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论文

心内科护理论文

时间:2024-06-07 15:08:57 护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心内科护理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内科护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内科护理论文

心内科护理论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心内科共设床位60张,其中普通病房床位36张,重症监护病房床位10张,特需病房床14张。护理人员共30名,主管护师有10名,护师有12名,护士有6名,护理员有2名。

  1.2方法

  1.2.1观念转变:实施优质护理的提前是转变观念。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具体执行方案,要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参与,院内多次组织召开护士长会议,对优质护理工作进行宣传部署,护理部定期召开护士长的会议,掌握了解护理工作的情况和护理人员思想状况。同时采取有效沟通,为优质护理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1.2.2完善规章制度:对临床护理服务的工作制度及工作标准进一步完善,将对临床护理行为严格规范。完善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标准及岗位职责,对所有护理人员实施三基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增强沟通技能锻炼,完善护理工作操作技术的规程、专业护理常规和病情观察的要点。严格要求每名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专业疾病的特点、沟通技巧、病情观察及安全管理等知识技能。

  1.2.3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改善护理工作模式,根据护理人员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技巧等能力水平对护理人员采取合理的分工和分层管理,然后根据心内科疾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床位数及护理难度分别安排护理人员分管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每例患者均安排一名责任护理人员,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8小时包干制度,24小时负责制。责任护理人员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病情观察、治疗、生活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以及康复训练等,给予全面的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个责任组之间分组但不分家,在临床实践中责任包干,互相配合,护士指导护理员负责主要的基础生活护理。根据心内科的特点和人力资源情况对以往的排班模式重新调整,实施人性化、弹性化的排班。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灵活调配,在午间或夜间采取双人双岗制,确保基础护理在高峰时间段充足的护理力量,将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认真落实。

  1.2.4护理质量管理:根据心内科特点,制订专科护理的记录单及表格模式,其内容要真实客观、立意突出,对患者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比较鲜明,充分表明连续动态护理的工作流程,便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接班,使护理服务更为规范化,将护理记录的书写时间降低。在心内科中建立质控小组,每月月末对出现的.问题给予讨论、分析,并采取整改措施予以解决。护理部应组织专人进行不定期抽查。出院后对出院患者给予客服专人进行调查走访,并将患者的调查信息及时整理、归类,并将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给科室,及时予以整改。

  1.2.5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每月评选出一名优秀护理人员,并给予一定奖励。初步实现垂直管理,由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分配机制、调配及绩效考核进行统一分配,护理人员所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护理工作的难易程度、夜班次数、绩效工资及患者满意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给予公平分配。

  1.3统计学处理:对实施优质护理和未实施优质护理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选用t检验,用X2检验法行最终资料数据处理,以P值小于0.05为统计学组间差异标准。

  2结果

  优质护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的合格率、责任护士病情的知晓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性明显,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将患者满意程度、社会满意度、政府满意度作为实践目标,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将基础护理落实,完善临床护理服务,使患者满意程度有所提高的护理改革。通过实施优质护理与未实施前相比,心内科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成效。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治环境,而且进一步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优质护理实施后,护理人员观念得到转变,心内科护理的规章制度得到完善,将基础护理的责任认真落实,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使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在心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心内科护理论文2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已悄然成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因此,加强人们对心内科知识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近年来开始对心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xx 年1 月- 20xx 年1 月心内科患者114 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心内科防治指南的心内科病标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7 例,男38例,女19 例,平均年龄( 45. 9 ± 5. 6) 岁; 对照组57 例,男32例,女25 例,平均年龄( 47. 1 ± 7. 3) 岁。2 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加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内科疾病是长期慢性的疾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取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和安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配合治疗。

  1. 2. 2 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予以相关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通过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组织座谈会及讲座、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讲解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如与环境的关系,心脏功能运行的'机制及防控措施,心内科的临床常见症状,并且分析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产生的影响。

