就需要在会议上发言——你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所在的岗位。
例子不胜枚举。
一年一度的校园宣讲会,负责招聘的HR需要站在几百人面前发布招聘信息;办公室里专业电脑软件升级之后,客服人员都会上门开个培训会,帮助每个员工尽快适应新系统;高考前,班主任老师通常要召集家长们开个会,嘱咐一下备考的注意事项;或者仅仅是因为你工作成绩卓著,也有可能被单位领导拉进会议室,让你在同事们面前介绍介绍经验。
再来看第二种。
在职场上,很多问题在常规流程中无法解决、无法协调的时候,就需要通过会议的形式,借助团队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种以形成决策为目的的会议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都希望通过沟通、交流甚至是交锋,获得一个尽可能对自己有利的决策结果。
无论是企业制定新规章新制度之前的意见征求会、某个产品发布之前的策划会,还是广告公司对设计方案进行阐述的竞标会,抑或评选先进工作者的部门年终总结会,在这些场合,每一个与会者都有可能获得发言的机会,阐述自己的想法,适度地自我展现。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躲在角落里保持沉默——如果你想在职场中一直这么“低调”下去的话。
言不及义空话套话都是忌
冗长的会议除了是对与会者的一种精神消耗之外,更会导致真金白银的损失。
日本太阳工业公司曾经算过这么一笔账:会议的机会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开会时间(小时)。
之所以平均工资要乘以3,是因为参会人员创造的劳动产值通常是平均工资的3倍;而乘以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日常工作,因此损失要以2倍来计算。
效率是衡量一个会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以笼统来说,一切围绕效率二字的规则,比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主题清晰、言之有物等,都是对会议发言者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你需要当众进行主题发言,或者作为消息源在某个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的会议上讲话,那么你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有备而来。
具体来说,有准备表现在:在进入会场之前,弄清楚参加会议的都有谁?自己为什么来开这个会?会议内容大致是什么?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针对这些,提前查阅相关数据、材料、历史记录,并且事先思考一下会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听过一个真实的笑话。
单位里两个同事同名同姓,分属不同部门。
一次开会,不知怎么就通知错了人,结果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却莫名其妙地在会场里坐了半个小时,白白耽误了时间。
其实,他如果在走进会场之前有所准备,了解清楚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这个误会就完全可以避免。
在会议上发言,尤其是占用大块时间进行主题发言时,切忌套话、空话,要尽量做到提纲挈领,先讲主张再说理由,按照一定的逻辑把自己想说的内容列成条目,每个条目都能用几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重点。
如果时间充裕,则可以在相关条目下用事先准备好的数据、材料展开论述。
别人刚刚谈了对任务量考核方案的建议一二三四,其中三条与你不谋而合。
这时候,即便你针对这三条建议做了充分的发言准备,论点论据也更为有力,但无论如何也没必要展开来再重复一遍——否则只能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并且是对之前发言者的不尊重。
要知道在会议上,当你的身份从发言者转变为听众的时候,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话是必需的——尤其是在讨论环节。
因为只有了解别人说了什么,才会让你在随后的发言中有的放矢。
认真地听别人在说什么,适当地做些记录,在会议过程中不断调整、理清自己的思路,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完成一个得体的发言。
至于那些被别人抢先提到过的内容,其实也并非雷区——你再次提到它们的时候,尽可能地用三言两语概括核心观点,并且加上一些“正如刚才××谈到的那样,我还想补充一点”,或者“在这个问题上,我特别赞同××的意见”。
这种对他人发言的承接,不仅能强化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这充分体现出你在会议上有准备、专注、尊重他人、思路清晰和富有创见的良好职场形象。
承担与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责任
有句话说,成功的关键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
依照这个逻辑,除了“正确地说话”之外,恰当地选择说话时机也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发言的关键。
发言的时机选择,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位置。
在决议形成之前,核心成员或者意见领袖通常习惯于率先表态,而他们的意见往往会决定整个会议的走势。
接下来说话的是资深员工,他们会针对先前发言者提出的意见做进一步阐释,或是赞同,或是委婉地提出不同看法。
然后才轮到新人,这时留给他们的讨论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多数人只能“跟票”表态,很难再提出什么新的见解。
到了会议的最后阶段,团队大佬会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总结发言,并结合他自己的态度形成最终的决议。
实际上,发言的时机更像一个“潜规则”——没有成文的规定,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每一间会议室里。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有着十几年工龄的资深员工仅仅在会议后半段表态“同意,没意见”,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敷衍了事,不是带着情绪,就是态度不端正;相反,如果一个职场新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第一个跳出来说话,则很可能被诟病为“不知深浅,自以为是”。
如何选择合适的发言时机,需要判断力——你必须搞清楚自己在团队里究竟占了多大的权重,自己的意见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力。
在此基础上,你才能通过对发言时机的把握,承担与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责任,并且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这么说起来,职场新人要想在会议上一鸣惊人,确实存在一些难度。
作为菜鸟,更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在会议之前认真准备,在会上抱着学习的态度多听听别人怎么说;在需要自己说话的时候,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必过分谦卑,更不能过于自信。
至于那些憋着通过一次会议蹿红的年轻人,虽然这种进取心值得肯定,但切忌不能从一开始就盯着别人这儿说得不对那儿说得不好。
会议室里确实有可能给新人提供机会,但痴迷于此难免导致用力过猛,伤及他人,让自己在职场起步阶段就陷入困境。
随机应变是一种能力
会议室是职场生态的浓缩版。
在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解读,以及人们处理事情的不同方法,都会被集中在小小的一张会议桌上。
面对层出不穷的状况,如何随机应变从容应对,是对情商的重大考验。
在会议上发言,切不可以为有理就能走遍天下。
要知道,这种时候,用怎样的方式表达才是更重要的。
尤其是在意见相左时。
某地的公务员面试中就有这么一道题:假如让你组织一次会议,在会上同时有几位同事就你的发言提出反对意见,使你很难堪,你该怎么办?当然,标准答案无外乎“虚心听取大家的不同意见,认真调查和了解各方面的情况”等等。
但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在这个尴尬的场景中,那几位提出反对意见的同事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呢?
