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2023-01-17 11:25:1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5篇)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能改掉不良习惯的道理。

  3、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读全文,看拼音并联系上下文认识“打赌、上了瘾、呵斥”等3个生字词。

  2、用较快速度熟读课文,想一想从课题“打赌”入手,对理解课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3、围绕课题,提出了3个问题:为什么打赌?怎样打赌?打赌的结果怎样?

  4、再读课文,围绕这3个问题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参阅“阅读提示”,提出讨论题目:

  ⑴ 这次打赌“值”在哪儿?

  ⑵ “真正的男子汉”的意思是什么?

  (不拘泥于这两个题目,如果学生能提出别的、更有讨论价值的题目,则更好。)

  2、班级讨论:

  要求:仔细读课文,认真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加以证明,并认真读好这些语句。

  ⑴ 讨论这次“打赌”值在哪儿

  ① 从“打赌”的.结果看,是不是值。

  “我”和爸爸原先各有什么不良习惯,现在怎样了?

  “我”爱吃零食有哪些具体表现?

  爸爸爱抽烟有哪些具体表现?

  ② 小结:为了改掉坏习惯而打赌,有个好结果,值得。

  ③ 从打赌的过程看,“值”在哪里?

  我和爸爸是怎样经受了说话算数的考验的?

  他们经受的仅仅是吃不吃零食或者抽不抽烟的考验吗?

  (引导学生从体验艰辛、锻炼毅力、培养意志这一层意义上去讨论,并通过朗读相关语句去理解、去感悟这一层意义。)

  ④ 小结:为磨练意志而打赌,意义更大,确实值得。(如果学生有不同看法应予尊重。如,认为“打赌”不值,有可能改掉一个坏习惯,却养成一个凡事好打赌的坏习惯。等等。)

  ⑵ 讨论“真正的男子汉”是什么意思

  先找出最能表达“真正男子汉”特点的一个词语(说话算数),再找出写“我”和爸爸“说话算数”具体表现的语句。

  小结:真正的男子汉说话算数,有改掉坏习惯的决心、意志和实际行动。

  三、联系实际,个体感悟

  你有没有类似“打赌”这样的经历?愿不愿意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说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听的学生从怎样改掉坏习惯、靠什么力量改掉坏习惯上去体会他人的经历,领会做人的道理。

  课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感兴趣的其他同学的经历写下来。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2

  【教学设想】

  《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也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既不能像教读课文那样教学,也不能像现代自读课文那样放手,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朗读、品读、讨论及强化训练等方式,强化整体导读功能,注重文言词语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我们都学过《狼与小羊》,哪位同学愿意帮我们回忆一下这个故事。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文言文《狼》,看看这其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朗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注意: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尻 寐。

  2、个别同学朗读,其它同学听,评字音,停顿。

  3、全班齐读。

  4、结合文中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并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注意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三、品读

  1、分析狼的特点,从文中找出描写狼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 )的两狼”来回答。

  贪婪、凶狠:缀行甚远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狡诈: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小结:这么贪婪的两狼,它们想吃的不仅是骨头,还想吃什么?

  (屠户。)

  这么狡诈的两狼,结果有没有吃到屠户呢?

  (没有。)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这个屠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析屠户的特点:

  从文中找出描写屠户行为的句子,结合这些句子,以“这是( )的屠户”来回答胆怯:怎么办?

  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之。

  结果呢?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个时候屠户心理怎样?

  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机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具体分析,看到了什么,怎么做)

  勇敢、果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年刀毙之。

  细心:转视积薪后……

  结合句子分析字词。

  小结:假如狼得到骨头后就停下来,这个故事就不会发生了。一开始屠户以为狼只是想吃东西,就给他骨头,当他意识到狼不仅想吃骨头时,还想吃人时,才奋起反抗,表现出他的机智与勇敢。换句话说,屠户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是被狼给“逼”出来的。

  四、分析主题

  1、对于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有没有进行点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哪位同学愿意帮我们翻译一下这句话?

  3、作者对狼特点的评价是什么?

  黠。

  结果呢?

  顷刻两毙。

  所以作者才会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言下之意是什么?

