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科护理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内科护理学论文1
1.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
1.1教学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校20xx级和20xx级护理专业的学生128人,其中男生有16人,女生有112人,年龄范围是19--22岁。按照班级分类,将20xx级和20xx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62人,观察组有66人。两组学生入学时的成绩相差不多,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相当,使用相同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也相同,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的学生接受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学习。观察组学生在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几首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第一,在课程开始前进行课程备置,到相关附属医院的内科护理科室精心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第二,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附加上筛选出的典型代表病例,再根据这几个病例提出相关的专业问题,如病因,病人临床表现,实施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估,护理中出现的问题等。第三,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代表病例,授课老师要对病例的情况进行绘声绘色,富有感情的讲解和描述,并将相关问题列出。第四,随机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配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第五,各组间对问题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讨论。第六,介绍新的课程内容并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重申存在的问题,把病例信息融入到课题中,并找出相关答案。第七,重新回归病例中,分析并对比两次总结答案的差异。
1.3授课效果评价
院系的其他老师评价整个授课过程,反应授课效果;比较学生通过听课后所填写的调查问卷反应的问题;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考试过程中出现应用类题目答对率的结果进行比较。
2.结果
2.1比较其他老师对教学的评价结果
院系的其他老师要进行随堂听课,填写记录表的所有评价项目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结果显示,听课教师对观察组接受的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比较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的反馈
对照组学生普遍认为教授过程比较缺乏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且由于接受的`课堂信息量太大,显得比较枯燥,而且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对学到的内容难以理解或记忆。对比发现观察组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意见明显比对照组要积极,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
观察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是(78.21±5.49)分,优良率(大于等于80分)是28.79%(19/66),及格率(大于等于60分)是96.97%(64/66);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是(72.11±5.23)分,优良率(大于等于80分)是14.52%(9/62),及格率(大于等于60分)是91.94%(57/62)。
3.讨论
护理学专业是内科护理学的核心课程,该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具有扎实接触的护理人才[2]为了达到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和理解内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并做到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由于内科护理学的相关教材编排的非常具有规律性,都是按照护理程序对相关疾病进行编写的,如果刻板的按照教材进行讲解,那么就会显得课堂枯燥无味,学生也对此缺乏兴趣。通过把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到内科护理学教育中,来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老师授课效果、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目的。本次研究发现,将临床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及热情起到很好的激发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对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内科护理学论文2
混合式学习法是指综合应用不同的学习理论、资源、环境、方式、风格等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有效地将课堂学习与数字化学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是一种典型且新颖的教学模式。我们选取了内科护理专业120名学生,采用混合式学习法对其进行教学,现将其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内科护理专业1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男20名,女40名,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2.5岁;观察组,男10名,女50名,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3.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学习成绩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教学方法
(1)对照组
对于该组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由1名主讲和2名助教组成。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入课程;主讲介绍内科护理学的学习目标和性质及其主要内容和范围、理论考试和考核方式等;课堂教学和辅导;通过理论考试和考核对教学成果和能力进行自评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2)观察组
对于该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1名主讲、2名助教与1名网络技术人员。教学过程主要包括:
①导入课程:A教学设计。设计内科护理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的特征和内容进行分析,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资源。B教学准备。明确各教师的具体职责,如主讲主要负责向学生介绍护理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最后的教学评定等;助教则要配合主讲教师完成其教学任务等,及时更新网络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和布置学习任务,并采用竞赛和分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协作与竞争,对各组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理论考试及考核等。
②组织活动:与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学习法的教学模式不限于课堂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经验。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类型,分为四种学习活动:分组协作、课堂讲授、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活动组织的形式也有很多种,我们主要分为集体学习、个别化学习和分组学习三种。
③学习环境和内容的.支持:网络课堂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平台内容按照各学习理念而设计,对于网络写作的学习有好的帮助,网络平台能及时更新课程的信息,将重要资源和资料发送到学生的邮箱,也提供了比较方便的通信方式,如QQ、电子邮件等,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沟通。
④教学评价:考核内容我们可以分为常规的课后作业、分组协作的任务、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教师则根据学生分组后的表现情况进行测评。
3.效果评定标准
因内科护理学的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本研究我们以1个学期(5个月)作为实施时间。1个学期结束后,学生需经过理论考试和护理病历书写考核进行评定,并对于学习的效果进行自评。
二、结果
对比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对照组90分以上3名,80~90分22名,70~60分28名,60分以下7名,总合格率为72.3%;观察组90分以上14名,80~90分30名,70~60分15名,60分以下1名,总合格率为98.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护理病历的书写考核成绩,对照组90分以上4名,80~90分18名,70~60分25名,60分以下13名,总合格率为66.9%;观察组90分以上16名,80~90分26名,70~60分17名,60分以下1名,总合格率为98.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和临床专业,是护理学科中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也有许多的弊端和不足。在内科护理学中采用混合式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间的协作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内科护理学培养全方位的人才。
内科护理学论文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应用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样,多媒体技术在医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也大量引入了多媒体教学.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可以将枯燥的内容以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地投入到护理学习中,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将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临床护理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课堂知识进行解决,提高了教学质量,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目前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影响着教学效果.根据近几年本人对多媒体的使用,深刻体会到,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对多媒体教学加以创新,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89(20xx)03-0240-02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要求,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教学课程的增多及教材的不断改革,对教学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缺乏新鲜感,使得更多的学生逐渐厌倦了课堂教学,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而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教学方式及丰富的教学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乐于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所以,内科护理学的教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将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以视频、图片、音乐等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与感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l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作用
1.1直观展现内科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内科护理学在护理学专业中所占据的地位至关重要,是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中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各种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是护理专业学生掌握技能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进行整理,将重难点进行化分,然后将整理的知识点制作成短视频或者图片,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教学。在播放图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图片的意境适当地配以音乐,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护理情境中,获得更多的护理体验。另外,教师将各种护理措施做成动画的效果,将护理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1.2讲解重点突出.方便学生理解内科护理学中的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时比较困难,容易混淆概念,所理解的知识与实际课本中的知识大不相同。例如教师在讲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时,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进行理解记忆,并掌握临床护理方法,教师加深了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的讲解‘纠。通过分析整理教材,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将重点、难点知识进行了重点阐述,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相关的视频或图片,使学生对内容容易理解,然后教师以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此外,为了更加突出重点,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将文字设置成不同的字体、颜色,例如将重点内容设置成红色加粗斜体等,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可见,多媒体教学在护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在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还能活跃课堂气氛,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1.3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多媒体教学最方便的一点就是学生可以将课堂中没听懂的`知识下载下来,在课后自行研究,教师还可将重点知识制作成光盘或者移动硬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练习,进而掌握更多的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需要拓展的知识或者需要修改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修改,因此多媒体课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此外,为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参考、借鉴,将有权威性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分享,以此来充实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措施
2.1 突出重点.精简课程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知识比较繁杂,所以讲授的内容也比较多,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往往速度比较快,学生没有时间将重点知识进行记录,很难充分的理解并掌握整节课的内容‘引。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运用标准的普通话,尽量放慢语速,给予学生消化的时间;另外,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对幻灯片上的字数也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以突出重难点为原则: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时,教师也要及时地进行解答,还应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保证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
2.2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虽然形象直观,使师生双方受益很多,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只是利用多媒体演示临床护理,学生缺乏实际操作,不能深刻地体会护理操作的真实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更快的提高。
3讨论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技术飞速发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拥有许多不可忽视的优点,所以,教师应该有机地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研究,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苍薇,朴红梅,多媒体技术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技术.20xx,10:127
[2] 龚勇.多媒体技术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成功(教育版),20xx.3:221
