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31 07:45:0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

  了解“帅、政、取、有”等通假字;认真诵读课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勾践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诵读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课文,归纳重点字词句,以达到熟读全文、背诵部分段落的目的。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新课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二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耻,终于达到目的的故事。今天,我们结合历史事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越王勾践是如何实现心中理想的。

  二、题解

  《》节选自《国语·越语》,记述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国语》又名《春秋外传》,全书二十一篇,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分别叙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记言史书。

  三、分析讲解课文,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师讲解重点、难点。

  第一步:全文可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其内容。

  提示:全文共分三部分,分别为:战败和谈(第1~3自然段)、卧薪尝胆(第4~7自然段)、胜而灭吴(第8自然段)。

  第二步:分阶段讲解。

  (一)战败和谈部分,明确以下问题:

  1 越王勾践为什么要与吴王夫差谈判?

  2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对臣下进谏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提示:越王纳谏,吴王拒谏。3 谈判的结果怎样?提示:夫差与之成而去之。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无乃……乎 成 伐 服 去

  (二)卧薪尝胆部分,明确下列问题及词语。

  1、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

  提示:力之不足。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2 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

  提示:葬 问 养 吊 贺 送 迎 去 补。

  3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提示: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4、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招纳贤士。轻徭薄赋,整肃军纪。

  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三败吴国。

  词语:雠 更 吊 卑事 广运 帅 蕃 饩 摩厉 辍 节 亿 旅进旅退 劝

  (三)灭吴部分,体会勾践与夫差前后两次谈判的心理变化,并理解以下词语:宸宇 视 次。

  第三步:总结全文。从越王勾践战败媾和,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逆境中不能沉沦,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

  思考题:

  我国古代有一部著名的军事典籍,曾被美国军校作为教科书。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期间,有消息报道美军几乎人手一册。它向人们介绍战争谋略,在各种环境下克敌制胜或避敌锋芒、保存力量的高招,是我国古代长期军事谋略的概括总结,也为后世军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这就是《三十六计》。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远在春秋时期军事家是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的。

  《三十六计》简介,包括总说、计名、分类等,可板书计名。

  依先易后难、先明显后隐蔽的顺序找出具体的策略。

  1 第3自然段:越人饰美女八人……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结论:美人计。效果:缔结和约,吴国撤军。

  美人计讲解:

  原文: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分析:美人计为败战之计,是形势不利于我方时采取的一种谋略。越王勾践在战败面临亡国之危的形势下,以美女八个贿赂吴王夫差的亲信喜否,是符合形势需要的。美女西施也在此时被送给了吴王夫差,目的是求得媾和,获得喘息之机。

  2 第4自然段:然后卑事夫差……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结论:苦肉计。效果:骗取了夫差信任。

  苦肉计讲解:

  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分析:以勾践越王之尊,而行为夫差牵马之实,其目的就是要吴王夫差放松对勾践的警惕。 很显然,勾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据史料记载,勾践在吴王夫差得病时,曾亲口品尝夫差的粪便以了解病情,骗取信任。此后不久,勾践便得以释放,回到越国。

  历史上应用苦肉计的著名战例有要离断臂刺庆忌、周瑜打黄盖等。

  3 第3~5自然段:越王勾践一方面卑事夫差,另一方面在国内体恤民情,休养生息,增强国力,终于具备了与吴国抗衡的实力。

  分析:此为暗渡陈仓之计。此计原文为: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修栈道是形式,渡陈仓是目的,示敌以假象,暗行秘密之实是本计的要旨。越王勾践卑事夫差,即要表明无东山再起之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才是他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制造了大量要在加来海峡登陆的假象,以吸引德军注意力,把德军大量兵力牵制在挪威,为诺曼底登陆创造了重要条件,一举改变了欧洲战局。

  4 第2自然段:伍子胥劝谏吴王的一段话,客观分析了吴越地理状况和军事形势,力劝吴王夫差抓住有利时机,一举灭亡越国,以绝后患。可惜吴王夫差拒不纳谏,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

  伍子胥向吴王的建议是典型的“趁火打劫”之计,即利用敌方遭受危难之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此计原文为:“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原按为:“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本文所述史实即包含趁火打劫的经典范例:越王勾践不断积蓄力量,乘吴国遭受自然灾害,螃蟹、稻谷都绝种之时计划攻取吴国,后来终于乘吴王夫差去黄池与各诸侯会盟,国内空虚之际,一举攻吴,大获全胜。