  禽兽的欺骗手段并没有多少。

  作者对狼的评价怎么样,是高还是低?

  低。

  4、狼其实也有很多美好的品质。可作者为什么给它们这么低的就的评价?

  生思考,回答。

  出示文字: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些文字。结合这些文字,来回答我们刚才的问题,看看从中会有什么启发?

  狼:欺压百姓的`官吏。

  屠户:与其斗争的百姓。

  小结:看了这些文字,我们知道,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我们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其写作背景去谈。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全文

  【教学反思】

  1、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2、对于这篇文章,我把狼与屠户给分开来分析,各自的特点得到充分的分析,但是整个故事被我给割裂开来,这是本次课的最大不足。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体、生动。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难点:

  用拟人的手法进行自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习作5-教案教学设计棒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1.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2.互相交流

  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

  3.再读例文,学习写法

  在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

  读后同座、小组交流

  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

  4.明确要求,完成习作。

  再读读例文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

  5.自己确定写作素材

  教科书、 小书包、 课桌 、电视机电冰箱等等

  6.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7.相交流,修改习作。

  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班级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学生练习习作,教师巡视。

  讲评。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4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8个生字,记住字形,理解新词。

  2、 初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指导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难点: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南、鱼”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

  4、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可 采莲 莲叶 田田 鱼戏 间 西 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

  采莲:采摘莲子

  戏:游戏、嬉戏

  二、教学生字词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口头组词:长江、江水、江南

  南:下面的.里面不是羊,口头组词。

  可:注意笔顺,最后写竖钩。口头组词。

  鱼:上面像鱼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北:右面先写撇,左不出头。

  实施修改意见

  了解江南

  重点指导“鱼、西”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录像出示有关江南一带风光、山水的内容,使学生对江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选做:

  课外阅读:描写江南的景色。

  实施修改意见

  生字加拼音写2遍

  教学札记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10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二)、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重点、难点:

  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

  二、指名读古诗。学生评价。

  三、自己练习读,自学不认识的字娃娃。

  四、汇报自己识字情况。

  五、指导朗读,练习背诵,集体背诵。

  六、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七、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评价。

  1、师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的节奏与韵律。

  2、生读。自评,指名请小伙伴评一评。

  配乐朗诵。请其他同学闭目遐想。

  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爱惜粮食?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

  1、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写“汗、知、午、禾”。

  四、练习册作业: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6

  设计思想 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 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语文教案-外国诗四首,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外国诗四首》。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7

  教学目的:

  1、了解《世说新语》一书的主要内容及作者。

  2、借助注释、工具书,通过默读、朗读、翻译等方法把握课文内容。

  3、学习周处能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介绍作品,导入新课(目标1)(4分钟)

  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说新语》,作者是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一些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周处是普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仕晋为御史中丞时,凡所纠察弹劾的人,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避讳。氏人齐万年造反,朝臣恨周处强直,建议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其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全?后来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矢尽,临危不退,遂壮烈牺牲。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这样一个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其少年时期则是另一番模样。《周处》一文以极富传奇色彩的笔调,记叙了一个勇于改过的'少年形象。

  三、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提交全班讨论。(目标2)(36分钟)

  1.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凶强侠气、并皆、尤剧、更相庆、磋跎、令名彰、改励

  2.揣摩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为乡里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

  或说处杀虎斩蛟

  蛟或浮或沉

  始知为人情所患

  人患志之不立

  3.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怎样翻译好:

  ①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平原、清河是以为官地称呼陆机、陆云。具以情告是以请具告的倒置。)

  ②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8

  【学习目标】

  1. 会认“宋”等七个生字,会写“丹”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 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1. 课件或课文插图:旗子飘、小树弯、雨丝斜、风车转等。

  2. 生字卡片。

  3. 三个小朋友头像(剪画)、纸风车、板书贴画。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听说咱们班小朋友最爱猜谜语了,是吧?(是)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大家猜猜看,它是什么?(出示课件谜语)

  无形无色无味道,看不见,摸不着。

  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弯腰。

  风轮见它转动,红旗见它舞蹈。

  (生:风。板书:风)