[3] 刘炎查,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分析.媒体时代,20xx.6:279
[4] 魏红虹.多媒体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20xx,18:100 -101
内科护理学论文4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对象为福建省某医科大学2007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甲乙两个大班,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乙班,共93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6名;对照组为甲班,共94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7名。两组护生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讨论式教学,两组课时相同。
(一)教学准备
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内科护理学》为本科护理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必修护理专业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教学形式为理论课和讨论课相结合。本研究时间为第一学期,即2009年9月-2010年1月,课时总数为88学时,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为15学时,分别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综合病例5次讨论课,每一次讨论课为3学时。教材选用尤黎明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该教室有联网计算机100台及多媒体设备1套,保证教师和护生各有1台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学校计算机中心的1名教学辅助人员负责硬件设备的维护。教学前进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辅助软件和技术的准备及教师的培训。教师在首次讨论式教学时需向护生示范如何查找网络资源,包括校园局域网和因特网的资源。校园局域网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精品课程网中的《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的教学课件、视频及动画等。
(二)教学实施
讨论课采用网络环境下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如下:
(1)设立主题。每一次讨论课,由主讲教师1名、辅助教师2名负责。主讲教师首先通过大屏幕投影仪播放课件,向护生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临床案例以及讨论问题。案例均来自临床一线,讨论主题一般为4~6个,主要涵盖该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医学护理前沿知识。
(2)搜集资料。护生明确教学目标和问题后,自己搜集信息资料,通过教材、教学课件、上网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等各种途径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思考和分析问题。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由3名教师负责,适时给予提示、督促,引导护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此步骤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护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3)自主讨论。护生独立学习探索、分析问题后,根据坐位进行3~5个人为小组讨论或网上讨论交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师对讨论、合作交流作出必要的指导和调控,鼓励护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护生深入讨论。
(4)归纳总结。护生经过充分讨论后,主讲老师选择部分小组护生进行汇报。主讲教师针对护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引导护生了解各知识点的关系以及掌握重点知识;适当联系临床实际,以提高护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情况,教师要求护生以个体或小组形式上交电子文档作业,由教师进行批改。
二、教学效果与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林毅等编制的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4]评价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该量表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正性条目赋值为“5、4、3、2、1”,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此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9。在教学前、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集体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使用spss16.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教学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表1),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表2)。教学后实验组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对照组护生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及总分高于教学前;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二)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对实验组护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主要涉及新的教学方法对护生的影响、护生对该教学法的喜爱认可程度、该教学法的优缺点等,共包括19个闭合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在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对实验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实验组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见表3。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接触医学前沿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2)查找资料方便、可利用的信息丰富;(3)了解更多网上学习资源,提高课后自学能力;(4)做作业不用大量写字、节省时间与精力;(5)了解一些专业学习QQ群或论坛,加强平时学习交流;(6)培养上台演讲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7)有利于阶段知识的掌握,作业的布置能够督促课后复习。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缺点或问题:(1)盲目查找资料,缺少思考、钻研;(2)多媒体网络教室问题多,如电脑配置低、网络故障等,浪费很多时间;(3)长时间对着电脑易疲劳;(4)对信息讨论分析不够,有些知识印象不深且不理解;(5)作业太多,对无电脑的同学负担重,做作业不够认真,且没有教师反馈;(6)老师指导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不够;(7)有些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护生信息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超过半数的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护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大班讨论课上,必须借助计算机、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高效地提取和加工,无形中训练了护生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案例和问题主要来自临床实践,往往比课本更能吸引护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护理资讯,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习主动性。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生教学后自我管理能力高于教学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还不能肯定新教学方法优于传统讨论式教学法。
3.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创新性思维及科研意识。基于网络环境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临床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在对争议性问题进行讨论时,要进行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与讨论,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性思维;护生经常接触到护理专业文献、最新观念以及争议性观点,增强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意识。
(二)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存在问题
1.教与学的软硬件环境不完善。在本研究中,护生反映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低,经常出现机器故障。由于校园网带宽限制,大量计算机同时接入网络,人均带宽严重不足,经常导致网速慢,影响了教学进度及效果。《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大纲、教师教案、课件,课件学习拓展的资源有限,且缺少可供学生与教师在线交流的平台。
2.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技巧,提高护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5]。该教学法的应用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调查中护生提到,教师在思路上的指导和培养护生分析能力不够;有的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部分教师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水平及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
3.护生对该教学形式适应性较差。开展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护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同时要求查询大量相关知识,一些护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43.0%的'护生认为增加了学习负担,不少护生反映面对电脑会感到疲劳,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护生,上课容易开小差。研究调查显示,有10.8%的护生表示在上课时,不能克制自己在网上查阅与学习内容无关资料的冲动。
4.讨论式教学中护生交流合作活动减少。讨论式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交流平台,可提高护生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但是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生合作能力并没有提高,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护生上网检索文献占用了讨论课大部分时间,用于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室的坐位设置不利于护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护生网上交流的平台不完善。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发展对策
1.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功能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保证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的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这需要学校增加资金投入,进行硬件基础建设,以改善教学硬件环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应该完善网络平台的建设,不断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库内容。
2.提高教师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观摩、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该教学法对教师要求高,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建议学校建立相应的人事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引导护生尽快适应该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应引导护生正确看待这种教学方法,认识其潜在的优势,消除护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来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护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监督、引导,使护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4.促进教师与护生及护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讨论课之前,把讨论主题告诉学生,学生能提前进行信息资料的搜索,从而增加自主讨论的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与完善网络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与护生、护生与护生建立讨论小组,进行网上讨论。在高等护理教育扩招的大环境下,在课程学时不变,教学资源与师资有限的条件下,网络环境下以病例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大班讨论式教育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切实可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改善与评价。
内科护理学论文5
【摘要】 为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能够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采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对教学进行改革探讨,教学时注重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在工作过程中,学生既能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使专业训练更接近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关键词】 工作过程;内科护理学;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是以具体的工作过程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这种职业教育是以专业劳动为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为其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整个工作过程.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能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完成内科护理学学习目标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进行的初步探讨.
1 我国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科护理学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患者、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课程内容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面广,并且较难理解,导致学生学习强度大、对知识均是一知半解,甚至部分内容陈旧,不能适应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以“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为什么”、“是什么”而忽视 “如何做”,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过于抽象、难以致用、与将来就业无关,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从而难以满足医疗卫生单位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和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
2 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2.1 教学改革的思路
(1)课程设计目的是围绕内科护理学的应用这一目标任务;
(2)课程展开的顺序是从具体疾病案例到一般、从临床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
(3)过程:疾病案例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启发——设置问题、提出目标任务——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拓展——难点讲解——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交流或归纳.
2.2 教学改革的难度 为实现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必须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考评不再是课堂+实验+作业的方式,是要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每一任务的完成要能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必须全方位的调查行业情况,与行业专家共同才能确定,因此实践教学投入比较大,对于资金短缺的我校难度大.
2.3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讲授式.大体可分为如下4个步骤.
