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论文

民居形态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5 20:16:46 建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民居形态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民居形态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1】

  摘要: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一自然条件、历史文脉,这在古老的民俗地区更为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贵州民居建筑特点,并以设计为例,介绍民居形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民居形态;文化特质;现代应用

  引言

  居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建筑的群体组合、院落布局、平面与空间处理、外观造型、地形利用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居民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民居对当今的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如图1)

  本文以一个遵义地区的唯中酒店建筑设计为例,试谈当地的民居形态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得到应用。

  1 吊脚楼形态与建筑裙房处理(如图2)

  (1)在贵州黔东南、黔西南等地的苗族民居中,有种颇具特色的楼房―“吊脚楼”。

  楼房依山而建,后半边靠岩着地,前半边以木柱支撑,楼屋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建成。

  木柱木墙木楼板,楼皆建于数米高的石坎上,房架高6~7m,为歇山顶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青瓦或杉木皮盖顶。

  楼分三层,因其二、三楼和屋檐用挑梁伸出屋基外坎,形成悬空吊脚,故称“吊脚楼”。

  “吊脚楼”的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围棚立圈,堆放杂物和关牲畜。

  住人的一层除卧室、厨房外,还有接待客人的中堂,中堂的前檐下装有靠背栏杆,形成一个木制阳台,既可凭高远眺,又可休息聚会。

  (2)唯中酒店地处道路交叉口,在总体布局时,将高层塔楼临街,面向江岸,裙房斜向错动,形成三层高的入口大堂。

  在高层塔楼临街一侧,突出三层高外柱,玻璃窗后退,形成所谓悬空吊脚,与建筑上部主体立面脱离,如同“吊脚楼”的上部建筑。

  入口大堂高大通透,入口雨棚同大堂屋顶同一斜面,类似于“吊脚楼”的斜顶屋面。

  雨棚前端下翻,形成架空的室外通廊。

  门口的钢柱即是架空层的受力构件,又好似吊顶楼的斜木支撑。

  建筑裙房沿街一侧局部出挑,并配以阳台、绿化及竖向格栅处理,这与“吊脚楼”上部建筑形态形吻合。

  2 石头外墙及片石屋顶

  (1)在贵州一些地方居民就地取材,用片石叠砌墙体,有自然犷野之趣,别具一格,展示出民居的地域性特征。

  块石多当作墙身材料,按不同叠砌方式又分为乱毛石、粗毛石、方整石墙数种,外貌自然朴实而富于变化。

  此岩石建筑,在长期实践中,不仅形成了一只数量雄厚、技艺高超的石工队伍,而且由于岩石自身的特性,形成了适合于当地气候条件、居民使用功能需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岩石建筑风格。

