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力的教案

时间:2022-10-08 08:12:4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力的教案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力的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力的教案4篇

力的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理解并初步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学法指导】

  本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应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争取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注重本文多种写作方法的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晶莹剔透( ) 勘察( ) 贝聿铭( ) 轩然大波( )

  遗shuāng( ) 初生之dú( ) lín( )选 yíng( )系

  水 xiè( ) diàn( ) 定

  2.细读课文,思考:与前面三篇文章相比,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亮点?

  3.文章介绍了贝聿铭获得的荣誉和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按时间顺序列举)

  4.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疑问: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各小组交流预习情况并展示

  3.学习研讨

  (1)文章开头两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3)贝聿铭建筑设计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可以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也可以根据文段内容自己概括。)

  (4)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但贝聿铭是一个建筑大师,因此不能不写他的建筑设计,为了表现他设计的艺术,作者综合运用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试各举一例加以赏析。

  4.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为什么不以人名为题,而是以“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为题呢?

  5.师生质疑、解疑。

  6.请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你的所得。

  三、课堂巩固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20世纪70年代初,贝聿铭首次回到阔别近40年的祖国探亲观光,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

  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有人曾问他:“贝老,您相信风水吗?”“建筑师都相信风水的,不是迷信的风水,风水有好几种,比如说我们建筑要摆房子,要背山傍水,这也是风水。我觉得风水我们应该相信的,可是风水要是弄得太过分一点,那就变成迷信了,这个我反对。”他这样坦诚地亮明个人的观点。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1978年,他谢绝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的设计。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任务后,他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与过去设计的那些摩天大厦相比,香山饭店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某些建筑高出十倍。”他还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我的根在中国。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3)贝老,您相信风水吗?

  (4)建筑师都相信风水的……

  2.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从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中汲取了哪些营养?

  3.文中加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4.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曾经唱红大江南北,它道出了千千万万海外游子共同的心声:我们的根在中国。试想:20世纪70年代,当贝聿铭首次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你能想象出他内心的感受吗?请用一段话描述他当时的心理

力的教案 篇2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知道利用浮力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或漂浮的原理。

  2.知道轮船、气球、气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三)教具:铁块、木块、废牙膏皮、玻璃水槽、水、自制潜水艇模型(12-11小实验)。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没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是50厘米3,它在水面上的体积是25厘米3。求:它受到的浮力多大?它的质量多大?木块的密度是多大?(出示小黑板,并画有图12-5示意图)

  要求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演算。由一名学生板演。演算完毕,教师讲评。

  2.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下沉,F浮G物;悬浮,F浮=G物。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是:F浮=G物。

  追问并演示:实心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块在水中上浮,试比较铁和木块与水密度的关系。

  教师启发学生答出:

  铁块浸没在水中下沉,

  ∴F浮

  G排水

  ρ水·g·V排<ρ铁·g·V铁。

  ∵铁块浸没水中,V排=V铁,∴实心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铁块下沉。

  同理可得出,ρ木<ρ水,木块浸没于水中,木块重比它排开的同体积的水重小,木块在水里受到的浮力大于木块重,所以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浮在水面上。

  二、进行新课

  1.新课引入

  提问:实心铁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下沉。可否让密度比水大的铁块在水中上浮或漂浮在水面?

  启发学生回答:轮船是钢板焊成的,采用空心的办法,使物体的密度小于水,它就可以浮在水面。

  演示:把卷紧的牙膏皮放入水中,放手后可观察到它下沉。空心的牙膏皮能漂浮在水面上。

  小结并板书:

  三、浮力的利用

  1.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问:用树干挖空制成的独木舟的好处是什么?看课本图12-9。

  答:减小重力,可以多装货物,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

  2.轮船

  ①问: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

  学生答出:采用了把它做成空心的办法,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增大浮力,使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②介绍轮船的大小用排水量表示。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以上两问题、边讲边板书。

  板书:

  “2.轮船:

  ①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更多的水而浮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单位是吨。”

  ③计算课本P12-8轮船一段中的问题。

  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教师讲评。

  ④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大小有无改变?它的排水量是否改变?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因为它是漂浮状态,所受浮力大小等于船重,因此受到的浮力大小不改变。它的排水量也是不变的。追问: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

  答:轮船将浮起一些。轮船从河水驶入海水里,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即排开的河水重和海水重相同。但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因此,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于它排开河水的体积,所以轮船将浮起一些。

  3.潜水艇:

  问: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潜水艇下潜、悬浮在水中或浮出水面?

  演示:潜水艇小实验,简介装置,进行演示。

  看课本图12-13,图12-14。重点观察潜水艇的.水舱及水舱中水的多少对潜水艇浮沉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下潜”:向潜水艇水舱中充水,潜水艇逐渐加重,潜水艇重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逐渐潜入水中。

  “悬浮”:当水舱中充满水时,潜水艇重等于浮力,潜水艇可以悬浮在水中。

  “浮出水面”:用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潜水艇变轻,潜水艇重小于它受到的浮力,从而浮出水面。

  板书:3.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

  4.气球和气艇:

  看课本图12-15,图12-16,并阅读课文。

  问:节日气球、热气球、飞艇,其体内充的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还是小?它为什么能够升空?

  答:节日气球或携带气象仪器的高空探测气球里充的是氢气或氦气;热气球充的是被燃烧器烧热而体积膨胀的热空气;飞艇中充的是氢气或氦气。这些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由于气球或飞艇的总重小于气囊排开的空气重,即重力小于浮力,气球和飞艇就能上升。当上升到一定高度,由于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浮力等于重力时,它就不再上升,停留在这个高度。请你想一想,如果这是个载人的带吊篮的气球,为了使乘客返回地面,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

  板书:4.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氦、热空气)。

  三、总结本节学到的重点知识。

  四、布置作业:本节课文后的练习第1、2、3、4、5题。

力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力的基本知识

  2、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以及教学VCD,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长铁片,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长铁片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有没有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书本图11。4—4,能得到什么启示?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三)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业

  1、书本第33页第2、3、4、5

  2、完成同步练习

力的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2.知道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构造。会用弹簧秤测量力。

  (二)教具:拉力器,弹簧秤。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回答: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本节学习力的测量。

  板书:二、力的测量

  二、力的单位(5分钟)

  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为纪念牛顿而命名。

  板书:1.力的单位:牛顿。

  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牛顿。

  提起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的力约为10牛顿。

  举起20千克的小孩的力约为200牛顿。

  三、弹簧秤(10分钟)

  说明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制成。

  让学生拿起弹簧秤,观察它的构造:弹簧、指针、外壳、刻度、挂环、挂钩。

  介绍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零点

【力的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力的教案02-10

力的测量教案范文10-12

物理摩擦力教案02-23

【热门】力的教案4篇10-09

【精华】力的教案(通用8篇)11-07

大班科学《神奇的力》教案10-10

文化力对经济力的推动11-03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03-16

幼儿园关于力的教案优秀12-22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