第一步:设计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工作任务.这个工作任务涉及的内容应包括之前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及由此延伸而获得的新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这个原则,教师必须首先将教材吃透,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任务.如在讲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时,教师可先用美味佳肴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提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节日病,并举出生活中看到的 “急性胰腺炎”的典型案例,讲述或演示患者发作时的情景,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加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下达目标任务:
(1)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其诱因、病因是什么;
(2)面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如何护理此类患者,为什么;(3)如何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为一组),每组一名小组长,任务分配落实到小组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围绕目标任务共同去研究和探讨,设法将任务完成.
第二步:分析任务.给学生下达任务后,教师需随时为学生提供各种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分析,寻找满意答案.如要能正确护理此类患者,必须先弄清楚患者目前主要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即护理诊断),才能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因此,确定护理诊断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而要制定护理诊断,首先要清楚患者的身心状况.沿着这一思路一环扣一环进行推理和分析,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第三步:完成任务.对任务进行透彻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总结归纳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推选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再进行点评、归纳得出结论.
第四步: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总结评价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内容进行.总结评价时可先由学生相互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所表现的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促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
3 讨论
3.1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将积极寻求知识看成一种愉快经历[1].
3.2 培养了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2].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下达了具体任务后,学习小组成员就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积极寻找答案,并在组内交流、汇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3.4 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技术能力,课前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出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任务,掌握课堂的节奏及主题、注意时间的分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5 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 护生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前,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任务具体实施的解释.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教师指导的深度有所不同.该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护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必须充分了解护生各自的特点和特长,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情境的创设、组织讨论评价时,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每次授课的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可缩短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完成真实业务背景下的各个独立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荣芝.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xx,8:20xx—20xx.
2 李海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7:1474—1476.
内科护理学论文6
摘要:
[目的]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学院护理和助产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分为两组,第一组90人,采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授课;第二组120人,在常规多媒体授课的基础上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第二组学生的总评成绩明显高于第一组学生(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学的授课过程中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考试成绩。
关键词:3Dbody教学软件;内科护理学;护理教学;学习成绩
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医学上的专业名词60%来源于解剖学[1]。然而,由于解剖学知识量大,内容枯燥乏味,标本刺激性气味大[2],医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认为护理病人与解剖学知识的学习不相关,因此学习兴趣不大,解剖学基础极其薄弱。医学知识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想从根本上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更好地服务病人,必须从基础入手。先进的3Dbody教学软件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目前的教学窘况[3],鲜明的色彩、清晰的层次、真实的质感[4-6]能够瞬间捕捉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全方位地了解人体结构[7-9],显著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作为新生代教学软件的代表3Dbody主要应用于解剖学的教学,将其应用于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还鲜少有报道。为了评估新型教学软件对内科护理学教学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于2014年9月—11月对台州学院医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台州学院2012级护理和助产专业的学生共21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203人,年龄21岁~22岁。
1.2教学方法
将学生根据班级分为两组,第一组90人,应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授课。第二组120人,在常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授课。3Dbody教学软件购自上海桥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用于课前快速复习正常人体结构和位置关系。调查结果通过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课后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来体现。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两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比较应用2检验;两组学生总评成绩分布情况比较采用2检验,两组学生各项成绩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应用3Dbody教学软件授课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应用常规多媒体教学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且无不及格现象,
3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将来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前提,而人体解剖学知识是学习内、外、妇、儿等主干课程的基础。按照台州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人体解剖学设置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这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生涯的新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习惯了有老师监督、节奏高度紧张的学习氛围,在突然进入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后会有许多不适应。此外,大学有很多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新生是他们的主要成员。部分学生缺乏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参加了很多活动,导致学习时间不足,成绩不佳。同时,解剖学是一门全然不同于高中任何一门课程的新学科,新生将在全新的环境中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新名词,一时间觉得茫茫然,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此外,由于标本脏,刺激性气味大,很多学生不愿意去观察和解剖尸体,导致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3Dbody教学软件的问世,为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带来了福音。细致的画面,鲜明的色彩,逼真的三维动态效果,立刻活跃了教学气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人体各系统知识的理解,对疾病的认识也更上一层楼。从本调查结果可知,在常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运用先进的3Dbody教学软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帮助较大(P<0.05)。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进而加强其护理技能,为其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3Dbody教学软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各高校在教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柯丰年,吴国平.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6:84-85.
[2]刘宝全,赵玲辉,杨树才,等.多媒体模式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1,23(1):59-60.
[3]顾传龙,姜华东,凌树才.人体解剖学数字化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29(4):154.
[4]罗嘉伦,廖丙修,饶勇星,等.虚拟三维人体解剖学展示系统的设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6):4833-4836.
[5]徐向红,张梅.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研究现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09(7):155-157.
[6]白桂有,杨博贵,张正治,等.数字化虚拟人体在医学上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6(4):705-70
[7]李一帆,杨茂友,尚云龙,等.三维虚拟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2,34(5):393-394.
[8]任银祥,王德贵,宋焱峰,等.数字化技术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8(31):162-163.
[9]王曼娜,贾新云,杨燕平,等.数字医学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7(12):6-8
内科护理学论文7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有5个特点:(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指导教师一体化;(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教材与实践课教材一体化;(3)教室和实验室一体化,即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一体化;(4)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师由“主讲型”向“指导型”转变,“教学做”一体化;(5)教学手段一体化,即由“讲授、板书”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学”转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教学做合一”源自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他将“教学做”视为一体,认为“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这一理论对现代职业教育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德国采用“FH”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加拿大实施CBE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英国推行NVQ(职业资格证书)训练模式理论—实践教学。从国内外一些实际经验来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内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调整教学大纲和学时。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准备教学资料和实验用品,如模拟病房等。以“心衰病人的护理”为例,将学时从2学时调整到6学时,分3次课完成教学。教师根据病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然后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完成项目任务,最后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学实施步骤: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视频观看与临床病例讨论相结合,评估病人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教师示范相关技能操作,将简易标准化病人与角色扮演法、演示法结合,学生操作,教师点评,教师再示范,学生再操作,教师再点评。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也可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将内科护理技术分为若干个模块,包括呼吸内科护理技能、心血管内科护理技能、消化内科护理技能等。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为例,实施步骤如下:选择典型病例,分解工作任务,解决工作任务,学生总结理论知识,上课前抽2名学生测试,教师总结。
4讨论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在相关职业教育目标指导下实施,教学方式不强求统一,因为每个院校都有自己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尚未摆脱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2)“双师型”教师偏少,理论课教师偏多,不少教师只会“教”不会“做”,实验指导教师严重不足;
(3)教学软件资源不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4)缺乏与专业技能课程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和实训条件。
改进对策:
(1)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2)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3)建立先进的评价机制;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传统教学模式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再实践,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只能凭想象去理解、记忆,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操作时无从下手。而“教学做一体化”可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工作为主要内容,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目标更加明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其次,要根据教学大纲挑选出适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章节,重新调整课时,加大实践课比例;再次,教师开课前要精心准备和设计;最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应用,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强师生互动。只有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项目任务的完成相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实现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受到学生一致好评。其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把所学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中,并且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既有深厚的理论教学功底,又会动手操作。因此,是否拥有复合型人才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
内科护理学论文8
《内科护理学》是一直是医学高职院校教学重点、难点,主要原因包括课程本身学习难度大、医院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足、学生学习素质差,应注重实践教学,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三个角度提升医学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整体教学水平。
我国注册护士已高达200万,但从整体上看,护士占总人口比重仍远低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高职院校是培养护士的主要单位,但因整体教学水平参次不齐,培养出来的护士综合护理水平差强人意。《内科护理学》是护士教学必修课之一,一直是医学高职院校教学重点、难点,本文就其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医学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难学的原因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泛又与其他基础学科紧密联系的学科,是护理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内科护理学》是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但同时又是其他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然而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感到内科护理相比其他临床护理课程要难学,不懂,这是为什么呢?