  (2)为适应山地的自然条件,建筑群体基本上沿等高线进行布置。

  因交通需要,村寨内部道路沿山环状布置,每隔数家,垂直等高线砌石步阶或利用天然岩石石级,使上下贯通,在道路交叉处有些还留有较大的开敞空间。

  远眺山寨,可以见到各单体建筑因地形高差而展现出的不同层次和高低轮廓,随等高才走向而产生的正侧交错、疏密相间的屋面、山墙。

  (3)唯中酒店外墙采用白色与灰色石材饰面。

  现代建筑的体量与传统居民的建筑体量与建造工艺不同。

  根据传统居民的砌石工艺,提取出与现代建筑使用相协调的建造方式,表现在简洁、易清理、完整、细腻等方面。

  建筑立面的石材面层采用刨光、烧面、剁斧面,按一定规律贴挂。

  由于传统居民墙顶,经过多年的气候浸蚀,己长满苔草,所以在建筑设计中的墙顶设计了黑色石材压顶,即有实用性,又显美观性。

  传统居民的屋顶,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就地取材,选用片石作防水防风材料。

  在本设计中,裙房上的坡屋顶采用片状油粘瓦作为饰面材料,以材料耐候性强,颜色及形状又如同片石屋面,让人联想到传统居民的印象。

  3 窗的形态演变

  (1)贵州的民居在立面上呈现出上中下三段式构图,下面是架空的木结构梁柱(吊脚),中间是建筑的主体立面,上部为双坡屋顶。

  中部的立面又分为两段,一段是水平窗,一扇扇窗横向相互连接,下部是木质的挡板也形成横向构图。

  门窗均为木制,南侧采光一侧满开带型窗,局部设阳台,前部加护栏。

  门窗上部为挑出墙面的檐口,在门窗四周加边框,窗晾及窗框做雕花处理。

  建筑几户相连,屋檐、阳台、开窗及架空层水平高度相近。

  建筑沿地势高差水平而建,远看层层叠叠,一层层屋顶,一层层檐口,一层层水平窗与阳台。

  (2)维中酒店的立面处理上借鉴了贵州民居的立面构图方法。

  在塔楼部分,低层与上部的酒店客房在功能上的区别,恰好形成了立面上的分段式。

  下部采用柱子外露的竖向构图,结合通透的玻璃幕墙,恰有架空底层之感;上部的立面按每层两段分割,一段窗间墙一段横向带型窗,在功能上和形式上都与贵州民居的十分相似。

  酒店的塔楼窗扇根据客房开间进行了适当地分割,每个窗扇宽约1.3m,每个开间有3扇窗,开间之间的分割墙对准窗扇的中间,此扇窗后为实墙,另外两扇窗则为采光窗。

  窗扇在立面上前后进退形成立面层次,同时采用了多种材料作为窗户,透明玻璃、图纹玻璃和仿木的铝格栅样。

  带型窗间上下挑板,如同层叠的檐口,窗间墙外挂为灰色的石材,看上去就如同吊脚楼组成的一幅画,重檐层叠,窗户前后错动。

  夜晚,采光窗内透出不同强弱的光线,不同的窗户材质和外部灯光效果,立面效果比白天更为丰富。

  对于裙房窗的处理,着重功能,兼顾造型。

  配合立面石材与黔北民居风格,裙房的窗相对塔楼较小范围开启,在立面上呈现出我们较为熟悉的民居风格。

  4 民居院落式布局的应用

  (1)在贵州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各地民居院落形态差异很大。

  仡佬族多数住在山区,仡佬族同胞因地制宜,以石建房,石头奠基,石块砌石板盖顶。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仡佬族皆聚族而居。

  房屋靠山而建,朝向不一,大都为四列三开间,正中一问多为退一柱再装面壁和正门“吞口”式的堂屋,使房门与屋檐有大约1.5m宽的空间,以利乘凉和做手工活。

  房屋四周起有半米高60cm宽的石砌护墙地基,使室内地面与室外地面形成落差,房屋显得高大宽敞,且冬暖夏凉,干燥舒适。

  (2)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居民南北差异较大,包括:东部地区“天井式”住宅,西部地区的生土住宅,南部地区的“干阑式住宅”、北部地区的“四合院式”住宅。

  这些院落式住宅主要是因为当地的气候条件因素形成的,但都是具有“内向合院”型特点,这种“合院”的设计不仅吻合中国风水所强调的“藏风”、“聚气”的理念,同时又表现出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

  它在强调每户私密性和领域感的同时,又设置了公共空间,为现代生活提供了交流场所。

  (3)唯中酒店设计时,在裙房顶部设计了一个半围合式空中院落,该院落开口朝向江岸。

  沿院落外围布置餐厅、咖啡厅、酒吧、厨房等单层功能房间。

  景观泳池、室外餐台、花园、活动平台共同组成一个半围和院落。

  该单层建筑屋顶为变异的歇山顶,檐口出挑,屋顶高低、水平错落。

  把民居院落形态移植到建筑裙房屋顶,采用合院式布局,既使得建筑空间及景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安静温馨的传统建筑文化环境。

  5 结束语

  中国传统居民的建筑形态的演变过程,是先辈们充分适应自然环境及充分利用、发挥当时的技术条件的和谐发展过程,有其必然的客观规律性。

  任何建筑都具有强烈地域性的文化特质。

  现代的建造技术可解决功能需求问题,但无法解决建筑自身应体现的地域性的建筑文化问题,建筑自身缺失了地域性的文化特质就没有生命力了。

  现代的建筑设计应从当地的传统建筑形态中提取其文化精髓,运用现代的技术对其进行继承与发挥,使其在满足现代的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又能体现建筑的地域性的文化特质。

  桂北民居元素在现代居住建筑中应用【2】

  摘要:本文提取桂北民居设计元素及特点,主要介绍了桂北民居传统干栏式民居空间、村落形式等的设计风格,从自然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民居的设计元素,提出了一些适合现代住宅应用传统民居元素设计的实践,探索传统民居的元素和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融合方式。

