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3 08:25:5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实用的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间真情,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及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间真情,体会英雄妈妈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课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书信常识。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了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17 不平常的信

  二、初读,寻找兴奋点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办法先把课文读通,然后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从定期写信、模仿笔迹等方面也看出战士们的细心。)

  三、细读,找准情感持续点

  1.找出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

  2.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前两封信:第一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A.和排长一起写第一封信给蒙生妈妈的战士们。

  B.战士们想象蒙生妈妈收到这封信的情景。

  C.收到蒙生妈妈回信的战士们。全班交流。

  3.带着自己的想象,再读这两封信,想:他们是的士兵。

  4.我们给蒙生妈妈写了很多信,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直和英雄……1946年春天。”抓重点词:一直。复习巩固过渡句的作用。

  5.自读文中的最后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受。想:这是一封的.信。

  6.课件出示这最后一封信:再次假设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会想些什么?用简单的词或句子概括写下来。

  7.两次假设对比,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文中两封给战士们的回信。

  四、精读,抓住情感升华点

  在整个故事中,除了课文提到的不平常的信以外,还有很多不平常的人、事、物。不平常的你发现了吗?再读课文找一找。课件出示:不平常的人、事、物。

  五、真情流露,评选感动班级人物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在善意的谎言里看到了很多真诚的人,有真情的人。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感动,找找最让你感动的部分读读。说说谁最让你感动,并写上简单的推荐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朗读,想像以及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朗读录音带、苍耳的种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故事,也十分有趣,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到《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开火车读字词卡片:植物办法四海为家旅行降落伞山洼豆荚炸开观察蒲公英准备苍耳仔细粗心飞得高就得告别妈妈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3、过度:小朋友们,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又有哪些好办法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二、研读课文,学习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读了课文,你知道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指名回答)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教师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2、老师请五位小朋友逐自然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的哪几小节介绍了这几种植物?

  3、你认为那种植物妈妈最聪明,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妈妈的办法,就认真地读读这个小节。并想一想它的办法好在哪呢?吧你的想法和同桌的伙伴交流。

  4、汇报交流:

  (1)请喜欢蒲公英妈妈办法的同学一起读读这小节。(生齐读)

  你们见过蒲公英吗?平常我们还管它叫什么你知道吗?

  蒲公英娃娃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

  有谁吹过蒲公英吗?你见过蒲公英被风吹走时的样子吗?谁能说说蒲公英被风吹走时是什么样子吗?(它们被风一吹,就一个挨着一个飞走了,飞得到处都是)一个挨着一个,连续不断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是哪个词?(纷纷)

  这些蒲公英娃娃纷纷离开了妈妈。它们可能会飞到哪,在哪里安家呢?(学生想象)

  这些蒲公英娃娃飞到哪就在哪安家,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生:四海为家) 。

  朗读指导: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的插图。看,小蒲公英在空中飞啊飞,它们终于长大了,可以自己去闯天下了,它们是多么快乐,多么自豪啊!吧你自己想象城那个快乐的小蒲公英,吧你此时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背诵

  (2)蒲公英妈妈真了不起,它用什么送走了自己的娃娃?板书风其实苍耳妈妈的办法也很巧妙,刚才说喜欢苍耳妈妈办法的同学一起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它的办法好在哪呢?(学生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礼包,看看是什么?(出示苍耳的种子)动手摸一摸它那带刺的铠甲,把它挂在衣服上,动一动,走一走,想想苍耳妈妈的办法好不好?

  是啊,苍耳妈妈多有智慧呀!它能借助小刺挂住动物的皮毛,让孩子们走遍天下四海为家。板书:动物。谁愿意读读这个小节,把你对苍耳妈妈的敬佩和赞赏读出来。自由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练习背诵.

  很多同学喜欢蒲公英妈妈和苍耳妈妈的办法,有谁喜欢豌豆妈妈的办法吗?大声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的办法呢?

  用双手做豆荚炸开状,体验豌豆炸开时的情景。

  孩子们出去旅行开心吗?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蹦着,跳着?是啊,小豌豆离开妈妈多开心啊,请你有感情地读读这小节,把你的感受读给同桌听。指名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练习背诵。

  6、植物妈妈传播种子是不是只有这几种方法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请大家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读了这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那里指的是哪里?仔仔细细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它,它指的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呢?

