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改革【1】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改革现状,明确改革方向。
方法:文献研究法。
结果: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存在培养目标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实验教学定位不准、实验课程设置、配置资源、考核体系不完备等问题,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护理人才的需求。
结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当前亟待探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等护理;护理教育;实验教学
现代医学护理技术迅速发展、卫生保健服务体制改革和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走向国际标准化轨道的趋势,对于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1]。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实验教学部分对于护士实践技能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2]。
一、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在实验教学方面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其中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验内容、评价体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3]。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重点是培养应用型知识与实践技能。
因此,面对国家发展需要,应注重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二、我国高等护理实验教学现状
1.培养目标不能顺应时代发展。
肖国华[4]等认为我国高等护理实验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上存在问题,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仍然停滞在操作技能上,认为操作技能水平代表了学生的能力,从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少之又少。
2.课程设置无法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
2011年护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
而多数院校课程结构仍以生物医学模式为课程的基本框架,过分依赖于医学学科模式,注重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之间相互独立重复存在,护理特色未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培养模式比较单一[5]。
3.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高校实验室教学一直以来均采用由教师主讲、示范、护生操作这样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以及护生的需求[6]。
授课方式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且课程平淡无奇,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护理实验课程的考核体系在分值上不占优势,容易使学生们忽视此模块。
在对于实验课程的考核上,教师按照评分细则逐条对学生操作的进行评判,致使学生对于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标准化过于关注,无法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更不利于护生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7]。
5.实验教学资源有待改善。
现代医疗工作中采用的大多是一次性物品,而实验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物品,不能保证实验课与时俱进。
专职教师长期脱离临床,教学中缺少临床经验和实例[8];查阅相关资料,属于被动接受别人的间接经验,且相关资料与新技术新产品中的时间差会导致相对信息滞后。
且护理实验课的操作多依托于模拟人,导致学生操作时无人应对,简单模拟沟通内容,缺少变化性。
三、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1.改革与完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整个护理专业的灵魂,它对教育活动、教学内容、形式和环节等方面起着定向和规范的作用,是专业教育的直接出发点和归宿[9]。
改变以往的重视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养理念,树立以护生全方位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培养综合素质强,知识结构合理广泛、专业技术能力和适应性强,能独立承担临床护理以及社区养老机构卫生保健的突出护理学特色的实用型人才[10]。
2.完善课程体系。
我国护理实验课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三类,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居多。
而在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中,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也突出了优势。
如郭娟[11]将综合性实验应用于护理实验教学中研的究认为,综合性实验涵盖面广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用物,适当缩短理论授课时间,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所学知识并进行练习,互相指出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3.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护生的学习步骤为在校实验课学习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实习前短期综合培训―实习―毕业前综合训练这样的模式进行。
我国学生往往没有一个中间的过度阶段就投入到真实的临床环境中,使学生对于临床的各种不适应增多,不利于以后的继续学习。
对护生来说,早期接触临床,建立临床思维结构框架,能够弥补我国传统护理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并且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完善[12]。
(2)教学方法改革。
改变以教师为主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如PBL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反思日记法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的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13]。
4.改善实践技能考核体系。
相应增加实验课所占比重,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
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细节的考核方式,转变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
针对社会对新时期护理人员的要求,着重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上,沟通交流,应变能力之上进行考察。
高婧[14]等认为可以尝试优化整合实验课技能操作评价指标、探索开展动态式和全程化评价模式,可尝试实验报告等级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团队协作评价等。
5.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
良好的实验环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仪器与教学模型,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改善实验室环境,将实验室建设成为高度的虚拟仿真病房,充分营造出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环境;对于实验用物尽量与临床同步,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进入实习阶段能够更好地胜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15]。
尽可能在没有安排实验课的基础上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供护生们进行操作练习。
6.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
参与教学的教师团队需要不断学习,了解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注意收集和整理与临床结合紧密的护理技能发展动态,并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零距离。
鼓励教师以新的教学手段来营造欢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起相应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16]。
总之,护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7]。
对于实验教学的改革,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各项操作技能的充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下临床做充实的准备;同时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极大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方向的创新。
但是我国现在护理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仍处于实验教学阶段,并没有整合完善,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情景教学课下准备工作量大,学生时间不好支配;角色扮演中的患者与家属可能实验操作弱于扮演护士角色的学生;扩建实验教学基地,由于学校之间资源分布不均,实验室建设也有参差不齐的情况等;我们对这些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护理实验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玲玲,姜安丽.护理学本科教学内容的构建[J].护理研究,2008,22(9):2333-2334.
