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时间:2023-01-27 17:08:2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合集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2

  一、学生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加减法意义、能初步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学习一图四式的,再在一图四式的基础上掌握8和9的加减法算式。学生能从图中找出数据,但对于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就有一定的困难。之前,图画应用题,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能根据提示找到数据,提出问题。但一图四式是要自己找出数据,自己提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在这一点上,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本节课要低起点,逐步引导,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二、作用

  一图四式是要揭示三个相关的数之间的换算规律。掌握好了本课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三、教学要求

  1、能说清一幅图所表示的三种图意。

  2、根据一幅图能熟练地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

  四、教学片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我们学过的算式有哪些?

  2、指其中的一道算式,如:5+2=7,

  说:老师这儿有两种棋子,黑棋和白棋,你能用这些棋子来表示这道加减算式吗?

  学生摆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用三应用题的三句话来描述。)

  学生说完题后,再问:这道题除了5+2=7,还可以怎样列算式?(提醒学生同一道加法应用题可以列出两道两加法算式:5+2=72+5=7)

  3、当学生说出减法算式时:如5-3=2时,

  也让学生上来用棋子来表示这道算式,并说一说棋子所表示的意义。

  4、学生上来用这些棋子编一道题,让其他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二)、新授

  1、出示

  师:你能猜一猜老师所摆的棋子所表示的意义吗?

  请把你的想法用算式来表示,写在自己的纸上。

  2反馈:把学生所写出的算式写在黑板上,总共四道算式:

  5+4=99-5=4

  4+5=99-4=5

  3、根据算式说明图意

  1)、写的是5+4=94+5=9的小朋友举手,问:你是怎么想的?(说明图中的一种图意:

  求一共有几个棋子。)

  让尽量多的学生说出图意。

  2)、写的是9-5=4的小朋友举手,问:你是怎么想的?

  (已知白棋数,求黑棋数?)

  3)、写的是9-4=5的小朋友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已知黑棋数,求白棋数?)

  老师对以上三种图意的.理解都予以肯定。

  小结:一幅图可以表示三种意义:白棋有5个,黑棋有4个,求一共有几个?我们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5+4=94+5=9;第二种:一共有9个棋子,白棋有5个,求黑棋有几个?我们可以列出:9-5=4;第三种:一共有9个棋子,黑棋有4个,求白棋有几个?我们可以列出:9-4=5。现在我们明白,像这样的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几道算式―――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三)、尝试练习

  出示56页的主题图

  1、看清图上是什么。问: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象出各种情境的应用题来,教师都予以肯定、表扬)

  (三)、摆一摆,做一做

  1、老师摆,学生写出四道算式。(一共有8个棋子)

  (1)、左边3个,右边5个。

  (2)、左边7个,右边1个。

  (3)、让学生上来摆这些棋子,还可以怎么摆,其他学生写出算式。

  2、四人小组合作,摆一摆,列一列、算一算。(每个小组9个圆片。)

  3、集体讨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有哪些?第一个数是8的减法算式有哪些?分别把这些算式按顺序排一排。

  4、小组讨论按顺序写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有哪些?第一个数是9的减法算式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

  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做到了学中有用,用中促学。解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学生说和做,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4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页《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共有32名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13人,新转来两名学生。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学习,较好的接受新知识,在三年级的数学期末检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个别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能跟上教学的进度,这也是班级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另外多数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审题习惯、检查习惯都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内容分析:

  《人口普查》包括1、亿以内的读法。2、亿以内数的写法。 3、比较数的大小三个知识点。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亿以内数的写法而备的。《亿以内数的写法》是在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教材出示了四幅情景图,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同时补充了一些其他情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四、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

  3、找到数级,明确每一级各个数位上必须填满数字的原理。(一个数开头不能写0)

  六、教学课时(人口普查的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谈话在昨天的数学课堂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探究新知

  1. 整万数的写法。

  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课件)

  a. 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78、44,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b. 练习:写出下列各数

  五万、 六千万、 三千二百万、 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 含有万级和亿级两级数的写法

  出示题目(课件)

  a. 提问:三百零八万四千这个数有几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

  学生尝试写数。

  b.师生小结亿以上的数的写法。(让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数的规则)。

  ①弄清有几级的数。

  ②从最高位写起,写出每一级上的数。

  ③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八.课堂练习

  写数(课件出示)

  九、全课总结,作业安排。

  1、 总结多位数的写法(课件出示)

  2、 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写数的。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老师强调: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但有关零的问题,读法和写法不一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 )

  3、教材第6页第2题 、教材第7页第2题

  十.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来自百度网站)

  十一. 自我问答: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标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能力目标: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大家会从1数到10吗?