  第四步总结:

  1 从本文可以看出,三十六计之间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2 运用计谋的关键是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形势,把握有利时机,创造制胜条件。

  创造性练习:

  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将本文改编为话剧演出。要求如下:

  1 把握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

  2 人物台词要用现代汉语。

  3 允许合理想象,增删台词和情节,以使剧情发展合理化。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月亮的心愿》

  【教学要求】

  1、会认帘、女等到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课前准备】

  1、《小小的船》音乐磁带。

  2、挂图。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入文

  1、孩子们,请你们闭上双眼,我们现在来到美丽的夜空,(播放音乐)蓝蓝的天上,调皮的星星娃娃眨着眼睛,在捉迷藏,月亮婆婆在一旁甜甜的笑了。哎,月亮婆婆突然想到要去看看他的另一些孩子了,因为他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还未了呢?孩子们,我们睁开眼睛跟着月亮婆婆一块去看看吧!

  2、出示题目:

  月亮的心愿。

  3、质疑:

  ⑴ 孩子们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⑵ 月亮婆婆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⑶ 她的心愿能实现吗?

  4、小结过渡:

  那就让我们去瞧瞧吧!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二、出示图画,看图了解图意

  1、认真观察每幅图,说话:

  语言训练点:

  月亮来到( ),看见( ),心里想( )。

  2、说话。

  三、图文对应,初读课文

  1、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2、小声读课文,要求:

  熟读课文,并找出要学的生字,用 画出,读准音。

  3、同桌检查读。

  4、检查反馈(主要抓差生):

  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能尽快实现,那就是希望某某同学能勇敢的站起来,大声响亮的读给老师听。

  ⑴ 出示做成心字的生字卡片。

  ⑵ 生读,开火车读,注意:

  帘另离累发l的音,女发n音。

  四、游戏摘星星,认记生字

  五、学文

  1、范读。

  2、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

  六、小结

  那天,月亮婆婆来到了秦老师的窗前,他跟老师说了好多的话,她说她到过所有孩子的窗前,以后她还会经常去的,她祝愿我们的孩子永远活泼快乐,一天天长大,我相信月亮的心愿一定能实现的。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感知斑羚飞渡的过程,体悟飞渡场面的悲壮。

  2、反思人类行为,学习斑羚在飞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有情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联想拓展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斑羚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学会感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联想想象, 创设情景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生死关头,为我们上演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那一群悲壮的生灵让我们震撼,那一个个陨落的身躯,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一幕生死的抉择,将永驻你我心间。”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回忆,在那个雨后彩虹高悬的日子里,在险峻的伤心崖上,一群斑羚进退维谷,后面猎*、猎狗,前面万丈深渊,涧下水流湍急------他们……

  二、经典朗读, 锁定飞渡

  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第9段。

  1、圈画动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斑羚飞渡的画面。

  半大斑羚 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 度(升 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2、圈画动词,发挥想象,画出飞渡的情景。(我参与,我展示)

  3、试着利用手势比划飞渡的情景。(结合文字,尝试动手,同伴交流,体验 快乐)(我比划,我快乐)

  三、分析形象, 突破重点(老斑羚的形象)

  我们现在根据文意,完成这样一个比喻:(我仿写,我接龙)

  老斑羚像跳板,助同伴跨越了死亡之崖;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四、联想拓展, 激活情感

  本文中的斑羚已经不再是自然意义上的斑羚,而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化身。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斑羚”?请向同伴讲述你所知道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讲述,我聆听)

  五、回味畅想,盘点收获

  在甘萍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结束。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清楚表达,并能说得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收集书中人物

  教学设计:

  1.你们都爱看课外书吗:那么在这些书中肯定有很多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开展调查:你们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列举出最受同学欢迎的几部书。

  3.小组讨论:这些书那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书中的这几个人物?讲一讲这个人物身上最能表现他性格特点的一两件事情。

  4.全班交流。

  5.学生评价。

  6.评出班上的“说书大王”个性化备课: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与教学对象分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学生是容易入景的,但入情即难,而且对语言和景物层次的精妙之处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先详细叙说文章写作的时代形势和作者的复杂心境,让学生通过联想产生历史的想象,再紧扣作者情感的变化揣摩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美。

