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

时间:2022-09-20 17:51:1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精选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精选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14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

  (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学习新的内容,(边说边板书:35+37=)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5加7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5加7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5根小棒,在第二排挂37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5和37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7是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5个一加7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5加7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5加37,个位5加7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56+37=9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6~9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首先计算个位,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两个数先相加在与个位上进的1再相加得出最后的计算结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第15页练习二的3~7题。

  【教学目标】

  1、利用情景图和动手摆小棒,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理,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学会合作学习,乐于与别人交流。

  【重点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以及进位加的竖式写法。

  【教学准备】

  教材第11页情景图,第14页例3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开火车口答。

  2、指名学生回答,在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新授

  1、学习第14页例3

  (1)出示课本第14页例3图。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7=

  (2)指导学生活动:用小棒竖着摆出35+37。

  (3)组织讨论:可以怎样把小棒加起来。

  方法一:先把5根加7根是12根,够10根捆成1捆,12根捆成1捆多2根;再把3捆加3捆是6捆,6捆加1捆是7捆,7捆加2根是72根。

  方法二:先把3捆加3捆是6捆,再把5根加7根是12根。够10根捆1捆还多2根,6捆加1捆是7捆,7捆加2根是72根。

  (4)小结:先加单根的或先加整捆的都可以,这两个同学使用小棒相加的相同之处是把单根的相加,满十后捆成1捆。然后整捆的相加,再把单根的和整捆的加起来。

  (5)组织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应该怎样算?

  (6)交流汇报、小结

  2、比一比

  提问:比较35+32与35+37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讲解两式的竖式计算。

  交流汇报。

  小结:相同点是相同数位都要对齐,不同点是35+32的.个位相加不满十,而35+37的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35+32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而35+37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如果从十位加起,则比较麻烦。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经过计算35+37=72(人),所以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72名学生。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本课时学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与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练习时,抽取几名较差的学生上台演示,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总结

  用竖式计算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一定记住进的1要加上去,也就是进位后,十位上是3个数相加。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课件、小棒、课本11页主题图,例3主题图

  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第11页主题图)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师:怎么算?

  生独立思考并列式35+37=(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先用小棒摆一摆。

  师:在35根小棒下面放35根小棒怎么放?

  生:上面10根一捆,3捆再有5根,下面10根一捆,3捆再有7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好小棒)

  师:将两组小棒加起来,应先加什么?

  生:5根和7根先相加是12根。

  师:12根小棒能捆成一捆吗?(能)怎么放?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

  生:把12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起来(边说边放),把这1捆放在整捆处。

  师:结果怎样?

  生:上面的3捆加下面的3捆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和剩下的一捆合在一起是72根小棒。(多找几名同学边说边摆,说过程)

  2.用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动作(放在整捆处的1捆)在竖式上该怎么写?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5加7得12,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样写?(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3.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巩固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两位数加法要注意哪三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师:请大家翻到课本14页,看看你总结的和课本上的是否一样。(指导学生看课本)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小棒,形象地在脑中建构竖式的形成过程,以“动作”为出发点把小棒十根一捆放在整捆处内化到竖式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更形象,便于理解掌握。)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课本14页下面的“做一做”。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时,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完成练习二中的3~6题。

  3、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下面的思考题。

  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关键是先找到一个两位数,使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得9。然后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交换位置就得到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所学,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后反思:

  这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小棒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特别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处,进位1的处理,为了让学生不遗漏,在加十位时先用进过来的小1加,上课时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说计算方法时也很熟练。但写课堂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的错误。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写竖式笔算是刚接触,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式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切记相同数位要对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回答。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

  学生独立解决。

  三、展示交流结果,点拨归纳

  1、解决第一个问题(例1)。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

  (1)用口算35+2=37。

  (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

  (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师小结: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又快又准确。但是要注意个位上的5要和个位的2对齐。

  3、练习:第12页做一做,看看那些同学算的又对又快。

  快的同学板演,并说说怎样对位?

  4、用笔算解决第二个问题(例2)。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说算理。

  5、全班谈论交流: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1、第13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五、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练习二第2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重点解决竖式计算。教材仍然以“参观博物馆”为实际背景,通过求学生人数引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同时对照小棒图有序地安排竖式计算过程。计算时让学生先口算直接得出算式的和,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是谁和谁相加的,以此突出相同数位相加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笔算做好准备,然后再对照小棒图写出算式,引导学生计算。再列竖式计算时重点强调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全面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事物较易接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的方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已有的计算思路直接迁移到新的知识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棒,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注意知识之间的衔接,由浅入深,逐步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通过观察,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问题,列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进行观察的机会,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32+6= 8+41=

  二、口算训练,做好铺垫

  30+40=50+30=70+20=

  47+2=83+5=33+6=

  20+30=34+3=

  1、独立口算

  2、指名说出个别题的算法

  三、情景导入

  1、(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大家看看,这是我们昨天看的情景图,大家还记得当时所提的问题吗?谁再来回忆一下?(学生回答)

  2、继续追问,同学们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大家的问题很多,其中挑选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书本上的例二,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要知道这两个班共有多少人?怎么列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32=)

