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1 09:18:0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语文教案 篇2

  一、认读c、ch以及ci、chi

  教师活动

  1.出示幻灯片(或者图画卡片),导入: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自己家养过这个吗?它有什么特点呀?

  2.肯定学生的回答,接着讲:那么我们来试着发“刺”这个音,然后再把音发得短些,就是c的发音,而“刺”就是ci的发音。

  3.引导:我们接着看下一幅,这是个什么动物呀?它在做什么呢?谁来告诉老师?

  4.积极肯定学生的回答,陈述:我们可以看到一点:这只长颈鹿和边上的一个门组成了一个形状,是不是像chi呀?

  5.让学生分组拼读三至五遍,指名叫两三个学生来单独拼读,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要及时给予纠正。

  二、c、ch的平翘舌区别:儿歌

  教师活动

  1.给学生出示一张示意图,上面画的是一条蚕,然后就蚕提问:你们有谁看过蚕?知道蚕吐丝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2.接着讲解:那我们就好好来看看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先来看这首儿歌:蚕宝宝,睡蚕床,吃桑叶,吐丝长,蚕丝送进加工厂,织出彩绸多漂亮!

  3.向学生讲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的发音,如“蚕”“床”、“吃”、“长”、“厂”、“出”、“彩”、“绸”,其中有哪些是平舌音,哪些是翘舌音呢?

  4.进行发音讲解,其中要注意的就是平舌与翘舌的舌位区别。(要求学生也像这样学习练习)

  5.领着学生一起读两遍,然后让学生自己多读几遍,直至掌握住。

  三、书写c、ch以及ca、ce、cu、cuo相关音节

  教师活动

  1.拿出写有c、ch和ci、chi

  的示意图,然后在黑板上画上几组四线格,请学生来试着拼写。

  2.初步评改,然后重点给大家示范正确的书写方法,讲解其中要注意的几个拼写要点:c占中间格;i的一点要靠近第二线,一竖占据中间格;a、e、u、o都占据中间格,字母之间不要过于紧凑。

  3.然后再让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到黑板上表演,比比看,看哪个组书写得最正确,最好看!

  四、拼读练习,连线活动

  1.先亮出两组卡片,一组是ca、ce、cu、c-u-o-cuo;一组是cha、che、chu、ch-u-o-chuo,然后让学生来拼读。

  2.肯定学生的回答,带着学生拼读(要分清楚上下两组读音的区别,并能够结合具体例子来加深记忆,比如:擦桌子的“擦”,厕所的.“厕”,吃醋的“醋”,受挫的“挫”,等等),指名让学生思考回答更多的词语拼音例子。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给予思考较多且回答较好的学生以鼓励。接着带着学生做个连线活动(如教材所示,主要引导学生自己来做)。

  4.布置课后作业:抄写c、ch、ci、chi,并让每个学生自编一则连线练习。(要有家长来配合和帮助)

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二、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三、小组交流,你最想写什么?准备怎么写?

  四、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五、自主习作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写完以后仔细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评价作文

  1、自我评价:

  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认为这一段比较好的理由是什么。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对照自己的评价与同学的评价,再次修改后在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www.jiaoanba.com参加全班交流。

  4、要求全班同学根据“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标准给上台读作文的同学作出评价。

  5、教师总结评价,主要是关注全班普遍出现的问题或现象给与针对性地指导。

  七、誊抄习作。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父母、家人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2.家庭成员看电视时意见统一吗?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3.教师准备明明一家人看电视的flash动画。

  4.教师准备看电视时不同场面的片断。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结合自家的情况,谈谈看电视的情况。

  2.播放明明一家人看电视的场面,你能猜出他们正在看什么节目吗?(尊重学生意见,只要说的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发现明明家看电视中的奇妙所在,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认识字词

  1.引导学生揭开他们家看电视中的奇妙之处,朗读课文,找到答案。(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3.找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带出的词语,反复读。(生在书中找词语)

  4.学生汇报词语,师在屏幕上呈现词语。

  三、引导学生选择学习生字、生词的'方式

  (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迷的方法识字,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在什么地方或场合见到过这些字)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例如:学生汇报精时,引导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字的结构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书写方法。(边板书边讲解)

  3.学生描红并临写生字。(书写姿势要端正)

  五、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看电视

  奇妙?