  一、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程序

  课前:①学生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②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①分小组讨论阅读训练题(一课时)

  ②以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阅读训练题(二课时)

  课后:①整理课堂笔记

  ②限时做《创新思维训练》中有关题目

  ③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四、教学过程及阅读训练资料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如果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渐渐”写出了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不宁静)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上门出去。

  (1、在本自然段中,作者所处的环境是由哪几个空间立体地构成的?析:院子、夜空、墙外、屋里、门外)

  (2、在本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叠词?有何作用?析:日日、渐渐、迷迷糊糊、悄悄;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叠词一般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

  沿着(为什么不用“通往”?析:“沿着”是围绕,才可见“荷塘四面”的景色,而“通往”则表示还走在往荷塘的路上,无以得见“荷塘四面”。)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曲折、幽僻、寂寞”三种情景前后有何联系?析:曲折引出幽僻,幽僻引出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析: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析:淡淡;流露了怎样的心情?析:淡淡的哀愁。)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若换成“走”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踱”:走路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慢条斯理,脚步井然有序,而心里却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在幽闲、超然中,淡淡的哀愁在若隐若现。若换成“走”字,则缺少了情景融合的神韵)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联系上下文,理解“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析:苦闷、彷徨、想逃避又难以超然;自由的人)到了别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妙处”和“受用”两个词,可以表明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析:从淡淡的哀愁到淡淡的喜悦)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本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在上下文的联系中有何作用?析: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古怪鲜明生动。老舍先生对猫爱同儿女,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老舍先生是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人爱猫、猫亲人”,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课文中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按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把文章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第二部分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时,也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组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提出了用比较的方法来阅读。本课课后就以“阅读链接”的形式推荐了周而复和夏丏尊写猫的片断,意在引导学生与老舍先生的《猫》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可以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可以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怪、任凭、屏息凝视、变化多端、跌倒、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对生活的热爱。

  4、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5、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难点:

  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程序:

  一、借助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结合预习了解本课都有哪些作家写的猫(老舍、周而复、夏丏尊),三篇各有特点,先一起来学习老舍笔下的这只猫。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接读课文,划出两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2、全班交流,(出示句子)说说各自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认识,随机引导、总结:

  (1)老舍先生写的两个重点内容(板书:古怪淘气)

  (2)围绕这两句话,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通过这两句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阅读方法。

  三、重点研读,理解“古怪”。

  (一)创设情境,理解“古怪”。

  1、初步感知:读第一自然段,发现猫的哪些性格?

  2、理解“贪玩”:通过朗读展现猫的贪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品读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升华情感。

  3、理解“尽职”:理解词语“屏息凝视”。亲身体验“屏息凝视”,体会猫等老鼠的决心,感受猫的尽职。指导朗读,感受猫的尽职。

  4、小结:透过对立、矛盾的性格,体会猫的性格的古怪。

  (二)进一步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1、自主发现:自读第2、3自然段,找出其他矛盾的性格,体会古怪。

  2、汇报交流:重点理解“印”等重点词句,体会其中流露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读中感悟,体会“更可爱”。

  1、初步理解“更可爱”,自读感受满月小猫的更可爱。

  2、欣赏满月小猫的图片,激趣感受小猫的更可爱。

  3、创设情境朗读,升华情感。

  五、深入比较阅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默读“阅读链接”,了解周而复、夏丏尊写的猫的片断。

  2、借助图示,比较老舍的《猫》与周而复的猫片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总结:学习作者描写动物时不同的表达方法,为学生写好动物打下基础。

  六、练习。

  1、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老舍的《猫》与夏丏尊的猫片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阅读其他作家笔下的动物。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

  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读

  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法指导

  读寓言——借助多种形式朗读,疏通文意,概括情节。

  品寓意——分析故事人物形象,谈谈对寓意的理解、认识。

  写寓言——从郑人的角度来重新改写寓言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一阶段,我们学习吟诵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今天来接触凝结古人智慧的另一种载体——古代寓言。

  二、指导学习《买椟还珠》

  (一)读寓言

  1、出示古文语段——

  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散读古文,读给同桌听,请划分节奏停顿

  2、请一位同学朗读,正音,标停顿

  请同学评点其朗读,并示范朗读,落实节奏停顿;

  同桌对译,再读古文,有哪些字需要积累落实,或者有哪些字无法解决需要提出

  交流,落实一些文言实词;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散读——学生代表朗读(请朗读的同学,读出古文感觉来)——全班齐读

  (二)品寓言

  1、故事的起因是:楚人“卖其珠”

  落实“珠”的含义:价值连城的明珠

  为了“卖珠”,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木兰之柜,薰以……缀以……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象一下他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心理?

