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照例”“私塾”等词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掌握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12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张,“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标出课文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问题。
(共9个自然段。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再齐读。
强调读音:懂d%ng;诵s^ng;例l@;呆d1i;圈qu1n。
2.纠正重点字、易错字的字形,交流方法。“诵”用把“通”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至”用把“到”去偏旁的方法记忆。
“例”用把“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厉”里面是“万”,不要写成“力”。
“题”要与“提”字区别用法、写法。
3.练习组词,口头把生字各组几个不同的词语。然后齐读“读读写写”的词。
4.理解词义。(提出文中不懂的词讨论)
私塾:旧时私人(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吓呆:吓,害怕。害怕得呆住了。说明非常害怕。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用来打学生手心的板子。
霎时:指时间很短。
厉声:严肃而厉害的声音。
学问:在课文中指知识。
照例:照,按照;例,规定。按照一向的做法。
鸦雀无声: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在本课形容同学们正背得起劲的样子。咿咿呀呀:形容读书的声音。
胡里胡涂:形容对事情一点儿也不明白。
(五)指导书写:老师板书指导学生抄字头。
“懂”: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写紧凑些。
“照”上下结构,上边大,下边要小。
“题”半包围结构,写时把“是”字的一捺要伸向右半边,托住“页”。
(六)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容易的,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
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
(2)理解词语“照例”、“流利”。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讨论。
(“照例”就是按照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熟练。说明了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绩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问的?
(孙中山不满足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帮助,态度非常诚恳。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问题。(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答应讲解;第7段讲先生详细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态度的词语,讨论理解回答。板书:吓呆、鸦雀无声、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详细。
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态度的前后变化的语气来。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考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
2.讨论回答问题。(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知识、学识。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
是可贵的。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孙中山这种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全文,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让学生在文中圈画出反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词句,再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说一说。)
(六)作业。
1.写本课生字词和“读读写写”的词各三遍。
2.熟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2
《读海》
教学要点:
1、学习紧扣标题和关键语句辨析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方法。
2、品味移情拟人的写法和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3、认识率真自然就是美的道理,提高审美趣味。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紧扣标题和关键语句辨析作者思路。
2、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方法。
3、品味映衬的写法。
教学程序:
一、教者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紧扣标题,圈画出表明作者对海的认识的语句,探寻作者认识变化的轨迹。
“读海”就是由不知海到知海,由不懂海到懂海的过程。
不知海知海不懂海懂海
文章共七个部分,能表明作者认识变化的关键句子有:
(一)“海蓝得透明……不能玷污的。”
(二)“两三步之外就是海”
(三)“海在风的蛊惑下,……礁石”“海的无情”“骄奢恣狂的大海”
(四)“那浪花是大海生命的精华”“狂热的爱”
(五)“大海对礁石矢志不渝的的爱”
(六)“海真大,大得我在身在其旁而又够不着”
(七)“海浪退下去了,退下去的是成排的泪水”
第一、二、三部分
温软娇嫩
平平展展
很近
可以走到那边去
无情
第四、五、六、七部分
豪放坚韧
波浪滔天
很远
大得我在身在其旁而又够不着
有情(狂热的爱)
二、师生讨论,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第一、二、三部分)对海浅层次的印象:海是温软娇嫩的,是可以过去的,是骄奢恣狂而又无情的。
第二层(第四、五、六、七部分)写对海的深层次的认识:海是豪放坚韧、率真自然的是阔大的、有情的,渴望得到理解的。
文章前后两层,写出了作者对大海两种截然相反的印象,而大海之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因为大海率真自然。大海不因为人们的误解而改变率真自然的品格,同时也在渴望被人理解,被人读懂。
所以,作者在读懂后留下了泪水,这说明作者对大海的率真自然之美是持肯定、歌颂、赞美态度的。
三、师生共同赏析,品味文章“映衬”的手法。
本文的映衬就是“以物衬物”
文题为“读海”,作者却花了很多笔墨写礁石,是不是离题呢?不,相反,这正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运用“映衬”的手法,以礁石来映衬大海。
