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3-08-04 11:54:0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语言教案合集【5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一)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情节突出,形象鲜明的故事。大黑和小黑在路上见到一块饼,都怕对方多分得香喷喷的饼而被狐狸大婶骗了。

  二、学情分析:大班是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这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转折期,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到学习阶段转折的一个时期,本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能力都在开始发展,《两只笨狗熊》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活泼可爱的形象,易于模仿的语言,还有能够引发幼儿独立思考的结尾,适合社会性正在发展的大班幼儿,结合以上,我设定了如下活动目标:

  1、认知上:理解故事内容。

  2、能力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情感上:通过故事学习和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挂图、故事光盘、圆形纸板画成的"饼"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拿出"饼",用直观法激发幼儿兴趣,问"小朋友们都谁想尝尝这个饼呀?"幼儿一定会争先恐后的举手想尝尝,教师把"饼"拿回,可是这个饼是大黑和小黑的,小朋友们知道大黑和小黑吗?那就和鞠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出事故事挂图,并播放故事光盘。

  3、教师用启发提问的方法,和幼儿共同回忆故事内容。

  (1)大黑河小黑是谁呀?

  (2)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黑和小黑都是怎么说的?

  (3)后来谁帮他俩分了饼?用什么办法帮他们分的'饼呀?最后怎么样?

  (4)为什么狐狸没有分到,却吃的最多?大黑河小黑是怎样的孩子?狐狸呢?

  (5)如果你们是大黑河小黑,你们会怎么做?请幼儿讨论。

  五、教师归纳主题:大黑和小黑不懂得相互谦让才会上当受骗。

  (活动二)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情节突出,形象鲜明的故事。大黑和小黑在路上见到一块饼,都怕对方多分得香喷喷的饼而被狐狸大婶骗了。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次的活动,本班幼儿已经能够随教师复述下这个故事,本班幼儿酷爱表现,每学习一个故事,都要表演才能够满足他们。

  三、活动目标:

  1、认知上:理解故事内容。

  2、能力上: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并能够和同伴共同完成表演。

  3、情感上:喜欢并敢于上台表演,通过故事学习和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四、活动准备:

  教具:小黑熊手偶两个、圆形纸板画的"饼"一个。

  学具:大黑、小黑和狐狸大婶的头饰若干个,圆形的纸板若干个当"饼"。

  五、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开心地说,今天鞠老师带来了两个好朋友给大班小朋友认识,你们想不想见到他们?然后出示两个小黑熊手偶,是大黑和小黑来了,你们还记得他俩吗?还记得他俩的故事吗?

  2、教师用启发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1)大黑河小黑是谁呀?

  (2)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黑和小黑都是怎么说的?

  (3)后来谁帮他俩分了饼?用什么办法帮他们分的饼呀?最后怎么样?

  3、分角色对话

  这个环节用情境法,教师带头饰模仿狐狸,小男孩模仿大黑,小女孩模仿小黑,进行对话。

  4、表演

  请幼儿分角色来扮演大黑、小黑和狐狸大婶。教师可适度给予帮助。

  5、结束:全体幼儿随教师共同唱跳舞蹈《三只小熊》。

  六、教学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结合故事特点,我将本次活动分两个课时来完成,并选择了本班两名代表性幼儿作为观察对象来记录活动过程,下面我将活动后的一些问题回忆,期待老师们的悉心指点。

  互动环节中,在对话部分,两名幼儿都很积极踊跃地发言,都会扬起笑脸看着老师大声地说;在表演部分,陈朋宇演大黑,安瑞楠演小黑,陈朋宇大声地跟小朋友介绍自己的故事中扮演大黑(这是本班幼儿熟知的惯例),眼睛却看着教师,然后快速跑下去;安瑞楠戴好头饰,走到前面,认真地说:大家好,我叫安瑞楠,我扮演小黑),然后鞠一躬走下去。整个过程,安瑞楠都能面向"观众",当想不起台词时会咬手指头;陈朋宇享受在自己的"舞台"上全然忘记了下面的观众,背对着观众或者自顾地摇头摆臀,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他能够创编台词和动作,吸引了下面的幼儿。我对小朋友说:"安瑞楠是个好棒的演员,能够让我们大家一直看到你可爱的脸蛋,陈鹏宇能够自己想出大黑还说了什么"