  1. 2. 3 运动指导护理给予患者适当的运动指导,告知患者适当合理的运动会对心脏功能带来获益,并且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频率及强度等,如慢跑、游泳、气功、太极等,嘱咐患者每天坚持运动30 min,以期间无明显的不适感、中等强度以下为宜,若患者在运动时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若停止后仍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1. 2. 4 用药的护理给予患者临床用药的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用药方案,选用适当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与联合治疗等方式的治疗。了解并掌握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及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用药,嘱咐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坚持服药,按时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

  1. 3 疗效标准显效: 病情稳定,无明显并发症; 有效: 病情相对稳定,偶见心悸胸闷,均可自愈; 无效: 较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2 结果

  2 组患者干预前后总有效率干预组为78. 9%,对照组为54. 4%,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χ2 = 27. 70,P<0. 05) 。

  3 体会

  心内科患者临床症状多见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等,在生活中由于患者对心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初期并不加以重视,导致了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从而给家庭增加了相关的经济负担。有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心内科患者及时进行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反复发生。本资料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78. 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 4%,2 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5) 。说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指导患者定时、坚持、规律的服药,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质量,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吻合。

  总之,经过一系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病情能够有效控制,避免长期服用药物而给患者带来抑郁心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心内科护理论文3

  摘要:目的应用风险管理对心内科疾病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xx年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6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措施,比较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对护理的投诉与产生护理差错比例等方面与干预前进行比较,显著的要比实施前低,经统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质量方面,实施后要显著的好于实施前,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区管理、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规范与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实施后比实施前要高,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疾病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0引言

  心内科收治的大多是病情危重的患者,他们一般发病较急,病情复杂多变,对他们实施护理是比较重要的。若护士对患者护理不当,不仅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还会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本文将本院在心内科的住院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xx年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60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的年龄为32—7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5岁。全部患者都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措施。

  1.2方法

  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内容为:(1)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这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根据本院的心内科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意外处理等制度,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2)提升护士的业务水平,要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养和技能,要对风险管理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使护士深刻的'掌握核心技能,要随时保持应急的状态,医院要定期对护士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若有问题产生要及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进行解决,这样护士的服务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显著的提升了。(3)开展定期风险护理培训,使护士对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所提高,拓展护士的知识面,完善护士的知识结构,针对心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护士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并及时找出潜在的风险,使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4)和谐护患关系,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护士要掌握科学的护理技巧,多安慰患者、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进行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2进行检验。

  2结果

  结果为:与实施风险管理之前比较,患者的投诉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在实施后都显著的降低了,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都显著的提高了,在病区管理、服务态度与规范性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就表明:在心内科为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的提高了,经过相关的培训与学习,护士的业务技能熟练了,面对风险事件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使护患沟通更加的畅通了,产生的医疗纠纷明显减少[1,2]。

  3讨论

  心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是病情危急、复杂的,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心内科也是比较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科室,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是不利的。心内科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为:一些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在护理中不认真履行“三查七对”原则,不按照相关的护理规范进行操作,还有的就是护士的操作技术不娴熟,或是护士的主观因素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一些护士对与护患沟通的重要意义没有清楚的认识,平时不与患者进行交流,或是和患者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生硬,进而产生护患纠纷。因此,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内科临床护理中意义是重大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临床实践中的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处理、评价,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谐护患关系[3]。本文我们对本院收治的心内科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的一般资料,对这些患者我们实施了风险管理措施,对本科的护士进行了相关的培训指导,让他们具备较全面的风险管理知识与意识,然后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去为患者服务,还有就是护士注重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态度要和蔼,语言要和气,让患者感受到温暖的力量,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信任护士,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我们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的结果为:护士在为患者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对护士的投诉率和护士发生的护理差错几率都显著的降低了。这就使得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患者得到了全面的护理。此外,在病区管理、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规范与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比实施前要高了许多,护士的服务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面对风险的态度也有了较好的转变,患者对护士充满了信任,护患关系达到了和谐。通过本文的研究证实,在心内科疾病临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艳.基层医院不安全易发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6(16):117.

  [2]王德凤.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6(09):80.