从内科护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首先:本课程以抽象的理论为主,实践的内容相对少。空洞的理论又和前面的基础课程如生理、生化、病理联系紧密,但是等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的时候,前面的基础课程内容差不多都忘记了,老师带着复习也难以回想起来。这就造成了内科理解困难。其次:内科护理的理论内容有些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很多内科疾病本身就没搞清楚,假设的、可能的内容很多,这又造成学生学习、理解的困难。再有:内科护理不同章节的疾病有时治疗和护理又有相似的地方,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混沌,混乱。
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时成绩普遍较低,基础差。对于陌生的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缺乏兴趣,厌学、抵触情绪比较严重。
从教师的角度上来找原因,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护理的老师不是护士出身,本身就一天护士都没有做过,根本就没有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上课也就是照本宣科,理论对理论,空对空,自然枯燥乏味,对于苍白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学的怎么样,结果可想而知。再者现在的很多学校老师一本书一教到底,各个章节都是一个老师。这就存在一个弊端,内科是海洋,内容甚广,一个老师不可能每一系统都很精通,所谓术业有专攻,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从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上看,很多医学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不能给学生提供病例模型,不能给学生提供见习的机会,学生缺乏具体的感性认识,剩下的就只有死记硬背了。
2医学高职院校《内科护理学》难学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让内科护理内容变得简单起来。在教学当中尽量不涉及前沿的没有形成定论的内容,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所以那些“可能”的内容少说为好,要让学生感觉这门课不难。内科护理涉及面非常广泛,学生往往看不懂,看不懂就不想看,不想看就更不懂,如此恶性循环。所以,实践教学中需要告诉学生只要在一定程度上看懂就可以了,对于结论性内容只要记住就行了,适当地去理解,多背多记,慢慢的就懂了。让内科护理内容变的更具系统性。加强系统性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实际教学中很多同学针对某一细节、某一问题反复纠结,刨根问底,而忽视了对章节的整体理解,导致学完一章节后还是觉得很模糊,不知道要掌握什么。
第二,针对学生基础差,厌学气氛浓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倦怠和烦躁,我们可以采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改善。传统的教学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一本教案加一只粉笔就是老师的全部道具。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形象直观的表达教学内容,以灌输为主,学生主动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多媒体教学PPT比较流行,PPT具有形式多样、界面丰富、信息量大等特点。这中教学方法可以同时把文字、图像、声音、甚至影片信息传递出去,可以把内科护理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最强的刺激,优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强化教学效果方面很有帮助。但是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制作PPT的`能力不强,单纯把PPT代替传统的板书,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以建设团队精品课程显得尤为必要。除了多媒体教学以外,还可以尝试情景模式教学、PBL和案例结合等教学方法。所谓情景模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被护理者和护理者进行有效的互动,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有报道认为情景模式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内科护理学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1]。PBL即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强调主动学习。老师给学生提供经典的案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并在教材上找到理论依据。最后老师做出分析、总结。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结合PBL的应用,在发挥PBL的优点的基础上,通过精选的实例,以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实践能力。可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实际办学条件选用。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很多医学高职院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或者附属医院的实力很弱,不能给本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临床基地。所以很多临床护理课老师只会动口不会动手。打铁还需自身硬,时代在发展,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老师本身要不断学习,定期参加进修和培训。
第四,改变传统的一个老师教一本书所有章节的教学安排,老师就应该教与其医院临床科室相对应的课程。老师经验丰富课才会上的生动易懂。
第五,加大投入,大力发展附属医院,改善教学的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见习的机会。通过见习和动手实践不仅能巩固和加深书本理论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内科护理学论文9
如何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思维习惯、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使《内科护理学》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这是长期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以生活化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引入竞争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全国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课程,是护理患者、评估患者的基础,学习内科护理学的任务在于对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的护理工作予以熟悉和掌握。如何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思维习惯、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使《内科护理学》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这是长期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难题。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本文就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探讨。[1]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
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丰富业务知识,建立高尚的医德情操”为宗旨,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是单一的教学者,只能担当起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而务必要让广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建构"主体思想"的体育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使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业务技术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主动体育”思想坚持由广大的学生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过去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进而主动地去提高自我能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去学习。
二、引入案例教学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多运用、多感悟、多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设置临床案例,便于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正确、迅速地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众所周知,《内科护理学》与临床实践息息相关,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将教材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在医院内遇见的病人病情相结合,以便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进而能够更好地感知、贴近教材内容。例如:笔者在讲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时候,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讨论“你所知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然后再以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例资料为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诊断、病因、护理措施、临床表现等进行系统讲授,最后进行案例教学讨论,让全部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之中,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理解了知识点。[2]
三、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软件教学平台和硬件教学平台,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高等院校,也被称为“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也是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了教学博客、在线测试、试题试卷库、课程简介、课程作业、教学大纲、教案、试题下载、教学安排、成果展示、答疑讨论、资源共享、教师信息、课程拓展、课件等多个模块,是广大学生实现自我评价、获取知识、情境模拟、信息量拓宽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建立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加工信息资源、分析信息资源的能力,又有利于强化、巩固学生的护理技能,还有利于检查学生的课后学习等。并且同学们还可以利用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来与其它同学或者教师通过多种现代化的途径(如教学平台、BBS论坛、微博、微信、QQ群等)来进行在线讨论、在线交流,以便精益求精、不断创新。[3]
四、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
许多教育学家都认为: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极为有效的,而学生阶段正是处于好胜不服输、自尊心强、荣誉感强、自我表现欲强的年龄,因此,在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可以围绕着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既可以班级之间比,又可以寝室之间比,营造出一种良性循环的竞争气氛,让学生在参与竞争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内科护理学知识竞赛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了 “内科护理学知识竞赛”,赛前精心准备了试题,通过笔试、抢答等花样繁多的答题形式,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学生们也是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乐在其中。这对《内科护理学》的掌握有重要意义。[4]
