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⒈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和分布
⒉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⒊学会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
⒋知道气候变化雨动物行为的关系
⒌了解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如流对气候资源的利用
⒍知道寒潮、台风、洪水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和危害
⒎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初步建立人地和谐的气候资源观。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中国东部的季风雨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雨洪水;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中国东部的季风雨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分析;
人类活动与洪水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一、东部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2、我国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度季风气候。
【讨论】P91讨论题得出:
3、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4、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B、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C、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⒈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各半干旱气候区。
⒉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形成原因的分析:西部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⒊干旱气候的利弊: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⒋干旱气候区的生物在行为和形态上的适应性:如仙人掌粗大的茎和叶刺;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的做法。
三、寒潮、台风和洪水
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讨论】⑴台风天气的感受和自我防护知识
⑵台风的利弊
3、洪水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引发的原因:持续性的暴雨、台风,人类活动。
【实验】植被护坡实验
【为什么做】
持续性暴雨和台风使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引发洪水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洪水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现实呈现在我们面前!譬如黄河上游植被的破坏,使黄河中下游地区频频发生洪涝灾害。由于上游泥沙的大量流失,黄河在下游也成为了地上河,使位于黄河下游的城市时刻处在洪水的威胁之中。让我们来做这个实验,初步而实在地体会一下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怎样做】
1、实验前我们应准备好一下器材:一个一侧为玻璃,其它三个侧面为木头箱子,接水桶,洒水壶,泥土,草皮。
2、在箱子内两侧按30。角堆好泥土,在其中一个土坡上种上草皮。在低处安上引水沟,放好接水桶。
3、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同样快的速度对两个坡面洒水。
4、观察两个坡面上,水的流动速度、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的差别。
【应关注的问题】
1、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使用的土壤应是非沙质土,土壤的紧密程度和湿度要与自然状态相似。
2、如果能使草皮在土坡上种植一段时间后再做实验,或者直接实验整块的草皮,效果会更好。
【学到了什么】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草皮的坡面有草的阻挡,水的流速慢,水的下渗就多,汇入水沟的水量就少。显然,如果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使洪水的危害和发生频率增大。
2、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知道怎样对相关的实验条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想进一步知道植被是怎样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的吗?植被的抗侵蚀作用是通过它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来实现的:一是植物的生长层(包括花被、叶鞘、叶片、茎),通过自身致密的覆盖防止边坡表层土壤直接遭受雨水的冲蚀,降低暴雨径流的冲刷能量和地表径流速度,从而减少土壤的流失;二是腐质层(包括落叶层与根茎交界面),为边坡表层土壤提供了一个保护层;三是根系层,这一部分对坡面的地表土壤加筋锚固,提供机械稳定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植物生长初期,由于单株植物形成的根系只是松散地纠结在一起,没有长卧的根系,易与土层分离,起不到保护作用。同时护坡植被的存在也为各种小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与气候关系密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使气候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建立保护大气不受污染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更多的方法、充分的证据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
对无法看到的现象(空气的存在)如何把现象放大,让学生感知到。
教学准备
水槽、硬纸袋、塑料袋、集气瓶、砖块、吸管、风车、面巾纸、香水、记录纸(气泡图、维恩图、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猜猜里面有什么?)
1、师:出示黑袋,如果不打开,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里面有什么?
学生摸并判断,教师分别拿出验证:苹果、乒乓球、矿泉水。
2、师:抖抖空袋子,问“还有什么?”(空气)
二、证明空气存在
师:关于空气,同学们能介绍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吗?
1、空气知识的了解(同学们对于空气都了解些什么?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教师进行归纳板书在黑板上。)
2、提出研究问题
师:空气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那它真的存在吗?你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这个袋子里有空气?
3、小组讨论开始实验研究研究方法(教师巡视,参与各种方法验证)
4、生交流汇报
5、师: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
三、空气无所不在
1、师取一袋学生空气提问:这里面的空气哪里来的.?(教室)
2、师:我们身体中也有空气,水里面也有,那粉笔中呢?
3、师提示可以把粉笔放入水中,如果有空气会怎样?(有气泡产生)
4、师: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它无处不在!(板书课题)
四、空气与我们
1、师:动物需要空气,植物也需要,那我们人呢?
