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利用「KWL表」连结文本与学生的经验、知识。
2.学生练习带着问题阅读信息性文章。
3.利用小标题整理信息。
4.鼓励学生发言,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导入:
阅读《听那鲸鱼在唱歌》,引发学生对鲸鱼的好奇,导入教学。
这是一则故事,充满了文学想象之美。接下来的学习则是很严谨的信息性阅读,帮助我们对鲸油更深刻、更正确的认识。
一、阅读前:我知道什么?
利用KWL表来整理自己的想法,为读文章作准备。
1.先让大家会想自己的旧经验,知道哪些关于鲸的知识,填写工作单(关于鲸我知道……)上。然后请学生轮流说出个人关于「鲸」的知识,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鼓励互相质疑与好奇,顺便检核自己所知是否是正确的。
2.经过初步的交流分享后,关于鲸你想知道什么?将你的好奇写在工作单上(我想知道……)。小组成员互相交换工作单,分享彼此问题,并且考虑下述事项:
○小组有共同的问题吗?
○看到一些自己也想问的问题吗?
○把问题分类
二、阅读文章——边读边想问题
1.发下文章,请学生快速浏览一遍。浏览时,在可能与自己的问题有关的段落旁作上记号。
2.找到答案吗?——信息阅读
请学生找出跟自己提问相关的部分,再读一遍。读的'时候,将重点信息加上底线或是用荧光笔标示出来。
提示:学生标示的不一定是「答案」,可能只是「相关数据」。文本的信息可能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大多时候,学生所求的答案是从文本的信息再推论出来的,而这也正是练习从阅读中做推论的时机。
3.邀请一组学生说一说,哪些问题文章中直接回答了?哪些问题还需要想一想,或需要更多的信息帮助?
4.将所得到的答案或信息,填到工作单中(我学到了……)
5.小组同学聊一聊,检查一下有没有原本以为知道,但却是错误的认识。
三、信息整理——为文章下小标题
再重读一次文章,这次阅读重点在为段落下小标题。看看这个段落主要在介绍或说明关于鲸的哪些信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例如:鲸的大小。
提示:经过整理后,就可以清楚掌握文章提供了哪些信息。
四、统整与反思
1.这次的阅读,从文章中我学到了什么?
哪些信息是你预期到的?(或是猜想到的)
哪些信息让你惊讶?
哪些信息让你质疑它的真实性?
哪些信息让你产生更多好奇?
2.关于鲸,我还想知道什么?要如何去寻找这方面的信息?
3.关于信息性的文章,我知道如何阅读了吗?
提示:活动中,学生练习了以下的阅读策略:
◎建立阅读目的——有意识的阅读
◎配合目标和提问,选择阅读内容
◎边读边想:思考问题
回想已知
思索新知
知识性文章的阅读
赵镜中
一、学生为什么读不懂知识性文章
阅读的困难其实多发生在知识性阅读上。不论是阅读的兴趣或是理解,知识性阅读对学生的挑战均较大。
读不懂的原因:
1.只记零碎的知识,不知如何组织
2.对叙写方式不熟悉,看不到数据之间的关联
3.分不出重点
4.缺乏背景知识
5.文章本身的问题
二、知识性文章的组织形态
掌握知识性文章的组织形态,就能看出知识间的关系,帮助理解与记忆。
1.定义或说明
2.论点或命题的陈述
3.异同的比较
4.因果关系的叙述
5.指引和方法
6.问题和回答
三、教学策略
1.介绍关键词汇,充实先备知识
2.注意阅读历程中多元的思维技巧
3.区辨事实与意见
4.正确的使用图表
5.自我提问(针对上述文章的组织形态自问自答)
6.讨论与探索
7.读写结合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唤起学生对 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3、重视朗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己的疑问,读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男孩的勇敢与对妹妹深深的爱。
三、教学难点:
透过文本,感受亲情的伟大与无私。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讲的是谁和谁平分生命的故事?
2、你觉得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男孩?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感受男孩的勇敢与无私,品味亲情的伟大与可贵。
(二)品读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的3、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能体现男孩勇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重点体会:
(1)男孩梢一犹豫……
①这是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的表现,说说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男孩的勇敢?
②男孩为什么会犹豫,在他犹豫时,他想了些什么?
(2)抽血时,(出示:读男孩安静地不发出………)
①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
②你从哪能体会到他的勇敢、坚强和对妹妹深深的爱?
③结合两个“微笑”、“不发出一丝声响”等来体会。
2、写法上的特点:注重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描写。
3、当医生告诉他还能活100岁时,男孩有什么的反应?
(1)自由读文,汇报。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是……
(2)指导朗读。
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的胸膛,读:“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把,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4、激发情感。
(1)面对这一切,医生震撼了……
①齐读: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面对这一切,我们震撼了……
②齐读: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面对这一切,所有的人震惊了……
③齐读: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三)升华情感。
1、如果此时此刻,这个男孩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2、妹妹做完了手术,知道哥哥为她做的一切,她会怎样?