[2]张金勇,单志军,高玉霞.改革护理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科学,2013,16(2):55-56.
[3]董晓红,李艳微,贾佩华,等.以研究为特色的护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1):66-26.
[4]肖国华,王丽,沈学清.护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13-115.
[5]杨丽,仰曙芬,隋树杰,等.国外护理课程设置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4-5.
[6]朱建华,蒋新军,李东雅,等.情境领导理论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4):1251-1252.
[7]易霞,刘红华,袁群,等.从培养能力型、实用型护理人才看基础护理学考核模式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95-97.
[8]尹娅萍.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5(5):515-516.
[9]姜安丽.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 10年实践与发展的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3-6.
[10]刘东玲,杨培常,李伟,等.护理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0):2705-2707.
[11]郭娟.综合性实验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305-1306.
[12]谈益芬,王胜香,李佳,等.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J].全科护理,2014,12(16):1523-1524.
[13]邓颖,王艳玲,吴瑛,等.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成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4):147-149.
[14]高婧,邵珍珍,吴小婉.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与趋势[J].护理研究,2015,29(1):260-262.
[15]汪爱琴.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建设初探[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1):77-78.
[16]刘珍红,吴明.《临床护理综合训练》课程建立与实践的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8(3):45-47.
[17]刘英.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在综合护理实训课程中的运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0):444-446.
五年制高等护理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2】
摘要:实验是五年制高护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但目前的教学现状很不容乐观,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优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法等改革思路。
关键词:五年高护;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既有严密完善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1]。
化学实验作为其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调查结果显示,五年制高护学生对化学实验课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不少学生缺乏做实验的积极性,在实验室根本不动手,有的甚至玩手机,让学生课前预习,简直成了老师的一种奢望。
因此,分析五年制高护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尽快改变目前存在的不利状况已显得十分迫切。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1.学生自身方面
五年制高护的一年级学生是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年龄十六岁左右,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特殊的矛盾。
一是存在自卑心理:当前职业院校的社会地位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社会对高职学生认可的程度以及将来的就业定位都较低,另外,他们原来大多在中学时一般不是老师、同学青睐的对象,在压抑中度过了中学时代,加之不理想的升学成绩,使他们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
二是适应能力差,学习能力不足。
中学阶段和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措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由于缺失了中学时期不断的考试和既怕又难割舍的分数名次[2],所以到了高职院校这个新环境后,一时又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不能适应高职学校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能力的学习生活。
2.实验内容及要求缺少新意
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所选取的实验大多数都是验证性的,也就是按照已确定好的方法,得到事先已预知的结果。
这类实验可以安排,也有其必要性,作为基础性的实验应尽量安排在前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但不能占太多的比重,否则学生会对实验课失去兴趣,没有好奇心,每做完一个实验,学生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3]。
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一直在实验教学中处于垄断地位,它不适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4]。
这种模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要求怎样做就怎样做,就像照着菜谱做菜,部分学生知道照着实验指导书一个又一个步骤地往下做,下了课,出了实验室什么都不记得。
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不能进行科学的思考,没有了发现新现象、新方法的快乐,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失去了许多深入了解或理解化学的机会。
4.课前无任务,上课无头绪
在上实验课前没有安排任务导致做实验的目的性不强,缺乏充分的预习和准备。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老师会在学生到了实验室之后,将本次实验课的内容、目的、原理及步骤做简单介绍,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
由于课上时间有限,老师不能讲得太详细,这样必然会导致部分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在目的不清、原理不明的情况下,糊弄了事,简单做做,交份从别人那里抄来的报告就算做完一个实验[5]。
5.实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实验老师的学历普遍低于理论课教师,他们从事实验工作主要缘于没法评定教师系列职称,而被迫走实验系列,他们本身的知识占有、实验能力都存在诸多的缺陷,只好照本宣科进行实验课教学。
二、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路