第三部分写礁石是为了反衬大海的无情与骄奢恣狂;
第四部分写礁石是为了渲染大海的豪放坚韧;
第五部分写礁石是为了衬托大海哦的率真自然(看上去,作者是在赞美礁石,而大海对率真自然的礁石“爱个不停”的举动分明在昭示着大海自身的率真自然)。
四、作业:
阅读课文,品味课文“移情拟人”的手法和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1、品味移情拟人的写法
2、体会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程序:
一、师生共同赏析课文,品味文章“移情拟人”的写法
本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应归功于作者成功运用了移情的手法。作者善于运用那些适合于表现人的动作、感情、思想、品质的次要于来描写大海、礁石,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使其具有人的灵性,进入物我契合的状态。正如金圣叹所说的那种境界:“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既使描写对象生动干扰,也使作者的情思表现得更加浓烈。例如:
“那浪花是大海的生命的精华,洁白、晶莹、美丽、灿烂,热情澎湃地扑向礁石,伸进礁石每一条皱纹”
“海水狂热的爱,在礁石上,被碰得粉碎”
“浪花很快又积聚起新的力量,向礁石进行又一次爱的冲击”
这些语句就赋予了大海以人的感情,形象地表现了还的豪放坚韧。
又如:
作者在第七部分,以呼告句式与海对话,人海相知,物我相合,是写海更是写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大海率真自然之美的理解与热爱。
二、体会文章准确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
(一)作者谴词用字十分准确贴切。无论是动词还是形容词都能恰切地表情达意。
1、我驱车乘兴而行
“驱”字与“乘兴”相呼应,表现出作者看海之后的兴奋与一心想尽快赶到海边去的'急切。
2、那浪花是大海的生命的精华,洁白、晶莹、美丽、灿烂,热情澎湃地扑向礁石,伸进礁石每一条皱纹
一个“扑”字传神地写出了大海对礁石的爱的狂热。
3、海水狂热的爱,在礁石上,被碰得粉碎
这个碰字不仅表现了动作,更传达出水石相击的澎湃声势,比“撞”、“摔”更响亮,更有表现力。
4、海蓝得透明、蓝得温暖、蓝得柔软。
透明、温暖、柔软分别从亮度、温度、硬度三个方面形容大海的蓝,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形象地表现作者对海的初始印象。
5、于是我顿生一种自得的兴致
“自得”一词语准确地道出了作者自鸣得意、洋洋自得的心态。
(二)作者善于调遣描绘色彩的词语。
例如:
“碧绿的波峰驮起白色的浪花扑向这边的礁石”
“浪花像撕碎了的白色的花瓣,撒落在海里,融入碧波……大海温厚白洁的手指,插进礁石褐色的指缝”
“一圈圈白浪扑到礁石的脚下,热吻着礁石黑亮的脚趾”
“我拣起一块石头,竟也鸡蛋糕似的金黄且夹心”
“海滩的浅水下,是各种石头。红的、绿的、白的、花的、条纹的,说不出是什么颜色的颜色”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人读来如见其色。
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语文同步练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3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学习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课文的能力。
2.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爬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出示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先读自学提示用序号标出本课学习的两个任务。
2、我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槐乡(huái ɡuí) 花苞(bāo pāo) 耷拉(dā tā)
3、出示自学提纲:(1)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2)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3) 积累一些好词。
(4) 了解课文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在文中划出来与同学交流。
槐乡的孩子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从以下几点体会到:
四、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讨论讨论,师生交流:
(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2)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从这些语句中,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们
三、诵读全文,加强积累
1、我要再读一遍课文,读出槐乡的美,槐乡孩子劳动时的快乐。
2、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写到我的摘抄本上。
五、当堂训练。
1、想一想,填一填
( )的清香 ( )的孩子 ( )歌声
轻松的( ) 火热的( ) 甜蜜的( )
2、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槐乡的孩子
男孩 爬 钩 耐劳
女孩 捡 塞 快乐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感受大自然赋予小城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记叙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词句,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媒体选择:录像机、电视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这一堂课继续学习第15课。(板书海滨小城)昨天,我们领着大家一起来到作者的家乡广东,欣赏了家乡的海滨,回忆一下,海滨在你脑海里是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欣赏一下这迷人的海滨小城。
播放录像。
[简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仿佛置身于这一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海滨小城的美。唤醒学生对海滨小城美景的憧憬,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
2、上节课通过合作学习,提出一个问题:
投影:合作学习,提出问题
《海滨小城》一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城的美丽与整洁?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投影: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读读书、看看图,小组讨论这一问题。
汇报员汇报:(板书庭院、公园、街道)
三、精读课文,领语研究策略。
(一)、现在我们一起随作者来到小城看看庭院,庭院到底美在哪儿呢?