  三、课外延伸

  对呀,自然界有徐徐小多多的知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的无穷奥秘。除了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这几种植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这首诗中也为我们介绍了一些植物妈妈的办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柳树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凤仙花妈妈很聪明,

  它给孩子穿上一件容易破的衣裳,

  小朋友用手一碰,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椰子树妈妈有办法,

  它把家安在大海边,

  只要孩子成熟落了下来,

  它就能跟着海水到岸边发芽。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探索了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奥秘,其实植物妈妈不仅会传播种子,有些植物还会捕食昆虫呢,这多不可思议啊!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一个会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将来去揭开大自然的未解之谜。

  五、板书设计

  15、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风

  苍耳动物

  豌豆太阳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教师在课堂语言的设计上,无论是从问题的提出,还是小结过渡,都力求语言的精准和富有感染力,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利用感官参与,做动作体验等等,教学的效果较好。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词语、读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阅读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了解成语的含义。

  3.自主学习《塞下曲》,理解诗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4.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准备

  搜集成语故事。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词语超市”

  1.自由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指名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3.讨论交流。

  4.书写第二组词语。提醒要注意哪些字,怎样才能写正确,写美观。

  5.抄写“词语超市”中的第二组词语。

  二、教学“金钥匙”

  1.自由读题。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思考题。

  3.拓展。

  (1)回忆《昆虫迷》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和特点。

  ①“开门见山法”,即文章一开头就直接扣住题目。这样简洁,避免离题,便于自然展开文章的内容。

  ②“介绍背景法”,即说明情况和背景,让读者容易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快把读者带入到文章当中。

  ③“提出问题法”,即文章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④“倒叙引入法”,这种方法会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激发阅读下文的欲望。

  ⑤“古诗名言引入法”,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结: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为正文作铺垫。希望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的作品都有很精彩的开头。

  第二课时

  一、教学“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

  2.交流。

  (1)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曹操采用什么办法使部队按时到达目的地?

  (3)小组内讲一讲自己搜集的成语故事。

  二、教学“古诗诵读”

  1.导入: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塞下曲》描写的是塞外守边将士出击前的情景。

  2.读诗题:塞(sài)下曲。古代边塞军歌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斗生活的。

  3.介绍诗人卢纶和他的《塞下曲》组诗。

  卢纶,唐代诗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边塞诗写得很有气势。

  卢纶写的《塞下曲》一组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军营生活。此为第三首,描写匈奴兵利用夜色逃跑被唐军发现时追击的情形。

  4.初读古诗。

  5.自由读,多读几遍,自悟诗意。

  6.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jiàng):率领。

  轻骑(jì):轻装的骑兵。

  逐:追赶。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

  教案《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五》教案》,

  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首领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来,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7.再读古诗,体会诗境。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古诗。

  8.分小组赛读。

  9.背诵古诗。

  10.推荐阅读卢纶《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第三课时

  一、读题,明确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的任务是学习写读后感。

  二、习作指导

  (一)了解读后感。

  1.什么是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就是读后感,也叫读书笔记——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

  2.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写读后感,可以对某一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同,或批评。写读后感还可以加深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3.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指导写读后感。

  1.以读《昆虫迷》或《小女孩儿和小海豹》为例指导。

  (1)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

  ①读了文章你得到了哪些知识?

  ②文章什么地方最感人?原因是什么?

  ③文章中什么最值得学习?怎样学习?

  ④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收获?

  2.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不能只“读”不“感”,一味地抄写原文,没有什么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文章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应在“读”的基础上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所谈的感受和体会不但对自己有意义,对别人也应该有启迪。

  三、欣赏例文

  四、相互交流,开启思路

  五、学生练写读后感

  第四课时

  一、回忆本次作文的要求

  二、出示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讲评

  讲评要点: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从原文引发感想、体会,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者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具有真情实感,不说大话、空话、套话。

  3.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初稿,教师相机指导

  五、誊写作文

语文教案 篇4

  编写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必然结果,语文教案的编写。语文教案不仅理论上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书面呈现形式,而且实际上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案的编写不仅有传统的纸质形式,更多了一种电子或网络教案。因此,语文教案的编写可以从教案的内容、教案的格式、教案的种类三方面来阐述。

