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地理教学教案

时间:2022-11-21 09:28:12 教案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教学教案(精选15篇)

地理教学教案1

  学习目标:

  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

  能根据图分析本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西北地区的开发。

  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一 位置与范围

  读课本P14和图5—25回答:

  1、地理位置:西北地区是指位于中国___、___、 ___、___以北的地区。

  2、范围:西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省市自治区。

  3、面积: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

  4、人口:人口约占全国的_____

  5、民族:_____族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等。

  活动二 西北地形

  读图5—25归纳:

  主要地形区:高原: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山地:_____、______。

  地形特点:以_____和_____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东部以高原为主,西部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xq的轮廓特征_________

  活动三 西北的气候

  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属于________气候。太阳辐射强,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多在_____毫米以下,并呈现出_________逐渐减少的趋势。

  成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____向____、____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河流:本区河流稀少,多为_____河,_____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耐旱植物:______

  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_______

  灌溉农业: xq古老的引水工程_________。

  农业区:____平原、____平原(黄河水),被誉为“塞上江南”河西走廊(祁冰雪融水)

  议一议:在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的边缘,为什么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或山麓水源成点状或带状分布。

  活动四 主要产业

  ”和“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列举西北的矿产。

  白云鄂博的____金昌的____鄂尔多斯的能源矿产,克拉玛依和南疆的_____石嘴山的无烟煤,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等。

  拓展提升,学以致用

地理教学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59页《东南西北》。

  教学目的:

  1、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教学重点: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天,贪玩的机灵狗跑到森林去玩,不知不觉地,它越走越远,天色渐渐暗下来了。该往哪里走呢?机灵狗迷失了方向,它很害怕,而且笑笑和淘气一定也很着急了。到了晚上,星星出来玩了。这时候机灵狗突然发现了北斗七星。于是它很快地分辨出方向,找到了回家的路了。今天我们就来学西东南西北这一课(板书:东南西北)。

  二、探索新知。

  1、正确分辨四个方向

  学生独立思考: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来,从哪个方向落下?

  (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

  2、分辨“南”和“北”。(由东起顺时针指,分别是东南西北)

  小组交流自己辨别方向的方法,随后全班交流。

  3、实地辨别方向。

  (1)今天天气特别好,咱们一起到操场去找找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学生4人为1组来到操场。

  (2)说一说东南西北各在哪个方向,有什么建筑物,你是怎么辨别的呢?

  (小组讨论、交流、记录)

  4、游戏----“你说我来做”

  如:教师说面向东,全体学生按要求完成。

  5、回忆: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哪些景物?

  独立完成:绘制学校平面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三、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1、同学会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地图和路线图辨认方向了,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辩认方向的方法?

  (1)指南针能帮助我们辨认方向,指南针是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的。

  (2)我会看树叶辨认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面。

  (3)要是在大森林里,你可以看年轮辨认方向。

  (4)看太阳也能辨认方向。早晨,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

  2、你可真了不起,这么难学到的知识你都会了。能告诉大家,你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吗?你是从哪儿获得这些知识的?(我是看书知道的。)

  看书能让我们获得知识,我们都应该与书成为好朋友。

  四、巩固练习。

  1、实地观察教室的门、窗,各在哪一面?自己面向哪一面看黑板?

  2、学生独立完成“黑猫警长指挥交通”游戏题。

  要求:用箭头表示要走的方向。

  五、小结。

  数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辨认方向,使我们不会迷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东南西北”方向的知识,大家课后还可以继续学习、交流。

地理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北京的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

  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多媒体展示课题:投影显示奥运会会标

  教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判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标记?

  生: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

  师:主办地在哪?

  生:北京。

  师: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咱们当中有没有人去过北京或了解北京,你能描述一下对北京的印象吗?

  学生介绍。(略)

  师:北京带给我的印象是古典壮观的,又富有新鲜的现代气息的,我一直很想去北京,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去北京,请大家说说你想去北京的'理由,好吗?