结语
总之,恰当地在内科护理学中开展有效性教学,可让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也能够让学生获得能力、知识、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学习内科护理学,对于广大学生日后的工作也有较大影响,受益颇多,值得推广应用。[5]
内科护理学论文10
〔关键词〕内科;护理沟通;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医院就医是民众检查疾病,康复病情的集中场所。内部护理满意度关系着民众的就医质量与医院的信誉形象。然而,当前护理沟通不善现象屡见不鲜。只有究其原因并予以合理解决,才能更好的维护病患的合法利益。
1、内科护理沟通中的问题
1.1护理差错事件
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不负责任,或者是因粗心大意而造成一系列的差错问题,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给患者的精神以及身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因此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内科患者的疾病诊断尤其重要,一旦发生差错事件,将影响到患者的后续康复工作。
1.2意外事件
意外事件的发生是指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而导致患者出现身体损伤的事件,比如过敏休克事件。另外患者在临床中的意外跌伤事件,或者不小心的烫伤也属于意外事件。
1.3护理纠纷
主要是指在内科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的争执纠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与病患之间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而导致系列纠纷。比如在护理期间,有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不负责,或者是在内科护理操作中,发生了严重的`操作失误事件,这些都会引起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争执纠纷。
1.4护理环境护理环境是影响病患及时回复健康的重要因素。病患以及家属不遵循医院规则、地理环境位置、以及医院的管理体系的不健全,致使内部护理环境不尽完善。这也是引起护理投诉的一个因素。
2、基于内科护理沟通事件的解决措施
2.1识别与判断护理问题
一旦发生关于护理问题的投诉事件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的识别与判断投诉事件。找出投诉人员与被投诉人员以及问题的根本所在,了解事实真相。在此过程中,切忌将投诉事件置之不理。这样不仅会加剧医患双方之间的纠纷矛盾,同时,也有损于医院的信誉形象。
2.2及时排除护理风险
在护理投诉事件中,很大原因在于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失误事件。在此情况下,在了解投诉事件后,要及时地排除护理风险。
2.2.1使用药物、医学操作稳定病情在医学护理中,各种意外式风险问题可能随时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在发现患者的病症风险时,首先应该使用药物或是各种医学操作稳定患者的病症,减少因意外风险而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比如,在内科护理中,尤其是女性患者,在就医中对自己的病症有时难以直接与护理人员沟通,造成护理不便。针对这些情况,医护人员应该尽心护理,努力达成病患的要求,使其焦虑感在心理程度上减弱。
2.2.2对患者情绪的护理医护人员要不定期地专门地分析患者的目前的病情状况。并根据住院患者的现行情况,分人员进行专职的护理工作。对于住院患者来说,情绪本身就不够稳定,再加上病情的影响,势必会在治疗期间发生较大的波动。因此,保持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住院患者的情绪波动,会严重降低睡眠质量。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多注重患者的情绪变化,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变化,不断改变相应的护理措施,或者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助治疗,这些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在饮食上,应该配备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并且时刻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整洁,去除不良污染源。
2.3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与交流
在护理问题发生后,容易产生家属的投诉事件。其中主要源自于对病患的担忧程度。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关于对病患护理的一些需求。在护理管理中的操作中,医护人员要向家属传递关于患者的药物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运动护理的知识。以使家属减轻对患者病情的忧患意识,促进恢复。疾病的康复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谨慎的过程,需要医患双方长期的、具体的、共同的努力。所以,也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方提供相关疾病方面的书籍,或是一些教育处方,以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病情有所了解,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及时有效的自我帮助。
2.4检验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调查
护理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患者服务,更好地促进患者疾病的迅速恢复。因此,在护理工作结束后,护士长要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验收。诸如对患者的情绪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护理等多方面因素的考察,并进行相应的评分制度。同时,在患者出院之后,也要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咨询、病友交流会、专题讲座、赠送有关材料等方式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以便使其更好地改善服务工作。对患者后续的跟踪指导,病情检查,评估与管理,使患者在出院后仍能继续不断接受健康教育,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命质量。
3、小结
由于内科患者的情况比较特殊,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出现一些致命性的问题。而医护人员的自身专业水平又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所以,我国各大医院都应该提高护理管理意识,加强对内科患者的护理管理,从小事做起,从细处着手,以维护患者的利益为宗旨,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治疗与护理,保障患者的身体康复与健康。
参考文献
1、内科老年住院病人体位性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沈月秀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04-3043
2、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创建黄丽红;何细飞;护理学杂志20xx-11-0543
内科护理学论文11
摘要:[目的]了解大专护生学习《内科护理学》课程的真实感受,探索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因素,为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0xx级护理专业各班学习委员、班长、副班长及其他学生代表学习《内科护理学》课程的真实感受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结果]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因素主要涉及教室布局、桌椅的舒适度、班级人数、课堂时间、学习氛围;《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师生交流和互动;实践教学状况。[结论]面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挑战,全面优化护生体验为中心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护理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考核方式。应改善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外部因素;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教学手段,丰富护生的视听体验;加强师生互动,丰富护生情感体验;以实训、见习为载体,丰富护生的职业体验。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学习体验;教学改革
体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察、考察。体验或者说用户体验也被视为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的核心,被列为应用创新“三验”(体验、试验、检验)之首。体验使人超越认识和理性的范畴,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的领域,体验中强调亲身参与,是生命对直接经验的直接感受和经历。陈梅[1]指出,以往过分强调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注重概念、判断、推理、原则的掌握,而忽视个体情感体验、领悟、想象等心理过程。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模仿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的学生。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商业正经历着被“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改造或取代的巨大冲击,教育被认为是下一个很有可能被互联网颠覆的领域。而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的兴起,使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课堂已不是必要的学习空间。正如商业社会,在服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良好的体验至关重要。教师为学生营造的学习体验过程是一种知识转移过程,即知识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可以提升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大专护生学习《内科护理学》课程的真实感受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探索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因素,以期为护理教师在面对互联网挑战时增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角,推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可为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访谈对象
访谈对象为20xx级护理专业各班学习委员、班长、副班长及其他学生代表,共18名,受访护生均为我校20xx级护理系统招专科生(由国家统一高考、招生入学,三年制专科),目前已完成在校全部课程的学习,将于20xx年5月进入临床实习。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中的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提纲由我校临床护理系从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6位专职教师(均具有中职以上职称)反复讨论并拟定。根据受访者的回答逐步深入,缩小范围,每个受访者访谈时间为30min~60min。全部访谈均在临床护理办公室进行。访谈前先告知受访者访谈内容只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并承诺所有访谈内容采取保密原则,让受访者解除思想顾虑,再按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进行讨论。访谈对象以自愿参加为原则,访谈对象知情同意进行良好,使访谈质量得到了保障。