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情感在此时得到共鸣。
(四)全文。
1、谈学完后的感受,体会亲情的伟大与无私。
2、写法。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安排: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四个板块,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微笑字,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
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拟定: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写话
1、小朋友们看过或自己参与过足球比赛吗?
2、一场中什么时候最激动人心?
3、出示图,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
这足球是怎样飞入球门的?
空蓝色球衣的1号守六员是怎样扑球的?
场上的其他队员,场外的小观众们看到这一情景他们的再现又是怎样的?
以上问题逐个交流,师可适当帮助理顺语序
二、写话练习
1、把刚才说的内容用几句话有序地写下来
2、不会写的字查字典
3、师加强个别指导
4、交流写话内容,注意点评
点评是以优点为主
三、讲述练习
1、读题目要求
2、展开,结合自己看的足球比赛的'经验,改用第一人称介绍
3、同位互练
4、指名台肖讲述,师生点评
5、自己再介绍一遍
四、作业
搜集春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写好铅笔字和读读背背
一、写好铅笔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找到其写法上的共同点(全包围结构)
3、交流写法
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窨,上玉的窨基本相等
4、师范写其中的一个字
5、学生练写(看清字再动笔)
6、同位互评,打星
7、修改字形
二、读读背背
(一)熟记成语
1、出示图,说说图意
2、出示四个成语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指名读,正音
多咱形式巩固词语
3、理解成语
结合图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成语的大意
4、反复诵豆腐块,熟记于心
5、运用
自主选择其中一二个成语,各说一句话,交流
6、课后可以写一写
(二)学习春联
1、出示内容,自由读一读
2、什么是春联?:(师简介)
3、过年为什么贴春联?
(传说。学生交流)
4、指导理解这两幅春联的含义
大致地说说意思
5、诵读记忆
6、交流事生收集到的春联
7、读记自己集到的春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
运用电化手段辅助诵读,感知文章优美亲和的抒情风格。
运用“实证法”教学,提出命题、引导讨论、初步鉴赏文章自然美与精神美的统一。
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任务
⒈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优美亲和的抒情风格,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⒉实证三个观点:⑴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⑵茅盾——审美“以人为主体”。
⑶朱光潜——赏文需“知人论世”。(机动安排略谈)
重点难点目标⒉中⑴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茨威格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告诉我们,惟其崇高,最朴素的亦是最美的,它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思想震撼。那么今天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散文《冬天之美》又会怎样展示冬天的美,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愉悦呢?
二、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想内容,相应板书。
三、诵读指导
要求结合内容,由学生标画讨论诵读要点
参考意见文眼总起一往情深(“从来”两字)
城乡对比城市遗憾否定厌恶
乡村喜爱向往愉悦
乡村冬景喜爱惊喜舒缓(长句)
围炉夜话温馨沉静俏皮(反问)
四、指名范读
背景音乐Bandari
(呼啸的风声和悠扬婉转的长笛能很直观表达情境)
五、实证性讨论
讨论一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在表情达意时,往往要选择典型的景物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
你能从文中找到相关依据吗?
参考意见冬天景物典型特点
阳光——灿烂辉煌眩目
麦田——鲜艳
苔藓——美丽
白雪——璀璨
总结作者运用大量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色彩和生命力,描绘出一种“万物盛装”“生机盎然”的冬景,引发出时而惊奇时而欣喜时而赞叹的'情感共鸣,表达对乡村冬天的情有独衷。
讨论二是不是罗列各种景物追求华丽语言就能引起美的共鸣呢?茅盾有句话可解决这疑问。
茅盾说过,“自然是美的,但如果少了人的活动,自然又有什么美可言呢?”你如何理解?
参考意见*“围炉夜话”从自然之美写到人情之美,正是乡村的冬夜才带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使精神生活丰富,自然美和精神美和谐统一。
“乡村冬景”虽无人迹,但有人情。处处暗藏对乡村冬天的热爱之情。
“城乡对比”表达高尚的精神追求。
总结自然之美在于它能激起人美好愉悦的情感,而只有具有美好情感的人、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
才能欣赏体会得到。自然美和精神美有着和谐的统一,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美就是我们所爱的东西。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使因为可爱才美。”
讨论三朱光潜曾指导我们,鉴赏文章要“知人论世”,了解作家及其时代才能更好了解作品。
关于乔治桑,除了课下注释还有哪些相关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理解文章?
参考意见少年晚年在乡村度过——热爱乡村亲近自然
27岁离开只图玩乐的丈夫
靠写作过上独立自由、参与社——热爱生活有独立人格
会的生活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六、配乐范读加深体会
七、作业
《课课练》语言运用5
语段精读(二)
阅读迁移《冬天》
附板书设计
文眼总起
↓
城乡对比城市遗憾否定厌恶精神美
↓乡村喜爱向往愉悦
乡村冬景冬天景物典型特点
↓阳光——灿烂辉煌眩目
麦田——鲜艳
苔藓——美丽自然美
白雪——璀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9-06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经典)11-16
语文教案(精选)11-20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精选)语文教案09-26
[精选]语文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