  ——请为楚人设计一段内心独白:

  (四位同学一组,一人记其余几人补充想象,一人朗读)

  (用儿童的语言去消化故事,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故事,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能力)

  2、学生交流写作片断

  ——2—3人,可借助动作、神情来表达心理活动,读出楚人的踌躇满志来

  (注意引导学生,“珠”的价值远胜于“椟”,这样做是为了抬高明珠的身价,使明珠包装华美更易卖出,包装再华美也只是用以彰显明珠价值的附属品……)

  3、故事的结果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楚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

  郑人最终是取“椟”而舍“珠”了,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参考点:楚人的'过度包装使得喧宾夺主;郑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4、古文可概括为成语:买椟还珠,作者(战国,韩非)

  引出寓言:用简单的小故事,讲一个深刻的道理

  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意图是:?

  ——讽刺了那些舍本逐末,不分主次的人

  再读古文,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形式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只看到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要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

  5、小小的故事蕴含着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来读一读这则智慧的结晶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寓言?

  三、布置作业

  (一)展开丰富想象(二选一)

  1、补充郑人的言行心理,将古文改写为200字左右的故事

  2、为故事设计情节,编写一幕简单的课本剧

  (二)积累2个寓言故事,准备课前两分钟演讲主题(二选一)

  1、“引经据典”,介绍寓言/成语故事,并根据寓意谈谈启示

  2、“寓意一点通”,2—3人表演故事,请同学猜出其寓言典故

语文教案 篇8

  通过学习《出塞》,理解诗句大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簸”字,会写“昌”“龄”“簸”3个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古诗《出塞》。

  3.理解诗句大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联想,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1.整理已经学过的边塞诗。

  2.挂图、古诗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一首边塞诗吗?

  (学生背诵古诗,可以稍微提示一下:边塞诗是指以边塞自然风光或边塞战争为题材的古诗,如以前学过的王翰和王之涣的同名诗《凉州词》等。)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盛唐诗人王翰的著名诗句,反映了人们对边塞战争生活的厌倦与无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千古名篇——王昌龄的《出塞》。

  板书课题:出塞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范读古诗,了解诗人,老师边板书边指导书写诗人名字——王昌龄。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当时所作七言绝句成就最高,人称“七绝圣手”。这首《出塞》曾经被后人推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

  《出塞》是唐代边塞诗常用的题目。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懂。

  3.借助工具书、注释,和同桌合作理解古诗大意。

  4.指名诵读,给多音字正音。

  “教”字读去声,“还”读“huán”。

  5.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这里的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是虚指。

  但使:只要,要是。

  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不教:不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6.指名说全诗大意,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

  大意归纳: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远征万里之外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要是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阴山。

  三、品读感悟,体会意境

  1.无奈与悲愤。

  ①指名读前两句古诗。

  ②“秦、汉”二字说明什么?(连年战争)“万里”说明什么?(征战之苦)

  ③“人”为什么“未还”?战士不想回家吗?结合“古来征战几人回”谈谈你的理解。

  ④面对国家连年征战,生灵涂炭,诗人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无奈与悲愤。)

  ⑤带着你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句诗。

  2.怀念与希望。

  ①齐读三、四句。

  ②怎样才能使人们摆脱战争的侵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③通过对汉代名将李广和往日边塞平静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将来抵御胡马的侵扰;另一方面也饱含着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信心。

  ④指导朗读。

  四、总结方法,指导背诵

  1.根据本节课和以往的学习方法,试着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

  2.复述全诗大意,指导背诵。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六、作业

  搜集四首边塞诗,自主积累古诗。

  板书:出塞(唐·王昌龄)

  秦汉人未还无奈与悲愤

  但使不教 怀念与希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出塞》或自己搜集的其他边塞诗。

  2.复述古诗《出塞》大意。

  3.总结古诗学习方法:诵读全诗——理解大意——体会情感

  二、自主学习,读懂全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出示学习要求

  ①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②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③通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全诗大意。