1、投影:庭院美表现在()
①绘画:A、小组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B、理解这部分内容,给身边的画涂上色彩。
②品画。③感悟。④欣赏
2、我们准备按照以上4个步骤完成任务,首先来完成第一步绘画,指名读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绘画。
3、(出示其中一小组一幅画)咱们来品味一下这幅画,看看你们自己合作画的画,看看庭院美在哪儿?(指名回答)
A、这一幅画中我看到了有按树、椰树、凤凰树……庭院栽满了树,绿村成阴,让人心旷神怡。
B、我仿佛从这一棵棵树上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让人神清气爽。
C、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一片片红云中。
D、看到这幅画,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大家唱《绿叶》。
[简评:树木多,读者看不出庭院的美,通过绘图、品味图,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视觉的感官协调,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的直接敏锐的感知力,学生对语言文字就会有活生生的感受]
4、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再来感悟一下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句子感悟、体会出来庭院很美。
指名学生回答:
①出示黑板填空: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好像小城都笼罩在()。
②指名填空:自由读这句话,“热闹”让你体会到什么。“红云”指什么?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5、师小结:这么多的树、这么艳的花,时时飘来阵阵浓郁的香味,谁还会说小城不美呢?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一下庭院的美,小组自由读,读出庭院的美。
指名小组读。
[简评:由文给图,由图悟文,图文并茂,感知升华,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因而学生的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便水到渠成]
(二)、除了庭院美,其实公园更美,那么公园美表现在哪儿呢?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工作单上布置的各项任务。
1、出示工作单
①小组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②找出重点句子,体会公园的美。
③仔细观察图,发挥想象,说说人们在榕树下的活动。
2、指名分项解决问题
①指名小组找出重点句子。
比较: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桑
榕树就像大桑
读一读,比一比,感悟一下哪一句话好。
指导朗读这一句话,突出“一棵棵,一顶顶,绿绒,”读出榕树的美。
②过渡:榕树不仅形状美,颜色也美,请大家看看图,想象人们在榕村下的活动。
3、出示投影(公园里人们的活动图)指名学生上台指着讲。
[简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减少了繁琐的提问,提高了训练频率,激活了学生参与热情,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广收信息,大胆交流,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加之句子之间的比较扎实了学生的基矗]
正因为这里环境优美,人们才在这里游玩、休息,请同学们在下面练一练,用你的朗读,读出公园的美。
(三)、小城的庭院美,公园更美,街道也美,从哪儿看出来呢?读读第六自然段,找出答案。
1、指名回答。
2、出示练习,填空:小城的街道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咚吱咚吱地响好像()
填空:从这句话你感悟到什么?
3、指导朗读。
(四)、同学们,作者由海滨来到小城看到这么优美舒适的环境,会自言自语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
四、学生质疑。
五、课外延伸。
出示投影:小练笔:模仿《海滨小城》写一处校园景色。
小想法:最近兴趣小组上完后,学校环境大变样,纸屑满地飘,灰尘满天飞,学了《海滨小城》有何感想?
小调查: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对家乡环境的污染做个小调查,写一份倡议书,向学校的广播台投稿。
[简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这一课外延伸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和消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5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四、课前准备:
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1、复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作业
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本课生字词各一行。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6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60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五册)中第五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的作者是冰心。文中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孩子们用弹弓大中了小鸟,两只老鸟接住了小鸟把它带回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听不到小鸟的叫声。文章批评了不爱护鸟类的行为,歌颂了亲情的伟大。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总结课文内容,并结合课文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按照指定意思为课文划分层次。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总结课文内容,学习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习为课文划分层次。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自制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你最喜欢什么鸟儿?
2、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生机勃勃,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绚丽多彩。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一只小鸟》一课,共同关注一只小鸟的命运。
3、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文中的一只小鸟给大家留下了一定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1、2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只()的小鸟。
2、交流汇报
这是一只可爱的、幼小的、快乐的、幸福的、爱唱歌、歌声动听的、爱欣赏风景的小鸟。
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3、多美的景致,多可爱的小鸟,再加上小鸟清脆柔美的歌声,这是一副多么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啊!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齐读课文1、2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3--6自然段。
鸟儿欢快的歌声吸引了树下玩乐的孩子,他们天天来听小鸟唱歌。可是有一天,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发生了。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至6自然段,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2、汇报交流。
( 1)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从这句话看出小鸟的伤势很严重,"跌"是完全失去控制,很重地摔下来。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
( 2)斜刺里两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从这句话能够看出老鸟对小鸟非常关爱,体会到亲情的伟大。"箭也似的"像箭一样快,说明它们此时此刻内心非常着急。抓住"箭也似的"指导朗读。
师:拿一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位母亲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此时的它们心急如焚,此时的它们肝肠寸断,我们怎样才能读出老鸟当时那种急切、悲伤的心情呢?