  二、探索新知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 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 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4、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三、 课堂总结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睁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你打算怎么做?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题,第70页想想做做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基础上认识几个几相加,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1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天到了,天气真好!瞧!小动物们三三俩俩的来到了小河边,在草地上觅食、玩耍。

  师: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

  (小白兔和小鸡)

  二、看图、操作列加法算式,归纳发现几个几相加

  1、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

  (1)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6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2个2个地数,2个2个圈出)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2+2+2=6(只)

  师:仔细观察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都相同。

  师:加数都是几?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算式里有几个2。(师生齐数)

  师:3个2加在一起也可以说是3个2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师:3个2相加得几?

  板书:3个2相加得6。

  (2)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鸡?12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3个3个地数,3个3个圈出)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12(只)

  师:仔细观察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是几个几相加得12?

  板书:4个3相加得12

  师:你怎么知道有4个3?请一个小朋友带大家数一数。

  指出: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和算式中,都找出了几个几相加。

  2、操作感受几个几

  师:下面,我们来操作学具。15个圆片,要每堆摆的同样多,摆摆看。

  师:你是怎么摆的?

  3个3个、5个5个。。。

  师: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几。

  师:哎!这种摆法很奇怪(展示),老师也用圆片摆一摆。

  * * * * *

  * * * * *

  * * * * *

  师:同座讨论讨论这种摆法怎么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

  横着看,每排有5个,有3排。

  师:是( )个( )相加得( )。

  板书:5个3相加得1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3=15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竖着看,每排有3个,有5排。

  师:是( )个( )相加得( )。

  板书:3个5相加得1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5+5+5=15

  师:这两个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都能算出圆片是15个。仔细比较这两道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3个5相加与5个3相加的得数相同,都是15。

  三、联系实际、认识乘法

  1.引入乘法。

  (1)师:过几天要春游,每人交3元车费。请你们跟老师一起算一算全班一共要交多少元?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3

  师:这样列下去繁吗?

  师:繁!我们就得想一个办法解决它。谁知道的?

  生:乘法(板书课题)。

  (2)小组讨论,归纳发现共同特征几个几相加

  师:怎样把它们改写成乘法呢?我们研究研究这类算式的特点。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连加算式,每道算式的加数相同,都是几个几相加。)

  师:对了,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些加法算式都是几个相同加数在连加,都是几个几相加。具有这样特点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根据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数学家们这样设计了乘号(演示:将+旋转成)。

  2、教学例2。

  (1)师:下面我们就来用乘法解决这一类数学问题。看动画。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算一算。)

  师:怎么数呢?

  这样数得的:2、4、6、8。一共有8台。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 2+2+2+2=8

  师:有几个2相加?

  板书:4个2相加

  师:4个2相加,可以写成几乘几?

  板书:24 或 42

  师:2表示什么?从哪儿来的?

  4表示什么?从哪儿来的?

  指出:2就是这个加数,4表示2的个数,有4个。

  4个2相加,可以写成24 或 42

  师:等于几?

  板书:=8

  (2)介绍乘号、乘数和积等名称以及另一种写法。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符号叫乘号(书空),读作乘(板书)。这道算式谁来读一读?多请几人读。

  板书:24读作2乘4。

  师:4和2的名称是乘数(板书),8的名称是积(板书)。

  (3)说出24=8这道算式里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师:2和4叫什么?8呢?

  师:谁会读?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乘法,4个2相加,可以列成24或42,24或42都可以表示4个2相加。

  3.感受乘法的`简便

  (1)师:你会不会将刚才我们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2)教学试一试

  师:操场上,上体育课的小朋友们正在跳长绳,谁来说一说图意?