  [3]吴志仙.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15(78):26.

心内科护理论文4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 对健康的重视度也在逐渐的增强 , 而心血管疾病作为内科常见性疾病 , 发病率呈显着上升的趋势 , 并且该疾病还具有发病快、病情复杂的特点 ,假如在临床救治过程中护理不到位或者不及时 , 就会成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 进而对患者的救治产生严重的影响 ,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 , 加强临床不安全因素的相关探讨 ,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以 86 例 20xx 年 1 月 1 日 ~20xx 年 1 月 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 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其中男 40 例 , 女 46 例 , 年龄40~75 岁 , 平均年龄 (52.2±2.8) 岁 , 患者所患疾病种类具体为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伴冠心病、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

  1. 2方法 对以上 86 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了解并总结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将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向 86 例患者发放 , 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人际交流、工作责任心和护理的专业水平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 ; 而对心血管内科的 20 名护理工作者也同样发放调查问卷 , 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因素、书写规范、管理制度缺陷、临床用药不合理及业务水平等方面。

  2结果

  据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 回收的 86 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不安全因素调查问卷中 , 患者指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为医疗服务水平存在不足 (15 例 )、环境因素 (20 例 )、医患沟通障碍 (27 例 )、护理工作者责任心不强 (11 例 )、护理专业水平不足 (7 例 )、其他 (6 例 ); 而 20 名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 ,不安全因素主要为患者因素 (10 名 )、文书不规范 (4 名 )、用药不合理 (5 名 )、管理制度缺陷 (4 名 )、护理专业能力不足 (5名 )、其他 (3 名 )。

  3讨论

  3. 1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3. 1. 1环境因素 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 , 相关的环境因素主要为硬件设施、配备及物品放置等 , 假如地面过滑或者是病床未安装护栏 , 就会导致患者受伤。

  3. 1. 2护理专业知识不足 基于该科室的患者病情具有不稳定性 , 因此 , 对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有较高要求 ,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 护理工作者在该方面严重不足 ,并且预见性和主动性较差 , 进而在安全、服务和法制意识上严重匮乏 , 在护理质量上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3. 1. 3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匮乏 通常情况下 , 该科室的患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 , 在理解和认知能力上严重不足 ,再加上护理人员耐心匮乏 , 进而极易引发医患纠纷。

  3. 1. 4文书不规范 文书书写规范的重要性是广大护理工作者明确的 , 但是由于法律意识匮乏 , 且将救治患者作为了工作重点 , 使得在进行记录的时候常出现字迹潦草、漏记、记录不全的现象 , 进而导致误诊[2]。

  3. 1. 5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护理管理机制的匮乏是导致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薄弱、工作流程不合理、护理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 , 再加上患者日益增多 , 而护理人员数量却有限进而使得护理质量大打折扣。

  3. 1. 6操作和用药因素 基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用的药物种类和数量较多 , 假如使用不当 , 就会导致错误的发生 ,还有就是在用药的过程中不注意核对就会导致用药剂量不合理。

  3. 2安全防范对策

  3. 2. 1加强医院环境建设 保证病房的干净卫生和整洁 ,并且微波炉和电视等设备安装于病房 , 带给患者家的温暖 ,构建和谐的住院环境。

  3. 2. 2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进行定期的评估、考核 , 对专业知识水平不足的护理工作者进行培训 , 同时指派优秀的护理人员带领 , 保证操作技术的娴熟和专业知识的扎实 , 同时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 将医患纠纷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3. 2. 3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然而在应用的时候也要讲究技巧性和艺术性 , 保证态度的诚恳、语言的文明、仪态的大方 , 同时将爱心、细心和耐心灌注 , 杜绝敷衍了事、语调生硬 , 以此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患者晨晚间护理的时间充分的利用 , 主动热情的向患者询问饮食和睡眠等情况 , 将更多地人文关怀给予患者 , 促进患者信任和理解程度的提升 , 及时听取患者的建议和意见 , 并对问题耐心解答 , 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尊重 ,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3. 2. 4加强护理文书记录和管理 在医疗文件中 , 护理记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因此 , 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 并慎重对待护理记录 , 保证书写的规范性 , 杜绝字迹潦草和涂改 , 同时规范性描述药物和疾病的名称 , 将潜在的安全隐患封堵 , 也对护理工作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 还要及时详细的记录危重患者的病情发展 , 防止医护记录矛盾的产生[3]。