  2. 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吗?(不能)可有三位小朋友却画出来了,(生:能!师:啊!真自信!)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故事。

  3.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在“风”前板书“画”。齐读课题《画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请大家轻轻翻开课文66页,自读课文,看看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注意:读准字音,找出声字多读几遍,遇到困难请教别人。

  2. 课文讲的是哪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故事?(生答)这三位小朋友的名字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现在我们用生字卡片拼出他们的名字,为他们每人制作个名片好吗?请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组织小伙伴合作为三位小朋友制作名片,看哪组小朋友动作最快。请制作好的同学多读几遍他们的名字。

  3.(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图片)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粘贴(提示:请拼好的小朋友把卡片放桌边,坐端正)再叫贴好的同学读他们的名字,大家跟着读。

  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4. (指导读好他们的名字)想跟他们交朋友吗?(师下讲台)想跟他们打招呼,问声好吗?(如宋丹、陈涛、赵小艺,我叫×××,想和你们做朋友……)(指名读)

  5. 又认识了三位新朋友,真开心! (出示做的风车)孩子们请看——多么漂亮的风车啊!想它们转起来吗? (想)小风车呀,转呀转,一转转到你手上! (指名开火车)还想再来一次吗? (想)这回老师要加快速度了,准备:小风车呀,转呀转,一转转到你手上! (继续开火车)再转风车,全班抢读生字。

  6.(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丹”字)指导书写“丹”。

  ① 大家请看“丹”字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说)

  ② 请注意看老师在田字格中写:“丹”“冂”写得窄,“ヽ”在竖中线上,“一”略向上提,占横中线上。

  ③学生练习书写两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刚才小朋友把生字学得真棒,现在我们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看谁读得最准确。谁想站起来给大家读课文? (师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丈),请大家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生读毕)师问:你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 (指名评价朗读,重点评是否读得流利)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3. (课件出示三幅画)这就是宋涛、陈丹、赵小艺画的画,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幅画是谁画的?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画风的段落,画完后和同桌交流以下。 (师下座位指导)

  4. 有答案了吗?(师每展示一幅画,就请学生读出相对应的段落,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出写风的句子和孩子们说的话)

  ① (课件出示赵小艺的画)请告诉老师这幅画是谁画的? (生齐答)谁来读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指名读)你感受到风了吗? (指名说)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风?

  师提示:高高的旗杆上,旗子在——(空中飘着);小男孩手中的风车在——(呼呼地转),那——(就是风)。谁还想读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风? (指名读)你真棒!把风读得美滋滋的,谁还能把风读得更美?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怎样? (高兴、自豪、得意)用我们体会到的心情再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提示表情和声音都要有高兴、自豪、得意)。 (全班齐读)

  ② (课件出示陈丹的画)谁来告诉大家这幅画又是谁画的? (指名说)请你来读读陈丹画风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风。(指名读)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提示:风娃娃在抚摸小树,小树——“笑弯了腰”)谁再来读,感受到风? (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陈丹画风的句子)

  ③ (课件出示宋涛的画)这最后一幅画又是谁画的?(学生答)请大家把宋涛画风的'句子读一读。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风? (指名说)男女同学赛读宋涛画风的句子,看谁把风读得最美。

  5. 小朋友想不想看看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想)师播放画风课件,旁白:

  ① 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鲜艳的红旗随风飘舞,多美啊!赵小艺还画了拿风车的小男孩,看,手里的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 陈丹画了几棵小树,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呢!

  ③ 宋涛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④ 三个小朋友正读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6. 看了三位小朋友的画,你想说些什么? (生谈感受)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赛读感悟,体会角色

  1. 激发朗读兴趣,制造竞赛气氛。

  ⑴宋涛、陈丹、陈小艺真棒啊!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那么美!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它能用不同的方式画出风……)

  ⑵你想成为我们班今天朗读最棒的孩子吗?你认为怎样读课文能把他们读得更棒? (指名说;试读读看。)

  (师抓住契机提示引导:准确流利的读——有感情的读——带上表情读——加上动作读)①你读得声音响亮,发音准确,读出了高兴自豪的语气;②你刚才那样读一下子把风的美读出来了;③你读时带上丰富的表情微笑着……;④哟,他还加上了动作呢……大家愿意不愿意也像他那样,带上动作读读课文?)