  全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多种方式朗读)

  1.围绕奇妙一词展开,学生读第2~5小节,找找奇妙藏在哪里?(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分组讨论,奇妙在哪里?(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身为球迷的爸爸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抓住这一点,询问学生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表现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爸爸孝顺母亲的感情读读这一节)

  (2)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如果学生读不出这种感情,教师范读指导)

  (3)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有感情的读这一小节,读出家庭成员间互相关爱之情。

  (4)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爱好。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五小节)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四、感悟诗歌,课外延伸

  配乐朗读小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出示反映,谦让、礼貌、孝顺等主题的小诗,培养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同时受到好的品行的熏陶)

  板书设计

  5

  看电视

  爸爸

  看

  京

  剧

  |

  |

  |

  |

  爱

  足

  球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猜迷揭题,引入新课

  1.猜迷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电视)

  2.老师调查一下全班同学看电视的情况,适时点拨看电视也要有学问。

  3.播放2组看电视的不同画面。(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点,一组是谦让的看,一组是争抢的看,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看拼音。)

  2.学生读后感受到明明家看电视能互相谦让。

  3.教师检测识字情况。(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三、通过词句识记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反复再现,识记生字)

  2.引导学生想想,还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3.出示生字部件,玩找朋友的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找出它们结构上的共同点。

  2.教师板书,指导书写方法。

  3.学生描红、临写生字。(书写姿势端正)

  五、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

  看电视

  谦让

  √

  争抢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朗读诗歌。(指名朗读)

  2.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了谁。(师板书)

  3.回到课文中,体会人物是怎样看电视的。

  4.把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

  三、研读课文,体会心灵

  1.读课文,你想了解,他(她)是怎样看电视的。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

  (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可抓住人物爱好和做法来学习)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喜欢同一小节诗的同学一组,读后说说人物是怎样想的,表现得怎样。)

  4.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爸爸很孝顺。

  (引导学生说说,从哪里可以感到爸爸很孝顺,引导学生找出从哪里发现的,再有感情的读一读)

  (2)奶奶愿意让孩子们高兴。

  (3)家人能够互相关心。(有感情读一读)

  (4)每个人的心里装着一样东西,那就是谦让,一颗美好的心灵。(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五、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积累一些反映谦让、礼貌等方面的事情,记录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留心身边的事物。

  2、培养主动与人交流的能力。

  3、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要清晰,有条理。

  教学过程

  1、认真观察图片,说一说你都到过图片中的什么地方?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

  2、联系实际,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还去过什么地方”。再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小组选代表说一说,也可以合作表演。

  4、其他同学可以一下谁介绍得好,好在哪里。

  5、老师给予指导:如表达是否礼貌,是否清楚明白等等。

  综合学习活动语文学习趣味多(15--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

  2、通过学习活动,展现学生近期语文学习成果。

  3、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安排好活动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

  语言的通顺、完整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前几天老师告诉大家,期未了,我们要开个语文学习成果交流会。

  大家准备得怎么样了?好,这节课我们就开语文学习交流会,希把自己最好的表现展示出来。现在活动开始,从第一组开始,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

  待所有人都汇报表演后,根据评选细则评出各个奖项。

  2、作业:我们班要举办期未书法作品展,大家回去准备好作品。要求:用小方格纸写,书写正确。

  第十一单元测试题1(15--6)

  一、写笔顺

  浇()笔

  兆()笔

  专()笔

  以()笔

  斗()笔

  二、比一比组词

  晓()玩()专()以()

  浇()完()去()从()

  三、填空

  1、“何”字是()结构的字,去掉“亻”是()字。

  2、“斗”字是()结构的字,它是一个多音字,读音分别是()()。

  3、“原”是()

  4、结构的字,共()笔写成,组词是()()。

  四、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立+()=()()尧+()=()()

  牙+()=()()兆+()=()()

  木+()=()()元+()=()()

  五、按原文填空

  1、煮过的花籽怎么会()()、抽枝、()()呢?