  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以满足居民在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充分展现桂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从而促进当地的传统建筑文化。

  关键词:桂北民居;元素;现代建筑;设计特点

  桂北是位于广西桂林以北的地区,桂北民居是广西民居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广西民族文化的体现。

  民居是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之一,是中国建筑史上对居住建筑的称呼。

  住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具有中国特色的住宅建筑的设计应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分析桂北传统民居的特点和经验,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创作设计,是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

  对于丰富新建筑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具有积极的意义[1]。

  一、桂北民居建筑体系的结构特征

  1.“干栏”式建筑简介

  壮族、瑶族、侗族、苗族是广西四大少数民族。

  壮族人民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创造了以干栏、吊脚楼为主导的建筑体系,用木(或竹)立柱,高离地面构架。

  楼上住人,楼下圈养牲畜、存储物件。

  “干栏”式建筑适应于高温多雨、地势不平的南方地区。

  “干栏”式建筑起源于历史上的“巢居”,是从巢居形式逐步演变而来的。

  根据《魏书·僚传》记载,当时壮族先民“依树积木依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家口之数”。

  这种以竹木为建材,将底层架空,上层住人,具有良好通风和预防虫蛇侵害条件的建筑就是干栏。[1]

  据史籍记载,桂北民居的雏形源于古代“百越”的干栏建筑形式,是长江流域地区的一种较原始的住宅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干栏”建筑逐渐在长江流域消失[3]。

  而仅存于南方几个边远省份的少数民族地区。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民居就是“干栏”建筑,均为木构干栏。

  屋顶主要采用悬山或半歇山形式,并常有重檐与腰檐出现,有着层层出挑的楼台,外观造型变化奇妙。

  桂北民居至今仍保持着这种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由于桂北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交通、气候等条件所决定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桂北壮族民居,在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在建筑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由“干栏”演化的民居建筑,既保持了传统建筑的形态、风貌,又不断创新、发展和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和桂北地方特色。

  2.“干栏”式建筑主要特色

  建筑结构体系为“穿斗”木构架,采用了悬山或歇山形式小青瓦坡屋顶,出檐深远,从横梁下挑出悬臂,上盖瓦等材料形成披檐、腰檐,遮挡阳光,防御护墙。

  一般为2-3层,有时候也有4层。

  底层架空防潮避湿,主要利用底层空间圈养牲畜和堆放杂物;第二层是主要的起居空间,休憩、赏景和进行各类活动主要是在主立面的美人靠和长廊,堂屋在中间,开敞通风,内外空间互相融合,两边是卧室;第3层主要是作为卧室使用,留一部分作为堆放杂物、晾晒衣服的空间。[2]

  桂北民居的立柱通常是涂成黑色,门窗主要色调是浅褐色或枣红色,木结构大多表现木材的本色。

  这种色调的处理方法使建筑古朴的外观呈现出清新淡雅的格调。

  民居的外观造型十分精致,悬山、挑檐、挑廊、挑台、挑柜,层层出挑,立面变化丰富美观。

  挑廊、垂花柱与花窗等木雕,花纹简洁流畅,细节处理大方得体,构成桂北民居建筑的朴素美、丰富美的特点。[2]

  桂北民居多依山而建,顺应地形,层叠而上,不论是单体还是群体,屋基不论大小,地势不论高低,都能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条件,采用附岩、镶嵌、跨越、支撑、筑台等手法,叠石为坎,错层悬空,形成上下不等高、前后不等距的特殊建筑形式,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建筑空间意境和环境景观。

  二、影响桂北民居形成的因素

  许多学者对影响民居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比如拉波波特:社会文化因素几乎是住宅模式的决定性因素,气候、材料、结构和技术只是辅助性因素。

  影响桂北民居形成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3]:

  1.自然因素

  气候:气候对建筑的影响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的表达形式、围护结构,还表现在水、土壤、植被、和其他地理因素效应。

  对于桂北民居,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的影响;太阳辐射效应;湿度的影响。

  地形:地形对于单体建筑形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充分利用复杂的地形,建筑物或伫立,或架空,或根据地形回退,使地形与环境地有机结合,形成民居建筑形式。