  ④感悟诗的意境。

  2.集体反馈。

  ①指名读,纠正字音。

  注意多音字“簸”,在“簸箕”中读第四声bò;读bǒ时,是指用簸箕上下颠动,扬去糠秕、尘土等杂物。在诗中读第三声,是指风浪上下激荡。

  指导书写“簸”字,利用拆字法识记字形。

  ②交流理解古诗大意。

  浪淘沙:唐代曲子名。

  九曲:形容河流弯弯曲曲,有时也专指黄河。

  浪淘风簸:大风荡起波浪,大浪冲走泥沙,形容风大浪大。

  天涯:天边。

  古诗大意梳理成文

  曲曲折折的黄河黄沙万里,大风大浪裹挟着泥沙从天边奔流而下。现在,沿着黄河往上走,一直走到银河去,到牛郎织女的家里去看看吧!

  3.品味古诗意境。

  ①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体现黄河雄伟壮观的词语吗?

  ②自由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4.指导诵读全诗。

  5.背诵全诗。

  三、作业

  任选一首古诗,以古诗大意为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编写故事。故事情节要合理,语言要生动。

  板书设计:

  浪淘沙(唐·刘禹锡)

  1.朗读全诗九曲黄河万里沙,

  2.理解大意浪淘风簸自天涯。

  3.体会感情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实践运用自读。圈画、想象、批点的阅读方法进行自读自悟,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3、通过对描写作者和大猩猩进行交流的句段的理解,体会“我”对大猩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体会女科学家的敬业精神。

  二、重难点:

  1、让学生实践运用自读。圈画、想象、批点的阅读方法进行自读自悟,交流合作。

  2、体会“我”对大猩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质疑课题。

  1、播放大猩猩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大猩猩是最大的灵长类动物,身高可达1.7米左右,体重近300千克。大猩猩栖居于海拔1500—3500米赤道—热带雨林地带。雌性及幼体常在树上活动。休息,成年雄性多在地面觅食。以树叶、嫩芽、花、果实等为食。

  让学生说说了解到了什么?(身高、体重可以和我们人比较,食肉还是食素。)

  2、质疑课题。

  虽然我们看了资料了解了大猩猩是素食者,但是大猩猩由于它粗鲁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十分吓人。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她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医生职业,孤身到非洲的原始森林中从事大猩猩的研究工作。看题目,你有什么感受或疑惑?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的“弥漫”、“妖娆”、“鞋襻”等词的意思。

  3、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读进去。

  4、同桌互相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句段,深入感悟。

  1、自读、勾画、想象、批注。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我是怎样和大猩猩的交流的?”的句子,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情景,适时地在书上标注出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2、小组交流自读的情况和读书的感受。

  3、交流指导。

  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交流感受,深入品读。

  大屏幕出示:

  (1)出示第4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女科学家?

  学生可能会联系1—3自然段想方设法进行研究,发出“诺姆、诺姆”的声音得到回应,发出“咂咂”的声音吸引来大猩猩的的描写。谈到她的敬业.她对工作的热爱甚至可以说是痴狂。

  带着对女科学家的崇敬读一读这段话。

  (2)出示描写“我和大猩猩握手”经过的5———13自然段。

  可引导学生抓住对皮纳茨外貌的描写体会作者对大猩猩的喜爱。

  抓住“我”和大猩猩握手前后的动作描写,还有通过想象当时的情景,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这是我平生以来得到的最珍贵的礼品。”这句话的理解。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部分。

  (四)播放图片,拓展读写。

  同学们,本文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她和大猩猩有趣的一幕幕交往,其实在考察大猩猩的过程中,她曾尝过不少大猩猩的苦头甚至是对生命的威胁。就是这样一位放弃了恬静舒适的生活,从事了近20年大猩猩的研究,为人类解开了许多有关大猩猩的谜团的女科学家,却在一次拯救大猩猩的行动中惨遭偷猎者的杀害。

  1、你想对偷猎者说什么?

  2、播放一组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精美图片。

  3、抒写心语:

  是(信赖),让大猩猩和戴安。福西(握了手);

  是( ),让洁白的和平鸽( );

  是( ),让( )( );

  是( ),让大自然( ),让我们的生活( )。

  4、推荐阅读《我和我的动物朋友》。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由中心话题:大猩猩为什么能和我握手?出发,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考有了直觉,再透过文字去体会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喜爱、相互信任的美好情感。达到了思想与文本的统一,完成了教学任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燕子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