  3. 2. 5强化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 , 促进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 同时与心血管内科护理特点相结合进行相关制度的制定 , 如交班巡查制度、责任制度、文书书写规范制度、工作流程等 , 并将相关的制度贯彻落实 , 使所有护理工作者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岗位等 ,将自身或者帮助同事把护理工作做好 , 促进护理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

  3. 2. 6规范操作和用药 在相关制度建立的前提下 , 将各级护理工作者的职能充分的调动 , 保障临床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水平。同时将“三查八对一注意”贯彻落实 , 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科学、合理和有效 , 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 将护患纠纷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 ,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 , 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了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环境因素这几个方面 , 因此在后期的临床护理中 , 要想确保护理安全 , 就必须加强医院环境建设、重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护理文书记录和管理、强化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操作和用药 , 以此来保证护理质量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申时艳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学术版 ), 20xx(4):100-102.

  [2] 陈丽清, 林群带.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国药物经济学 , 20xx(5):145-146.

  [3] 张新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 内蒙古中医药 , 20xx(29):172.

心内科护理论文5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xx)10-0478-01

  1心内科之规范化护理之于何为规范

  “规范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和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规范化理论正是用来改造关系模式,通过分解关系模式来消除其中不合适的数据依赖,以解决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更新异常和数据冗余问题。

  以上是“规范化”的具体定义,言简意赅形象具体的表明了规范化的作用,在日常护理尤其是心内科护理中“规范化”尤为显得重要。护理中的“规范化”可以这么定义:“心内护理规范化”的定义是指在心内日常护理中,对每天的重复性护理操作;每天重复应用的护理概念;每天重复应用的护理准则,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统一规范达到有标准可依以求获得最佳护理秩序和最大效果。

  2心内科之规范化护理之于病房环境

  病人入医救治,并不是简单地医学治疗,而是包括心情和精神以及肉体的综合救治。从医学美学的角度来要求,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幽雅、安全的住院环境,从心理方面调节病人由于疾病所致烦脑、焦虑、恐惧、痛苦等影响健康的消积情绪,是现代化医院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医院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1营造温馨病房环境:每一件物品的每一样东西都不是能随意摆放的。摆放及建筑格局以方便老年患者,有利于疗养、治疗为原则。如:走廊有扶手,地面铺防滑地板;床四周有护栏,可升降高度,方便患者上下床;室内光线充足,有夜灯设置;床头及卫生间有呼叫器,方便紧急呼救。保持病区环境整洁、明亮,走廊根据季节变化放置不同盆景,病区护士站为开放式环形吧台,台面放置精致盆景、鲜花,并设有咨询处、温馨提示等方便患者询问,护士站备有针线方便袋、报刊、杂志,为患者提供方便,丰富患者的生活。病房内卫生间设有防滑垫、扶手,并有提示标示。所有病床均带床档,跨床小桌,方便卧床患者就餐。病室设有呼叫器及夜灯,便于患者呼叫医护人员。

  2.2做好保洁保持环境。保洁工作既要遵循不要影响正常救治工作也不要影响病人休息,更要保持干净整洁。病区保洁工每天早、中、晚三次全面打扫卫生,并随时巡视保洁,夜间值班保洁杜绝了病区夜间无人保洁的现象。

  3心内科之规范化护理之于临床护理

  3.1保持尊重,给与精神上的慰藉:我们要把尊重和方便放在首位来抓,为患者提供最全方位和最周到的服务。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尊重患者。整理病房时,应力求使病房环境整洁美观,护理患者时,应力求使患者清洁、舒适,但也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晨晚间护理时,允许患者把一些自带必须物品放在病房,但要归类放置达到美观。