  此外,为了有效地利用更多的空间,往往把屋顶的阁楼结合起来进行建造。

  2.文化因素

  生产活动:各民族在桂北多从事农业和其他副业生产。

  因此,在建筑的底部,通常作为存储生产工具、杂物和进行一些生产活动的领域,它和生活楼层严格区分[4]。

  生活习俗:基本文化因素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有着最紧密的联系,一个地区的传统的、持续稳定的行为能形成当地传统和习俗,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

  3.技术因素

  施工技术:桂北民居建筑的建造没有建筑设计师,房子建造由工匠组织,通常没有正式的设计,主要依靠实践经验进行建造。

  结构形式:结构形式主要关于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施工工艺流程。

  桂北民居一般采用密集式的建造方法和穿斗式的木结构。

  三、传统民居元素在现代建筑的应用

  传统民居在建造材料、建筑技术、空间布局等方面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现代生活需求。

  例如,传统民居用竹子、木材、绿石、天然材料,不能适用于大型和机械结构的现代住宅建设;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利用现代设计技术将传统民族的和地域的特色引入现代城市住宅,使住宅设计以满足居民需求的现代生活同时,充分展示了桂北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延续和促进地方传统建筑文化,是摆在众多建筑师面临一个重要的任务。

  适合现代居住建筑的传统民居元素主要显示为以下几点:

  1.规划选址的因地制宜

  传统民居聚落的选址表现了道家“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及其天然真趣的境界。

  其次在建筑布局及其空间组合中,传统民居聚落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传统民居聚落符合地理条件的布局方式和空间组合,不仅有效地节约土地,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自然原貌,体现了建筑与自然“共生”的理想。

  所以一方面它能丰富该地域的面貌,提高城市整体美和街区的立面效果,另一方面能使住宅自身更完善的。

  因此,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的规划选址给我们带来了启示的意义。

  在规划中结合住宅的背景和自身特色,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设计基础。

  既要考虑背景环境的相互关联,又要积极探索新空间的内容,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2.动态接触空间

  现代城市居民的交流是很少的,甚至邻居都是陌生人。

  传统的中国“远亲不如近邻”,邻居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和谐地与邻居相处可以加强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在沟通中获得乐趣和加强情感。

  3.景观和意境的创造

  美的建筑艺术具有怡情价值。

  住宅景观有两个层次的作用:一个是住宅的区域景观的和谐与创新,即作为城市的一个元素,居区对城市景观的贡献;另一个层面的营造住区整体景观,即内部景观组织和它对居民的审美贡献。

  四、结语

  桂北民居文化是广泛而深刻的,在加强保护传统民居同时,好的设计可由传统民居建筑语言精炼而成,将其用于现代城市住宅设计,这不仅是对当地的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也丰富了现代建筑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于创建一个城市的形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文.桂北民居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探析[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5):74-79.

  [2]徐慧宁,李云.广西城乡风貌改造中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24).

  [3]杨婷婷.中国传统民居元素在现代城市住宅的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4]褚海峰,刘林.桂北汉族民居形式在现代城市住宅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艺术百家,2010,(6):195-198.

  四川民居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3】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对生活水平、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建筑设计已经远远脱离了仅仅追求功能性、实用性的设计初步的原则,转入了深切的去了解人们的精神世界,关注人们在满足现代简单的物质水平后,更高的精神世界的要求。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

  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作为当代的建筑设计师,应将四川特有的盆地气候,建筑材料,坡地环境等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现代建筑设计作品,达到四川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民居元素;结构分析;提取与应用

  1 对四川民居常见元素、结构的分析

  1.1 平面及空间布局

  最能体现四川居民平面及空间布局特色的是院落和天井。

  院落和天井可以形成围合式空间,体现空间的变化和内外交融。

  而宽回廊大院落附若干小天井的组合方式更能体现川南特色,而这些要素用于现代建筑空间构成同样适用。

  1.2 穿斗式构架

  木构架形式是四川居民的特征之一,四川居民的山墙是由木构架筑成。

  构架为穿斗式,暴露于建筑墙体外部,墙体表面常抹以白灰,与深色的木构架形成对比。

  外露的结构对墙面进行划分,形成一幅别致的画面,木构架既是结构构件又是装饰构件。

  1.3 吊脚楼

  吊脚楼是四川居民的典型构造方式。

  吊脚楼通常出现在地势比较复杂的山区及水岸边,常顺应破敌建造,在建筑商形成下虚上实,空透轻盈,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1.4 屋 顶

