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②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③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观点和能正确地进行分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的图里.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列举:3,5.7,-7,-9,-10,0,-3,-7.4,5.2…
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
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y—5=2y+1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1
5x2—3x+1=0 2x+y=1—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1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1、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
2、第1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学习目标】:
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1,2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13,?2,3.14,+3065,0,-239; 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
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课后作业】P5第1、2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学生很容易解决,相互交流,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电脑演示:
如下图,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由平面图形动成立体图形,由静态到动态,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奇妙无穷,更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做一做(实践)
1、用牙签和橡皮泥制作球体和一些柱体和锥体,看哪些同学做得比较标准。
2、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纸片,试将它折成一个正四面体。
五、试一试(探索)
课前,发给学生阅读材料《晶体--自然界的多面体》,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什么是正多面体,正多面体是柏拉图约在公元400年独立发现的,在这之前,埃及人已经用于建筑(埃及金字塔),以此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师出示实物模型: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1、以正四面体为例,说出它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
2、再让学生观察、讨论其它正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将结果记入书上的.P128的表格。引导学生发现结论。
3、(延伸):若随意做一个多面体,看看是否还是那个结果。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师生可以共同参与,适当点拨,归纳出欧拉公式,并介绍欧拉这个人,进行科学探索精神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探讨,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的师生关系。
六、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1、用六根火柴:①最多可以拼出几个边长相等的三角形?②最多可以拼出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几个?
2、针对我校电脑室对全体学生开放的优势,教师告诉学生网址,让学生从网上学习正多面体的制作。
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根据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
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X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
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X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引入.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让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和零下5℃,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行5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
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具有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具有与它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
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说出有关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
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
【例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g,记作+0.02g,那么-0.03g表示什么?
【例3】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午7:45应记为()
A.3B.-3C.-2.5D.-7.45
【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00相差135分钟.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下表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
(元)+16+5.0-1.2-2.1-0.9+10-2.6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
(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
2.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或蹲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
(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
(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中的游戏.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吨.
(2)如果4年后记作+4年,那么8年前记作年.
(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
(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kg,记作+3kg;小阳体重减少了2kg,则小阳增加了.
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
(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
(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
提升能力
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
(六)课时小结
1.与以前相比,0的意义又多了哪些内容?
2.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具有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内容: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P58-59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的意义。
2、在通过学生活动中,理解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学习难点:对法则的.理解
学习过程
1.学习准备
1.叙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
2.计算
(1)(- a2b) ?(2ab)3=
(2) (-2x2y)2 ?(- xy)-(-xy)3?(-x2)
3、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合作探究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 问题: 一个施工队修筑一条路面宽为n m的公路,第一天修筑 a m长,第二天修筑长 b m,第三天修筑长 c m,3天工修筑路面的面积是多少?
结合图形,完成填空。
算法一:3天共修筑路面的总长为(a+b+c)m,因为路面的宽为bm,所以3
天共修筑路面 m2.
算法二:先分别计算每天修筑路面的面积,然后相加,则3天修路面 m2.
因此,有 = 。
3.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4.你能尝试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吗?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例3 计算:
(1) (-2x) (-x2?x+1) (2)a(a2+a)- a2 (a-2)
2、练一练
(1)5x(3x+4) (2) (5a2? a+1)(-3a)
(3)x(x2+3)+x2(x-3)-3x(x2?x-1)
(4)(?a)(-2ab)+3a(ab-b-1))
(三)学习
对照学习目标,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收获?有什么疑惑?
(四)自我测试
1、教科书P59 练习 3,结合解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几何意义。
2、判断题
(1)-2a(3a-4b) =-6a2-8ab ( )
(2) (3x2-xy-1) ? x =x3 -x2y-x ( )
(3)m2- (1- m) = m2- - m ( )
3、已知ab2=-1,-ab(a2b3-ab3-b)的值等于 ( )
A. -1 B. 0 C. 1 D. 无法确定
4、计算(20xx 贺州中考)
(-2a)?( a3 -1) =
5、(3m)2(m2+mn-n2)=
(五)应用拓展
1、计算
(1)2a(9a2-2a+3)-(3a2) ?(2a-1)
(2)x(x-3)+2x(x-3)=3(x2-1)
2、若一个梯形的上底长(4m+3n)cm,下底长(2m+n)cm,高为3m2n cm,求此梯形的面积。
3、一块边长为xcm的正方形地砖,因需要被裁掉一块2cm宽的长条,为剩下部分面积是多少?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情境创设)
教师(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其优美的结构值得我们鉴赏,其奇妙的性质等着我们去探究。请听来自世界图形的对话吧。
设计:(1)卡通A(代表平面图形):“我是平面图形,是大家的老朋友,我家的家庭成员一定比你家多。”
(2)卡通B(代表立体图形):“我是立体图形,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知道的并不一定比你少。”
教师(问):卡通A、B身体各部分是什么图形?
