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桂林山水 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桂林山水 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静、清、绿
山绕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险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 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真清啊!
(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 )啊!( )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
(1)桂林的山真奇啊!
(2)桂林的山真秀啊!
(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教时
一、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第四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总结全文,读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读背第三段。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再进一步启发: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4.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
(二)总结全文。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觉如何?
2.课文先由所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亲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誉。先玩赏漓江的水,再玩赏桂林的山,最后,从山水合起来欣赏,的确好象进入仙境一般。
3.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出现文字和声音:桂林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神往啊!让我们拍摄下这些美景吧,让我们用手中的彩笔,画下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吧!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录像、学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情感。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6)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能干的.可以尝试写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呀?
(3)还有别的理解吗?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5)齐读。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3)学着他的样子读。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吧!
7、配乐朗诵。配乐朗诵有兴趣吗?不过,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这几句话记住,然后再充满激情地演讲。有信心吗?(生准备)
(1)指名背。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阅读。
(1)类似优美的文章,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板书: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险
香山
桂林山水 教案 篇4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二、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怎样引导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句的含义。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两句,是拿大海、西湖的水同漓江的水相比,拿泰山、香山和桂林的山相比。比的是什么呢?比的是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大海、西湖都不如漓江的水美,泰山、香山都不如桂林的山美,而是说,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桂林的山既不同于泰山,也不同于香山,它们拥有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其次,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无瑕的翡翠、拔地而起、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最好是播放能形象地展示这些词语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地领悟到:“这就是奇峰罗列”、“这就是危峰兀立”……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可找一些图片展示给学生,或者画一些简笔画,还可以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想象自己画一画。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词句所描述的情境。
2.指导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必须联系全文的`内容。“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这里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这幅图画点缀得更美了。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的美景,所以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正是由于这样,所以作者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来概括他观赏桂林山水的整体感受。
3.这篇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因此,本课的教学应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多读,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而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如果学生自己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教师要给以必要的指导,可展示画面,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或用悠扬舒缓的音乐渲染情境,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还可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作者描绘的美景之中。
当学生已经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感情,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不能充分表达出来时,教师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做一些必要的指点。比如,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如果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4.本课适合背诵。指导背诵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先把课文读熟,在学生基本读熟的基础上再提出背诵的要求,达到“熟读成诵”。二是指点一下背诵的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应引导学生一边想象一边背诵,并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结构相似的句子。
5.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了解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完成这个练习,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读最后一段,然后联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具体说说“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再说说“这样的山”和“这样的水”怎样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第三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吟一首小诗,不拘形式,不论长短,写一句可以,写几句也可以。教师可选写得较有特色的读给大家听。
至于选做题,目的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次练笔的机会。可鼓励学生做,但不作为统一要求。
6.本课生词较多,大多数生词,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联系上下文去思考、体会,就可基本理解;个别词语,可在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之后,稍作一些指点。下面的解释仅供教师参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拔地而起:从地面高出。一般的山脉都是从地面逐渐高上去,而且连绵不断,桂林的一座座山互不相连,都是平地崛起的。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在漓江两岸。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四、参考资料
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海水深达 20xx米。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峰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从桂林市区南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头伸长鼻子在江边吸水的“大象”,现在一般都称它为象山、象鼻山。课文中说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只是举例说明桂林的山形态各异。实际上,在漓江两岸,独秀峰、叠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芦笛岩、七星岩等都很有名。
泰山在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城北,海拔1532米。泰山以通天拔地之势被古人列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登基多来泰山祭天地。名胜古迹众多,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xx余处,是我国著名风景区。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此地重峦叠嶂,景色清幽,故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在此营建离宫别苑,为各朝皇家游幸驻跸之所。清乾隆十年(1745年)在此大兴土木增建亭台楼阁,共成28景。香山秋来漫山红遍,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双清别墅因毛 东同志从西柏坡进城前曾住这里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和筹建新中国,这给香山更加增添了光彩。
桂林山水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3.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5.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桂林山水 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读课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游览过我国的哪些名胜古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是的,这些景色确实都很美,你们还想不想再去一个景色更加迷人饿地方看一看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板书:桂林山水)。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四人为一小组,互相正音,把课文读通顺。
3、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你的这种感受?(找出并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由这句话引入课文精读部分。)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说:你觉得漓江美在什么地方?(板书:静、清、绿)
(2)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读己的感悟。
(3)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读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的?