  师:加法算式你会列吗?乘法算式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指名读题。

  师:哪种写法简便?

  师:今后要求几个几相加,你会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指出:有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几乘几。

  四、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1

  (1)(看动画:钢笔图)

  师:有几盒?每盒有几支?

  师: 一共有几个2枝?

  师:列出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3盒,每盒有2支。一共有3个2枝,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2)(看动画:鲜花图)

  师:有几束花?每束有几朵?

  师:一共有几个5朵?

  师:列出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2束花,每束有5朵。一共有2个5朵,乘法算式是52=10或25=10。

  2、想想做做2

  (1)师:先用圆摆一摆,再写算式。每堆摆2个,摆4堆。

  师:填算式。

  师: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2)师:每堆摆4个,摆2堆。

  师:填算式。

  师: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指出:有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几乘几。

  四. 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

  小朋友们问老师:几个朋友抱一抱?,如果我说2个朋友抱一抱。那么台上的小朋友就要两个两个的抱在一起, 台下的小朋友就要说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听明白了吗?

  开始游戏!先选6人上台,2人抱;再加2人,4人抱;再加1人,3人抱。

  五. 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7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注重认数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教学中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从农家小院中抽象出1~5各数,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2.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

  通过“找一找”“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数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5的.数字卡片 点子图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盒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双休日,小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看,奶奶家的小院多热闹啊!(课件出示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

  观察图画,你能把图画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吗?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新颖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数一数。

  1.观察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种事物分别有几个。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卡片1~5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与同伴说一说,既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看到的东西,也能使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

  (二)认真观察,自主学习。

  1.认识1。

  (1)你看到图中哪些事物是用1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凡是像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1表示。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1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1)图中哪些事物是用数2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像这样,2盆米、2只鹅都可以用数2表示。

  (2)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2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2根小棒。

  3.认识3。

  (1)你从图中看到了3个什么?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3表示?

  (3)请你拿出3根小棒,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试着摆一摆。

  4.认识4、5。

  (1)你会用上面的方法来认识4和5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举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3)动手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把事物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同时明确事物的个数相同,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然后,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们都要来帮忙,可热闹了同学们相不相去帮忙呀?我们就去看看,到底来了哪些动物?(出示课件:场景1)

  2、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来了哪些小动物来帮忙?请你数一数、找一找。(反馈交流,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二、引导比较、学习方法

  1: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来帮忙的小动物的个数。现在动物乐园的老师要点名了,他想看看到底哪些动物来得多,哪些动物来得少。于是小动物们就争论起来了。(课件出示争论的场面及声音)小熊和小鹿争论得最激烈,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

  2:我们先来数一数小熊吧!出示课件(小熊从场景中跳出来)学生边看边数。小熊有多少只?(生反馈,师板书)我们再来数小鹿有多少只?课件出示小鹿,学生齐数。(板书)

  3:小熊现在要找小鹿当朋友,一只小熊只能找一只小鹿,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对比)(小熊4只,小鹿4只,它们是同样多的)

  同样多我们用什么表示呢?(我们用等号表示。4和4中间就用等号连接起来。)

  出示课件(等号)这就读作4等于4。(指导学生读一读,再学习等号的写法。)

  4:现在我们来看看小白兔和小猴子吧。(出示课件)

  请学生摆小圆片当作小白兔、小三角当作小猴子。

  师:现在你为小白兔去找小猴子作朋友,1只小白兔只能找1只小猴子作朋友,你们找找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操作后交流。)

  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所以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只比3只多。就是5比3大,5更大写在前面,3更小写在后面。

  那么5和3中间应该用一个符号表示,用什么呢?

  (出示课件)我们就用这个符号表示。 >这个叫大于号。这就读作5大于3。

  (请学生读一读。)

  5: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大于3,那么谁更少呢?

  (小猴子比小白兔少,小猴子的3只比小白兔的5只少,也就是3只比5只少,就是3比5小。)

  3更小写在前面,5更大写在后面。3和5中间也要用一个符号来表示,猜一猜,我们用什么符号表示?