1.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根据护士岗位的实际要求,向学生着重强调“习惯”两个字,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学习习惯就是将来的工作习惯,将来工作中能否敬业,就看现在能否敬学业,现在的实验,一方面目的是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达到让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增强自信心的目的。
因此课堂上教师务必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到三不准:不准玩手机,不准把任何食物带进实验室,不准实验前不做任何预习就开始做实验。
做到四净:实验室地面干净,水池干净,仪器干净,实验台面干净。
2.理论教师参与实验,使实验师资队伍更优化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目前实验教师的实验素质及力量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如果让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的设计与指导,可使理论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自己教学的针对性,同时由于高护班学生人数一般都在50人以上,理论课教师参与,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指导机会,实验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也会及时高效地得到解决,实验中理论教师参与还有减少不安全事故发生的作用。
另外要鼓励实验教师自主编写实验教材、选择实验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教学研究[6]。
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可以先到实验室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技能培养,再逐步从事理论课教学工作[7]。
再要指出的是,实验室工作岗位属于特殊岗位,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条件比较苦,学院应当保证实验老师的正常待遇。
3.注重实验,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增强学生完成后续生理、解剖等实验的自信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教学还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预习、观察、操作、总结、分析、写报告以及与人合作的全过程,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就高护教育而言,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化学实验课的责任,同时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8]。
4.改进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必须进行相应的更新和补充,以充分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对实验内容要进行筛选、充实、更新,尽可能根据高护专业的特点选择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掌握规范操作的同时,也能掌握现代化仪器的使用和对整个单元操作及流程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如溶液配制就直接用食盐配制生理盐水;用95%的酒精配置临床上消毒用的酒精;醛、酮实验可改为用实验手段判断一个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要求拿出实验方案,实验员准备好尿样;醇、酚实验就做交警检查酒驾原理的实验等。
对于现有实验设备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观看多媒体录像等手段让学生对基本操作技术有一个初步认识,再把这些操作技术融入到基本实验的内容中进行操作练习,这样就可在较少的时间内融入较多的实验内容[9]。
5.实施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对于大部分五年制高护学生来讲,学习基本沿用初中模式,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10],甚至有一些学生不带笔、书、本进课堂,我们把这些学生称为“三无”,多数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就是等老师讲解,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不能做到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独立完成作业。
而项目化教学能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并主动学习。
可按照下面几个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在确定项目任务时,应特别提出知识、技能以外的职业能力要求。
例如,实验四电解质溶液,除了要求学生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区别、盐类的水解实质、同离子效应的概念外,还要注意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束后要保持实验室整洁等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实验习惯就是将来的工作习惯。
(2)制定计划
学生以预习报告的形式呈现工作计划。
以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预习报告,预习报告中留出要填写结论的地方,留待实验结束后填写。
(3)实施计划
教师先讲解具体操作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小组完成实验任务。
实验结论填写在预习报告上。
预习报告既是学生制定的计划,又是学生最后上交的实验报告,避免了重复书写,而且也消除了课后写实验报告时相互抄袭结论的弊端。
在实验过程中,还要发挥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
先完成实验的学生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这既弥补了教师力量的不足,又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4)检查评估
由于每个小组有2-3名学生。
实验时有人只负责动手做实验,有人只负责记录数据。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可将考核融进每个实验中。
最后要说明的是,教师应在本次试验结束后,安排布置下次实验的预习要求,学生也应将本次实验报告和下次的预习报告一起上交,以避免学生不预习实验的弊端。
通过我们对五年制高护化学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探索,学院老师普遍认为五年制高护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比其他系五年制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很多,预防医学、生理等后续课程的老师感觉给五年制高护学生上课和三年制高护学生上课一样容易。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不断优化实验内容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使学生能用较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杨冶伟,刘翠娟.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O7,(2):133-135.
[2] 高吉仁.五年高护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11,(12):64-66.