  3.2了解病人了解病情:护理如对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熟悉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细心的观察患者的一切细微变化,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3.3重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密切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反应、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老年患者不典型症状;静脉输液时按要求控制滴速,防止发生输液反应。加强心理护理,缓解和消除患者心理障碍,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关心体贴患者,降低其焦虑程度,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及正确的态度,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3.4敬业精神:加强心内护理人员的工作敬业精神,加强心内基础护理,掌握心内病人安全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掌握病人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4心内科之规范化护理之于查找不足

  及时总结“心内护理规范化”的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地点深入开展。针对科室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全院护理质量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满意度调查中患者反馈的问题等一些能导致护理安全问题的隐患进行逐条认真分析和排查,并围绕着如何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微笑服务,方便病人,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和新上岗人员的培训,为患者创造安心舒适的就医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讨论。护士长们畅所欲言,站在临床及管理者的双重角度上从护理技术操作到护理服务中的各个环节,查找出了一些目前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不和谐音符,同时提出了杜绝相关缺陷的对策,起到了自身警示、提高安全意识的作用。全力推行“心内护理规范化”的无阻碍进行。

  5心内科之规范化护理之于打分量化

  制定病房环境考核必须严格执行通过打分把问题摆在明面,明确知道哪些地方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继续保持。制定病房安全管理考核必须严格执行通过打分确保病房安全,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6心内科之规范化护理之于优良可差

  有落差才有动力,只有通过竞技才能直到差距才能知道自己不足。开展护士心内护理大比武,设立护士岗位技能竞赛流动奖牌,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培训考核活动,促进全心内护士不断提高50项护士岗位技能操作能力和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水平。

  7总结

  “心内护理规范化”在心内日常护理中,对每天的重复性护理操作;每天重复应用的护理概念;每天重复应用的护理准则,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统一规范达到有标准可依以求获得最佳护理秩序和最大效果。心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的特点,护士若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尤其在医疗安全被广泛关注的今天,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是护患双方共同的目标。通过实施“心内护理规范化”管理,我科的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正在不断地增强,护理满意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刘英慧,张艳,于娟.;心内科120例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xx年30期

  [2]董晓红,朱劲松,于丽娟,姚壮.中西医结合心内科护理学的几点教学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xx年05期

心内科护理论文6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6月~20xx年10月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病史、严重脏器障碍及活动障碍等,符合心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2.3±2.1)岁。观察组24例,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3.1±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正确分析患者常见跌倒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跌倒原因分析

  (1)药物因素:大部分药物能对患者精神、血压及视觉等产生影响,增加跌倒的发生情况,如强心药、镇静催眠药及降糖药等。

  (2)疾病因素:心内科患者一般心律较为缓慢,且心、脑等器官的供血不足,会出现短暂性晕厥症状;若患有高血压,则易出现头晕或头昏等症状。

  (3)环境因素:地面潮湿,病床过高,鞋底或地面湿滑,卫生间没有扶手,走廊障碍物过多等。

  (4)护理因素: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尤其是防跌倒方面落实不到位。同时护理人员人力不足,一般晨晚间患者最容易发生意外,但当班的护理人员通常较少,不能全面的给予患者提供护理。

  1.2.2相应护理对策

  (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在患者服用降糖药、泻药及降压药等候,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等,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若发现患者在用药后出现心率缓慢,血压波动较大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等情况,应进行重点监护。

  (2)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和设置等,采用柔和地灯及床头灯,增加夜间照明。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按时打扫开水间,在浴室及卫生间铺放防滑地毯等,在走廊设置扶手。

  (3)健康教育:对于易发生跌倒的人群,尤其是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跌倒的后果,指导患者及家属采用合理的活动方式,如改变体位时动作应慢,如厕之前应先坐一会,再慢慢起身等,提高护理依从性。