1.2.2资料分析法
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为指导,采用深度访谈法对研究对象收集资料,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同步进行。研究样本量的决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本研究对18名受访护生进行深入访谈,对愿意录音的受访者录音,访谈后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并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记录下来,对受访者突然出现的内心感受,也及时记录下来。按照N1~N18依次给每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进行编码、归类,提炼出主题。
2结果
2.1主题1:影响学习体验的外部因素,主要涉及教室布局、桌椅的舒适度、班级人数、课堂时间、学习氛围等18名护生均认为教室虽然宽敞明亮,但面积偏大,班上人数太多,而多媒体屏幕又设置在黑板的左侧,教师就经常只站在左侧,老师关注最多的是坐在教室左侧前排的护生,而坐在教室右侧,尤其又在后排的护生基本被忽视。护生2:“我们班上课是爱学习的同学坐在教室前排,不爱学习的同学坐在后面玩手机。”6名护生提出,每次课都是2节课一起排课,每堂课50min而椅子很硬,坐久了就感觉特别疲劳。即使想认真听课,也免不了要开小差。
2.2主题2:《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师生交流和互动等18名护生均认为《内科护理学》课程涉及人体各系统的常见病,内容包罗万象,和原来学的各门基础医学课程都有关联,学习起来感觉内容复杂、很难学。护生3:“老师基本都使用PPT课件上课,课件内容很多,翻页很快,好像老师只负责把内容讲解完,我们只需负责听,2节课听下来,内容很多,但不知道学了什么。”护生7:“老师用PPT上课,讲的内容很多,但老师忙着讲解和切换页面,把我们忽视掉了,我不喜欢用PPT上课,宁可老师像原来一样,一边讲解一边用粉笔板书。”护生17:“虽然现在教学都使用多媒体,屏幕很大,但是教师的课件主要是文字,虽然配有一些图片,但主要还是听老师讲解,在视听上的体验和看电影还是相差太大了,听课时间长了就想打瞌睡。”
2.3主题3:《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状况18名护生均对《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很感兴趣,但认为实训内容开设太少,又没有临床见习。在基本没有接触过临床的情况下学习内科护理感觉很抽象,难以理解。希望能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病人,接触临床。护生4:“很喜欢上内科护理的实训课,不会像上理论课时那么枯燥。在实验室操作时才有自己是一名护士的感觉。”有10名护生提到:很想到病房看一下真实病人的状况,很想了解临床护士是怎么工作的。
3讨论
3.1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课程学情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核心课程,是其他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是联系基础医学、护理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课程。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以课堂教学为主,多数高职高专都采用多媒体教室大班授课,并开设相应的内科护理操作实训课,部分学校会安排护生到临床见习。目前,各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课程设置的实践课时比例普遍偏低,一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内科护理操作如胸腔穿刺术的护理、腹腔穿刺术的护理等,在临床上并非由护士独立完成,而是医护合作完成的,因此开设此类实训课不仅难度大,而且护生也会认为这些操作并非由护士独立完成,思想上也不重视;二是由于教学医院条件限制和临床带教师资的缺乏,护生临床见习机会较少,有些甚至完全没有机会。《内科护理学》这门学科旨在教会护生用基础医学知识解释临床现象;用基础医学和护理知识解决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培养护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胜任力,学习时需要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由于护生在学习临床护理课程时,缺乏临床实践经历,对临床护理没有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课堂通过讲授的方式授课难度很大。护生则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内容包罗万象、复杂、抽象,学习难度大,导致护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护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很常见。尤其近10年,高职高专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护理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又多采用多媒体大班授课。但实际情况并不是护生都喜欢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这和廖文香[2]的研究结果一致。虽然,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了投入,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自古中国就有“寒窗苦读”的说法,导致护理教师潜意识里都认为学习必然是很艰苦的事情,从而真正从学生体验的角度去改善教学条件和进行教学改革仍然做得不够。护理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典型的知识服务提供过程,即教师和护生投入时间、精力、资金等资源,最终产出学生内化的知识。面对MOOC的挑战,护理教师应关注护生的学习体验,通过优化和丰富护生在课堂的体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提升学习效果,把护生留在课堂。因此,以全面优化护生体验为中心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改善影响护生学习体验的外部因素
小班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家的普遍共识。世界著名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中,都把人数小于20人的班级数量占总班级数量的比例,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3]。《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核心课程,大班教学必然会影响护生的课堂体验及学习效果。鉴于目前高职高专的实际师生比例偏低的现状,控制每班人数≤60人,比较切实可行。学校也应从教室的空间大小、照明效果、桌椅的摆放及舒适度等各方面细节去优化护生的体验。教学场地也可不固定在多媒体教室,护理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护理实训中心的示教室、模拟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是医院等。创新教室布局,如“细胞式”教室,6人~8人为一个“细胞”进行座位布局,可将固定桌椅换成可移动桌椅或可旋转桌椅,以方便护生小组讨论式学习的开展,也可以培养护生的团队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0min。因此,可适当缩短每堂课时间,每堂课以40min左右为宜。
3.3探索以优化护生学习体验为中心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3.3.1转变教育理念
《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应从转变教育理念开始。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传递-接受”的护理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护生体验为中心”,以护生自主学习为主。护理老师应从以“知识灌输”为主,转变为致力于教会护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以培养具备临床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只有教育理念转变了,护生才会改变原来主要依赖教师的学习方式。护理教师在教学中才会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法,自觉重视护生的学习体验及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变化。
3.3.2改革考核方式
众所周知,考试对教学起指挥棒的作用。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引领作用,通过改革《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来引导课程改革。传统的《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这必然导致任课教师以知识的灌输和讲解为己任。《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考核改革应从以考核护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为主,转变为包括:理论考试,题型以案例分析为主;临床护理实践考核,应占总成绩的30%左右;护生参与小组讨论、课堂发言及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强调护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胜任力。
3.3.3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教学手段,丰富护生的视听体验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学习等。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临床案例创设问题情景,让护生体验积极探索的欲望。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MOOC冲击,护理老师应深入研究MOOC的优势和缺陷,探索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利用MOOC中使用的先进教学手段,如动画、微视频等丰富护生的视听体验,增加课程对护生的吸引力。
3.3.4加强师生互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MOOC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在线互动开放。但“慕课”只提供、传递知识、信息,真实的大学校园氛围,教师对护生的口传心授,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是“慕课”解决不了的[4]。因此,护理教师应以各种护生活动为载体,丰富护生的生活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护理教师应重视言传身教,课堂上要注意和护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课外则可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等促进师生间、护生间的交流互动,让护生感受到无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老师和同学时时刻刻都在身边,能够随时获得老师的关注和指导,也有助于护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3.3.5以实训、见习为载体,丰富护生的职业体验
建设仿真临床的实训场所;利用社会上招募的人员培训为标准化病人,让护生在进行操作训练时更有临床真实感;在实践教学中护理老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正面和负面体验;临床护理操练室使用多边形护理操作台,便于护生在进行操作训练时讨论和互相学习;加大对虚拟仿真训练室建设的投入,通过虚拟仿真的临床护理实训可以训练护生的临床护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胜任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护生进一步的临床护理技能训练也可以依托教学医院来完成,这也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最为欠缺的。
参考文献:
[1]陈梅.初中物理课堂丰富学生体验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导学,20xx(7):5-6.
[2]廖文香.关注学生学习优化生物课堂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xx(2):119.
[3]何国平,杨云帆,陈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xx,49(9):1095-1099.
[4]彭德倩.“慕课”来了挑战传统大学教育学校间围墙将被消融[N].解放日报,20xx-07-09.