  四川民居的屋顶材料常用小青瓦,其脊梁部分造型为麦穗状(如图1),现代建筑的屋顶和檐口可以借鉴民居中的这种元素,增强现代建筑的民居地方特色。

  1.5 门 窗

  在民居元素中,门窗在民居特色的造型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

  从造型上可分为形式简单的木框门窗和造型复杂的雕花门窗,普通民居就配以木框门窗,大型的宅院门窗装饰则比较复杂。

  这些门窗样式常用于现代建筑的门窗设计中,也可以用于室内装饰中,起到点缀的作用。

  1.6 栏杆、栏板

  在四川民居造型设计中,大部分人家的栏杆、栏板都采用是通透式的设计,其组成元素为栏杆柱、栏板、连杆或扶手,造型上有透空的带花格图案的栏杆,也有实心的栏板,根据其造型在现代建筑中应用于建筑物的阳台、楼梯等处。

  实木栏杆、栏板的元素常用于台阶、台基、楼梯、廊道等处,即起到安全保护和装饰环境的作用。

  又能张显民居风格。

  1.7 围 墙

  四川民居中大富人家的宅院围墙从结构上分为“三段”,即“顶部、中部、底部”,顶部采用青瓦,中部采用粉墙和底部采用灰砖。

  而一般的民居围墙则造型简单,其形式上并不一定按“三段式”来建造。

  1.8 用 色

  四川民居在建筑外观用色上多采用传统的“白、灰、褐”三色为主,即白墙、灰瓦、褐木,古朴雅致,自然平实。

  1.9 用 料

  木、竹、砖、石及小青瓦等常用材料是民居建筑中的常用材料,可与现代建筑的材料有机结合,营造出新的视觉效果。

  这些材料也可以用于现代建筑中,能起到独特的饰面效果。

  1.10 碉 楼

  四川民居中最具特色的元素是川南和藏羌地区的碉楼。

  他们在形式上有着较明显的差别。

  川南地区的碉楼多为矩形和平面图形,但外立面仍然采用三段式的造型;藏族、羌族地区的碉楼平面有矩形和多边形,主要是用来防御外来入侵和储藏物品、粮食。

  墙面直接暴露于建筑外面,修建材料常采用石材和泥土。

  2 四川民居元素的文化内涵及其应用

  建筑的相关信息是通过的建筑元素来表达的,这种信息可以是空间的构成,也可以是构造的,或者是装饰的元素等等。

  四川民居元素以它特有的形式和内涵在四川的许多现代建筑和园林景观造型中得以体现,这种表现不论是在空间组合,还是在建筑结构以及构造、建筑装饰等许多方面,从总体造型和细节处理,都能全面展示够出四川民居独有的特征。

  四川民居元素造型独特、内容丰富,如彩画、斗拱、隔扇、雕梁、画栋、雀替、槛窗等,其造型精致、色彩丰富。

  应用在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无论是平面布局,还是装饰装修,其资源取之尽,用之不竭。

  在现代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可以尝试将传统民居元素与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新的技术结合起来。

  比如贝聿铭主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在这个博物馆的设计中,设计师沿用了江南的灰色调为博物馆的总色调,整体结构提取了中国传统的坡屋顶,只是在形式更为自由,材料选用了磨砂玻璃等新型的材料,在外墙的处理上,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什锦窗,巧妙地用于外墙,这样把美学与功能融为一体,在功能上达到了采光的效果,又增添了传统的苏州建筑的韵味。

  室内的处理也和整体建筑相呼应,如荷塘流水的田园小景(如图5)。

  室外小品也是对原有传统文化的结构延续。

  如池边亭子的设计,沿用古典的重檐亭的大体结构,把木构架换为钢构架,筒瓦以玻璃替代,简洁且不失文化内涵。

  2.1 四川民居元素的提取

  四川的文化,传统的中国特色的图案和传统的有地方特色纹样、传统民居的框架、结构图,都可作为现代建筑、园林景观设计和造型创作的依据。

  比如上面列举的苏州博物馆,其设计思路基本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在传统装饰元素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拓展,与现代装饰元素、建筑材料结合起来。

  2.2 四川民居元素的文化底蕴

  四川民居传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为现代建筑、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大量资源。