  ⑶先小组练一练,再准备自由组合,加上动作分脚色表演读,参加“我最棒”朗读竞赛。

  点拨:你想成为这三位最棒的小朋友中的哪一位?你想成为最棒的赵小艺,就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你想成为最棒陈丹,你就读陈丹画风的句子;你想成为最棒宋涛,你就读他画风的句子。老师给两分钟时间大家作准备,开始练读吧! (师下座位指导)

  2. 分脚色赛读。

  ⑴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好,让我们在分角色表演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我最棒”朗读竞赛现在开始一一

  ① 哪一组想第一个读? (指名)你们读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请大家做评委,认真倾听。

  ② 哪一组想挑战他们? (指名)你们打算以什么方式来战胜他们? (师强调:把风读美,配上合适的动作读,带着丰富的表情朗读,读得比他们更高兴,读得更得意,更自豪……)再激励学生继续挑战朗读。

  ③ 请大家评一评,哪一组最棒? (请生当评委,评选出最佳朗读选手,师给他们戴上头饰)

  ⑵让我们用掌声欢迎这三位最佳朗读选手上台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提示:只读小朋友说的话)我再请小朋友起立当导演,读旁白语。老师是总导演,请大家注意表情和动作。

  五、想像拓展,交流画风

  1. 宋涛、陈丹、赵小艺为什么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那么好? (指名说)对呀,他们真了不起啊!

  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了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你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画风呢?

  请你用“起风了, 。”这样的句式来说风。

  如:起风了,湖面漾起一圈圈波纹。

  (指名说)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如:起风了,柳枝 。

  起风了,小姑娘的长发 。

  起风了,风筝 。

  起风了,小草 。

  起风了,衣服 。

  2. 小朋友对风中的景物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真美。老师这儿有几幅关于风的图画,想欣赏吗? (播放课件)师旁白:起风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田野里,风车欢快地转着,禾苗笑弯了腰;寒风中,雪花飞舞,飘落大地;风娃娃又生气了。

  3. 实践活动——小画展:动手画一画风,能用你的画笔把风画出来吗?请大家拿出老师为你准备的画纸,开始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 (播放音乐)

  (酌情提示: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

  4. 全班交流画风。 (评价:你想得真妙,画得真美……)

  5. 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孩子们,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风中的景物,就能感受到风。课后请小朋友收集关于风的资料(如:大自然有什么样的风?风对人类有哪些帮助?又造成哪些破坏?)再写一写你是怎样画风的。

  【板书设计】

  小诗(略)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9

  教材与学情分析《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 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 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课文如同影视拍摄一般,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海边最富特色的 沙滩、海浪、海螺、贝壳,并对之作色彩描绘;然后又呈现脚印、沙滩、大海的远景,很 有动感。其中,对小娃娃动作的描写先后有序,一气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脚印比作大海 的项链,非常传神。作者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学生从 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目标与重难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蓝 又 等 11个生字和禾木旁 1个偏旁;会写 白 的 等 1个生字

  2.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难点:读准 蓝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会写 的 等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重点: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词语

  教学难点:读准 蓝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会写 的 等字

  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投影,歌曲《童年》。(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

  (2)和:认识新偏旁“”。

  (3)学生练写“的”“又”。

  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

  (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

  (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语文师说教案教学设计

  八、作业布置。

  老师在读完这篇诗歌之后,深深地被这样的秋天打动,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让学生一句话谈感受。请你也用几句诗写写自己心中的秋天。

  1、 练习板书

  2、 站姿不够挺拔(巡视学生的过程中,个别指导的时候不要对着话筒讲,讲什么都可以)

  3、 因为这首诗的整体语调是轻柔的,这几个词需要读得尤其轻才可以读出轻柔的感觉。 4、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认识“耀、哈”2个生字;

  二、学习要求掌握的新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能适当的造出正确的句子;

  三、掌握关联词“假使”和副词“恰好”的用法和意义。

  四准确、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的思路,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一、课文大意的讲解;