(4)推荐小导游,给同学们介绍漓江水的特点。(要求:准确、有感情、声情并茂。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然后。
(5)齐读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图片:桂林的山
(2)自由读,把你看到的桂林山的美带入课文读一读。读后同桌交流桂林这一带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指名同学朗读。
(4)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所理解的桂林的山。
(5)畅谈桂林山水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想像作者亲眼目睹桂林山水时的情感,过渡到第四自然段。
3、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
(2)自由朗读,找出描者游后感的句子,引出陶醉之感。
(3)讨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想像这种感觉。
四、整体回顾,自主质疑
1、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小组交流。
2、读了这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3、自由读课文,再次走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读课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全班交流:怎样读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自由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
师生共同回忆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根据每自然段的内容逐段练习背诵。
三、指导写字
1、把要求写的13个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按字的结构分类指导书写方法。
重点指导“翠、拔、栽”的字形和“佛”的笔顺。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记准字形。
4、小组展示写字成果,互测记字情况。
桂林山水 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果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些课文,许多人都会提到这一篇。它的几个特点是十分鲜明的:
1、首先,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篇幅简短,内容充实:
全文仅500字,是高年级教材中的短篇。别看文章短,内容却很充实,中间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两个片断,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在内容好的基础上,本篇中心表达得鲜明有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有口皆碑的。教材中歌颂中华大好河山主题的篇章很多。桂林一地,中外知名。读了这篇课文,江山如此多骄的自豪感,深入心底。
3、语言流畅、生动,这是本课又一特点:
四个段落,十几个句子,说句句精彩,都不过分。学生读这篇,不用督促,课上课下书声琅琅,人人可以背诵。
总之,这是一篇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难得的范文。
【教学要求】
怎样教一篇课文,一方面要从教材本身出发,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一直跟上来的。学生对我的教法是熟悉了的。课内各种动笔的练习,学生都接触过。这是确定要求、安排教学过程的前提: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江山的秀丽,使他们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2、学习翡 (fěi)翠、嶙 (lín)峋 (xún)等生字新词;复习修辞方法;读背全文。
3、结合片断学习,指导学生仿写漓江的水这样的片断。
2、3两项要求,各有侧重。第2项,词语的掌握,修辞方法的复习,课文的读背,都是语言训练的基本功,教学时一定要搞扎实。第3项,指导学生写片断,难度较大,教学过程应安排得细一些。
【教学过程】
讲授本课,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由于全文篇幅不长,第一课时除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外,要拿出10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和背诵。是的,许多该讲的东西还没讲,就采取先背下来再说的办法吧。
2、作业内容,安排三项:
书写词语;读背课文;思考问题你喜欢这课吗?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齐背一遍课文。
2、听写重要词语,指定二人(优等生、后进生各一名)到黑板前写。其他同学同时在本上练习:
观赏 仿佛 无瑕 翡翠 扩散
攀登 峰峦 罗列 屏障 竹笋
倒映 迷蒙 围绕 画卷 碧波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那名优等生都写对了,另一人峦字不会写,览字写得不规范。全班同学同桌互相校对一下。
教师提问:
谁发现自己有错别字?几个人举了手。请一人说说应该重视词语的书写。
二、分析结构,归纳段意
同学们,本课属于最为简明的一类课文吧?全文只有四个小段,条理十分清楚。
1、先默读,再议论。
2、接着,自己在本上拟提纲。
3、最后,集中讨论、归纳。
⑴ 开头:
我们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⑵ 中间部分:
① 漓江的水,静、清、绿。
② 桂林的山,奇、秀、险。
⑶ 结尾:
船行江上,如在画中游。
对照提纲,齐读一遍课文。
三、欣赏精彩片断
本课中间部分写山、水那两个片断,相当精彩吧?两个片断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由于时间关系,课内只重点分析、欣赏前一个吧。
先指名(二人)背诵这个片断:
漓江的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欣赏的重点:
1、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这是个独立性很强的片断,生动地描绘了漓江的美景。从结构看,三个句子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句是高高抬起,说漓江的水比大海、西湖还美。但到底美在哪里,没具体写出。
第二句是具体描写,从静、清、绿三个方面,生动地表达了漓江风光。
第三句是动态观察,小船推波前行,才更能感受到漓江的美。
2、三个特点,排比得当:
这个片断写得这么好,与第二句三个特点的排比大有关系。描写一个事物,抓住它的三个特点写,既全面又具体。这里写漓江的美,连用真静、真清、真绿并列表达,收到很好效果。三个特点抓得这么准,作者是动了脑筋的。
3、语句生动,琅琅上口:
学生那么喜爱本课,与语言好这一条大有关系。漓江的水这个片断,三个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对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产生了相当好的语言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四、课内练习
1、摘录句子,注意写法: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是引用的写法。)
2、拟出本课提纲。
3、抄写片断漓江的水。
五、布置作业
1、读、背全文,组长检查汇报。
2、默写漓江的水,说说它的结构特点。
【桂林山水 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11-29
《桂林山水》教案11-11
《桂林山水》小学教案05-21
《桂林山水》的教案范文03-02
语文《桂林山水》教案03-03
《桂林山水》教案及说课稿03-05
《桂林山水》教案及练习精选03-05
《桂林山水》教案范文03-12
《桂林山水》的教学教案03-20
桂林山水教学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