自己试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从这句话体会到小鸟的伤势很重可能有生命危险……
师:刚才还活蹦乱跳、高声鸣唱的小鸟转眼间正痛苦地流着血,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你觉得此时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可怜的.、不幸的、痛苦的、命运悲惨的……)
是啊!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啊!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好这句话吗?
试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那些孩子中的一员,当你看见小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它的生命即将结束,你会怎么想?
指名说。
2、因为孩子的一时贪玩,让这么可爱无辜的小生命受到了伤害,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此时孩子们的心情。
3、文中的孩子们喜欢这只鸟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对小鸟的爱和老鸟对小鸟的爱有什么不同?
点生汇报。
师:小孩的爱是自私的,爱的方式不对,爱它就让它更加自由,爱它就应该让它更加快乐,爱它就让它更加美丽,爱不是占有。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故事讲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如果让你对文中的孩子说几句话,你会说些什么?
2、师:听了你们这番话,相信那些调皮的孩子们会放下手中的弹弓,以一颗善心和爱心去对待鸟类。老师也想对文中的孩子们说几句话,可以吗?
出示白居易的《鸟》诗。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岂止是"子在巢中望母归",同样还有"母在巢中盼子归",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何况我们今天的少年儿童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向所有的人发出"莫打枝头鸟"呼声吧!
七、总结。
美丽鸟儿,美丽的生活,美丽的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正的喜爱不是占有,不是破坏,而是让美丽的事物更加美丽,让美丽的世界更加美丽。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业:每一只美丽的小鸟都对世界充满了幻想和希望,但文中的这只小鸟却怎么也没有想由于人类的贪婪使它惨遭不幸。小鸟的命运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大家想像一下,那只小鸟后来怎么样了?续写一段话。
教学资源:
为了更合理的、恰当的用好多媒体资源,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活动,真正的起到辅助作用,在本节课设计之后,我广搜资源,分别从网络上、远教资源库上、多媒体教学光盘上大量的参考整理,最后一句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最终选用了多媒体教学光盘和自制的幻灯片课件。光盘中我选用了词语的出示和第一部分的动画播放,这两个部分能较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自制课件我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会总结段意和划分层次,就用课件为他们展示出了一些学法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参考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起到了引导与自学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愿意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粉笔)今天老师想学学魔术大师刘谦,用这几根粉笔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想不想看?(想)
2、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看完魔术表演后要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往水里放粉笔)
3、谁起来说一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交流:粉笔里面往外冒气泡。)
4、请同学们想一想,从粉笔里面冒出来的气泡是什么?(交流:空气)
5、不错,从粉笔里面冒出来的气泡确实是空气。小小的粉笔里面竟然藏有空气,那么空气还会藏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空气的知识。(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
二、探究空气在哪里
1、谁能起来说一说,你认为空气还会藏在哪里?(自由交流)
2、大家认为这么多地方都会藏有空气,那就请同学们利用准备的材料找出空气。比如,刚才我们利用将粉笔放入水中的方法发现粉笔里面有空气,你可以利用哪些方法也找到空气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感觉一下。下面小组同学开始合作找空气吧。(小组合作)
3、你们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把你找到的空气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者让大家感觉一下。(交流)
4、我们的身体里有没有空气,可以怎样验证一下?(吹头发,飘起来,吹纸也会飘起来)
5、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这么多方法找到了空气。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教室里、瓶子里、气球里、粉笔里、方便袋里、我们的`身体里等等都有空气。那谁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总结一下,空气究竟在哪里?(交流:到处都有)
6、小结:的确,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板书:到处都有)
三、 探究空气的性质
1、既然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一看,空气是什么颜色?用鼻子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用舌头尝一尝,空气是什么味道?我们大家中间都隔着一层空气,可是我们却能互相看见,这说明空气还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2、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气体。(板书:气体)空气就是一种气体。
3、除了空气,你还知道哪些气体?(煤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4、对,它们都是气体,都会向四面八方流动。
四、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1、过渡:同学们,其实我们大家都生活在空气的世界里,现在,请同学们呼吸着我们周围新鲜的空气,想不想听个小故事。
2、故事引入:古时候打仗时,有个国家的士兵偷到了敌国的情报,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情报,他把情报写在一张纸上,刚要回来时,被敌人发现了,匆忙中,他把情报塞进了一个杯子里,(教师演示把纸塞到杯子底部)然后放到水中。敌人搜了他的身,结果没搜到,最后,不但这个人脱离了危险,并且他用性命换来的情报也完好无损。那么,这位聪明的士兵是怎样将装有情报的杯子放入水中的呢?同学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小组同学开始吧,一次不成功可以再换一张纸多试几次,看看我们班有多少聪明的小士兵。(小组合作)
3、实验成功的同学请举手,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聪明的小士兵。谁能上来演示一下。(一生上台演示)看,杯里的纸确实没有湿。
4、谁能来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杯子里的纸没有湿?(讨论交流)
5、小结:对,是因为杯子里面并不是空的,而是充满了空气,所以水进不来,空气也象水、大米一样会占据空间。(板书:占据空间)
6、刚才有的小组的同学将情报弄湿了,知不知道为什么?(杯子不是竖直放进去的,倾斜了,这样水就进去了,把杯里的空气赶出来了,水就占据了空气的空间,所以纸就变湿了。)
7、那同学们再来试一试吧。
五、自由活动:空气搬家
1、过渡:刚才的小实验十分有趣,不仅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了空气的存在,而且也知道了空气会占据空间。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让空气搬家的小游戏。
2、两个一样的杯子,让其中一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另一个杯子里面。谁有好方法,起来交流一下。(小组活动交流,教师演示)
3、同学们来试一试吧。
我们有的小组已经成功的给空气搬了家,也有的小组实验没有成功,课后可以继续实验探究。
六、总结与拓展
1、今天我们一起和空气交上了好朋友,现在你知道空气在哪里了吗?(找生说)空气有什么性质?