  最后在我的带动下,全体幼儿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

  通过以上两名幼儿的表现,我认为要多表扬每一个上前来的幼儿,并说明为什么夸奖他,目的是给其他幼儿树立榜样,明确学习目标。并且每一次活动给幼儿带来的教育意义也不能忽略,而活动中,我并没有让本班幼儿深刻地领会同伴之间要相互谦让。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本周是我们IB单元——“一百种语言”进行的第一个星期,正值“声音(说、唱)”这个探索范畴。我们班有许多来自各个国家的孩子,平时时而听到他们用本国的语言进行交流,而且孩子之间也会模仿几句,可见他们对各个国家的语言已经产生了兴趣,而且,班中家长的宝贵资源是非常值得我们引用的。何不把家长请到我们身边,和孩子们一同去发现、探究奇妙的世界语言呢!

  活动名称:世界语言真奇妙!

  内容与要求:

  1、感受、体验学习各国语言的乐趣。

  2、感知不同语言相应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材料与环境:

  1、邀请家长代表穿着本国民俗的服饰,并让家长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文字卡。

  2、让家长和孩子准备一首《小星星》的自国语言版本的歌曲。

  3、老师准备“太阳”的图片,收集文字,人手一根星星棒。

  过程与指导:

  一、猜猜奇妙的语言

  二、欣赏“太阳”不同的文字

  1、出示“太阳”的图卡,邀请孩子试试你能用几种语言表达。

  2、幼儿感知不同语言相应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三、我和妈妈一起学——“谢谢、再见”

  四、欣赏《小星星》的各国语言版本的歌曲

  五、孩子和妈妈一同舞动《小星星》(手持星星棒)

  活动反思:

  《世界真奇妙》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本单元活动主题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本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在了解世界各国风情的基础上,体会世界的奇妙。新课标中提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构筑的平台。在新课程标准的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写到: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在(二)能力目标中,写到: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蔼相处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设计《世界真奇妙》第一课时的指导思想。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力求于从以下几点来开展教学:

  一、创设平等互动的课堂环境。在本课中我本着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世界各国的资料,了解各国的礼仪,并学一学。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通过师生平等的互动,一起学习各国不同的礼仪,学习“你好”,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给各国取别称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认识世界的兴趣。

  二、层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整堂课设计我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学:“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欣赏俄罗斯代表性的舞蹈《天鹅湖》、日本的樱花、各国代表性的事物,初步感受不同国家的风格及多样性;“不说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让学生取取别称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各国的主要特点;“不学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学一学各国的礼仪,了解中西礼仪文化的不同,感受世界之奇妙,从而更加热爱这个多姿多彩的美丽的世界。这样从知到行,从课内到课外,构成了品德教学的整体性。

  三、采用丰富的活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新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世界真奇妙”这一主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因为三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肤浅,对奇妙世界的感悟不深,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味地灌输枯燥无味的知识,显然不能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而且也是违背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这个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情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通过猜一猜、取一取、学一学等活动,在开放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得。让学生学做各国的礼仪,使学生感受到世界真奇妙。这些丰富的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使课程充满快乐和活力。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世界真奇妙之旅”,带领学生一起领略大千世界的精彩与奇妙。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性事物。因为学生知识的贫乏,所以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我还穿插了观看《四小天鹅舞》和欣赏日本樱花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地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各国代表事物用图片配以音乐的形式出示,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异景观。在“别称知多少”中,通过说一说各国的标志,以“国家别称我来说”的交流,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得出规律——各国的别称跟他们的特点有关。然后让小组合作进行实践,给各国取别称。这里出现了三个,前面两个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所以我出示了他们的特点,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小组交流中我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以竖大拇指在希腊人眼中是“滚蛋”的不同意思,让学生感受到要到世界各国去旅行就要了解各国的独特礼仪,要不容易引起误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世界的兴趣。这些情境的创设,使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使课本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有效合理地利用。