2、观看空气被污染图片,说说你的想法。
3、:我们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在生活中注意节电、节气、低碳、环保,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加清新的空气,更加美丽的地球。
五、比较水和空气
1、师: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2、学生观察杯中的水和空气讨论汇报
3、师利用维恩图空气与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六、结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你有什么收获?
科学教案 篇3
(1)用显示器检验小水钟的计时准确性。教师放映显示器,师生共同检验小水钟的计时准确性。提问:小水钟为什么不准确?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找出原因,继续改进。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讨论、研究,更深一步地了解水钟的计时原理。
(2)关心身边的水龙头的滴漏现象。这是一个拓展活动。让学生把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关心身边水龙头的滴漏现象,估测流失的水量,提醒大家节约用水。通过调查学生应该会发现,看起来缓缓滴漏的水实际上流失得非常快,促使他们反思:“自己平时是否注意关紧水龙头?”这个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激励学生用学习的知识服务于社会。
(3)知识链接:刻漏和漏壶。引导学生认识古代的计时仪器——刻漏和漏壶时,最好选用电脑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用最短的时间说明刻漏和漏壶的原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歌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感知各类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养幼儿触摸觉、嗅觉、味觉的能力,
2、 幼儿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参观果园
2、苹果、梨子、香蕉、柑橘、柚子、石榴等水果若干个
3、塑料盘子五个,塑料刀子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一、引入:今天,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好多的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感知水果
1、分组观察水果(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感受水果的色、香、)
2、集中交流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看到、摸到、闻到的`感受告诉他人。
三、水果拼盘比赛
1、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幼儿分组制作水果拼盘(老师帮助小朋友切好)
3、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幼儿进行评价
四、品尝水果拼盘大会引导幼儿品尝自己做的水果拼盘,并说说吃到的滋味如何
五、游戏“运水果”结束。
科学教案 篇5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实验准备:
1、澄清石灰水,水
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旧识:
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思维联想:
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指导:
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
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
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探究参考:
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S左右。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小结:略
作业:探究实验报告。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回顾旧识:
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思维猜想:
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
作出猜想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提示: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探究指导:
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
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
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
演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多此,说明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更多些,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
2、呼气换气时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口中。
3、实验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应相同(同体积同浓度),且量要足。
4、伸入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应相同。
5、探究参考
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交流讨论:
1、与其他组的实验结论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结论,并再讨论如何证明你的推断。
2、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的原因。
反思评价:
1、学完本课题你的收获是什么?受到哪些启发?
2、你明白了什么是科学探究?
作业:科学探究报告册
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大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表演,引出问题
C(大班):呜呜呜""""",我的汽车"""T:小朋友,你怎么了?C:(大班)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汽车不能玩了,小朋友,你们帮帮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T: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滚动吗?C:气球可以滚动!C: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C: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C: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
2、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C(大班):老师老师,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能不能滚动呢?T:这个?我得试试才知道。小朋友,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东西谁谁能滚动C: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的,三角形就不行。C: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滚动的.。C:圆形的就可以滚动。T:我们一样一样的来想,然后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吗?如果认为圆形能滚动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师这边,认为不能滚动就站到马老师那边。(幼儿选择后)咱们来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几个人?马老师那边又有几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3、幼儿分组实验,验证想法
T:每个小朋友说的都不一样,那咱们试试,看看到底谁能滚动,好吗?幼儿实验,操作C:你看,圆形的可以滚动吧。C:正方形也可以啊!(这个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动着正方形,他就认为这是正方形在滚动)C:老师,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滚动(他用一只手指轻轻压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来弹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动)
4、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T:你们刚才都试了,谁能滚动啊?那好,咱们把能滚动的形状画到汽车上,给它当轮子,好不好?