2、课下请同学们想办法研究一下空气有没有重量,水里面有没有空气?其他星球上有没有空气?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究交流。
七、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到处都有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气体
占据空间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8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
(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
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①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②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③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
(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①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②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读课文,回顾总结。
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附:板书◆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冀教版小学 语文第六册中一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从课文的插图,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教学上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对话部分是本课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刻画的入木三分,是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的好教材。
二、、教学 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骄傲”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演一演故事。
4、写出读后的想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2、教育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我们 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及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所讲述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教法设计:
1.读式教学法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受到熏陶感染,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表演教学 法
针对小学 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利用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上面是什么?(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
学生回答:图中是陶罐和铁罐
板书: 24 陶罐和铁罐
你喜欢图中的谁?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由此引入文本 )
生:我喜欢陶罐,她漂亮。
生:我也喜欢陶罐,她颜色鲜艳。
生:我喜欢铁罐,他多结实呀!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回答很完整。如果能用上“因为……所以”就更好了。谁先来试一试。
(教学中始终不忘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花样翻新的训练,学生兴趣自然生发,深化了理解,训练了表达)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她漂亮,所以我喜欢她。
生:我喜欢铁罐,因为他结实,不像陶罐容易摔坏。
生:我喜欢陶罐,不仅仅因为她漂亮,造型美,还因为她谦虚善良,所以我喜欢陶罐。
师:哦,她谦虚善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是结合课文内容说的。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谦虚的陶罐说……”
师:你真了不起,还知道理论联系实际,这可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哟,你真棒。你能不能再说说铁罐怎样?
生:我不喜欢铁罐,他太骄傲,自以为了不起,还奚落陶罐,所以我不喜欢他。
师:原来文中的陶罐和铁罐一个谦虚,一个骄傲,大家同意这说法吗?
生:同意。
板书: 谦虚 骄傲
(上课伊始,通过谈话即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为下文学习作了铺垫,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之势。顺利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
(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本环节主要抓住课文1-9自然段展开教学。我们知道了陶罐是谦虚地,铁罐时骄傲的。你从课文的那些地方能看出来?请你们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陶罐铁罐各自的表现。
(此举旨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生:从铁罐经常奚落陶罐,我看出铁罐很骄傲,觉得自己了不起。
师:奚落?你知道什么是奚落吗?(抓住重点词进行挖掘)
生:用尖刻的语言讥讽别人。
师:你一定读过不少书,词义理解很准确。铁罐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的表现又如何?
生汇报交流对话部分内容。
课件出示句段赏析1
师:看到这样的话语,你有什么想法?
