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乘加乘减教案

时间:2022-10-07 21:05:38 教案 我要投稿

乘加乘减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加乘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反馈:

乘加乘减教案2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顺序和运算定规律进行灵活、准确的计算。

  教学策略:

  1、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2、例6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运算顺序。

  3、适当增加带分数乘法和分数连乘的计算式题。掌握带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例:黑板的宽是米,长是宽的2倍,黑板的长是多少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知道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4、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思考分析并明确:三个分数相乘,如果是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简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要培养学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选择算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5、教学中仍然注意复习运算顺序的使用前提,不要盲目简算。

乘加乘减教案3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式题。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应用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第2题。

乘加乘减教案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能自己从实际情景中搜集信息,提高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想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思考、分析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例题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猴山上的桃子丰收了,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摘桃子。猴妈妈说:我采了36个桃子,猴宝宝说:我采了6个桃子,你知道猴妈妈和猴宝宝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

  学生列式计算,师讲解数量关系:要求猴妈妈和猴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用什么方法计算?谁加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猴妈妈采的只数+猴宝宝采的只数。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1.现在我们把条件改变下,猴妈妈呢采了3筐,每筐12个,猴宝宝还是采了6个,问题还是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只?

  如果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解答吗?在本子上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算什么,为什么?(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求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因为猴妈妈采的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怎样求猴妈妈采的个数?同桌交流12×3的算法。

  求出了猴妈妈采的个数,再求什么?列式并口答。

  3.师指着板书:在这道题中,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求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再把猴妈妈和小猴采的合起来,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做对了吗?没做对的小朋友别泄气,下面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大家呢,有信心解决吗?

  4.教学“试一试”

  第二个问题求:猴妈妈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请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条件,确定先算什么,自己列出算式计算,行吗?

  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与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反馈。

  5.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与以前有什么两样吗?像这样的实际问题怎样解决?为什么?

  三、分层练习,发展能力

  小猴子说:“二(2)班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决定带大家到公园去玩。你们想去吗?可是玩的过程中,我还有问题要考你们,如果你们答对了,还有惊喜等着大家哦,大家好好表现啊!”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子领着大家来到公园门口。

  看到墙上写着票价:成人15元,儿童5元。一个叔叔正在买票,叔叔买了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请小朋友帮他算一下,一共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交流,校对纠错,并说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子领着大家来到公园的苗圃。

  指名说图意,这样的问题呢?能解决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校对纠错,并说想法。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四、课堂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像这样“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小朋友经常会碰到,以后你就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乘加乘减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乘加乘减教案6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11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5×2×7 25×4×8 9×10×6

  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

  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

  (1)出示例题7: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

  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如果有110块够吗?

  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

  第一种:0.9×0.9×110 第二种:0.9×0.9×10+81

  =0.81×110=0.81×10+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6)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练习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运算顺序。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5-10题。

  3、拓展练习:计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教学后记:

  成功之处:利用课件出示例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不足之处:教学中只重视了计算顺序,而忽视了计算的准确性,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

乘加乘减教案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

  4.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并贴到黑板上,亲切地说:瞧,多可爱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了解一下咱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计算前两题时,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23=54=14=34=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

  1.图1(在板书上画简笔画):(4棵玉米,每棵结3个)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34=43=3333=

  2.图2:小熊掰走了一个。

  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玉米?

  怎样解决?小组商量讨论。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列式:

  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教师把学生的方法写在板书上,板书方法:先画一个伸着大拇指的大手,谁思考出来的方法,就把谁的名字写在手上,然后在大拇指的一旁写出他的算式,有几种方法,就画几只这样的`大手。

  3.图3:小熊掰走两个。

  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式子独立写下来再互相交流。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第56页的做一做。

  第1题,看图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题摘桃子:把式子写在桃子上,指名计算并集体订正。

  2.开放题:小熊要和同学们做朋友,想知道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我们有多少种告诉它的办法?