[3] 杨金田.化学实验中心的构建与效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1).
[4] 黄鹏.有关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改革的一些设想[J].大科技,2012,(8).
[5] 申欣,李明.论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32-34.
[6] 杨巍.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28-129.
[7] 张娅,彭洪.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J].实验室科学,2007,(1):43-45.
[8] 闫盛.论项目教学法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2010,(11):167-169.
[9] 高吉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医学化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5).
[10] 杨巍.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3】
摘 要:基础护理实验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护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实验教学是基础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质及综合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现状;改革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临床基础课程之一,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教学是培养护理人才专业能力最主要的环节。
因此,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
1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学科重视程度,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基础护理学作为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受到许多学者的普遍关注,但基础护理实验作为基础护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分支,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基础护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一再被忽视,仅仅被当做理论教学的补充和附属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基础护理实验课程在教学设置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存在轻教学过程、重实验操作、单纯追求教学效果以及实验结果的精准性不足等诸多不合理之处,造成实验教学偏离临床试验的不良后果。
1.2实验教学课堂模式过于陈旧,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验脱节
目前,虽然已经对基础护理实验课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比较死板,填鸭式的教法仍然占主导。
基础护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明显沿用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流程:教师先对实验中所涉及的概念做讲解,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操作流程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后,循规蹈矩,遵照不变的规则和流程进行实验,教师对实验结果做出评价后结束课程。
可见,基础护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急需改革,否则将背离此课程的初衷,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丧失了主观能动性。
科技的进步需要新思想、新探索,如果基础护理实验课程仍然采用固有的陈旧教学模式,将无法迎合临床实践的需求,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将欠缺实践能力和基本的医学综合素质。
1.3实验设备落后,功能低下,缺乏资金
实验设备比较落后也是制约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发展的一大因素。
国家对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给予学校的资金支持较少,使学校无法及时改善实验条件、做好实验设备的更新以适应教学需求。
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落后的实验器材必然导致基础护理实验教学难以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很多医学界的新技术、新成果都不能体现在教学中,实验的项目也受到局限,学生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来大体了解,可以临床学习的东西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学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足。
2教学改革
2.1理论联系实践,注重知识更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护理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基础护理实验课不能局限于已经明显落后的教材以及难以跟上医学进步的操作规范上,教师应放眼于现代医疗技术以及实际,更新自己的理念及医学知识,把教学重心放在临床实践而非书本教材中。
教师可通过以下途经来展开教学改革:(1)教师应多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内容做深入探讨,以达到临床实践的要求;(2)教师应定期到临床岗位学习,使自身的业务水平跟上护理行业的发展;(3)在学生实习后,教师应及时收集并整理有用的临床实践信息,利用教学实习的契机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发挥优势。
2.2改善实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要进行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条件为保障,改进实验教学设备,加强实验设施建设,才能从物质上给予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有力的支持,改善实验教学模式、方法及手段,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首先,学校购置的设备器材应当有齐全的功能,模拟类的器材模具要具备较高的仿真效果。
其次,学校要保证足够的实验设备及仪器,以适应学生多次练习的要求,使实验教学效果更为显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3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创新精神
要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只有以改革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改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摒弃陈旧古板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另外,教师还要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全面刺激学生感官,让理论知识更为立体生动。
2.4改革评价方式,强调整体素质
首先,学校要及时修订实验的考核标准,改变重操作程序而轻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将操作程序的规范性、综合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纳入考核体系,做到考核的客观公正。
其次,教师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也要及时考核学生,巩固学生的基础技能。
考核成绩应该由平时表现、平时考查和期末考试组成。
其中,平时表现成绩的评定基础为学生每次实验课的课堂表现,包含仪容仪表、组织纪律、用物整理、实验态度以及实验完成情况等。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大胆改革,通过构建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一定能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护理人才。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改革】相关文章:
慕课形势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思考论文10-08
高等护理院校跨文化护理教育思考论文10-09
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衔接论文10-08
我国省域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调性分析论文10-08
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0-09
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研究进展论文10-09
高等护理教育实践教学模式转型研究论文10-08
刍议《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论文10-10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中医学的教学改革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