  二、“假使”、“恰好”的'学习及应用。

  三、教学目的:

  掌握重点生字词,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懂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知:

  请大家说说你们认为的“好事情”有那些?然后由此引入课题。

  (二)、范读课文:

  学生在听时请标出文中的生字、词语,以及不懂的词、句子。

  (三)、领读课文:

  读时注意音调、语气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读: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五)、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词语:

  学习生字:

  恰qiā:正好;部首:忄;笔画数:9;结构:左右;组词:恰好(正好)、恰恰、恰巧(凑巧)。

  委:wei :的确、确实;部首:禾;笔画数:8;结构:上下;组词: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和待遇,心里难过。)委托(请人办理。)委曲(弯弯曲曲)

  枪:qiang一种兵器;部首:木;笔画数:8;结构:左右;组词:手(qiang)枪、枪(qiang)支。

  井:jing能取水的深洞;部首:井;笔画数:4;结构:独体字;组词:井水、水井。

  捞:lao从液体中取东西;部首:提手旁;笔画数:11;结构:左右;组词:捞鱼、捞取。

  扰:rao扰乱,搅扰;部首:提手旁;笔画数:7;结构:左右;组词:打扰、扰乱。

  抚:fu安慰,慰问;部首;提手旁;笔画数;7;结构;左右;组词:抚爱(照料)抚摸、抚养(爱护并教养)

  学习词语:

  假使:如果。表示假设的关联词。例如:假使有事情,请告诉他。假使我现在有钱我就给你买玩具。

  恰好:副词,正好,刚好。例如:今天恰好是我的生日。

  讲话:说话。例如:请你上课时不要讲话。

  饭碗:盛饭的碗。

  里头:一定的范围或时间以内。例如:这里头有西瓜吗?

  二、巩固练习:

  男女生对比读生字、词;分组读、各小组间开火车读生字、词。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生字、词语的读法及意义、用法。

  四、布置作业:

  写生字、组词。

  第三课时

  一、讲解课文:

  1、文中有几个主人公?是谁?

  (四个;分别是:小尤拉、妹妹、奶奶、妈妈)

  第一自然段:(老师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三自然段:故事的开头。

  问题:1、小尤拉想的第一件好事情是什么?

  (以上问题可用原文回答。)

  重点词:

  假使表示假设的关联词

  第四至六自然段(男女生搭配读):讲了小尤拉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妹妹的。

  问题:

  1、小尤捞为什么叫妹妹走开?

  (因为他想着救掉进井里边的妹妹而不愿意陪她玩。)

  2、小尤拉想的第二件事情是什么?

  重点词:恰好

  第六至十自然段(男女生搭配读):讲了小尤拉是怎样对待奶奶的。

  第十至十五自然段:讲了小尤拉只想着所谓的好事情,而不愿意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

  讨论:

  1、为什么小尤拉不愿意做这些事情?

  2、小尤拉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3、我们以后要怎样做?

  重点词:恰好

  二、巩固练习:

  1、分小组表演这个课本剧。

  2、用汉语讲这个故事。

  三、小结:

  这篇课文以小尤拉为主人公,他确实想做好事情,可是他总不去做,最后什么也没做。

  九、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十、板书:

  2、好事情

  救妹妹

  小尤拉的好事情 救奶奶 事情不论大小,只要

  对人有帮助就是好事

  救小狗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学习,学会运用重点生字词,懂得事情不分大小,只要去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就是好事情,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指导学生作文时颇感棘手。我们学习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后,懂得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个要求给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以往作文教学都是根据教材要求,每次上完一个单元就让学生习作,叫同步训练,这种方法当然也管用。但是固定了学生的选材范围。领会能力强的学生当然不在话下。学困生就感到吃力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领会程度布置习作,让学生感兴趣,这样作文起来就会轻松了。

  在新课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习作,这样的编排就很科学,有三个题材供学生选择:1.写“难忘的第一次”;2.请你认真观察某个物品加以想象,悟出一个道理;3.写观看漫画“假文盲”的感受。从这三个题目看,第二和第三个题目很多学生是放弃选择的,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第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了,所以记忆犹新。有话可说,写起来就轻松了。给学生选择大的习作空间,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达到习作的目的。因此,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学生的习作感悟