  2、我要找一个()()的孩子当国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领会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2.欣赏用词的精当、生动、准确;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接受美的熏陶。

  4.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2.学习老舍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中国北方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被称为“宝地”的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是其代表作。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相关知识】

  本文是1931年春天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躬耕于此,又名舜山或舜耕山。隋朝年间因沿壁镌佛,石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很有名,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新课讲授】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济南(jǐ)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晴朗无云。

  设若:假如。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水、天空)清亮。

  2.讨论,感知全文。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2)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

  明确: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将之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的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净的。

  (3)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

  (4)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舒适”的?请讲述理由。

  明确:①济南三面环山。②像是“在一个小摇篮里”。③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④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⑤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二)课文分析

  1.分析第1段。

  (1)本段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的哪些特点?

  明确: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2)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这段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3)本段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不可以。“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2.分析第2段。

  本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老城”?有什么好处?

  明确:拟人。用“睡”“醒”将老城人格化,使之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3.分析第3段。

  (1)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们的感受及遐想,来表现济南的可爱。

  (2)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阳光朗照下的山。

  (3)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明确:两方面。①小山:用“围”“小摇篮”“暖和”写出济南的可爱、充满温情。②人们:用“含笑”“不着急”写出济南冬天的慈善。

  4.分析第4段。

  (1)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明确:薄雪覆盖下的山。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

  明确:空间顺序。①山上:矮松青黑——顶白花(像日本看护妇)。②山尖:全白(镶银边)。③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④山腰:露粉色(害羞)。

  (3)“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明确: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②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4)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分别举一例)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树尖上顶着雪的青黑矮松。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②拟人:“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突出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思考探究”。

  2.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并反复朗读体会它的妙处。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对课文的前4段进行了细读赏析,既感受了本文文字的美妙,也从整体上对这篇课文的结构进行了把握。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并且从写作特色等角度继续对课文进行学习。

  【新课讲授】

  (一)课文分析

  1.分析第5段。

  (1)本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雪后济南的城外的景象。

  (2)本段为什么用两个“卧”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唯有“卧”字才能把错落有致的小村庄及矮屋房顶上的薄雪的形状、情态写得活灵活现,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两个“卧”字表现出的安闲、舒适与前文“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这样使全文一致,有一种和谐之美。

  (3)城外远山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素淡雅致。

  2.分析最后一段:

  济南的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通过描写三组植物: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绿”,体现了冬水的温暖,充满生机。从颜色上来看:澄清、清亮、蓝汪汪,用“蓝水晶”做比喻,突出冬水清澈通透的特点。

  (二)品析赏鉴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比较阅读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两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图画,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课堂小结】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等均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

语文教案 篇7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着无比幸福的童年。然而,在一百年前,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却是灰暗的。有的为别人擦皮鞋,有的给被人卖火柴,他们大部分都是孤儿,小珊迪就是其中一个。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珊迪的童年,来了解他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吧!(板书课题:小珊迪)

  2.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梳理课文(抓关键词语)

  生说师板书关键词语:卖火柴、换零钱、轧断腿

  3.请学生对照关键词语说,说得即简略又清楚

  4.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受感动吗?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引读这段话)

  师:读了这段话,你觉得为什么学这个会深受感动呢?引出:

  饱受饥寒

  美好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受“饱受饥寒”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是怎么生活的,那些地方能突出“饱受饥寒”呢?你是怎么感觉到的。(找关键词)

  2.生答。出示“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师:这些关键词如果去掉会变成怎样呢?你们再读一读,对比一下有什么感觉?