生:铁罐说的话太伤人了。
生:如果是我,我听了一定会很生气。
师:陶罐的表现是怎样的?说明陶罐……?(谦虚,有礼貌。)
对,我们看到的是有礼貌的陶罐与骄傲的铁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愿意通过朗读再现当时铁罐奚落陶罐的情景。
课件出示句段赏析2
指导朗读,注意神态,语气的变化。接着师生互动,共读对话,在语境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了解陶罐谦虚和铁罐傲慢的不同性格特点。
(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语文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三)、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后,深入研究结果是否正如铁罐所说的那样?骄傲的铁罐说过:要不了多久,陶罐就会破成碎片,消失掉。而他自己会永远留在这里。结果如何?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理解,合作学习10-17自然段。
交流反馈:
生:结果与铁罐所说完全相反,陶罐还在,他倒是无影无踪了。
板书: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课件出示:多年后
多年后,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他被挖掘出来后说什么了?(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他一定闷的够受了……)多么善良的陶罐,这份宽容,善良正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师:通过进一步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陶罐身上谦虚,善良的品质。同学们想不想演绎一下这个寓言故事。(小组准备,要求台词要熟,神态、动作、感情要到位。)
课本剧表演
(通过演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化主题,为理解寓意打基础。)
(四)、揭示寓意,深化感悟。
最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和不同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铁罐说,你真不该骄傲。应该珍惜陶罐兄弟和你之间的'友情。
生:我想对陶罐说,你真是好样的,铁罐那样说你,你还把他当兄弟,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生:我懂得不要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生:我要对大家说,让我们互相尊重,友好相处。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板书:要全面看问题,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写出自己的心里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前提下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感悟道理,明白寓意。)
听了大家的发言铁罐兄弟也有话要说,你想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吗?
课件出示 铁罐的话
六、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我们应全面看问题,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作比较,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身边的人互相尊重,友好相处。下面,让我们握住你身边朋友的手,一起高歌《找朋友》,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七、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编一个寓言故事 。
板书
24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 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要全面看问题,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激发写作的愿望,培养写作的兴趣;
2.能初步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逐步提高记事能力;
3.能初步学会描写特定的场面。
【教学重点】
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写下来。
【教学难点】
把自己玩得过程写下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
1.我们的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让人回味无穷,你还记得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学生自由交流)
2.阅读习作要求。
请以“那次玩得真高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课件出示1)那次玩得真高兴(板书:那次玩得真高兴)
二、回顾交流,选择材料
1.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情景,试着从活动中选材。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课堂上有故事,下课后也有故事。有些故事与老师有关,有些故事中只有学生,有些故事发生在集体活动之中,有些故事发生在一两个人之间。
2.小组交流。
3.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学会选材:
(课件出示2)
(1)地点:校园、家里、野外、公园……
(2)空间:教室内、操场上、动物园、游戏厅……
(3)时间:课堂上、活动课、课间、周末、假期……
(4)人物:同学、老师、家长、陌生人……
(5)事件:讲故事、猜谜语、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掰手腕、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运动会、旅游、野炊……
(6)感受:开心、悲伤、喜悦、明白了……
三、紧扣要求,确定中心
1.教师导言:在习作中表现童年生活给我们的感受或是明白了某种道理,或是陶冶某种情操,或是增长某种知识,或是培养某种能力。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小组交流,确定中心。(板书:确定中心)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1.(课件出示3)
那次玩得真高兴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哥哥还有姐姐一起去西安的公园游玩。我们走着走着,看见有人在出租单人和双人骑的自行车。我从来没有骑过双人的自行车,所以我觉得很新奇,便和哥哥租了一辆双人自行车,爸爸和姐姐各租了单人自行车,这可是我们第一次与双人自行车零距离接触啊!
刚上车坐好,车子就往右倾斜,还好哥哥比我高,腿长撑住了地面。虽然没有“人仰马翻”,但是我还是有点害怕。刚骑上车就遇到下坡,车子像飞机一样“飞”了起来。我有点紧张,因为怕我飞出去,摔跤。我兴奋不已,双人车真是太好玩了。哥哥大叫一声:“小心,有车来了”,旁边的人急忙躲闪,有的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们,还有不理不睬的。
车子滑到坡底,慢慢的速度慢下来了,我们都使出劲来踩,速度又变快了,上坡时我们更用力了。突然,我们都精神一振,好像爆发了一样,飞快地冲到坡上。只听见“嗖”的一声,我们冲上了最后最高最漂亮的一个坡。我兴奋的向全世界宣告。此时,我的小脸通红通红的。
双人自行车真是既好玩又有趣,我玩得真高兴!