  (我们用这个符号(出示课件),< 这个符号读作小于号。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请学生读一读。)

  6:师:刚才我们帮助小白兔和小猴子解决了谁多谁少的'问题,学习了大于号和小于号,(指着板书)还知道了大的数在前,小的数在后,我们就在中间写大于号。

  小的数在前,大的数在后就在中间写小于号。你们会写了吗?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大于号和小于号。)

  写后进行反馈交流,并说一说怎样分清这两个符号,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

  (引导发现:一条大鱼和小鱼,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口子大的朝大数;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合作交流、尝试比较

  1、师:刚才我们帮助了小鹿和小熊,小白兔和小猴子比较了谁多谁少的问题,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还能找到哪些小动物进行比较,小组的说说是谁多谁少?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试着用符号表示书本13页反馈练习,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进行全班反馈。)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四、实践练习,巩固拓展。

  学生独立完成13页的填一填,完成后进行交流反馈。

  (有的方框里能满足条件的数不是唯一的,不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的答案,只要能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即可,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寻求其他的答案。)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又有些什么收获呢?(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4=4 4等于4

  5>3 5大于3

  3<5 3小于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3、养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5、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初步了解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小棒,小黑板

  学生准备: 11根小棒(10根1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正确计算11减几。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11减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你们能从11倒着数到0吗?

  2、板书9+( )=11 8+( )=11 7+( )=11 6+( )=11让同学们口头计算。

  3、师:大家看,黑板上有几根小棒呢?(8根)如果老师要拿走5根小棒,可以怎么做。(直接拿走)用算式怎么表示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方法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手里拿着几根小棒呢?(一捆加一根小棒)

  生:11根

  师:老师想从这11根中拿走5根,和刚才有些什么不同呢?

  生:捆起来了。

  师:我们这里零的一根可不可以直接拿走5根呢?

  生:不能。

  师:哦,那我们就遇到新问题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新问题。(板书:11减几) 同学们一起来把课题说一遍。

  (2)引导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零的一根不够拿出5根,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举手回答。

  学生甲:我们建议用1捆零1支小棒来分一分,可以解决。

  学生乙:我们认为可以用列算式来算出结果。

  学生丙:我们更愿意先分小棒,再把分的办法用算式记录下来。

  师:好,就按同学们的意见,先分小棒。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又多又巧!(学生积极思考后,分小棒并进行热烈的交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请介绍你们的分法,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完善自己的思路。

  学生甲:先拿出这零的1根,然后把1捆打开。从10根里拿出4根,4根加1根合起来是5根,剩下6根。

  学生乙:先把1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5根,把零的1根和剩下5根合起来,就是剩下的6根。

  师:真不错,同学们想的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但同学们觉得那种方法更简单呢?(第2种)现在就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做一遍。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从10根里拿出5根还有几根呢?(5根)这5根和原来的一根合起来就是(6根)

  所以,我们的方法是:先打开一捆成10根,减5根剩5根,剩下的5根还要加上原来的1根,这样我们就能算出11-5=(6)

  同学们做得都很认真,现在请你们把小棒放起来。

  2、探索多种算法。

  师:刚才我们用分小棒的方法算出了11-5,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再开动脑筋想一想,举手回答。

  引导同学们:

  (1) 想加法算减法。因为6+5=11,所以11-5=6

  (2) 倒着数数。减一个是,减二个是

  师: 我们一共用了几种方法来计算11-5呢。(3种)

  无论那种方法都能算出11-5=6。那老师现在就来考考大家,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1-6吗?(除了讲过的3种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因为11-5=6,所以11-6=5.)

  三、结合图形,列式计算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小黑板上的图形,一共有多少个呢?

  生:11个

  师:那老师现在遮住了3个,用算式表示是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学生甲:11-3

  师:如果老师遮住了8个,用算式表示是举手回答。

  学生乙:11-8 师:你们会算吗?用得的那种方法呢?