  (4)生活护理:晨晚间可增加多名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工作,并协助患者进行进食、洗漱及改变体位等方式,夜晚间可采用床栏等措施,还可让家属在旁协助等,减少跌倒发生。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统计所有患者的跌倒次数,并计算、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跌倒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药物副作用因素引起跌倒1(4.2%)例,疾病因素1(4.2%)例,跌倒发生率为8.3%;对照组药物副作用因素引起跌倒2(8.3%)例,疾病因素2(8.3%)例,护理因素3(12.5%)例,跌倒发生率为29.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8(33.3%)例,基本满意9(37.5%)例,比较满意6(25.0%)例,不满意1(4.2%)例,护理满意度为95.8%;对照组非常满意6(25.0%)例,基本满意7(29.2%)例,比较满意4(16.7%)例,不满意7(29.2%)例,护理满意度为7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特殊,需要舒适的.护理才能促进恢复健康。若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意外,如跌倒等,易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不仅影响正常护理,还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故全面评估护理过程中引发跌倒的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非常必要。以我院收治的4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常见跌倒原因及护理措施,通过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常见跌倒原因为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及护理因素等,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组跌倒发生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护理质量提高。综上所述,对心内科住院患者正确分析跌倒原因,并采用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心内科护理论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xx年1月~20xx年6月,针对心内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构建了针对性的护理质量控制系。同时,选取20xx年6月~20xx年12月,心内科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系背景下的护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比。同时,为了进一步详细研究在护理质量控制系实施前后,心内科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投诉率情况,还分别选取了20xx年6月~20xx年12月以及20xx年1月~20xx年6月两个时间段内,心内科所收治的200例患者(共计400例)作为受访对象。400例受访对象的基本资料为:20xx年6月~20xx年12月时间段内,共调查心内科所收治113例男性患者、以及87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52~83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67.5±2.1岁);20xx年1月~20xx年6月时间段内,共调查心内科所收治125例男性患者,以及7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50~81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66.8±2.5)岁。两受访时间段内,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结合心内科科室常规护理工作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护理质量控制系的建立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需要构建心内科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要求组长能够对各个护理人员的特点、能力掌握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结合个人资历水平,为组员分配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职责与要求;(2)需要对存在的质量缺陷予以及时发现,确保护理质量的可靠性;(3)需要确定心内科科室具体的质量控制内容目录,并按照基础质量、专科护理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质量对目录内容进行划分;(4)结合质量控制具体任务,编制相应的质量控制工作书。质量控制工作书当中,应当对责任人具体的质量控制项目、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标准、以及质量检查管理方法有详细的说明;(5)需要通过编制质量缺陷汇总分析表、以及公示表的方式,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归纳,分析其产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对护理工作的可靠控制。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期间比较以x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质量控制系建立并实施后,接受调查的200例心内科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8.00%(196/200),明显高于实施前数据。同时,200例心内科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投诉率仅为1.50%(3/200),明显低于实施前数据。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来自于《当代医药论丛》杂志。《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简介详见.)

  3讨论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在医院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当中,质量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大环境下,对质量的`保障可以说是医院在参与行业竞争中,谋求不败之地的关键武器。从护理工作的角度上来说,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针对心内科而言,考虑到该科室所护理病患大多年龄较大,且病情危重,因此实施规范化、有序化的护理工作显得格外关键。以上目标实现均需要通过构建心内科护理质量控制系的方式达成。与此同时,所构建的护理质量控制系当中,引入了包括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在内的PDCA循环工作模式,使得心内科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潜力得到了很大的激发。事无巨细,护理工作中的任意一项操作均能够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上,这也带动着心内科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以及能力的提升。可以说,结合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护理质量控制系,并加以落实,对于提高患者对心内科护理质量满意度,降低投诉率而言至关重要,值得临床应用。

【心内科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心内科护理潜在风险与对策的论文10-09

优质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实践体会论文10-09

心内科护理高级职称论文题目精选10-07

心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问题分析论文10-09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体会论文10-08

护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论文10-09

护理培训护理教育论文10-09

心内科护理工作计划09-10

心内科护理工作总结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