  生: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想去北京的理由。

  师:看起来,大家真的很想去北京,有人想上清华北大,有人想去中关村、中央电视台,有人想去参观故宫,有的想去八达岭长城……想要去北京就要了解北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多媒体展示课题: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一、北京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多媒体展示:北京图片

  分小组仔细读图查找、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巡回参与指导。1.北京市的海陆位置。2.北京市的经纬度位置。3.北京市在什么方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提问,小组代表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二、北京的气候

  多媒体显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分小组讨论、分析、归纳下列问题。教师巡回参与指导。1.北京所处的温度带。2.北京所处的干湿地区。3.北京处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4.北京市的气候特点及气候类型。

  提问,小组代表上前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北京市的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mm。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由此得出,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北京的河流

  多媒体展示课本19页图6.3《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仔细观察,查找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1.北京市的主要河流有哪些?

  2.河流的流向是什么?可以反映什么问题?

  3.最后注入什么地方?

  4.河流对于北京市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提问,小组代表上前指图回答,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

地理教学教案4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地理教学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原因以及扩张结果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东非裂谷带的成因及扩张结果

  [教具]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区图、地形图、东非大裂谷景观图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西亚和北非,但是非洲大陆上还有很大一片土地我们还没有了解,这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板书)

  [引导读图]非洲政区图

  [提问]

  ① 这个地区包括哪些国家?(除北非五国之外的其他所有非洲国家)

  ② 北非与该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什么?(大致以北回归线为界)

  ③ 请具体描述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均穿过该地区,基本关于赤道对称;东邻印度洋,西邻大西洋,东北为红海,东南与马达加斯加岛隔莫桑比克海峡相望)

  ④ 与其它大陆比较,该地区的海岸线有怎样的特点?(比其他地区的海岸线平直,西部有一个较大的海湾——几内亚湾)

  [承转过渡]还记得刚学习的北非在地形上有什么特点吗?(以高原为主)现在一起来看看与它同在一块大陆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不是也是如此?

  [地图展示]非洲地形图

  [提问]

  ① 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东部和南部)海拔在200——10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哪个方位?(北部和中部)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在该地区哪个方位?(西北沿海和东南沿海)其中哪个比例更大一些?(海拔在200米以上的地区)

  [补充提示]因此非洲大陆又被称作“高原大陆”。正是由于非洲大陆很多沿海地区地势较高,所以才没有被海水侵蚀得弯弯曲曲,而是比较平直,海湾和岛屿都比较少。

  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相比,地势哪个更高一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的地势特征什么?(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③ 该地区包括哪些主要的地形区?(东非高原、刚果盆地和东非大裂谷)

  ④ 东非大裂谷的起止点在哪里?(北起死海,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赞比西河)

  (简单介绍东非大裂谷)

  [提问]为什么会在非洲大陆上有一个这么长的裂谷带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提示]我们知道,世界上共有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有的会相互碰撞,有的会彼此张裂。当板块碰撞,隆起的部分就形成了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就是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的结果。这样的运动一直在继续着,想象一下,几亿年之后,这个地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学生想象、回答](有可能会变成海洋)

  [进一步提问]既然这个地区是板块运动活跃的地区,那么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火山喷发)的确,这个地区有许多的活火山和死火山,其中的死火山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峰,海拔5895米。

  [引导学生在图中确认乞力马扎罗山的位置]

  [转折](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再来看看这里的河流状况,这里有哪几条主要的河流?(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根据该地区的地势特征,判断一下它们的流向分别是怎样的。其中尼罗河和刚果河分别经过了哪些地形区,流入了哪个大洋?