  如:数;直接说;乘加、乘减(每个小组有几人,有几个这样的小组,还剩下几人)。

  3.数田格本中同学们所写出来的字数。(打开准备好的一页,都是几行零几个,每个人写的行数不同,零几个的个数也不相同)能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暂时有困难可以等学完6、7、8的口诀后再解决。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比数数快得多。

  四、课堂总结,引导实践

  教师总结:我们和小熊一起探究数学问题,可真有趣,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说吧?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试试去吧。

  北京市延庆县第三小学郭丽萍

  3.4.4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看图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转木马图,提出问题: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小棒,分别是3、3、3、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小棒的出现使数学由具体人到符号化的一种过渡。)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

  (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怎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11 ②3x3+2=11 ③4x3-1=11等

  (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加,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方法②、③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结论。对于其它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能讲出算理的都要及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1)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能看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4、结合小棒分析意义。

  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

  4×3-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

  5、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6、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观察比较。

  (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在复习连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来表示3×3+2。乘加算式的发现源自于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叫连加。方法②、③。你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观察比较是一种提升)

  (设计意图: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情境理解了乘加、乘减的意义,自然得出了计算的顺序,同时为今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和算法多样化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要借助有效的“表象操作”促使学生从“实物”到“算式”的过渡。)

  三、巩固运用,模型内化

  1、P58 做一做1。

  2、练习十二4。

  3、练习十二5。

  四、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层层递进。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不断提升,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特别是在例题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的说明方法,并展现算法的多样化,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潜力的个体。事实证明,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灵活驾御教材,新教材才能展示它深沉的魅力。)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11

  3×3+2=11 4×3-1=11

  9 12

乘加乘减教案9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 (2)295 (3)800

  教师说明:

  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 (2)7.06×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复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贴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

  2.观察讨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

  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法分配律一样。

  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

  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计算下面各题。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

  3.判断对错。

  (1)50.4×1.95-1.9 (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

  4.应用题。

  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乘加乘减教案10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个,第二天吃了15个。

  (1)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1)29—7—15

  (2)还剩多少个果冻?(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个?(3)7+15

  2.根据算式补问题。

  学校买来38个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

  7X5=35(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35=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的第2题。

  想一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求还剩多少个萝卜,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和送了多少个给兔奶奶)那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接着再求什么?(还剩多少个萝卜)

  列式:9X5-15

  提问:9X5表示什么?再减15又表示什么?

  2.教科书第1l页的第3题.

  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主要的要点:爸爸和妈妈是成人要买成人票,每张8元,共花8X2=16(元),小明是儿童,每张票5元,这样三人去动物园要花16+5=21(元)。21元大于20元,所以用20元买票不够。]

  3.教科书第11页的第4题。

  教师:球队的得分分主场分和客场分两种。本题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结果。

  队的主场得分是卡塔尔队主场得分的4倍,卡塔尔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队主场得分是3X4=12。队的`客场得分是7分。队的总分是19分。

  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客场得分是8分。阿联酋队的总分是11分。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阿联酋队主场得分的3倍,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3X3=9,客场得分是1分。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总分是10分。

  卡塔尔队主场得分是3分,是本队客场得分的2倍,客场得分是3X2=6。卡塔尔队的总分是9分。

  阿曼队主场得分是5分,客场得分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客场得分相同。阿曼队的总分是6分

  3.妈妈买来26个桔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放了4盘。问吃了几个桔子?

  4.游乐场有7辆小赛车,每车能坐4人,还有21人在排队等候,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运来56个汉堡包,卖出37个,又运进21个,现在快餐店有汉堡包多少个?

  6.4个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个卡通玩具,已经做了19个,还要做多少个?

  7.商店里有30个书包,上午卖出13个,下午又卖8个,还剩下多少个?