5、交流,讨论幼儿交流,再请每个孩子都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T:刚才你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也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实验,谁愿意来告诉老师?C:我发现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是这样的(他用两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画圈,象开火车那样)C:我看到圆形的东西能滚动,能做汽车轮子,让汽车动起来,爸爸就可以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延伸:
有趣的圆形
让幼儿回家去寻找圆形的物体,并试试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呢?课后随想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很高,很乐意去探索。语言表达又有了进步。但是,活动结束后,我自己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次活动用的是汽车贯穿整个活动,可是,好象对孩子的暗示行比较大,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经验里汽车的轮子就是圆形的;还有就是,可能滚动这个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容易把滚动和移动的现象混为一谈,可是如果解释,我也感觉到不知道改怎样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极参与研究磁铁性质的实验活动,认识磁铁能吸铁,各部分的强弱不一样。
2、技能目标:能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强弱。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与同伴协作完成实验和制作任务。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在学生对磁铁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铁也能吸磁铁。
教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观察演示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饼形磁铁等。
2、分组实验用:磁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等。
3、小组探究用:铁架台、小钢珠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常见的磁铁。师:这是什么?(板书:磁铁)
2、师:你对磁铁有什么想了解的?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1、师: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磁铁?哪些物品上有磁铁?
学生用自己带的磁铁进行介绍。
2、师:给大家介绍你带的磁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调动学生已有的对磁铁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已获得的对磁铁的认识。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3、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
师:见过这种形状的磁铁吗?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各种磁铁取个名字。
(三)、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1、师:桌上有好多物体,推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找出教室中的有铁的位置)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交流:实验中我们还有哪些新的发现?(磁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等。)
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引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引导学生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的,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
(四)、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1、师: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看回形针吸得的多少;看距离的远近;教材上的两种办法)。
交流实验方案,选择一种实验方案,观察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棉线、条形磁铁、回形针、铁架台等。)
例:
ABCDE
磁铁
实验记录表:
A点能吸()个回形针。
B点能吸()个回形针。
C点能吸()个回形针。
D点能吸()个回形针。
E点能吸()个回形针。
我们发现:
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能用数量来描述磁铁磁性的强弱。
2、讨论: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原来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思考:在磁铁的D处放一颗小钢珠,小钢珠会不会滚动?放在A点呢?会滚动吗?方向?
分别试试,结果怎样?
(五)、磁铁有两个磁极。
1、师: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极,有二个磁极。每种磁铁都有二极吗?环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呢?
小组实验:找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饼形磁铁的磁极。
2、讨论:怎样找到饼形磁铁、环形磁铁的磁极?
学生实验。
4、师:如果有人不小心把一块磁铁碎断了,那它还有二极吗?
学术讨论并实验证明。
(六)、磁铁的磁场。
师用铁屑和磁铁,在投影仪上演示磁铁的磁场。
学生谈谈看到的现象,并提出问题。
(七)、师生小结。
师:磁铁有哪些特点?
科学教案 篇8
学习内容
课本版A01页,根据图纸安装鳄鱼模型J3-33001。
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安装鳄鱼模型,了解鳄鱼身体的构造。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鳄鱼的形态、生活习性及种类。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拿放课本和配件,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
学习重点
鳄鱼模型的拼装。
学习难点
正确地拿放课本和配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鳄鱼吗?谁能说说你对鳄鱼的了解?(学生分享自己对鳄鱼的认识和了解。)
二、新授
1、今天,我们就来学做鳄鱼模型,对鳄鱼做进一步地了解。
2、按序分发课本,以组为单位拿取配件。
请同学们按照鳄鱼的图例标注有序地取配件,注意每个配件的编号和数量
3、根据图纸安装鳄鱼模型。
老师先做示范,讲解重要步骤,然后学生再开始安装。
要求:学生在安装模型时应注意各零件之间的位置,不要装反或装错了。(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做出表扬。
5、教师讲解鳄鱼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鳄鱼的生活习性和种类。
6、拆解鳄鱼模型。
请同学们小心地拆解模型,然后把配件分别归类,特别是配件J4-92005、J4-92006,一定要对照编号和配件形状分清楚。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把配件按编号正确地放回配件箱。
注:对放的又轻又准的同学进行表杨,希望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7、按组收回课本,要摆放整齐。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我们共同安装了鳄鱼模型,并且对鳄鱼的构造、生活习性以及种类有了详细的了解。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拿放课本和配件,希望下节课能看到大家更出色的表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31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10-06
(经典)科学教案10-09
[精选]科学教案10-09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优)08-04
[优选]科学教案08-07
科学教案(精)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