  [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看看这个地区有几个主要的湖泊?其中三个位于东非裂谷带附近,请你们猜测一下,两者有没有什么联系?(湖泊的形成与裂谷带一样,也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补充]还有一个地方需要介绍,这就是好望角,请大家在图上找到它,这是非洲的最南端,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好望角吗?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了解一下好望角名字的由来]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十三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位置和范围

  二、“高原大陆”

  1.高原为主

  2.东非大裂谷:范围、成因

  3.刚果盆地

  4.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较好的贯彻了初中地理新大纲的教学要求, >教案设计注意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剖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问题的精神和能力得到提高,并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多媒体 >课件辅助教学,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地理教学教案6

  一、导入。

  〔导语〕“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投影:地球卫星照片〕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的呢?〔设问导入,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天圆地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空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投影: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只漂浮在大海中的巨大海龟。

  〔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隔断了古印度同亚洲其它地区的陆上联系,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三面环绕,使古印度人无法理会海外的世界。〕

  3、有趣的地理现象:

  〔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的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遮住了月亮,影子的边缘是圆的。

  4、地球是球状的'朴素地理思想的产生。

  〔1〕古代人们在沿着任一直线上的不同地点,每天同一时刻观察天象,天空星辰高度有规律地升降。说明地球是球状的〔理解的地面相当于现今的大地水准面〕。

  〔2〕人们观察到太阳、月亮的形状是球状的,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3〕如果地球是球状体,那么沿着一定方向航海,一定能回到出发点〔起点〕。为证明这一点,航海冒险家们进行了艰苦的冒险历程。

  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美国以其姓名命名哥伦比亚州、哥伦比亚特区〕。

  亚美利加发现美洲大陆〔以其姓名命名的大洲:南、北亚美利亚洲〕。

  5、麦哲伦探险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放录音: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以近200名航海家的生命为代价,实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具有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6、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和大地测量技术的突飞猛进,从理论和实际上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这一客观事实。

  〔过渡:从七千万年前的第三纪结束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然的探索,亚里士多德、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哥伦布、亚美利加、牛顿、阿姆斯特朗,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一串名字。那么已得到证明的球状的地球有多大呢?〕

  7、地球的大小:〔投影:地球的大小〕

  引导学生读出相关数据:

  R=6371km〔记忆:在祖国风景秀丽的庐山上吃鱼的感觉一定是很美妙的〕。

  C=40000km〔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

  S=5.1亿平方km

  三、小结:

  1、人类为探索地球的形状进行了不懈地努力。

  2、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的大球体,其5.1亿平方千米的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四、教学反馈与发散思维训练:

  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体会“天圆地方”的说法。

  2、从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五、基本训练:

  1、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是千米,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教案7

  第4讲世界的气候(二)

  (编写:曹纲跃)20xx.01

  班级学号姓名

  ㈡亚热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⑴地中海气候

  形成原因:夏季受控制,冬季受控制。气候特征:夏季,冬季,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⑵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形成原因:受到因而形成的冬夏季风的控制。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㈢温带气候

  ⑴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

  形成原因:常年受控制。

  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⑵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

  形成原因:。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又可分为:①,②。

  ⑶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

  形成原因:受到因而形成的冬夏季风的控制。气候特征:夏季,冬季。年降水量。

  第1页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㈣亚寒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征:,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㈤极地气候⑴苔原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严寒,皆为冬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降水量少,多云雾,蒸发弱。

  主要分布地区:亚欧大陆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上等地。

  ⑵冰原气候

  气候特征:全年酷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雪量少,但长期积累,形成厚冰原。主要分布地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陆地区,北冰洋若干岛屿上也有分布。5、理想大陆的气候成因与分布示意图

  第2页

  ☆做一做☆

  8.填写下表,分析这些气候的形成原因。

  9.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形成原因

  ①,②。

  10.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在气温上的差异是,形成原因是。

  11.海洋性特征最强的气候类型是、。1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特征影响最大。13.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1.1.13),完成:①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名称。

  第3页

  A:气候带

  B:气候带

  C:气候带

  D:气候带

  E:气候;带F:气候;带

  图1.1.13

  G:气候;带H:气候;带I:气候;带

  A:气候;带②在图幅旁边的方框中填写出该处的纬度数。

  14.在图1.1.14(甲)中画出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自己设计图例)

  15.在图1.1.14(乙)图中画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自己设计图例)

  1.1.14甲

  第4页

  1.1.14乙

  第4

  讲世界的气候(三)

  (编写:曹纲跃)20xx.01

  班级学号姓名

  五、气候类型的判断(1)根据气候特点判断①判断步骤:

  先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判断;

  再判断所在温度(热量)带——根据判断;最后判断所属类型——根据判断。第5页

地理教学教案8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

  3.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5.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3.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难点: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漫画导入:图中的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有那些?