  但一堂上下来,总感觉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比如因为事先对学生的学情知识基础没有充分地了解,就出现了看标志猜国家这一环节中,几乎全班学生都猜不出俄罗斯这个国家,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学生显得拘谨。这也告戒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前一定要对学生做好充分的了解,只有建立在学生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如果说这次汇报课活动,给我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磨练的平台,那先前的一次次试教和反思,则只是用真诚收获了一份真情;而最后一次的正式汇报课,在赢得学生的真情外,我还赢得了章老师的许多帮助和指点,成就了我生命课堂的精彩。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游戏介绍

  《青蛙小姐的大笔小屋》是语义认知类的游戏。语义认知能力指的是对词语信息的理解能力,比如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动物、植物”等一些类别、理解“大、小”等一些关系,都需要这种能力。本单元的游戏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对复杂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

  在活动中,围绕青蛙小姐的笔,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理解语言指令的基础上,辨别、选择符合要求的选项。这些语言指令包含了“位置、大小、长短、粗细”等信息,难度逐渐增加。通过对复杂语言信息的倾听和理解,可以促进幼儿对复杂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同时,在选择的过程中,还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辨别和判断能力。

  游戏活动安排

  活动1 大笔小屋

  活动2 穿新衣

  活动3 外出旅游

  活动4 选礼物

  游戏目标

  理解复杂语言信息

  理解大小、长短、粗细等关系

  能根据语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选项

  游戏材料目录

  教具:<青蛙小姐的朋友们>大游戏图、<青蛙小姐的水杯>大游戏图

  幼儿游戏材料:<大笔小屋>/<穿新衣>双面游戏图1张,<礼品店>/<卡通小彩笔>双面游戏图1张,<旅行包>图卡1张,<铅笔卜2>卡片2张,长颈鹿尺子1个,练习册1本

  记录纸1?张,彩笔1套、干净湿抹布(自备),

  活动1 大笔小屋

  游戏材料准备:

  教具:<青蛙小姐的朋友们>大游戏图、练习册1本

  幼儿材料:<大笔小屋>游戏图,长颈鹿尺子1个,记录纸1张,彩笔、干净湿抹布(自备)

  重点:

  理解复杂语言信息。

  能根据语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选项。

  活动过程:

  (一)游戏“它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小姐的朋友们>大游戏图,根据教师的指令,找出相应的青蛙并说出其序号。教师可以以下情节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有一只漂亮的青蛙小姐,她有许多青蛙朋友:这就是她朋友们的照片(大游戏图)。你能按我的要求找出她的朋友吗?”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指令,并根据指令进行判断,找出正确的答案,为下面的游戏作铺垫。

  教师指令参考如下:照片上最胖的青蛙是青蛙小姐最好的朋友,你能找出它是谁吗?等等

  (二)引导幼儿观察<大笔小屋>游戏图。 教师可以以下情节引入活动:“青蛙小姐有一个爱好,她特别喜欢各种各样的笔,并且收藏了许多种笔,有铅笔、毛笔、油画棒、钢笔…这些笔都放在她的‘大笔小屋’里,你们想参观吗?”

  (三)幼儿操作:教师按照练习册练习一逐一提出指令,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在<大笔小屋>游戏图上选择合适的笔,并将其序号记录在记录纸上。

  问题十

  此环节的目的是提高幼儿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另外,在观察、辨别、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细致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游戏前,教师可先在黑板上画出左图,举例、示范记录答案的方法根据选择的笔的序号在相关问题相应序号的空格里做标记。教师提问题时语速要慢,并提醒幼儿注意倾听、仔细观察。每个问题中都包含了多重语言指令,如“又细又长”、“最短的铅笔”等,幼儿要充分理解问题中所包含的复杂的限定要求,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游戏后,教师可将长颈鹿尺子作为奖品送给幼儿。