2.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3.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课件出示6)
(1)集体活动有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一次来写。
(2)活动中的人物多,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应抓住突出的人物写,写出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等特点。突出的`人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3)如果活动的内容多,要按一定顺序写。在描写中要懂得使用表示空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让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4)写活动首先要叙述完整。可简要交代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内容。其次要突出重点,把过程写具体。
(5)写好自己,写出感受,如做事粗心,吸取教训;做事要讲究方法,总结经验;不到最后不放弃,做事要善于动脑;要有小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让人分享活动的快乐,感悟活动的收获。
(板书:印象最深突出的人物写快乐感受)
五、提出要求,学生习作。
1.学生再次自由阅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
2.学生自由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2.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自行修改,老师将把好的习作展示在宣传栏内。
2.小组内交流修改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八、总结。
从作文中,我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给同学们带来快乐,使同学们增长知识,让同学们变得团结,也使老师看到了一个个活泼、向上、团结、勤奋的好孩子。老师为你们的健康成长感到欣慰。
【板书设计】
那次玩得真高兴
确定中心印象最深
突出的人物写快乐感受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煦、环、犁、耕、俨、嘴、棚、厂、盲”。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
2、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我画什么》。板书:3我画什么
读题。
3、文中的5位小朋友也想有马良那样的神笔,那他们想画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听清:小朋友们用神笔画什么?
2、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通过各种方法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俨然、七嘴八舌、欲言又止
(3)读通课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填空:
五个小学生羡慕(),都希望自己(),用它()。
3、检查反馈
(1)检查字词学习。出示词语,指名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学习课文
1、轻声读课文3——15节,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五位小朋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们的?
读读,填填:
例:(卷发)的小曼
()的周明()的元元
————————————
()的张小丽()的王斌
————————————
2、交流朗读文中的句子并概括。
板书:卷发的小曼
戴眼睛的周明
翘鼻子的元元
男孩似的张小丽
认真提议的王斌
师:作者通过外貌特征、性格特征、神态特征来描写五位小主人公。
小试身手:你能根据不同的特征,来描写人物吗?试试看:
()的()()的()
————————————————————
3、文中的几个小学生分别想用神笔画什么?找到句子多读两遍,读正确。
4、同桌交流找到的'句子。
5、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句子。
(1)“慢条斯理”的语气怎么读?
(2)提问:“欲言又止”是什么意思?小丽为什么这样?读出语气。
(3)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是因为()。
6、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9——15节。
7、想象说话:如果你有神笔,你想画什么》
四、总结
这些小朋友的心灵是多么善良啊,他们都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想到了需要帮助的人。
五、复习巩固
1、根据注释填写适当的词语:
(1)“我呀,”周明动作缓慢,不慌不忙地说:“要画一个凉棚,给大街上的民警叔叔挡风遮雨。”()
(2)“我……”张小丽想要说又停住了。()
2、想一想,写一写
(1)假如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大家一定先让小丽画,是因为()
———————————————————。
(2)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想画什么?写几句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9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2.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能说说吗?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与桥梁有关的古代建筑。这座桥,它没有万里长城恢弘气势,也没有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但它却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迹,因为它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就是赵州桥。(板书课题)
2.结合预习,谈谈你对赵州桥的了解。(生自由发言)课文中的词语也认识了吧,我们再来共同学习。
二、检查字词
1.读音要注意的词语有:横跨参加前爪;字形要注意的有:县、设、爪、贵;词义要注意的'有:创举和智慧。
2.齐读词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赵州桥是古人留下来的历史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2.生汇报。
四、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1.通过一千四百年体会到它的古老。(抓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感情朗读。
2.赵州桥是一座非常雄伟的桥。
(1)“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横跨在30多米宽的河面上。”能体会到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文中列举了这么多数字,为我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赵州桥。我们边读边想象。(指名读句子)
(2)通过想象,雄伟的赵州桥仿佛就在眼前,这种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有助于理解课文,想读的孩子借助这种方法一起读。
3.赵州桥是一座坚固的桥。
(1)它不易被冲毁,这与它的设计有关。(指名读相关语句)
(2)结合感悟,借助图片,讲讲赵州桥的构造特点。(大桥左右各有两个小洞,平时水从大洞流过,发大水时还可以从小桥洞流过。这样的设计不容易被大水冲毁,而且还节省了石料。)
(3)这种设计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作者用的什么词?(创举)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也就是说。在赵州桥之前,没有人这么建桥,赵州桥是第一座这样的桥。
我们的赵州桥经过了一千四百多年,仍完好地横跨在河面上,这就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见证呀!带着你的感悟,再来读这一段。(指名读)
4.赵州桥是一座美观的桥。
(1)作者为什么不说赵州桥坚固美观?比较句子异同,总结原句的优点。(因为这句既总结上边的内容,又引起下边的内容。)