  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用一点,少一点,目前人类正面临一些非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的问题,对于的多种环境问题呢?

  (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

  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石油是地质时期的低等生物(如浮游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成有机质,通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如地壳变动等)富集起来的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有一种石头叫油页岩,它同石油一样,是由生物的残体混同泥沙变成的,所以可以用来炼油。

  1.能源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是一国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2.能源工业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生保障都极为重要。保障能源供应、确保经济安全以及解决能源消费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

  3.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能源问题是我国21世纪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

  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的分类: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2.其优劣评价指标:等级和品质

  (1)等级:指含碳量、燃烧热量及挥发分含量;

  (2)品质:由硫、灰分、其他有害物的含量决定。

  3.那一类煤的质量差?污染大?

  通常以无烟煤质量最优,褐煤最差。燃烧优质煤,单位质量提供的热量高,释放污染少。燃烧质量差的煤,释放污染大。

  4.思考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开发战略和协调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我国经济发达的广大南方地区石油资源少,煤炭资源也少,但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突出。再加上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高效清洁的能源,而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高效矿物能源之一,其开采、运输、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小,这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两个主要原因。

  (三)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1.全世界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

  例如,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25%:而占世界人口15%的印度,只消耗世界能源的1.5%。

  2.中国能源资源丰富多样,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目前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中国人均煤炭探明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还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

  3.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

  由于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大部分取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非可再生的资源能供人类开采的.时间是有限的。

  全球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

  据石油专家们粗略估计,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800亿吨石油。目前,地球上石油储量大约还有1370亿吨。按照现在全世界每年开采30亿吨石油计算,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供人类开采45—50年。但是随着新油田的发现,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1.你认为石油资源会不会耗竭?

  石油资源会耗竭。因为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它们的生成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并且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就其总量来说用一点,少一点,加之人类消耗石油矿物燃料在快速增长,所以石油最终会耗竭

  2.如果石油资源开采完了,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哪些影响?

  石油不仅是人类优质的能源,更重要的是优质的化工原料,所以石油资源耗竭会影响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进而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3.你认为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石油资源的耗竭?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替代能源,面向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日益减少石油单纯作为燃料的比重,延长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

  形式展开辩论,化石燃料耗竭后对人类的影响,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足够的空间。

  (四)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能源消耗中,煤炭的比重仍然较为重要,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更占有主要地位,在目前一次能源中约占70%。煤炭在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五)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1.你怎样理解在生产与生活中自觉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2.为节约能源,你建议社区、学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到人走灯灭等,对于本组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潜能,展开讨论,并给予充分的评价。

  板书设计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

  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分布

  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三)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四)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五)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第二课时

  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结构已经由石油时代逐渐过渡到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水电等多种能源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时代。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

  1.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2.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显著。

  所以,今后世界能源的总趋势是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和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

  三、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从能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太阳能

  1.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两种转换形式:

  (1)光热转换,如太阳灶

  (2)光电转换,如太阳能电池

  2.特点:

  (1)能量巨大

  太阳每时每刻都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着巨大的能量,每秒钟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能量,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所释放的能量,并且在今后几十亿年里是用之不尽的。

  (2)清洁

  太阳能没有污染。

  (3)分散

  太阳能只能在晴天获得,并且能量中大部分消耗于大气、水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现在被人类直接利用的还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太阳能比较分散,不如常规能源集中。

  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

  【投影】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大家是否可以总结出太阳能分布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

  (1)纬度因素

  (2)地形因素

  太阳能在地表分布分散,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太阳能的能量远远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这也是科学界正在研究的问题,我们学生从现在起要学好科技知识,为将来太阳能开发做出贡献,你或许能成为一个太阳能专家。