通过卡通A、B 的对话,组织学生讨论,派代表指着屏幕上图形说明自己的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激起他们的`兴趣。培养集体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教师(导语):看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图形,不知你们能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请看来自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出示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音乐响起,屏幕播放录象。
二、议一议(课堂讨论)
问题1:你发现录象中的这些物体与哪些立体图形相类似,你能找出与这些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
组织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四人一小组讨论,说明自己的观念,其他小组积极点评,补充,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正方体、球、棱锥。
问题2:比较这些立体图形,看看相互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电脑演示:(1)球体 (2)圆柱 (3)圆锥
并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出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分类:球体、柱体、椎体。
电脑演示:由圆柱变成棱柱(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问题3 以三棱柱为例,说出一个棱柱的棱数与底面的边数,侧面的平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诱导学生思考:当棱柱的棱柱的棱数越来越多时,棱柱就越来越趋向于什么立体图形?
(用类似的方法),电脑演示:将圆锥演变成棱椎(三棱锥、四棱锥、五棱椎┉),再由棱锥演变成圆锥。
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的的认知思想,了解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对比,确立分类思想。并用类比的方法,自主的讨论、归纳,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三、练一练(评价)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依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训练题:
1、发给学生一些图片或实物,说说手中的图形,是什么立体图形?没有发到的学生,举出立体图形的实例。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发言,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人币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
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实际中确实
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
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书本中的图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
的事实,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就可以了。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这个学期我任教初一1班、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细致,我针对这个学期的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以“促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工作中心,力争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开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二、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多方面学习,树立新理念
开学初就要认真通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潜心研究,反复揣摩。以《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为依据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标准》编导意图,去指导教学实践,以便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在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学生普遍保留小学阶段积极举手发言的良好习惯,面对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表示赞赏,给予肯定,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轮流发言的机会。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在学生方面,把学生按座次和成绩分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这样用辅优,帮差,带中间的方法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总结的不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帮助下能学会的不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学生学习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总可以应付。但是一进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两先,两后,”既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也就是引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效果会更好。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如果学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经验,一定是学起来轻松愉悦,成绩优异的。
三、工作进程安排
第一章、有理数15—18课时
第二章、代数式8—10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2—14课时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13—15课时
重点把握第—、二、三章的知识内容,努力钻研教材与教育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讨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平均分和优秀率上涨的幅度。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学习的地方比较多,更多地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学习,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一、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四、学b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五、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一、目标
1.用它们拼成各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鼓励学生把长方形和等腰三角形拼和成各种图形,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教师揭示以上这些工作实际上是在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回顾以上过程 思考:整式的加减运算要进行哪些工作?
生1:“去括号”
生2:“合并同类项”
师生小结: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综合应用,
二、揭示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1.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教学例二 例2 求2a2-4a+1与-3a2+2a-5的差.
(本题首先带领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式子,强调要把两个代数式看成整体,列式时应加上括号)
解:(2a2-4a+1)-(-3a2+2a-5)
=2a2-4a+1+3a2-2a+5
=5a2-6a+6
3.拓展练习
(1)求多项式2x -3 +7与6x -5 -2的和.
提问:你有哪些计算方法?(可引导学生进行竖式计算,并在练习中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2)(-3x2 –x +2)+(4x2 +3x -5) (3)(4a2 -3a )+(2a2 +a -1)
(4)(x2 +5x –2 )-(x2 +3x -22) (5)2(1-a +a2)-3(2-a –a2)
4.教学例3
先化简下式,再求值:
(做此类题目应先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般步骤:
(1)去括号。
(2)合并同类项。
(3)代值)
解:5(3a2b –ab2)-4(-ab2 +3a2b),其中=-2 ,=3
=15a2b –5ab2+4ab2 -12a2b)
=3a2b –ab2
三、小结
1.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进行化简求值计算时
(1)去括号。
(2)合并同类项。
(3)代值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四、布置作业
习题4.5 2. (3) ;4. (2);5.。
五、课后反思
省略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教案中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三、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不断向老教师学习,吸取经验。
四、学情分析:
702班学生:61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5人。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小学六年,使用的是原来的教材,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五、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六、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 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 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探索新知
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 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 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
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
问题1: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创新探究
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个参加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教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分等。
小结与作业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高一上册的数学教案02-14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04-06
七年级数学教案02-13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21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文03-30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02-2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03-01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03-20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