  (更加形象、具体;更加突出小珊迪饥寒交迫)

  师:是呀,如果主要到这些关键词语,我们的阅读会更加深入。

  师:我们刚刚是从(外貌)上来体会小珊迪的饥寒交迫的,还可以从(语言)上体会到。

  3.用“ ”划出小珊迪语言的句子。

  4.出示小珊迪语言的四句话。自己读,关键词语能让我们体会到更多,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一些什么呢?

  请——请求(追问)其中还有一个词语是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乞求”(板书“乞”,像乞丐一样请求)

  师:哪个语气更强烈?(乞求)

  师:你能读出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语气吗?

  (师生互读,师读请求,生读乞求)

  5.除了从外貌、语言上可以感觉到小珊迪的饥寒交迫,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生回答。(动作上,“跑”)

  从这个“跑”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跑出了他的饥饿

  跑出了他的寒冷

  师:是啊!我们现在可以的的确确感受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可怜的小珊迪令我们深深同情,但他那美好的品质更令我们感动。(回到最后一段,出示。)

  四、精读课文,感受“美好品质”

  1.师:自己默读课文11——16段,其中哪一个画面最打动你,把他划出来。

  生找到小珊迪临死前说的那段话。课件出示:“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2.师:谁来当当这个小珊迪,来读读他说的话。(2人读)

  3.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发现了吗?这段感人至深的话中就包含了小珊迪他的美好品质。

  生说 (善良、关心亲人、诚实守信)

  师:当时小珊迪他需要钱吗?那他为什么要急着跑回来?

  (更加突出他的诚实、守信)

  师:这里又出来一个跑,这一跑又跑出了什么?(诚实守信)

  师:同学们,你看,小珊迪临终前的这段话竟包含着这么多美好的.品质,让我们一起配合音乐读一读。(播放音乐)读出虚弱、担心的语气(引导学生理解)

  五、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这么一个感动的故事打动了你们,也打动了老师,更打动了文中的“我”,学生读14--16段

  2.返回到最后一段,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我们的心。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饥寒交迫的孩子死了;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个拥有美好品质的孩子死了。

  3.总结

  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孩子们大都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都拥有了快乐的生活。可是这个故事依然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们,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对小珊迪说几句心里话吧?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合作讨论回答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1、理解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三、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七) 研读赏析

  1、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2、 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四、总结拓展

  (一)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 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二)拓展延伸

  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板书设计:

  避免直视

  屏的作用: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说屏 屏的分类:按屏风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巧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

  教学后记:学生对屏的知识把握,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作者的情感体会得不是很深刻。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不露声色、迥然不同”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通过朗读、想象等途径,感受小仲马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品质。

  3、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在多向互动对话中启迪思维,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朗读、想象等途径,感受小仲马永不言败、坚持不懈的品质。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引用名言法”, 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谈话:

  这阶段我们积累了不少自强自立的名言,我们来复习一下(课件出示):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出示《茶花女》一书,说说它的作者是谁。)

  出示: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1852年,《茶花女》又被改编成同名话剧,演出获得更大的成功。师:同学们,小仲马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成功之路是曲折的,但是他一点也不觉得艰辛,他这样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⑴词语教学

  丝毫不差迥然不同

  大名鼎鼎广为流传

  名不见经传一举成名

  ⑵概括大意

  现在老师增加难度,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大名鼎鼎盛名不露声色坚持创作名不见经传一举成名)说说课文写了小仲马一件什么事?

  小结:同学们真不错,一遍读下来,不但学会了好多词语,还能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文本,感悟“真实”

  小仲马的长篇小说寄出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

  师:小仲马成名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我们一起到2-4自然段中去研究。自由读2-4自然段,想想小仲马在成功路上都遇到什么困难?

  1、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师:指名读,正音“笺”。笺就是信的意思,那么退稿笺就是——

  同学们,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上会写些什么?

  师:第一次稿子寄出去后,他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退稿笺,小仲马怎么想?又怎么做?

