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复数的概念教案

时间:2023-10-27 11:25: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复数的概念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数的概念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复数的概念教案

复数的概念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如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实部与虚部、两复数相等、复平面、实轴、虚轴、共轭复数、共轭虚数的概念。

  (2)正确对复数进行分类,掌握数集之间的从属关系;

  (3)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初步掌握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 思想,训练学生条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 、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介绍了复数的有关概念,然后指出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接着介绍了有关复数的几何表示,最后指出了有关共轭复数的概念.

  2 、重点、难点分析

  (1)正确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对于复数,实部是,虚部是.注意在说复数时,一定有,否则,不能说实部是,虚部是,复数的实部和虚部都是实数。

  说明:对于复数的定义,特别要抓住这一标准形式以及是实数这一概念,这对于解有关复数的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

  (2)正确地对复数进行分类,弄清数集之间的关系

  分类要求不重复、不遗漏,同一级分类标准要统一。根据上述原则,复数集的分类如下:

  注意分清复数分类中的界限:

  ①设,则为实数

  ②为虚数

  ③且。

  ④为纯虚数且

  (3)不能乱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解题.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要注意:

  ①化为复数的标准形式

  ②实部、虚部中的字母为实数,即

  (4)在讲复数集与复平面内所有点所成的集合一一对应时,要注意:

  ①任何一个复数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 )唯一确定.这就是说,复数的实质是有序实数对.一些书上就是把实数对( )叫做复数的.

  ②复数用复平面内的点Z( )表示.复平面内的点Z的坐标是( ),而不是( ),也就是说,复平面内的纵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1,而不是.由于=0+1 ?,所以用复平面内的点(0,1)表示时,这点与原点的距离是1,等于纵轴上的单位长度.这就是说,当我们把纵轴上的点(0,1)标上虚数时,不能以为这一点到原点的距离就是虚数单位,或者就是纵轴的单位长度.

  ③当时,对任何,是纯虚数,所以纵轴上的点( )( )都是表示纯虚数.但当时,是实数.所以,纵轴去掉原点后称为虚轴.

  由此可见,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与一般的坐标平面(也叫笛卡儿平面)的区别就是复平面的虚轴不包括原点,而一般坐标平面的原点是横、纵坐标轴的公共点.

  ④复数z=a+bi中的z,书写时小写,复平面内点Z(a,b)中的Z,书写时大写.要学生注意.

  (5)关于共轭复数的概念

  设,则,即与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不能认为与或是共轭复数).

  教师可以提一下当时的特殊情况,即实轴上的点关于实轴本身对称,例如:5和-5也是互为共轭复数.当时,与互为共轭虚数.可见,共轭虚数是共轭复数的特殊情行.

  (6)复数能否比较大小

  教材最后指出:“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要注意:

  ①根据两个复数相等地定义,可知在两式中,只要有一个不成立,那么.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只有相等与不等关系,而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命题中的“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的确切含义是指:“不论怎样定义两个复数间的一个关系‘ < ’,都不能使这关系同时满足实数集中大小关系地四条性质”:

  (i)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来说,a<b,a=b,b<a这三种情形有且仅有一种成立;

  (ii)如果a<b,b<c,那么a<c;

  (iii)如果a<b,那么a+c<b+c;

  (iv)如果a<b,c>0,那么ac<bc.(不必向学生讲解)

  (二)教法建议

  1.要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复数是二维数,其几何意义是一个点,因而注意与平面解析几何的联系.

  2.注意数形结合的数形思想:由于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的集合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所以用“形”来解决“数”就成为可能,在本节要注意复数的几何意义的讲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 思想.

  3.注意分层次的教学:教材中最后对于“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本节它们的大小”没有证明,如果有学生提出来了,在课堂上不要给全体学生证明,可以在课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解答.

  复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复数的实部,虚部;

  2.掌握复数相等的意义;

  3.了解并掌握共轭复数,及在复平面内表示复数.

  教学重点

  复数的概念,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教学难点

  用复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M.

  教学用具: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复数的定义。

  2.虚数单位。

  二、讲授新课

  1.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复数中的a与b分别叫做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2.复数相等

  如果两个复数与的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

  即:的充要条件是且。

  例如:的充要条件是且。

  例1:已知其中,求 x y .

  解:根据复数相等的意义,得方程组:

  ∴

  例2: m 是什么实数时,复数,

  (1)是实数,(2)是虚数,(3)是纯虚数.

  解:

  (1) ∵时, z 是实数,

  ∴ ,或.

  (2) ∵时, z 是虚数,

  ∴,且

  (3) ∵且时,

  z 是纯虚数. ∴

  3.用复平面(高斯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

  复平面的定义

  建立了直角坐标系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

  复数可用点来表示.(如图)其中 x 轴叫实轴, y 轴除去原点的部分叫虚轴,表示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表示纯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原点只在实轴 x 上,不在虚轴上.

  4.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集 c 和复平面所有的点的集合是一一对应的.