  (四)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当幼儿有争议时,教师可先引导幼儿说出理由,然后用长颈鹿尺子进行测量,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1、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大笔小屋”的游戏。

  2、家长发出多重语言指令,让幼儿按指令完成一定的任务。如:“请你到茶盘上那一个最高最粗的水杯,再到茶叶盒取出一袋茶叶,放在杯中,送给奶奶沏茶用。

  活动2 穿新衣

  游戏材料准备:

  教具:<青蛙小姐的水杯>大游戏图1张、练习册1本(图同上)

  幼儿材料:<穿新衣>游戏图1张、彩笔1套(自备)、干净的湿抹布(自备)

  重点:

  理解复杂语言信息。

  能根据语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选项。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水杯”: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小姐的水杯>大游戏图,然后根据教师的语言指令,找出相应的水杯并说出其序号。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根据指令进行判断,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为下面的游戏作铺垫。教师提问参考如下:

  1、请你找出最细的水杯。

  2、请你找出最小的水杯。

  (二)游戏“穿新衣”:教师按照练习册练习二逐一提出指令,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在<穿新衣>游戏图上选择合适的笔并将其涂上指定的`颜色。此环节的难度有所增加,练习册的问题中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信息:笔的位置、粗细、长短、类别等。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游戏的难度和进展情况,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提问,剩余的问题可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进行。游戏前,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一些语言信息的含义,如“第三排”、“不粗不细”、“不长不短”等。例如:“不粗不细”是相对游戏图中的粗铅笔和细铅笔而言的,它的粗细正好介于粗铅笔和细铅笔之间。如果幼儿目测分辨不清或不理解,可让幼儿用长颈鹿尺子动手测量,通过测量体会什么是“粗”、什么是“细”、知道“不粗也不细”介于两者之间。

  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气和语速,重点突出问题中的限定条件,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倾听、理解、观察、判断,必要时可以重复发出指令。游戏前,教师可先和幼儿辨认一下彩笔的颜色。游戏中,可让幼儿只给笔做上相应颜色的记号,不必要求全部涂色,可在课余时间继续涂色。

  (三)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教师可引导幼儿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检查,如两人一组进行核对,或老师重复发出指令让幼儿再次判断、核对结果。如有错误或活动结束后,应让幼儿用湿抹布及时将彩笔痕迹擦干净,以便下次继续游戏。

  活动延伸:

  1、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穿新衣”游戏。

  2、家长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自行设计一些语言游戏。例如:带幼儿去超市购物时,家长可用一些复杂的语言描述某件商品的特征,让幼儿按要求找到这件商品。

  活动3 外出旅游

  游戏材料准备:

  幼儿材料:<旅行包>图卡1张、练习册1本<铅笔1―2>卡片2张(纸笔20支)

  重点:

  理解复杂语言信息。

  能根据语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选项。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教师可以“青蛙小姐准备去旅游,她想用旅行包带上所有的笔,让更多的朋友们参观,请帮助青蛙小姐做好准备呢”的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20支纸笔和<旅行包>图卡。教师可先让幼儿将这些“笔”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玩一玩。观察旅行包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说出旅行包上扣子的颜色及排列位置(第几排第几个是什么颜色)。

  (三)幼儿操作:教师按照幼儿材料中的练习册练习三逐一提出指令,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选择合适的笔并将其插在<旅行包>图卡指定的位置上。通过此环节的游戏不仅能进一步培养幼儿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互相交流:引导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如有争议可进行讨论,说出各自的理由。

  (五)游戏“铅笔超市”

  准备:两人一组,共用一套游戏材料(20支纸笔)。

  玩法:一人扮演售货员,另一人扮演顾客。顾客说出某一铅笔的特征,售货员根据其描述找出相应的铅笔。

  两人互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自己商量制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外出旅行”的游戏。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下雨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自然现象,如果遇上下雨天,孩子们只能在教室内活动,孩子便抱怨,下雨天太不好了,不能让他们在外面游戏、追逐和玩耍。而望着外面的雨,孩子们时常会有一种想跟雨水玩耍的冲动,用手想去接玩雨滴,在小雨中奔跑、用脚踩雨水……爱玩“雨”似乎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顺应孩子们好奇的心里,我们在《幼儿园预设与生成课程》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生成了系列活动《好玩的雨滴》,旨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雨”的基础上,感受小雨带来的乐趣。散文诗欣赏《顽皮的雨滴》就是这个系列活动中的一个语言活动。