(2)用“不但”总结上文,用“而且”引起下文。这对词语非常重要,不仅起到连接作用,而且使表达更有条理性。
(3)赵州桥雕刻的三种龙的图案很美。课文写的多细致,再想象,看看还能体会到什么?(感觉这些龙像真的一样)带着理解,边读边想象。把静态的都写活了,多令人想象。
(4)我们借助图片,穿越时空,来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欣赏图片)
(5)图案雕刻的精美,作者的语言描绘的优美,把它积累起来。(指导背诵)
5.一千四百多年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不就是对古人智慧与才干的最高评价吗!带着骄傲与自豪齐读最后一句。(齐读)
五、指导书写规范笔画
1.回读要写的生字。
2.记忆字形。
3.重点指导“横”和“举”两个字。
六、布置作业
1.把生字写一写并组词,再用“不但……而且……”造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上网、看书或向他人请教,了解自己家乡的古代建筑,下节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练习把对于几种声音的描写与展开的想象融为一体,写一篇习作。注意拟声词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饰手法的运用,把文章写得生动。
2、过程与方法:回忆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曾经听到的各种声音并展开大胆的想象与联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表达出自己对各种声音的理解,根据听到的声音展开想象与联想。
教学难点:根据听到的声音展开想象与联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合作。
备资源:课件,声音录音,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一.一分钟训练
二.组织教学
三.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弟兄两个,隔山而坐,任何声音,休想逃过。
耳朵。是的,我们都有一双聪慧的耳朵,靠耳朵,我们聆听了这时间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靠耳朵,我们领略了尘世生活的缤纷与奇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侧耳倾听那大自然的声音。
四.新课: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指生读,找出要求中的关键词,声音和联想,以确定作文的主要内容。
2、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敏,听录音,说一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3、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能模仿吗?用上象声词完整地说。
4、引导学生给声音分类,了解声音的来源。
5、欣赏相关的声音片段。说一说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回忆本单元三篇课文中联想的片段,指导学生展开联想的三种方法:一是从相近好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二是抓住相似特点展开联想,三是朝着相对或相反的方向想。
7.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当你聆听到一声鸟鸣,一声蛙叫,一阵风声的时候,相信你的心意会融入这美好的.大自然吧,下面请大家再次聆听,并展开想象的翅膀,边听边联想。播放录音课件,说说听到这水滴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些画面呢?指生汇报。
8、出示图片,认真观察,学生互相交流,说出你的所看所听所想。引导学生完成校园三部曲。
8、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大自然的乐趣已经盈满大家的胸怀,它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这次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吧。欣赏大自然风景视频,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场景自由练写,并进行展评。
9、大自然的声音可谓是声声入耳、声声传情、声声动听,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感受多多,享受不尽,可是除了这些欢快的,动听的声音之外,老师还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看视频,倾听大自然的不和谐的声音,学生与之对话,进行环保教育。
五、总结:写声音,一定要抓住声音的特点,展开联想一定要合理,注意拟声词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老师相信,只要大家用耳朵去聆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相信都会写出心目中最美的大自然的声音。
六、美文欣赏师配乐朗读《大自然的声音》。
七、作业:根据听到的声音展开想象与联想,写一篇作文。
板书:
大自然的声音
(题目自拟)
一、开头:点题
生活中
声音(“象声词”)抓特点时间
自然界
二、中间+按顺序地点相关
联想(合理)有修辞季节
相似
三、结尾:抒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梢、赤、溅、糟、糕、撅 辫、却”,辨析“辨 辫 辩 瓣 ”4个形近字,能用“兴奋”和“骄傲”两个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继续巩固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能联系诗歌内容,想像眼前出现的情景。
4、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童真与童趣。
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4个生字,辨析“辨 辫 辩 瓣 ”4个形近字,能用“兴奋”和“骄傲”两个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雨后小兄妹戏水时的快乐。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夏天,常常会出现雷雨,雷雨过后,会有怎样的场景呢?请你想象一下,再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2、出示课题:雨后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写的一首小诗。这首诗写的`也是雷雨过后的一幕场景。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谈谈你听了课文后的感受是什么?
2、学习字词。
(1)学习生字:梢、赤、溅、糟、糕、撅 辫、却
①开火车读
②教师正音:“糟”平舌音,“撅”注意字音, 读准确。
③出示:撅的笔顺
书空,重点指导右边“厥”的笔顺。
(2)比一比,再组词。
3、深入读诗,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
①自己轻声读诗歌,找到关键字句子想想意思。
②集体交流,教师随即出示句子:
场景一
①齐读句子
②找到关键词语,谈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
预设答案(“快乐得象神仙“,神仙没有烦恼,说明这些孩子也没有烦恼,很快乐。)
③板书:神仙 快乐
④朗读指导:读出快乐的语气。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全文,扫清字词障碍。并从关键句中的关键词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准生字新词。
3、指名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优秀01-3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02-23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名师优秀教案10-18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01-17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1-31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29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24
三年级上册语文授课教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