  学生甲:

  学生乙:

  师:我们用一副图形就能说出两个减法算式。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四、小游戏:分小棒,说算式

  同桌的同学分一组小棒,随意分,分成两组后,一人说一个减法算式。(例如:将11根小棒分成5根和6根后,就可以一个说11-5=6,另一个说11-6=5。)

  五、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11减几)有几种方法?

  六、课堂练习

  1-5=

  11-3=

  11-4=

  11-2=

  11-0=

  11-6=

  11-8=

  11-7=

  11-9=

  11-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6题。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5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减法算式表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5-1 5-2 5-3 5-4 (5-5 5-0)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

  2.独立完成26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6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方法。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钟面

  学生: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迷: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滴答提醒你,时间要珍惜。

  或:嘀答、嘀答,没腿它会走,没嘴它会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如学生不能猜出,则用第二个谜语作补充。)

  二、自主探究

  (一)认识钟表

  1、逛钟表商店

  课件出示各式钟表。

  2、给这些钟表分分类,分成指针式和数字式。(如学生说出电子表也应肯定)

  3、数字式钟表的`认读,8:00和8时。

  这两类钟表,你觉得那类看时间简单?(数字式钟表)7:00表示什么?你会读吗?

  板书8:00和8时,指名读,齐读。

  认读5时、11时和1时。

  4、指针式钟表的表盘认识。

  (1)、数字式钟表的秘密一下子就被你们发现了?那么指针式钟表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它有什么秘密,好吗?

  (2)仔细观察你们手头的钟表,在表面上你可以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呆会儿老师有问题要考大家。

  问题1:你的钟表上有几个数字?看看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齐数)

  问题2:你的钟表上有几根指针?这些指针是怎么转动的?

  (3)、对,指针都是从小到大走过去的,这是按顺时针的方向走动。时间不会倒流,我们过了今天就不会再有今天了,小朋友过了5岁,也就不会再有5岁了。

  (二)、认识整时

  1、观察研究。

  (1)、指名认1时,4时,6时。

  (2)、你们能认出这些时间,那一定是有什么方法的,先说给同学听听,再告诉老师,好吗?

  (3)、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间就是几时。这些整时的钟面,分针总是指着12。

  2、认识整时。(课件出示钟表王国,认读11时、7时、1时、6时、2时、12时。)

  3、拨时间:3时,7时、12时、9时。(教师说学生拨,学生说学生拨。)

  三、反馈深化练习

  1、小军的一天

  小朋友们会认会说也会拨时间了,真了不起!那能不能写下时间呢?我们去看看小军吧。小军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一天的都在做些什么呢?咱们去看看。

  课件出示:早上7时洗刷,上午8时读书,上午10时做课件操,12时吃午饭,晚上6时看电视,晚上9时睡觉。学生作业纸上完成填写。

  2、过几时是几时

  (1)老师中午12时吃饭,过一个小时要午休,你知道老师几时午休的吗?

  (2)老师晚上7时吃饭,过三个小时要睡觉,你知道老师什么时候睡觉的吗?

  3、一天中两个10时。为什么同是10时,一幅图是在上课,而另一幅图却是在睡觉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很多的钟表知识呢,小朋友课后向爸爸妈妈等再学更多的钟表知识,好吗?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份你一天的时间安排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掌握17,18 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7,18 减几的减法。

  2、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17,18 减几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沟通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1、口算

  11-5=

  11-8=

  12-7=

  14-6=

  13-4=

  15-8=

  14-9=

  16-8=

  做完口算以后大家说一说怎么做的。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实物投影仪出示第95 页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学校校园里花坛里的新栽了一些小树,你们喜欢嘛?我们要爱护这些小树苗。今天有两个小朋友在给这些小树苗浇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仔细观察图,从图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1:小红说:我只浇了9 棵,剩下的是小华浇的`。

  学生2:我数了数,一共有16 棵小树。 教师:从两位同学获取的信息里,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3:小华浇了几棵?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解答呢?