  第二次稿子寄出去后,他又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退稿笺,他又怎么想?又怎么做?

  一次、两次、十次、二十次,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他想:,所以他仍然不露声地坚持创作。

  师:这一切文中就用了一个词来表达——不露声色。你来读读。(板书:不露声色)

  师: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像一根根针刺痛了小仲马的心,但是他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仲马?(坚持不懈等)

  把我们的体会送入句子中,齐读。

  2、小仲马还不露声色地做了什么事?

  出示: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自由读

  师:同学们在读这句话时心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小仲马为什么要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笔名呢?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仲马为什么不借助父亲的盛名呢?

  师:我们先来看(出示父亲材料)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作家。他写了很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基度山伯爵》等。这些作品广为流传。当时他的父亲就已经是大名鼎鼎了,同学们,如果他写了自己真实的姓名会怎么样?对,就像父亲说的。

  出示: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师:如果你是小仲马,听了父亲的话会怎样说? 可运用上我们积累的自强自立的名言来

  师:是啊,只要小仲马稍微借助父亲的盛名,就不会到处碰壁了,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出示:小仲马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师:坐在肩头摘苹果本是容易摘啊,他却说无味,那是少了什么呢?

  师:在小仲马心中,没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得来的果实是无味的。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仲马?

  师:是啊,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读句子评

  师:当父亲好意劝告小仲马时,小仲马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当一次又一次的退稿信寄来时,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师:这么做只源于一个原因——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3、感受真实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退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对一次又一次地碰壁,而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们的小仲马总是这样不露声色,这样的坚持不懈地写作,他创作的.《茶花女》,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说明在不断的磨练中,小仲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当这位资深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你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出示: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小仲马想拥有的是什么?这个真实的高度指什么?(什么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们除了看到他写作上的成就还看到了他的什么?)

  四、练笔升华

  小仲马的故事虽然学完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沉思。(出示分层训练点)

  1、或许,在父亲的帮助下,小仲马也可以通往成功之路。学了课文之后,你是赞成小仲马依靠父亲的帮助,还是自己的努力?写下你赞成或反对的理由。

  2、改写课文:如果一开始小仲马借助父亲的盛名,轻而易举的就出名了,结果又会怎样?

  3、面对小仲马的艰难历程,你有什么感言?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小仲马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求:自由选择一题,适当用上一些名人名言)

  交流、评议

  五、总结文本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但要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否像小仲马一样有真才实学,才能达到真实的高度。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即使你成功了,那成功也只能昙花一现,如果你真的拥有真才实学,才会让自己从成功走向成功,让自己的成功之路走得更远。

  六、板书设计真实的高度

  写作的高度不露声色人格的高度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五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会讲故事。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奖励标志等。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询问学生喜欢小鸟吗,都知道有那些鸟,各有些什么特点,认为小黄莺唱的歌好听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出示课题“小黄莺唱歌”。

  二、认识生字

  启发质疑:小黄莺是怎么唱歌的?发生了什么事等等。

  1、教师进行范读。

  2、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生字。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认识或认不好的字。

  4、教师指名识字、正音(2--3名)。

  5、同桌用卡片检查识字、对全对的学生进行奖励,并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6、小老师进行检查。(检查时个别字可让学生组组词、或说句话。)

  三、初读课文

  1、师明确读文要求: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采用个别读、集体读、两人轮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读通畅,并及时进行评价。

  四、精读理解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指导学生精读体悟。

  1、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

  小黄莺第一次失败后的灰心丧气;妈妈亲切、和蔼、鼓励的`话语;小黄莺经过努力后,又一次上台,表现出的轻松和欢快的心情等等。

  2、小组讨论小黄莺唱了几次歌,为什么最后能唱好?然后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黄莺努力练歌时,它是怎么想的?从那以后,它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4、交流各小组联想内容。

  5、有感情朗读。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精选】语文教案10-05

语文教案【精选】09-06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语文教案09-29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燕子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