  以前,很多语文教师非常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的“开头——过程——结尾”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怎样写都一一讲述得清清楚楚,甚至一节课时间几乎都用于指导上,这种限制思维的指导显然是不科学的,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在一次统考评卷抽查中,我发现五十个学生的作文,就有几个学生作文雷同,他们几乎都是写同样的事情。例如:作文要求写“我与书的故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看完一本书后的感受。写记叙文的学生中,九个学生这样写“我把书收在怀中,不让雨水淋湿,回到家里,书安然无恙,我却成了落汤鸡。”显然,这些学生要么是在教师范读佳作时记牢了人家作文精彩的片段,要么是教师在指导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只能如此写才符合教师的要求,学生的个性化容易受到压抑,自然在习作中自我表达的情感也不会流露。然而,要张扬学生自身的习作个性,主动习作极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习作感悟,哪怕教师在作文课堂中只讲了一篇文章开头如何写,只要学生一旦有了习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维发展很快把过程、结尾写出。学生习作感悟就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一样,有语感,对文字的理解就会顺理成章。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重学生习作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习作感悟,我们可以依靠学生阅读文章,体会写法上去培养。例如,教师在上作文课前布置学生从《同步作文选》和《优秀作文选》中,找一篇自己喜爱的文章,然后带进课堂进行集体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写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除体会自己的文章写法外,还体会了其它许多别的同学喜爱的文章的写法。这样,由学生自己感悟总比教师一味传授写作技巧的效果好得多。

  三、注重习作教学中的发展性

  如果教师以看学生习作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低效率的作文教学水平,那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往往从学生习作的字数,学生习作中的文字表达的优美与否,文章结构等这些结果来看待学生的`习作,这很容易导致教师向学生的习作提出高要求。对于不会写或写不好的学生只会挫伤他们的写作自信心,让学生怕写作文以致写不出文章;对于能写的学生则让他们在习作中只向教师的目标迈进,凑字数、抄袭范文,乱套结构的现象就会出现。学生习作根本谈不上有独特的个性,而且这也只不过是“要我写作文”而已。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习作的发展性过程,学生习作完全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张扬了个性,作文教学实效就会大大提高。

  四、注重学生生活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就表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少教师虽然理论上认同这个观点,但实际上与其背道而驰,刻意追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范文进行习作,立意要统一,写法要统一,这样的作文训练使得学生思维个性严重地受到束缚,学生作文也就只能够造就出“固定式”的文章。然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文章并不是依靠教师灌输习作观念,而是让他们亲自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心灵、思想说话,让真实作文在他们心中安营扎寨。比如,习作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农村的孩子参加了劳动,他们会懂得马蹄草是生长在泥土里的,他们会知道怎样去从泥土里挖出来。而城市的孩子可能就认为是长在树上的,或者有的只知道市场上有;城市的孩子只知道老鼠是坏蛋,要消灭它,也知道鼠肉能吃,味道不错,但你要他写怎样捉老鼠,他就不知道了。而农村的孩子,就能把捉老鼠的乐趣写得具体生动,原因就是他有生活的体验;同样,你让城市的孩子写参观记,他们去参观过了,所以能写,而农村的孩子,连城都没进过,更别说去参观风景名胜了,要他们写就写不出来。因此,同一题材的习作,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体验不同,写出的文章就不同。这就表明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就是他们心灵的轨迹,也是他们习作的真实题材。“新颖的题材源自真实”,正是这样一个道理。由此可见,注重学生生活体验,才会让作文教学走上一条光明的大道。

  五、注重多元的开放式习作评改

  对学生习作后进行评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评改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写作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都是教师包揽了评改。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的包揽,容易使教师用主观标准去评价作文。因此,给学生评改作文时会导致评价落差大,结果是评价为低下的学生则受到了习作上的打击,习作上稍有进步的学生却受到了忽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会评价与修改自己的作文,实质上也是对这种教师包揽一切的习作评改的改革。