  这篇散文意境优美,各种摹声词的叠加运用,让散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它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诠释“雨”,让孩子们沉浸之余欣喜地发现:原来雨还可以这么玩!可以说,这篇散文为孩子们多通道参与、感知生成活动“雨”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如何让孩子们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呢?我采用了“以景入情,情景相融”的方法,用情景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孩子们在景中学,在情中乐。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掌握相关的象声词。感受散文的意境美、韵律美。

  2、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大胆仿编。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情感。

  活动准备:

  1、画有与之散文内容相匹配的课件。

  2、头式:牵牛花、房子、窗玻璃、小树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让幼儿谈谈下雨天的感受,说出喜欢或不喜欢下雨的理由。

  师:小朋友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2、幼儿讨论雨天里避雨的方法

  穿上雨鞋、雨衣、打上雨伞,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

  3、回忆雨天玩耍的情景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例如:小雨落在哪里?落到屋顶上会发出什么声音?落到树叶上会发出什么声音……等等。

  二、想象导入课题讲述

  1、教师带幼儿做小蝴蝶飞的动作入场 “孩子们下小雨了不能老是在外面玩呀,时间久了会感冒的,我们还是呆在家里吧!”(课件已经打出,音乐较轻)

  幼儿说:“不能出去玩,多没意思呀!”

  教师说:“那我们就听听小雨是怎样唱歌的?”

  幼儿说:“妈妈,小雨怎么也会唱歌呢?”

  教师说:“听小雨正在唱歌呢!”

  2、音乐响起,幼儿听音乐想象小雨是怎样唱歌的。

  三、欣赏散文诗《顽皮的雨滴》

  1、提问:春雨是怎样唱歌的?它会落到哪里?

  2、幼儿发散性思考,自由回答

  3、教师分段朗诵部分散文诗并一边念一边出示课件:

  4、提问:发出了什么声音?小雨落在了哪里?象在做什么?

  (1)沙,沙,沙,那是小雨跟森林的树叶儿在玩耍。

  (2)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

  (3)吱,吱,吱,那是小雨钻进粉色荷花的花蕊里。

  (4)嗒,嗒,嗒,那是小雨在敲自家的窗玻璃。

  5、演示课件引导幼儿完整朗诵

  (玻璃瓶打碎的声音)教师说:“听什么声音呀?(幼儿自由回答)哦原来是--(朗诵散文诗)”(一边念一边出示课件)

  四、仿遍散文诗

  1、引导幼儿想象象声词:

  倾听到小雨是什么声音?

  小朋友小雨除了落在牵牛花里、屋顶上、小树上、窗玻璃上还会落在哪里呢?做什么事情呢?

  2、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给回答好的幼儿进行鼓励。

  幼儿:我听到小雨哗、哗、哗的声音。

  我听到小雨咚、咚、咚的声音。

  师:你们听到了这么多小雨的声音,想想看他们会在哪里做什么事情呢?

  幼儿:哗、哗、哗,那是小雨给小草在洗澡。

  咚、咚、咚,那是小雨给大树在捶背。

  师:你们说得可真好听。

  3、 出示课件让幼儿看画面

  师:看看这次小雨又落在了哪里?发出什么声音?在干什么?

  4、 幼儿根据画面回答。

  幼儿:吱溜、吱溜、吱溜,小雨在游乐场玩滑滑梯。

  咚、咚、咚,小雨穿着高跟鞋在走路。

  五、游戏:《我和小雨一起玩》

  1、请幼儿当小花、房顶、小树、窗玻璃。

  2、教师与幼儿一起上台做游戏。

  六、带幼儿出活动室。

  附:散文诗欣赏:顽皮的雨滴

  下雨了,小花蝴蝶不能出去玩,他舞着美丽的翅膀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嘴里嘟囔着:“没办法出去玩了,真没意思。”

  蝴蝶妈妈慈爱的看着鲜花蝴蝶,然后带他到窗前:“孩子,你来听,小雨正在唱歌呢。”

  “妈妈你说什么呀,小雨怎么会唱歌?”