  (二)风能

  1.风能的特点

  (1)可再生能源

  风能实际上是一种间接形式的太阳能。有人估计,每年地球上风的能量相当于3200亿吨标准煤的能量。

  (2)风力、风向不稳定

  风可以用来推动涡轮机转动而产生电流。在地表的盛行风带和季风气候区中,一般风向比较稳定,但风速却存在显著差异。如: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风向虽然较稳定,但风力大小却有一级至十二级之差。由于风速稳定的地方少,风力又有季节性和短期变化,而且风力丰沛地区不一定是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区。因此,风力发电

  (3)清洁的能源

  (三)水能

  1.水能的特点

  (1)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目前)

  (2)发电成本较低(当大坝和电厂建成后)

  (3)能源清洁

  (4)大坝的建设可能会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图3.14)。

  3.14,分析水坝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有利影响与不良影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

  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可开发的水能约有3.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但按人口平均的可开发水能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数的60%,并且分布很不均匀(图3.15)

  (四)潮汐能

  (1)潮汐的概念:太阳与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呈周期性的涨落。白天海水上涨叫“潮”,晚—上海水上涨叫“汐”。

  (2)分布:巨大的潮汐能蕴藏在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

  (3)潮汐能发电原理:在海湾或河口上建造一个稍低的大坝,以拦截涨潮时涌入的海水,拦在大坝里的水流经大坝时推动水轮发电机组而发电。

  (4)潮汐能特点:干净、无污染。

地理教学教案9

  学习主题一: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是:( )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皮球似的正球体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圆

  2.关于地球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一

  B、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活的场所

  C、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米

  学习主题二:地球模型

  1.通过格林尼治天台原址的那条经线,称作:( )

  A、子午线 B、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C、180°经线 D、东一区的中央经线

  2.表示地球某一点经纬度的正确写法是:( )

  A、35°,115° B、45°N,120°W

  C、南纬30°S,东经70°E D、60°S

  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

  A、赤道上 B、北极点上 C、南极点上 D、本初子午线上

  4.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

  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5.本初子午线是:( )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某地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

  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0°

  C、西经20°,纬度0° D、东经180°,纬度0°

  7.下列各点属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

  A、经度0°,纬度0° B、东经160°,纬度40°

  C、西经20°,纬度20° D、东经180°,纬度80°

  8.完成下表:

  纬线经线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

  度数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方式

  0°的确定

  划分半球的界限

  学习主题三: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1、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

  (3)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2、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其它经线的度数。

  (2)写出图中A、B二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3)在图中A、B二地中,位于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

  (4) A地位于C地的__________方向。

  图1

  补充说明: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用三时完成,每一时完成一个主题。

地理教学教案10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地理教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通过资料分析和地理计算,认识到我国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感,唤起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4.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5.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分析水能资源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存在问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及水能的开发等几部分内容。水资源作为“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内容之一第一个讲述,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其内容与前面的气候、河流知识联系紧密,同时这部分内容与生活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难点: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淡水资源的.意识。

  教法建议

  在讲述这一节内容时,注意不要和前面关于河流和湖泊的内容割裂开来,应该将这一节看作是前面知识的运用、引申和概括。为了说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必须要运用内、外流河特征的知识,也可以将长江和黄河水量的巨大悬殊作为佐证。另外关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的知识也与本节关系密切,比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和“中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存在着因果关系;地形地势是水电站建设时考虑的最直接因素。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由于本节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搜集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有关资料,尤其是关于跨流域调水和节水农业,以及水利枢纽的建设概况等方面的数据和图片,这些可作为安排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的前期准备。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导入]水有哪些用途?我们日常用水主要来自哪些水体?