内科护理学论文12
【摘要】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结构,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 对患者给予照顾和帮助, ,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中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性质与效果 ,手段,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以预防为主,注重养生康复,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能并汲取了代护理学的长处而形成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弥补了现代中西医学及护理学的不足。随着社区医疗的开展和中医走向世界,中医护理学愈发显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中医护理的性质及医学中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中医更注重预防、保健、调养、康复,历来强调疾病三分治、七分养,主要包含调理和护理两个方面。调是指指导人们调摄、养慎、避忌,如适寒温、适劳逸、调七情、节房事、饮食宜忌、病后调养等,护理是指对病人的照料、服侍,观察病情,协助医生治疗等。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但是醉着临床实践,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因此我们传统统中医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实用的内容来满足需求,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 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 特需内科的护理:随着社会发展和大环境的变化,对部分特殊需求的'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这些患者很多在各事业单位担任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在总体上,、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服务护理。目前特需病房建设尚处初创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特需病房及其护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强特需病房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因为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有利于管理和恢复;(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 (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2 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例如跌倒、猝死、出血等,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辩证施护:
根据护理基本法则,再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基本特点有:1.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同病异护 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3.异病同护 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
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是中医护理的特色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法,以及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法、穴位注射疗法等给药方法,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见效快的特点。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且都是西医护理技能所不能代替的。在中医护理教育过程中应在不断吸取现代护理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发扬辨证施护的特色。
内科护理学论文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在日常治病住院的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的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选择较为优质的护理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护理实际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相关资料
本研究过程中选择了我院我院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收治的200名呼吸内科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80名,男性患者有120名,年龄最大为59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45岁。200名患者内部有支气管哮喘患者54例,所占比例为27%,肺炎患者为78例,所占比例为39%,慢性阻碍性肺炎68例,所占比例为34%。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人。第一组为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式进行患者日常的护理,第二组为对照组,在日常的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传统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该组患者采用一般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安全护理方法所谓的安全护理方法就是在传统护理方法之上,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增强自身护理的主动性,同时,在主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相关的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与患者相关的问题。通过多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增强患者所处环境的舒适性。此外,在护理的过程当中注意提升护理人员的相关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必要的法律意识,全面的保证护理的责任切实的落实到个人身上。增强对于相关药品的管理工作,全面的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对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和安全护理方式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得的数据采用了X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根据P小于0.05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小组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45名,较为满意的患者有23名,一般的有12名,不满意的20名。满意率达到68%。采用安全护理方式的小组100名患者当中,非常满意的达到82人,一般满意的有16人,一般的有2人,没有不满意的患者,患者的满意率达到98%。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得出,采用安全护理方式临床护理效果要远大于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
3.讨论
在相关的临床实践中表明,呼气内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是一个医疗纠纷发生较多的科室。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呼吸内部内部的患者的年龄往往较大,该年龄阶段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有着较为特殊的要求,对于护理的整体质量要求也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全面的实现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方式的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和护理实际意义。笔者通过自身分析以往的呼吸内科护理方式发现,在进行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呼吸内科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方法和措施,对于提升呼吸内科护理的整体质量有着较大的作用,安全护理方法在很多方面相对于其他护理方式在较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我院呼吸内科自采用安全护理方式以来,内部整体的护理质量相对与先前的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安全护理方式在整个医院内部得到医生及护士较好的反映,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我院研究比较数据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安全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护理呼吸内科患者的安全可靠选择。
内科护理学论文14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趋于完善,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方法。20xx年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使得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被广泛应用。项目学习具有项目的“实践性”、学习的“主动性”、方式的“合作性”和过程的“探究性”这4个主要特征。项目学习与“做中学”学习都主张通过亲自的体验和探究来解决问题,增长经验,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践和表达交流中建构知识。
内科护理学是高职高专临床护理教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多、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践教学应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由于传统实践教学方法相对单调,可操作性差,学生深感抽象、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将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融会贯通,提高内科护理知识的内化能力,培养合格的、岗位胜任力强的应用型护理技能人才,我们教研组经过召开讨论会,在项目教学和“做中学”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决定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尝试项目教学法,即学生以完成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按“呈现问题-提出假设-动手实践-交流讨论-记录所得”5步法学习。并对项目教学法的适用度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高职学院20xx级护理专业西校区5个班13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年龄18~23岁,平均21.4岁,均为我校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全国普通高校统招生。在完成解剖学、生理学、健康评估、基本护理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后,于20xx~20xx学年的'第2学期进入内科护理学课程学习。选取我校20xx级护理专业南校区5个班131名学生为对照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在年龄、上学期综合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教学研讨。请校内外专家、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师,召开实践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领悟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明确研究目的、意义,论证以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集体备课。两个校区的理论课、理论课授课内容、学时、实践课教师、使用教材、考核方式和命题难度保持一致。试验组全部4次实践课(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实施项目教学法,每次4学时。选择临床案例并进行修改,确保案例情景能驱动各系统疾病护理项目的全面进行,科学编写项目教学实践课教案。
教学实施。对照组采用“情景案例引入-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导引法护理示教-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点评总结”的常规教学法。试验组实施项目教学法,即学生以完成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按“呈现问题-提出假设-动手实践-交流讨论-记录所得”5步法学习,将每班按学号依次分为4个项目学习小组,每组6~8人,自主产生项目学习组长1名。
呈现问题:提出项目学习任务。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课前,任课教师提前2周,下发驱动各系统疾病护理项目的情景案例,布置项目任务,并给出相应的参考学习资源、实践课仪器设备和护理项目耗材。实践课前,要求学生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小组内的互助互教、互项质疑讨论和项目内护理子项目细分与分工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
提出假设:圈定情景案例中必须做的子项目。任务下发第5天,小组长须呈交针对情景案例护理项目的子项目和基于护理程序的项目护理流程假设纲要。实践课教师予以引导,圈定情景案例中必须做的护理子项目。
动手实践:小组内系统疾病护理项目实践、书写标准护理计划、绘制护理路径流程图。情景案例中必须做的护理子项目圈定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书写标准护理计划,并完成反复的互辅、互教、互动模拟练习或提前预约到临床护理实训室真操实练,通过多次亲自护理体验、探究,发现项目护理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最终,学生需要以5步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ADPIE)为轴线绘制一个基于情景案例的护理路径流程图。此步,实践教师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技能实训平台,在线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重点是突出学生从“做”中学习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讨论:情景案例护理项目再现,组间交流讨论。实践课堂,各项目学习小组提交基于情景案例的标准护理计划和护理路径流程图后,分别以ADPIE为轴线展示基于情景案例的护理子项目内容,再现临床真实护理场景。然后小组间进行互评,交流讨论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教师依据综合表现赋予每一小组成员形成性考核成绩(共4次平均分,构成第1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教师主要为交流讨论的旁观者和课堂氛围的平衡者。
记录所得:书写学习收获与反思。每个项目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内科疾病护理项目实践学习收获与反思报告。教师分别依据基于情景案例的标准护理计划、护理路径流程图、实践学习收获与反思报告书写质量赋予形成性考核成绩(百分制),3项平均分得出第2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最后,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总结性反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珚x±s 表示,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内科护理学实践课学习回馈评价