  5.共轭复数

  (1)当两个复数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虚部不为零也叫做互为共轭复数)

  (2)复数 z 的共轭复数用表示.若,则:;

  (3)实数 a 的共轭复数仍是 a 本身,纯虚数的共轭复数是它的相反数.

  (4)复平面内表示两个共轭复数的点z与关于实轴对称.

  三、练习1,2,3,4.

  四、小结:

  1.在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时应注意:

  (1)明确什么是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2)弄清实数、虚数、纯虚数分别对实部与虚部的要求;

  (3)弄清复平面与复数的几何意义;

  (4)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大小。

  2.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注意事项:

  (1)复数中的 z ,书写时小写,复平面内点Z( a b )中的Z,书写时大写。

  (2)复平面内的点Z的坐标是( a b ),而不是( a bi ),也就是说,复平面内的纵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1,而不是 i

  (3)表示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表示纯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

  (4)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一一对应:

  五、作业1,2,3,4,

复数的概念教案2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①借助直角坐标系建立复平面,掌握复数的几何形式和向量表示;

  ②经历复平面上复数的“形化”过程,理解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向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③感悟数学的释义: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笔者认为,教学目标总体设置得较为适切,符合三维框架、修改:“掌握复数的几何形式和向量表示”改为“掌握在复平面上复数的点表示和向量表示”。

  二、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复数的坐标表示:几何形式与向量表示、教学重点设置得较为适切,部分用词表达配合教学目标一并修改、修改:复数的坐标表示:点表示与向量表示。

  三、教学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复数的代数形式、几何形式及向量表示的“同一性”、首先,“同一性”说法有待商榷,这个词有着严格的定义,使用时需谨慎、其次,经过思考,复数的代数表示、点表示及向量表示之间的互相转化才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类比引入

  本环节通过实数在数轴上的“形化”表示,类比至复数,引出复数的“几何形式”:复平面与点、但在设问中,有一提问值得商榷:实数的几何形式是什么?此提问较为唐突,在试讲课与正式课中学生均表示难以理解,原因如下:

  ①学生最近发展区中未具备“实数的几何形式”;

  ②实数的几何形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数的一种有高度的认识与表达,属于理解层面、经过思考,修改:

  ①如何“画”实数?

  ②对学生直接陈述:我们知道,每一个实数都有数轴上唯一确定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也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和它对应。

  (二)概念新授

  本环节给出复平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并且帮助学生形成复数与复平面上点两者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学设计中对概念的注释是:表示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表示纯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表示虚数的点在四个象限或虚轴上,表示实数的点为原点、经过思考,修改:表示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实轴上的点表示全体实数;表示纯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虚轴上的点表示全体纯虚数与实数;表示虚数的点不在实轴上;实数与原点一一对应。

  (三)例题体验

  本环节通过三个例题体验,落实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复数的坐标表示:点表示;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复数的代数表示、点表示及向量表示之间的互相转化、例题1对课本例题作了改编,此例题的设计意图为从复平面上的点出发,去表示对应的复数,并且蕴含了计数原理中的乘法原理、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很清晰地建立起了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且使用了乘法原理、例题2的设计意图是从复数出发去在复平面上表示对应的点,而例题3的设计意图是从单个复数与其在复平面上的对应点之间的转化到两个复数与其在复平面上对应点之间的'互相转化、例题2与例题3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配以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大不足。

  (四)概念提升

  本环节继复数在复平面上的点表示之后,给出复数的向量表示,呈现了完整的复数的坐标表示、学生已经建构起复数集中的复数与复平面上的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结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中的任意点均与唯一的位置向量一一对应,从而较为顺利地架构起复数与向量的一一对应关系、设计的例题是由笔者改编的,整合了向量与复数、点与复数以及向量与点之间的互相转化,巩固三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设计的第3小问具有开放性,启发学生去探究由向量加法的坐标表示引出复数加法法则,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已有学生产生这样的思考。

  在之后的教研组研评课中,老师们给出了对这节课的认可与中肯的建议,让笔者受益匪浅,笔者经过思考已经在上文中的各环节修改处得以体现落实、不过仍然有一点困惑,有老师提出甚至笔者备课时也有这样的犹豫:本课时是否将下一课时“复数的模”一并给出、笔者在不断思考教材分割成两课时的用意,结合试讲与上课的两次实践也说明,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更适合这样的分割,第一课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复数,第二课时用模来巩固深化复数的坐标表示、本课时的课题是复数的坐标表示,蕴含了点坐标表示与向量坐标表示两块,第一课时先打开认识的视角,第二课时通过模来深入体验、

  当然教无定法,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在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改编也是很有必要的。

【复数的概念教案】相关文章:

批复的概念07-28

饮食礼仪的概念03-03

社交礼仪概念12-08

会议总结的概念特点11-07

饮食礼仪的概念和功能04-18

资产评估报告的基本概念05-29

方法重载和方法重写的概念和区别09-06

低碳生活的概念总结范文(精选14篇)11-25

幼儿数学核心概念心得范文(精选10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