  [学生回答]略

  [活动]读“水的供给”图,由学生归纳正确答案。

  [小结]看来,河水和湖水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而用水最多的领域是农业。

  [转折过渡]其实,人们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资源。课前大家都查找了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有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发言]略。

  [教师补充说明]河流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因此河流水量多少可以作为衡量我国水资源多少的重要指标。

  [展示投影]“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

  [活动]①由学生比较长江、珠江、黄河、塔里木河的水量大小

  ②提问:我国东、西部河流水量有何不同?(东多西少)

  我国南、北方河流水量有何不同?(南多北少)

  ③归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东南→西北递减

  [转折提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请学生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图”与“河流流量分布图”,提问:降水量分布与河流流量分布有何关联?为什么?

  [转折]我们在前面除了了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之外,还了解了降水的时间分配。降水的季节变化会如何影响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呢?

  [学生回答]略

  [小结]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水危机造成的危害。

  [提问]除了时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水污染等问题)

  [结论]我国的水土配合欠佳。

  [提问]面对水资源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对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的方法,如引黄济津调水工程。对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可以兴修水库。

  [转折]看来我国对于水的时间和空间不均问题作了许多工作,那我们平时对水资源是不是非常珍惜呢?请大家看课本上的三道计算题,算一下我们平时不知不觉地浪费了多少水资源。

  [学生活动]计算结果,说明节水的意义。

  [提问]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节约水资源呢?

  [学生讨论回答]生产生活中的节水措施。教师补充节水农业。

  [提问]除了浪费水之外,还有别的问题吗?(水污染)对水污染问题,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防污措施?(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的意识,并在今后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承转过渡]除了水本身能够利用之外,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水利发电)

  [提问]进行发电需要河流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水量大,落差大。

  [启发]回忆我们前面学过的关于河流的知识,长江和黄河的哪个河段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学生回答]上游地区。

  [教师补充]长江水能全国第一,雅鲁藏布江第二,黄河和珠江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提问]水力发电和煤、石油发电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学生讨论回答]。

  [启发]请你们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主要水力发电站。

  [学生介绍]略。教师适当予以补充,尤其要介绍三峡水电站。

  [总结]我国水能资源非常丰富,但绝大部分还没有开发利用,今后要大力发展。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一、水资源

  1.分布特点:东南→西北递减;夏秋多,冬春少

  2.存在问题: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水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

  3.解决途径: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二、水能资源

  1.开发条件

  2.优点:清洁,可再生

  3.我国主要的发电站

  探究活动

  名称: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目的: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要求:

  在水资源一节的学习之前,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有关资料(跨流域调水;节水农业;水利枢纽的建设),可以是数据、文字资料或图片。以组为单位进行筛选,将选出的资料做成壁报展出。

地理教学教案12

  第三节 印度(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

  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 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

  1、 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 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

  1、 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 指导学生评价

  四、互动探索:

  1、 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

  A.从1951年到20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B. 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C. 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

  五、精讲点拨:

  1、 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项目

  耕地(公顷)

  水资源(立方米)

  粮食(千克)

  钢(千克)

  总量

  1.6亿

  21019亿

  2236亿

  136亿

  人均占有量

  0.17

  2167

  231

  14

  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 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

  六、迁移应用:

  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

  七、课堂检测:

  1、印度的人口超过 亿,仅次于 ,居世界第二位。

  2、读图填空:

  (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

  A. B. C

  D. 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

  G. H. I.

  (3)①是 ②是 湾

  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还有没掌握的.是

  第三节 印度

  教学目标:通过地图及图片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了解印度的粮食生产及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重点:水旱灾害频繁、自给自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

  教学难点:印度降水变化的原因,印度主要资源和工业的分布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 印度的地理位置

  2、 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二、自学质疑:

  1、 自主学习课文:读图6.10和7.38,思考讨论:

  A.印度属于 ?

  B. 印度的气候特点是 ?

  C. 与东南亚相比,印度的降水更加集中在 月份。

  三、交流展示

  1、 组内板演并讲解,教师适时点拨。

  2、 师生评价

  四、精讲点拨:

  A. 出示图7.39和图7.40,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图

  师述:印度6~~9月是雨季, 10月~~次年5月是旱季,这两个时段的风向是什么?