  传统的装饰元素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是让我们了解了造型设计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底蕴。

  例如: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具有文化内涵的楼盘更受人们的欢迎,深圳万科第五园就是一个典范。

  该楼盘也是将部分民居元素和现代建筑结构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简洁雅致且有文化内涵的感受。

  楼盘中传统漏窗、大门、园洞以及瓦铺地的巧妙组合应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冲击。

  3 民居元素如何与现代建筑设计接轨

  中国传统民居元素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难免带有封建意识形态,如何将民居元素应用与现代建筑设计中才是自然的、合理的呢?这是设计师们研究的主题,民居元素在现代建筑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依附于一定的表现手法的,将各种民居元素应用于建筑与景观的总体构思中,并在空间塑造、形象塑造、意境塑造中体现出来。

  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不同的方式,这种依附关系,设计师应该是多层次的,自然而然的应用,而不能生搬硬套、简单模仿。

  作为现代文化之前的传统文化中的装饰元素,如果不进行调整进入现代社会,必然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3.1 现代家庭居住方式的转变

  传统民居容纳的一般都是封建家长制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几世同堂的现象很常见。

  而现代家庭结构由原来的大家庭转为小家庭,因此,以前大家族居住在一个大院子的居住形式基本已经被现代小家庭独居的形式替代了,昔日的民居族群院落式的优越性已丧失了。

  3.2 现代城市人口密集度的变化

  现代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增长过快,在城市中显得人多地少,原有城镇中一至二层的传统建筑层数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居住要求。

  因而现代城市高层建筑替代了原有的多层、平层建筑。

  3.3 现代人的居住观念及风俗的转变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生活文化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变化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民居较难适应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最求。

  3.4 传统民居在材质上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

  传统民居材质多选用天然竹、木、石等,其防火性、耐久性较差,不能适应现代都市的密集型环境,也不适应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将现代建筑的新材料、新工艺运用于居民元素中,使其焕发出新的感觉和生命力。

  比如在坡屋顶的材料运用上,以钢屋架代替传统的木结构,以新型玻璃代替传统的小青瓦,材料的更新使传统坡屋面散发出时代的气息。

  传统的建筑形式也在材料更新中延续了自身的生命。

  所以,传统民居元素的材质和形式和现代建筑的材料和形式应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境。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复制和仿制传统民居

  在设计中运用传统的平面布局、空间、外观、细部、严格遵守民居建筑形制,运用传统的材料及施工工艺,对传统民居进行简单的历史再现。

  (2)部分运用民居元素

  将坡屋顶、穿斗构架、门窗隔扇等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元素为符号,局部运用到现代家居设计中去。

  这种局部运用,是对传统民居元素的尊重和保持,未做较大改动。

  这种方式的引用应做到与现代建筑之间的自然交融,而不是将其生硬地套入建筑节局部从而失去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存。

  (3)当改造传统民居元素

  对传统民居元素在形态、材料、手法上加以适当改变,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标准和施工工艺。

  4 结 论

  综上所述,传统的民居元素能为现代设计师们带来许多可以借鉴的设计元素和理念,因此我们在提炼民居建筑元素的同时,更应深入探索其中民居元素中的“意境”,对这些理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读懂民居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才能灵活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

  在民居建筑中要学会善于就地取材、注重地理环境的选择,顺势而建。

  建筑设计应该本土化,而本土化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设计理念。

  因此,民居元素是我们取用不竭的形象资源。

  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的民俗,必然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影响建筑及其装饰构建等的形态特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应尝试传统民居元素与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为基础的新建筑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设计类型和范畴选用相应的应用方式,使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鲜明的可视性,体现现代人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易宁.区域性民居元素在建筑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0,23~24.

  [2]传统民居隔扇格心纹样解析.重庆建筑.2011,12.

  [3]现代设计中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形色,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102.

  [4]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四川民居[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5]四川民居元素特征分析及其在风景园林中的运用.2009,30~32.

  [6]四川民居元素特征及园林应用.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民居形态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山西民居风格在铁路建筑中的应用10-08

自然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03-25

绿色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应用论文10-08

建筑经济中的应用10-01

现代城市室内设计中建筑文法的应用论文03-25

论现代艺术的形态论文10-10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10-07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10-05

满清文化在现代旅游中的应用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