当别人发言时,就算你再反对、再鄙视、再想辩驳,表面上也要保持克制,不动声色。
轮到你说话时,首先要提到的不是“我不赞同……”,而是在对方的发言中,寻找你和他可以达成共识的部分。
随后再以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既达到了讨论的目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不至于伤及同事。
而所谓“恰当的方式”,就是说话的艺术了,这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尤其重要。
试着在开场白里,向那位和你意见相左的同事说“我认为××提到的这种方式很独特”,“在这次活动中的积极态度非常值得我学习”,或者“感谢××对我工作的关注”。
谁都好面子,因此说话的时候就必须体察周围的气氛和对方的情绪——是该直抒胸臆,还是点到为止,或者暂时搁置。
总之,要把握一个原则:针对事,而非针对人。
毕竟,人在职场,大家想的都是怎么把事情做好。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否定了别人的方案,就一定要再至少提出一个新的想法。
毕竟,破坏总是比建设来得容易,只破不立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会议中发言时还有个小技巧。
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让发言者频频注视会场上的某一个人。
试验结果发现,对于发言者频繁的目光注视,被注视的人在心理上就会觉得自己必须有所反馈——或是频频点头,或是在那人发言后表达补充意见。
这个试验告诉我们,在会议上发言时,可以一边进行自己的阐述,一边注视着会场里的听众,尤其是那些直接关系到你此项工作成败的“主要听众”,把自己和他们的关注点联系在一起,这样没准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发言效果。
会议上讲话的技巧【2】
除了说话技巧之外,我们也可能需要有会议技巧。
不仅如此,还必须有会议技巧。
当今的工作环境使我们越来越多地面临在同事面前开口说话的情况。我们做报告、部署会议、发号施令、对人作介绍。
我们参加会议、研讨会和小型讨论会。
在这些场面里,我们要做积极的参与者--讲出自己的意见。
期望成功
事实上,听众不会在意你认为是身体缺陷的地方。
你是怎样的,他们就那样接受你。
是的,你应该看到你最好的一面。
当然,你的穿着应该干净朴素。
你的同事不会在乎你的体重、头发、鼻子或牙齿。
如果他们认识你,知道你长得怎样,不用掩饰缺陷,他们已经习惯那样看你了。
如果他们不认识你,就会快速扫过你的脸庞,然后就不再注意了,除非你让他们感到厌烦。
换而言之,自我意识是自我中心式的能量浪费。
与会者关心的是你的表现,这才是你的兴趣和精力应该注意的地方。
至于在任何讲话的场合中,听众在一开始就会认为你是无过失的。
会议主持人就应该像个主持人。
被邀请发言的人必须有能与人分享的东西。
汇报者要清楚地汇报项目。
不仅如此,大家希望主持人工作有效率,发言人能提高与会者的兴趣、提供大量的信息,指导者拥有丰富的知识。
令人高兴的事情。
对讲话者有一定的信任感。
这种现象是你的巨大财富。
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你知道自己要讲的事情。
如果他们改变了态度,就说明你的行为证明他们想错了。
相反,如果你的表现多少如他们期望的那样,你就增强了他们的期望,使他们进一步接受你。
就是说,你要走出自我,投入到发言人的角色中,获取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否则,你会自动失去他们的支持。
请注意,这些态度不是由于你是谁而造成的,而是由自我利益导致的。
人们不想浪费时间,或者不愿感到厌烦。
与会者自己希望会议进行顺利。
这就是对你的支持。
你尽可以自信这一点。
忘记你自己
另一方面,如果你沉浸于自我而不是注意大家和事情本身,你很快就会觉得积极的感受转变成了某种消极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你冒冷汗、失去知觉。
所以,忘记你自己。
把精力集中到你的角色上。
记住:交流就是分享想法,是爱的一种脑力行为。
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就不能把自己完全交给听众。
许多人不愿意扮演角色。
我们不想被人看成是演员。
如果我们是这样,听众就会认为我们虚伪。
同时我们害怕随后自动遗弃了真正的自我。
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
每一次成功的公众表现的基本原因在于交流者的一些能力,他能,至少能部分地忘记自己和假想的缺点,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他在其中的角色和他向之传递信息的听众身上。
这是所有成功交流的明显特征。
记住这一点,你就会成功。
担心头发理得不顺,你就会充满了失败的恐惧感。
【会议上讲话的技巧】相关文章:
会议讲话技巧总结09-30
班长培训会议上的讲话12-09
在人事调整会议上的讲话10-08
在课题开题会议上的讲话11-01
在课题开题会议上的讲话10-09
项目启动会议上的讲话09-30
项目建设会议上的讲话09-30
安全生产会议上讲话10-05
培训会议上的领导讲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