  笔者在开放式评改习作时,多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方法进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样的几个环节后,学生能从自己的作文中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从同学的作文中,也能吸取经验,资源共享。评改完之后,可以由学生小组推荐佳作,作自我展示,让全班同学分享自己习作成功的快乐。因此,注重学生多元开放式习作评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张扬自我的个性并参与到习作评改中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更深刻更主动的反思,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写作上不断取长补短,取得进步。

  总之,如何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总结、提高。我相信,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朱自清先生将对美的认识融入文字其中,同时也在细腻的描写之中展现出独特的个人心境。

  二、学情分析

  高x的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要将文字和情感联系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很难体会语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所以本次教学将立足在感受语言和情感的基础之上。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2.掌握课文脉络、基调及大意。

  3.寻找朱自清的另一个自己。

  4.跟随朱自清独特的心境,鉴赏荷塘月色之美、语言之美。

  5.培养学生对“生活之美”的向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朱自清眼中荷塘月色的美。

  教学难点: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下体验到的另一个自己。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荷本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再配上那“更深月色”,自然就是是“荷塘有月人有情,荷香月色美共赏”。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今天我要将要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荷塘月色》。

  (二)朱自清生平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走近朱自清,在走近朱自清描绘的那片天地。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1923)、散文集《背影》(1928)、诗集《踪迹》(1929)等。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1916年12月15日,朱自清在扬州琼花观街朱宅与武钟谦女士完婚。武钟谦曾随朱自清辗转杭州、台州、温州、白马湖、北京等地,夫妻感情甚好1929年11月26日,武钟谦因肺病逝于扬州家中。朱自清有小说《笑的历史》、《别》、散文《给亡妇》和一些旧体诗词记述了他们美好而深厚的感情。

  (三)掌握课文大意、基调和脉络

  1.学生再次深入阅读x分钟,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出发地点(家门)和缘由。

  第2段:写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8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9、10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2.从段落大意中,理出文章线索

  提示线索:线索:事物、人物、情感、事理、空间、时间等。

  线索:空间和情感。

  空间:家-荷塘小路-荷塘-荷塘下路。

  情感:颇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失宁静。

  (四)整体感知

  初步读懂文章之后,我们回到我们这节课的主体——寻找另一个自己。文中什么地方提到另一自己,换一句话说就是与平常有所差别的自己。

  第三段第二句: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也就是有一个平常的自己和一个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们在文中找找,朱自清平常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平常的自己: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我爱热闹;爱群居。

  3.有一定要做的事,有一定要说的话。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1.爱冷静;爱独处。

  2.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3.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4.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五)透过朱自清的眼睛看景物描写

  朱自清另一个自己享用的是怎样的荷香月色呢?那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哪些段落描写荷香月色。根据前面我们的段落大意,是哪些段落?第四、五、六自然段。那我们且来看看第四自然段。我们先来听一段朗读,来感受一下。听完之后,请说说你的感受。

  美、宁静、朦胧、优雅、清香、有音乐感,生机勃勃。是什么景物让你有这种感觉,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把这种景物的特点融入文字之中的呢?

  讨论要求:

  1.找出景物以及景物给你的感受。

  2.分析作者如何描写景物。

  3.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讨论要点:

  1.分析如何描写景物应该从哪些方面分析。

  2.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六)明确描写方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用典、借代、对偶、通感等。

  2.描写手法: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实写虚、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渲染、白描等。

  (七)赏析关键的词

  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2.叠词。

  (八)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1.生动、形象、强调、突出、烘托、渲染等。

  2.语气(加重、减轻、表达喜爱色彩)、音乐感。

  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也能感受到朱自清超出了平常的自己看到的荷塘。以上,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的另一个自己,在颇不宁静之中,走到了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淡淡的月光之中找到了内心宁静的自己。

  (九)简要鉴赏景物描写

  1.我们看到了如此美丽的荷塘月色,而朱自清当时也沉醉其中,感受到了宁静。但是我们在创作背景中了解到,朱自清所处的年代、所处的境况并不如意,为什么他在荷塘月色之下能够写出这么美好的景色呢?