乘加乘减教案11

  教学内容:P56

  教学目标

  1、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并能分两步口算出结果。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学习思想。

  3、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小统计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根据图文信息,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式子,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 3×4 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

  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5、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6、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7、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2、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乘加乘减教案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

  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把教科书第92页的复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想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每题都让学生说一说含有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该怎样计算。可以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6。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哪位同学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

  然后让学生独立算完。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计算的过程。再强调一遍运算的顺序。

  2.基本练习。

  做例6后面的做一做。

  做题前,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教师提醒学生先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小数乘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集体订正

  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此题可以结合学生做题的情况,让学生分析计算中的错误,是怎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和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

  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蓖麻子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教学设计:本课内容是前几课知识的综合运用,比较容易接受,所以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乘加乘减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根据图形列出乘加与乘减算式,初步体验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能力目标:了解算式各步的含义,算式的意义。

  3.情感目标:能够用乘加乘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数学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

  教学对象:

  小学二年级

  教学重点:

  从图形中列出乘加与乘减算式

  教学难点:

  乘减的认识

  教学准备:

  幻灯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那么你一定能根据1个乘法口诀写出2个乘法算式,我们一起试试看!大家举手回答。(出示PPT)

  (生答)注意点明:四四十六只有一个乘法算式。

  师:看来大家对口诀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秋天到了,我们的苹果熟了,说出苹果上算式的得数,算对了,苹果才能摘下来!举手回答!

  (生答)

  二、传授新知

  师: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的苹果都摘下来了。秋天里,不仅苹果熟了,小熊地里的玉米也熟了。我们去小熊的玉米地里看看,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有4个玉米杆。

  师:哦,也就是说,一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这是1个3,有4个玉米杆,就是?

  生:4个3。

  师:那么根据同学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玉米?

  师: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解决一下***提出的问题!在本子上写出算式。

  生:3+3+3+3=1234=1243=12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式子吗?

  (生答)

  师:你们都列对了吗?列对的举手!好!那我们继续看看小熊地里发生了什么故事!玉米一天天成熟了,小熊把一个成熟的玉米掰了下来。大家看!现在这个玉米杆上有几个玉米?

  生:2个

  师:那么你能解决小熊的问题吗?现在一共有多少玉米?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列好的请坐好,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做好了!

  (师巡视,寻找学生典型作品)

  (呈现学生成果1,教师先展示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做法。让学生首先理解算理,同时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向学生呈现假设原来最后一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而现实只有2个,多加了1个,要减掉。的数学思维。)

  师:除了这种做法,你们还能列出其他的式子吗?

  (呈现学生成果2,教师选取乘加、乘减分布运算的作品,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从3+3+3=9转化为33=9,加强学生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加法与乘法的阶梯式联系。)

  师:大家真是太聪明了!同学们,刚刚我们用了2步解决了小熊的问题,2步麻不麻烦啊?

  生:麻烦!

  师:那么你能列出比他跟简单的算式吗?

  (生做)

  (呈现学生成果3,33+2=1134-1=11,第一,此时学生已经能够理解算理以及乘加、乘减的由来,需要锻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的能力。第二,还需要进一步锻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思维。让学生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乘加、乘减算式怎样列出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此环节要进一步让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综合算式与前面两种算式的区别与联系,发现综合算式比较简单方便。)

  师:同学们,看着两个算式33+2=11,34-1=11,他们与我们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式子既有乘法,也有加法减法。

  师:同学们的眼睛雪亮雪亮的,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这种有乘有加的算式称作乘加,那你们猜猜有乘有减的算式称作什么?

  生:乘减!

  师:同学们真棒都快成为数学家了!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乘加乘减!

  师:好!看大屏幕,小熊的玉米地里又有一个玉米成熟了,小熊把它掰下来了,现在这个玉米杆上还有几个玉米?

  生:1个。

  师:那么,请你列出乘加乘减算式,我们比比看,谁列的式子又快又正确!

  生:33+1=10

  34-2=10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规范学生的表达,理顺学生的解题思路。)

  师:列出这2个式子的同学骄傲的举起小手给大家看看!你们真棒!

  三、巩固练习

  师:明天就是中秋节了,这次我们来到了旅游景点的停车场上,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停车场上一共有多少小汽车?