  四.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35+32”,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摆小棒的方法或是用竖式计算或是口算。

  2、交流算法(提问)

  (1)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从个位加起,注意:相同数位要对其齐。)

  (2)如果摆小棒应该怎么摆?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它表示5个一和2个二,合起来是7个一。)为什么把三捆和三捆合起来?(它表示3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6个十。)结果是多少?(把6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就是67。)

  (3)竖式计算

  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算过程。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笔算过程。

  教师追问: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两个3都在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5和2在个位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引导: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叫学生交流,叫学生尝试归纳。

  教师总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五、巩固练习

  (1)书本第13页做一做1、2两题以及找错误

  (2)有趣习题填数字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什么?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叫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列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15页第1题、第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激活学生原有的零碎知识,从而使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列竖式的方法类比来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本节课重点是列竖式计算,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通过有趣的习题使学生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点。本节课的不足是复习的内容太多,有点啰嗦,老是重复一句话而且语调比较平缓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还是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 篇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连续进位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且能进行正确算。

  (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三)培养学生计算完要主动进行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学连续进位的方法。

  难点:连续几次在同一题中运用进位法则,学生感到不习惯,容易出错,教学时应避免学生出现计算错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笔算下列各题并验算

  2.同时口算

  (1)8+6+1= 6+4+1= 7+5+1= 9+3+1=

  (2)9+4= 9+8= 4+7= 7+6=

  6+8= 7+6= 2+8= 5+5=8+8=

  3.订正板演并小结

  师说:做计算题的时候,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题目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就要用原来的竖式验算,这样,就可以保证做一题对一题。

  (二)学习新课

  1.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说:通过刚才的复习,老师知道大家前面学的进位加法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看谁学得快,看谁学得好。(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2.出示例5

  求385与765的和。

  (1)找好、中、差6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上独立做。

  (2)集体订正,找一名好同学说计算过程,教师同时板演:

  385+765=1150

  (3)教师总结

  师说: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都要加上进上来的。同学们第一次做这种题,在老师没讲的前提下,完成得很好,但在以后的练习中,很容易忘记加进位1,有时不该进位的又多加进位1,这都是不对的,所以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认真,每做一道题都要进行验算。

  (三)巩固反馈

  1.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画钩,错的画叉,并改过来

  2.做一做

  (1)笔算下面各题

  (2)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①275+769=

  ②847+1368=

  ③638+793=

  ④6875+125=

  ⑤8697+935=

  ⑥986+1104=

  3.文字题

  (1)8607与999的和是多少?

  (2)比431多569的数是多少?

  4.思考题:在下面同样的图形中,填上同样的数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是在学生掌握了不连续进位的加法基础上学习连续进位的加法。

  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先复习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然后进行口算练习。口算练习分两个层次,一是8+6+1,7+5+1之类的.口算,当学生能熟练无误地完成这类口算时,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连续进位的过程。二是20以内进位加的口算。

  在学习新课时,由于学生已掌握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只是学生初次做这种连续进位的加法,感到不习惯,常常不该进位的也进位,该进位的却没有进上去,所以,教师可让学生独立完成,但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及时纠正,要进行正式的小结,总结这些易错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安排了一道判断题,把容易错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判断出来,并改正过来,然后完成“做一做”、文字题等。

  板书设计(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l一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笔算进位加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及时。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4十6= 50十90= 60十90=

  8十3= 70十80= 3十7=

  提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和的最高位上都是几?为什么都是1 ?

  2.笔算。(与口算同时进行。)

  37+25 64+8

  提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3.引入新课。

  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昨天我们解决了二、三年级的一共借书的本数。

  1.教学例题(1)。

  (1)出示问题“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请学生们列式。 (板书:85+143)

  (2)学生们尝试笔算。

  (3)组织交流,解决难点。

  提问:从哪位算起?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板书个位上的.和。)

  提问:十位上8加4得多少?十位上满十该怎么办?十位上的和怎样写,(板书。)

  百位上相加是多少?为什么得27

  (4)指名让学生完整地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们在原式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教学例题(2)。

  (1)出示问题“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请学生们列式。

  (板书85+126=)

  (2)请学生们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提问:十位上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要向百位上进“l”?百位上又得多少?

  强调:不能忘记进上来的l。

  指名学生完整地口述笔算过程。

  (4)指导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

  (1)根据刚刚的计算学习,大家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3):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4)比一比:今天学习的加法在笔算时与上节课学习的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2)提问;第一题中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l?你能在原式上进行验算吗?(指导学生验算。)

  第2题中哪几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l?和的个位上是几,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第3题又是怎样算的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2)学生们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请学生们独立思考,找出每题错处及原因。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老师做适当的。

  四、课堂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强调:在计算时,哪一位相加满了十不要忘记向前一位进1,到前一位相加时,不要忘

  五.布置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进位加》】相关文章:

小学《进位加》教案01-13

进位加教案02-23

9加几数学教案(精选11篇)07-21

笔算乘法进位教案03-21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11-25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30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01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7

小学数学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