自行设计内科护理学实践课学习回馈评价问卷,第1部分为学生对内科护理学实践课感知回馈评价,共7个条目;第2部分为学生对内科护理学实践课学习的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共13个条目;采取Likert5级评分,计1~5分,≥4分视为积极评价。问卷条目及评分标准经2轮Delphi法专家咨询确定。在内科护理学最后一次实践课结束前向269名学生发放问卷,全部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显示,试验组89.1%的学生对项目学习表示认可,93.5%的学生认为适应项目教学法,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回顾与应用以及对自我挑战、参与实践课的活跃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试验组学生对13项能力培养指标,积极评价均在77.5%以上;对“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方法的形成”条目,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积极评价分别是94.9%、88.6%,其他12项能力培养自我评价,与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形成性考核成绩
形成性考核各项成绩均为百分制,试验组第1次过程考核平均成绩为84.2分,第2次过程考核平均成绩为83.9分,第3次期末终结性闭卷考核平均成绩为79.9分,课程总成绩平均为81.6分;各项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项目教学法适用于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护理以培养护理岗位所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其培养过程应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和着力点。内科护理是临床护理岗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任务复杂多变,理论与实践要求高。故,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不可缺少,并且要以胜任内科临床护理岗位为核心设计教学、开展教学。项目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岗位导向性,使学生围绕一个相对独立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xx年4月第25卷第2期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Apr.20xxVol.25No.2立的工作项目,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自行收集信息、制定计划方案,最终完成项目的实施与评价。此教学方法以完成项目为任务驱动,具有项目的实践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情境性和探究性,这些特性与临床内科护理岗位的工作特性不谋二合。为此,我们教研组在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尝试了项目教学法,经实践表明该教学法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3.2项目教学法可提高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考核成绩
学生回馈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89.1%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促进了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应用,有利于获取新知识、转化知识和记忆、掌握知识,增进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加实践课的参与活跃度,各条目与对照组比较,P 值均低于0.038。这在形成性考核各项成绩中得到证实,3次考核平均成绩分别是84.2分、83.9分、79.9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第1次形成性考核成绩由4个项目学习量化评分而得,第2次由3项平均分计算而得,且2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比达到0.4,第3次终结考核仅占0.6,这或许潜在推动着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学习,成为持续不断学习的动力之一。形成性考核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效果,适时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的互动,避免终结性考核对学生造成的片面评价。形成性考核是对项目学习每一步表现的评价与认可,项目学习又为形成性考核提供了丰富的血液与动力,避免了为了形成性考核而考核,两者结合使师生累并快乐着。
3.3项目教学法能促进高职高专护生岗位胜任力发展
学生回馈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90.5%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力于获取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有利于促进自主与自律学习,提高自学能力;87.7%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护理临床思维能力;77.5%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项目教学法,以完成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学生在案例线索的引导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搜索信息,内化知识并转化为具体化的护理子项目,小组内反复练习,多次亲自体验、探究,发现并纠正细节问题,以ADPIE为轴线绘制基于情景案例的护理路径流程图(思维导图)。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锻炼了批判性护理临床思维,突出了语言表达、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训练,培养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可见,项目教学法有利于促进高职高专护理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发展。
4结语
项目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完成临床内科疾病护理项目为任务驱动的教学,体现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做到了以解决临床护理岗位中的任务为轴线,实现了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使实践教学活动新颖、活泼。通过对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研究表明,项目教学法适用于高职高专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可提高内科护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能促进高职高专护生岗位胜任力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内科护理学论文15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 对健康的重视度也在逐渐的增强 , 而心血管疾病作为内科常见性疾病 , 发病率呈显着上升的趋势 , 并且该疾病还具有发病快、病情复杂的特点 ,假如在临床救治过程中护理不到位或者不及时 , 就会成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 进而对患者的救治产生严重的影响 ,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 , 加强临床不安全因素的相关探讨 ,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以 86 例 20xx 年 1 月 1 日 ~20xx 年 1 月 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 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其中男 40 例 , 女 46 例 , 年龄40~75 岁 , 平均年龄 (52.2±2.8) 岁 , 患者所患疾病种类具体为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伴冠心病、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
1. 2方法 对以上 86 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了解并总结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将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向 86 例患者发放 , 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人际交流、工作责任心和护理的专业水平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 ; 而对心血管内科的 20 名护理工作者也同样发放调查问卷 , 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因素、书写规范、管理制度缺陷、临床用药不合理及业务水平等方面。
2结果
据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 回收的 86 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不安全因素调查问卷中 , 患者指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为医疗服务水平存在不足 (15 例 )、环境因素 (20 例 )、医患沟通障碍 (27 例 )、护理工作者责任心不强 (11 例 )、护理专业水平不足 (7 例 )、其他 (6 例 ); 而 20 名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 ,不安全因素主要为患者因素 (10 名 )、文书不规范 (4 名 )、用药不合理 (5 名 )、管理制度缺陷 (4 名 )、护理专业能力不足 (5名 )、其他 (3 名 )。
3讨论
3. 1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3. 1. 1环境因素 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 , 相关的环境因素主要为硬件设施、配备及物品放置等 , 假如地面过滑或者是病床未安装护栏 , 就会导致患者受伤。
3. 1. 2护理专业知识不足 基于该科室的患者病情具有不稳定性 , 因此 , 对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有较高要求 ,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 护理工作者在该方面严重不足 ,并且预见性和主动性较差 , 进而在安全、服务和法制意识上严重匮乏 , 在护理质量上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3. 1. 3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匮乏 通常情况下 , 该科室的患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 , 在理解和认知能力上严重不足 ,再加上护理人员耐心匮乏 , 进而极易引发医患纠纷。
3. 1. 4文书不规范 文书书写规范的重要性是广大护理工作者明确的 , 但是由于法律意识匮乏 , 且将救治患者作为了工作重点 , 使得在进行记录的时候常出现字迹潦草、漏记、记录不全的现象 , 进而导致误诊[2]。
3. 1. 5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护理管理机制的匮乏是导致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薄弱、工作流程不合理、护理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 , 再加上患者日益增多 , 而护理人员数量却有限进而使得护理质量大打折扣。
3. 1. 6操作和用药因素 基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用的药物种类和数量较多 , 假如使用不当 , 就会导致错误的发生 ,还有就是在用药的过程中不注意核对就会导致用药剂量不合理。
3. 2安全防范对策
3. 2. 1加强医院环境建设 保证病房的干净卫生和整洁 ,并且微波炉和电视等设备安装于病房 , 带给患者家的温暖 ,构建和谐的住院环境。
3. 2. 2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进行定期的评估、考核 , 对专业知识水平不足的护理工作者进行培训 , 同时指派优秀的护理人员带领 , 保证操作技术的娴熟和专业知识的扎实 , 同时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 将医患纠纷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3. 2. 3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然而在应用的`时候也要讲究技巧性和艺术性 , 保证态度的诚恳、语言的文明、仪态的大方 , 同时将爱心、细心和耐心灌注 , 杜绝敷衍了事、语调生硬 , 以此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患者晨晚间护理的时间充分的利用 , 主动热情的向患者询问饮食和睡眠等情况 , 将更多地人文关怀给予患者 , 促进患者信任和理解程度的提升 , 及时听取患者的建议和意见 , 并对问题耐心解答 , 对患者给予充分的尊重 ,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3. 2. 4加强护理文书记录和管理 在医疗文件中 , 护理记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因此 , 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 并慎重对待护理记录 , 保证书写的规范性 , 杜绝字迹潦草和涂改 , 同时规范性描述药物和疾病的名称 , 将潜在的安全隐患封堵 , 也对护理工作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 还要及时详细的记录危重患者的病情发展 , 防止医护记录矛盾的产生[3]。
3. 2. 5强化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 , 促进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 同时与心血管内科护理特点相结合进行相关制度的制定 , 如交班巡查制度、责任制度、文书书写规范制度、工作流程等 , 并将相关的制度贯彻落实 , 使所有护理工作者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岗位等 ,将自身或者帮助同事把护理工作做好 , 促进护理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
3. 2. 6规范操作和用药 在相关制度建立的前提下 , 将各级护理工作者的职能充分的调动 , 保障临床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水平。同时将“三查八对一注意”贯彻落实 , 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科学、合理和有效 , 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 将护患纠纷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 ,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 , 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了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环境因素这几个方面 , 因此在后期的临床护理中 , 要想确保护理安全 , 就必须加强医院环境建设、重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护理文书记录和管理、强化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操作和用药 , 以此来保证护理质量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申时艳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学术版 ), 20xx(4):100-102.
[2] 陈丽清, 林群带.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国药物经济学 , 20xx(5):145-146.
[3] 张新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 内蒙古中医药 , 20xx(29):172.
【内科护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论文10-09
内科护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03-22
护理学论文04-01
儿科护理学论文10-08
护理学导论论文10-08
骨科护理学论文10-08
护理学论文发表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