  妈妈向他点点头:“闭上眼睛,仔细听。”小花蝴蝶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的听。

  啊,啊,啊,听见了,听见了--

  沙,沙,沙,那是小雨跟森林的树叶儿在玩耍。

  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

  吱,吱,吱,那是小雨钻进粉色荷花的花蕊里。

  嗒,嗒,嗒,那是小雨在敲自家的窗玻璃。

  小花蝴蝶高兴地说:“沙沙沙,叮叮叮,吱吱吱,嗒嗒嗒—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好听的歌呀。”

  窗外,小雨还在轻轻的唱。屋里,小花蝴蝶在静静的听。

  《顽皮的雨滴》教学反思:

  以往遇到雨天,教师便组织一些室内活动,一般只想到雨天带来的不便,而忽视了它的教育作用,甚至幼儿被雨所吸引,分散注意力,想去和雨玩耍时,还去阻止他们。本活动充分利用了我们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听”与“想”,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玩和自我探索中进一步了解“雨”的特性。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教师依据散文诗制作的课件更是很好地抓住了散文诗中“声”、“景”的完美交融。其中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吱,吱、嗒,嗒,嗒”和动词“玩耍、翻跟头、钻进、敲”的结合给幼儿的创编活动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使幼儿感到了散文诗中语言、文字所表现的韵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有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演等多种感观的统一,使幼儿进一步提高了对词汇、句子的运用能力及表达能力。这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注重启发引导,通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操作和游戏等过程中欣赏散文诗,淡化了教与学的界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同时也让幼儿在玩玩想想中,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情感。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后反思】

  第一环节念儿歌:这首儿歌与其他儿歌不一样,它是第二句话的第一个字衔接下一句,然后提出问题,回答的内容和提问的内容看似毫无关联,幼儿对此很感兴趣,觉得很好笑但一时也想不出是什么原因,只是觉得回答的语言比较幽默。

  第二遍念儿歌:我有重点的突出衔接的汉字,幼儿感知比较明显,能有意识的衔接出下面的提问,只是对内容感知不是很明显。

  第三次出示了字卡,幼儿能根据儿歌的内容猜出字卡,并很顺利的说出儿歌的'内容。

  第四次分组朗诵儿歌,男孩和女孩对话,一问一答的形式幼儿很感兴趣。

  第五次游戏“走金桥”,此儿歌的形式比较适合我们小时侯玩的钻山洞,于是将儿歌加入到这个游戏中,幼儿比较感兴趣。也能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儿歌的内容。

  【调整

  在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幼儿掌握了儿歌的内容,但有个别幼儿没有掌握,可能对儿歌的内容没有理解,其实这本绘本的图和文字还是有联系的,儿歌的后面还隐藏着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在教授这首儿歌的同时可以建立在先理解画面的基础上,可以将环节调整如下:

  一、欣赏儿歌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你们听听,觉得哪一句最有意思?

  二、通过提问,理解画面内容,出示相应的图文匹配的字卡

  师:你觉得哪一句最有意思?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对画面的观察,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和儿歌的内容,以及图文之间的关系。

  图文匹配的字卡是帮助幼儿在理解画面的同时,无形中感知理解文字的意义。

  三、完整朗读儿歌

  可以边看着字卡边阅读,增强学习的完整性。

  四、重点解析,以及“?”的意义

  对幼儿不理解的地方做重点强调

  五、分组阅读:男女对答

  六、游戏“走金桥”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

  2、幼儿游戏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7-23

大班语言教案11-04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1-03

大班语言家教案12-30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01-17

大班语言水果教案03-18

大班语言西瓜教案04-02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04-01

大班语言微笑教案04-01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