  因为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享受之中他也发现了抛开了生活中扰乱心绪的事情,然后尽情欣赏自然之美的自己。

  发现了热闹是它们(外界)的,我什么也没有。或许正是这种“没有”的简单才能拥有精神的自由——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想。

  2.那朱自清想起了什么?

  由荷花想到:江南的旧俗——采莲。

  3.采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热闹、风流、有趣、舒服、欢愉、天真、清新、纯净······

  4.这时候的朱自清先生又是怎样的自己?

  与不宁静的平常的自己形成对比,看见了那个未受时代污染、骚扰的完全本真的自己——享受想象中的自我娱乐。

  5.文中提到的什么地方比较符合朱自清先生寻找自我娱乐和自我享受?

  江南也就是家乡,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家,回归到了平常的自己。

  (十)总结

  生活可能会让你“不宁静”,但是你却可以在繁杂的生活之中,找到适合自己自由灵魂的自由天空,让自己摆脱苦恼的心情,享受生命本身的快乐,享受精神自由的快乐,享受自我娱乐的快乐。总之,生活的黯淡不能隐没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5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境,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4、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总88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境,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1、谈话导入,出示木,小朋友认识它吗?

  2、出示转盘,认读转盘上的字。

  3、开火车认读。

  4、小组交流: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

  5、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些字中都有个木字那?

  6、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学生边拍手边说。

  7、你还知道哪些字是木旁?

  (二)、我会读

  1、激趣导入,出示我会读。

  2、小男孩在读什么?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

  3、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

  4、出示六幅图,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合作,从八个标牌中选择合适的贴在图上。

  5、小组交流。

  6、小组派代表上台领读标牌上的文字。

  7、全班齐读。

  (三)、扩展活动

  1、识字比赛。

  (1)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平时从生活中积累的汉字,收集在一张卡上,和同学们交流。

  (2)小组间交流。

  (3)老师抽查、奖励。

  2、引导发现识字方法。

  (1)小朋友会认这么多的字,能不能说一说这些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四)、情境表演

  现在我们在大街上,一位同学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呢?

  五、作业布置:回家积累自己还不认识的字。

  六、板书设计: 把学生说的字写在黑板上。

  七、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时

  总8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写一写

  1、出示第一排的三组生字,请学生认读。

  2、请学生小组内自由说说:这些字哪些地方不同?

  3、学生练说,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十字下面加一横土。

  日字里面多一横目。

  小字去钩多一撇少。

  5、自学第二排的三组生字,说说哪些地方不同?

  6、评议:天的捺笔变弯钩无。

  手的竖钩变弯钩毛。

  田上出头下弯腰电。

  7、写字。

  (1)强调关键笔画。

  (2)注意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3)展示作业,全班评议。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

  2、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交流。

  4、全班齐读。

  5、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哪里读过?说出来。

  6、扩展练习。

  (1)出示挂图,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树上的叶子越来越绿;雨越下越大。

  (2)请学生自由用越越来说话。

  (三)、读读背背

  1、展示古诗积累。

  请学生自由上台朗诵自己会的古诗,比比谁读得好,背得多。

  2、学习新诗。

  (1)出示挂图,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跟读,领会诗的节奏与韵脚。

  (3)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通。

  (4)同桌互读。

  (5)教师抽查,纠正错音,注意锄、谁、知、中、餐的读音。

  3、感悟诗意。

  (1)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图和个人感悟设计动作。

  (2)学生边动作边读。

  (3)指导朗读。

  4、课后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

  (四)、练习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

  1、把词语分类组合。

  黄牛 面包 牛奶 作业本 花猫 尺子

  1 ( )

  2 ( )

  3 ( )

  五、作业布置:回家积累自己还不认识的字。

  1、写量词,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 )猫 一( )尺子 一( )牛

  一( )树 一( )苹果 一( )枣

  2、出下边蔬菜的颜色。

  豆角( ),萝卜( ),茄子( ),南瓜( )。

  六、板书设计:黄牛 面包 牛奶 作业本 花猫 尺子

  七、课后反思: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案,41-语文园地四,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1-12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心声教学设计语文教案01-19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教案11-20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5篇01-17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5篇11-12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5篇)11-12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合集15篇)01-17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集锦1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