  学生4:16-9=(教师板书)

  探讨计算方法。

  教师:我们以前学会了怎样算11,12,13,14,15 减几,用这种方法能算16-9 吗?请同学们自己先想想,说说应该怎样算。

  学生1:我是这样算的: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9=1,再算 1+6=7,16-9=7。

  学生2:我是这样算的:想9+7=16,所以16-9=7。

  学生3:我是这样算的:把9分成6和3,先算16-6=10,再算10-3=7,16-9=7。

  教师小结学习情况。

  指出: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就行了。注意不要算错了。然后请学生独立计算16-9。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从过去学的知识中找到了计算16减几的方法,表现很好,老师真高兴现在想考考你们,看看是不是真的会计算了。大家愿意吗?

  学生:愿意。

  出示例2:算一算17-8=, 18-9=。看谁算得 又对又快。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计算后,再在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

  教师:请几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甲:我是这样算的:因为8+9=17,所以17-8=9,17-9=8。

  教师:真不错,算减法想加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乙:我是这样算的:17-8,先从17 里面拿出10,10-8=2,再把2+7=9,17-8=9。18-9,先从18 里面拿出10,10-9=1,再把 1+8=9,18-9=9。

  教师:你真行。这也是好方法。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丙:我和他们都不一样,17-8,我把8分成7和1,先算17-7=10,再算10-1=9,所以17-8=9。18-9,我把9分成8和1,先算 18-8=10,再算10-1=9,18-9=9。

  教师:看来你们的方法还真不少。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丁:我是用数数的方法算的。17-8,我从17开始倒着数8个数:16,15,149,所以17-8=9。17-9,我从17开始倒着数9个数得到17-9=8。

  教师:老师为你竖起大拇指!这个方法也不错,但是算得慢,今后可以尝试其他的计算方法。我相信你能行。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真棒,学会了16,17,18 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每个人的计算方式都不一样,今天表现得非常好,恰好今天有个小动物过生日,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嘛?

  师:今天喜洋洋过生日,总共邀请了16 个小朋友来参加聚会,我们来看看来了哪些小朋友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现在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呢?还差多少个小朋友没来?

  生1:来了7个小朋友。

  生2:16-7=9,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来。

  师: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

  师:现在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了,喜洋洋为了欢迎大家,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呢?

  生:积木 师:对了,喜洋洋要给他的朋友一起玩积木,他一共拿出了17个积木,用积木来建两座城堡。我们一起来看看喜洋洋是怎么建的城堡的,你们数一数第一座城堡用了多少个积木。喜洋洋用声下的积木建了第二座城堡,你们能计算出喜洋洋建的第二座城堡用了多少个积木嘛?

  生:17-8=9,第二座城堡用了9个积木。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

  师:喜洋洋和小朋友玩积木游戏玩累了,好多小朋友都饿了,这时,美羊羊给喜洋洋送来了一个大的生日蛋糕来祝贺喜洋洋生日快乐,并且在生日蛋糕上插上了蜡烛,现在需要点燃蜡烛了。这个时候需要小朋友帮忙了,因为每只蜡烛下面都有一道数学算式题,只有把算式题答对了,蜡烛才会点亮。你们能行嘛?我们就来点燃蜡烛吧! 老师以抽问的形式解决这道题。

  师:喜洋洋的生日过完了,喜洋洋最后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你们能做到嘛?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练习题,好嘛?

  师:请小朋友们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第1,2 题。

  四、课堂小结

  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3、怎样才能有规律地写出16,17,18 减几的算式,这个问题留在下节课研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好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呢?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了解一下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咱们先把熊和鹿作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B.动手操作。

  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让大家一眼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

  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大家评议: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学生观察到用排队的方法,小熊排一队,小鹿排一队,一个与一个对齐,这样就可以很快比较出来。)

  E.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呢?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3)认识“>”“<”(5和3比)。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4小鹿比小兔4○5

  小熊比小猴多4○3小兔比小鹿5○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34○93○35○810○1

  :2>□6>□6=□□=8□<9

  (四)总结

  这一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三、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的一开始,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

  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12-1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11-21

小学数学一年级课程教学教案01-12

小学数学优质教学教案12-02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热门】01-24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荐】01-24

【热】小学数学教学教案01-24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推荐】01-24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教案01-24

【精】小学数学教学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