  B. 准确判断,然后将A~~F填入下表:

  A.来得早 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风力不足 F.风力强盛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五、互动探索:

  1、 分组讨论: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2、 读图7.41和7.42,说出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与降水量和地形的分布关系。

  3、 各组展示交流,教师点评

  六、出示图7.43,分组讨论,印度矿产、棉花、黄麻等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原因。

  七、迁移应用:指导完成课课练27页30题。

  八、随堂检测:

  1、印度夏季盛行 风,冬季盛行 风,给印度带来大量降水的是 风。

  2、印度的矿产主要有 、 等,它们主要分布在 高原的东北部,储量丰富。

  3、印度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

  4、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自余,还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 。

  5、印度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工业部门是 。

  6、印度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是 。

  九、反思:这节课我学会了

  还需要掌握的内容是

地理教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政策、民族分布和民族风情几个部分。其中,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边疆地区,对祖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风情的学习,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成绩还偶的就转走了,留下的学生差异非常大。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地图掌握的情况不是和理想,对于地图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综合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加上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学习觉得没有实际功用,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让学生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地理教学教案14

  教材分析

  1.本节要求掌握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地区分布规律。降水的的测定、变化及分布,是天气预报的两大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研究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上一节探究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本节通过探究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最后归纳出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交通是否顺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学情分析

  本节课规律多、知识容量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该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激活书本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所学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降水的概念及降水的主要形式。能举例说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情参与,了解降水,了解人类的生存条件,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球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难点: 绘制降水柱状图,总结各地降水的变化规律。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地理教学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地形特点

  3.俄罗斯气候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俄罗斯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俄罗斯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讨论法

  3.对比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素材,图象素材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伴随着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循环播放莫斯科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学习.

  [教授新课]

  课件:俄罗斯

  教师:引导学生俄罗斯与苏联的关系,并请个别来学生介绍

  学生:……

  教师:在俄罗斯以苏联形式存在的时候,它的面积是最大的,同时当它解体后面积仍然是最大的,请同学们思考这说明什么?

  学生:国土辽阔等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国土辽阔的俄罗斯的相关内容

  课件:本节课框假结构图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或书本的俄罗斯的地形图,进行以下分析

  课件:一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分析俄罗斯经度和纬度范围

  课件:俄罗斯地形图

  闪烁出现经度范围

  同时教师请学生归纳因经度广产生的现象

  学生:1.跨东西半球

  2.跨亚欧两洲

  课件:闪烁纬度范围

  同时请学生归纳因纬度分布产生的现象

  学生: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气候区

  课件:2.海陆位置及临国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与周围海洋和临国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

  课件:二地形特征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总结地势和主要地形

  学生……

  教师:总结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地形有:山脉,平原,高原,山地

  课件:分别显示所述地形

  学生:对以上地形进行特点描述

  教师:总结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课件:重点显示以上主要地形区及相互之间的分界线

  教师:从课件放映的分界线承转到河流,进而讲述下面的.学习内容。

  课件:三:河流和湖泊

  同时显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归纳主要的河流

  学生:……

  教师:总结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贝加尔湖,里海

  课件:重点出现以上河流和湖泊

  教师:对以上河流和湖泊进行讲解

  课件:练一练地形区与河流和湖泊综合填表题

  学生:……

  课件:给出正确答案,并重新出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记忆

  教师:承转:课前我们分析了俄罗斯的纬度位置时我们关注到了,它大部分属于温带气候区,那这个国家总体的气候分布和特征分别是什么呢?

  课件:四俄罗斯的气候

  同时出现俄罗斯气候气温降水分布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降水——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课件:气候类型列举

  同时出现雅库茨克气温降水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地理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教案11-14

【热门】地理教学教案02-06

地理教学教案【热】02-06

【荐】地理教学教案02-06

地理教学教案【荐】02-06

【推荐】地理教学教案02-06

【热】地理教学教案11-21

地理教学教案【精】11-21

地理教学教案【推荐】11-21

地理教学教案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