  (此处,直接出示图片,不必模拟小汽车开走了两辆,让学生直接看图列出乘加、乘减算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师:那么你能求出现在一共有多少小汽车吗?自己静静的思考一下,举手回答,怎么列乘加、乘减算式!

  生:2x4+2=10

  3x4-2=10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一会找人起来说。

  生:2x4+2=10先求前两排一共多少辆车,再加上最后一排的2辆。

  3x4-2=10假设原来有3排汽车,每排4辆,而实际最后一排只有2辆,多算了2,所以减去2辆。

  师:都会了吗?我们做个题试试好不好?(出示PPT)

  师:同学们,屏幕上一共有多少个圆形?

  生:4X4+3=19

  4X5-1=19

  师:各部分表示什么含义?

  (生答)

  之后做题!

  四、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相信大家肯定收获不少,那么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

乘加乘减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的:

  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难点:

  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30×7+85250×4-

  问:①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

  ②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③指名口答

  2、引入新课:小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一样

  板书课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例6

  1、出示例6

  (1)读题

  (2)列出算式

  (3)问: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是什么式题?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

  (4)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

  (5)运算

  2、练习

  P9做一做

  (1)先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二)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1、准备题

  下面简算中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7×12=12×7

  8×5×4=8×(5×4)

  (24+36)×5=24×5+36×5

  指名口述各定律内容

  问:这些乘法运算定律中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

  2、过渡:那么小数乘法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定律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3、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8×(0.5×0.4)

  (2.4+3.6)○2.4×0.5+3.6×0.5

  (1)集体观察一下0.7×1.2与1.2×0.7相等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看、想想、算算的方法解决下面两题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4)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5)问:现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数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数?

  4、练习

  P11(3)填在书上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P11(2)

  自练后评讲,说出对错的理由

  2、计算下面各题

  19.4×6.1×2.3

  5.67×0.21-0.62

  四、全课

  今天你新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P11(1)下面两行

乘加乘减教案15

  教学内容: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教科书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1.教学例3。

  (1)出示: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2)全班读题后提问: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不能)

  那我们要求“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在玩?旁边有多少人?)

  大家想一想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

  怎样列式?[4X3=12(人)]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是求3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人在玩跷跷板,那第二步该算什么?(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12+7=19(人)]

  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4X3+7=19]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应用题解答完要记住写答案。

  列式:4X3=12(人)或4X3+7

  12+7=19(人)=12+7

  =19(人)

  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

  (3)小结:这一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最后列式计算写答案。

  2.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

  [此题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

  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口头编题。

  如:(1)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

  列式:10-4+3或:10-(4-3)

  (2)花丛中有一些小蜜蜂,有两个花丛的蜜蜂是4只,还有一个花丛的蜜蜂是3只。花丛中一共有多少小蜜蜂?

  列式:4X2+3

  (可让学生自己编题,然后请同学解答,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教师在评讲时要肯定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列完算式一定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的第1题。

  (1)看图口头编题:爸爸,妈妈和大熊都掰了9个玉米,小熊掰了6个玉米,小熊一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9X3=27(个)27+6=33(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学校教学楼有四层,每层有6间教室。后来又盖了8问,现在一共有多少间?

  3.刘老师有5盒乒乓球,每盒装6个,同学们借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4.文具店原有钢笔40支,又新进6盒钢笔,每盒8支,现在文具店有多少支钢笔?

  5.同学们做了5盒大红花,每盒装9朵,送三好学生32朵,还剩下多少朵?

  6.育红小学有4个班参加乒乓球赛,每班选8名选手和一名候补队员。问一共选了多少名选手?

  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乘加乘减》教案10-11

《乘加乘减》教学方案设计10-08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案10-09

二年级数学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秀教案10-10

《分拆为乘与加》教学教案设计10-09

《小数乘小数》教案10-12

乘校车的安全教案03-01

小数乘整数教案范文10-12

小数乘小数的教案教学设计10-09

乘地铁作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