  1.语文教案编写的内容

  语文教案的内容,一般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时数等。

  确定教学目标要准确具体

  目前学界将教学目标分为四种,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普遍性目标"取向是基于经验、哲学观、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设计教学目标时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目标取向"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动作的教学目标,它是对学生学习之后的行为及学习质量的一种规定。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精确、具体、可操作。"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它是教育情境中的产物和结果,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一般不可能以明确的描述来预设,只能在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有意义的对话中产生。"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当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发展的时候,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行为是无法准确预知的。

  设计教学内容要充实恰当

  教学内容是教师依据文本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具体呈现的种种材料。教材是按照编者的意图对文本做的一次精加工,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了一定的体系当中,教学参考书是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阐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编者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例如课文《散步》,如果我们阅读课文,可能会有很多的体验与感受:家庭的幸福和谐,母子、父子、祖孙、夫妻之间的浓浓亲情,生命的流逝、爱的传承,对生命、爱的珍视,中年人的责任等,都属于文本内容。教材必然要对文本内容做一次筛选整理,教材偏重于让学生体验文本中所体现的"中年人的责任"。在现实教学中,教学内容首先可能是对教书教材处理下的文本内容的忠实传递,旨在将教材中的种种材料完整如一地转交给学生。教师基本上是照搬教材内容,教材上说什么,教师就讲什么,可以说是照本宣科。但有的教师认为体会"中年人的责任",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这时候,他们就会调整教学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亲情的理解与体会上。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教学内容源于文本内容,却不同于教材内容的.情况。但这样创造性的处理显然更符合教学实际。

  教学内容还可以既不同于教材内容,也不同于文本内容,而是对文本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创生与开发。即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将文本内容演绎成生活,也可以是在文本与教材的基础上做出的新的探索。比如《归园田居》的教学中,关于陶渊明生平的介绍、自补充背诵的《五柳先生传》、对陶渊明生活道路的讨论等,既不是教材内容,也不是文本内容,但它是基于文本内容的,是在文本内容基础之上的创生,这种创生源于文本,但不局限于文本。这是教师和学生运用教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最佳状态。

  设计教学过程应紧凑有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思维的生成,因而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教案《语文教案的编写》。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的及时生成、动态生成。所以在编制教案时要贯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前者服从于后者)两条线索,以引发、探讨、回答学生的问题为重要内容,准备一种或多种设计思路,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

  采用教学方法须灵活有效

  确定教法的依据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如因目的而异。不同的教学目的会产生不同的教法。试以《故乡》为例,如果以要求学生学会记叙一个连贯动作作为教学目的,可以突出"雪地捕鸟"的内容,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如果确定以学习描写人物外貌为教学目的,不妨以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外貌描写为范例,训练学生描写人物肖像。如果把学习对比手法作为教学目的,自然要抓住人物和景物的几组对比,进行讲解分析。此外还可以因课文而异、因人而异。

  分配教学时间要得当

  先要确定一篇课文教学过程所需的课时数,再预设一个课时中每个教学步骤所需的学习时间。时间安排既不过多过松,也不过少过紧。

  2.语文教案的格式

  语文教案的编写,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和习惯可以有多种形式,如篇章式教案、表格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符号式教案等。教案又称为教学计划。一般地说,教案的整体结构分为两个部分: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一个课时讲完的教材,教案结构可合二为一。

  课题计划。课题计划,是指教学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的整体计划。-般包括下列内容:

  课题:单元或课文的题目。课题要写全称,并写上作者姓名。

  教学目的: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大方面,分行排列,少而精,切中肯綮。

  课型:一类是在一堂课里同时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教学任务的综合型,叫综合课。一类是在一堂课里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单一型:以讲授新教材为主的叫新授课,以复习旧知识为主的叫复习课,以练习技能技巧如作文、作业为主的叫练习课,以分析作业或讲评作文为主的叫作业分析课,以考试考查为主的叫检查课等。若属单一型,则要具体标明是哪一种课型。

  重点难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项列出。

  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如讲述法、讲练法、谈话法等。

  教具:本课题教学中所需要运用的教具,包括电化教具。

  课时安排:本课题教学所需课时数。

  课时计划。这是指-个课时的教学计划。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课时:本课时是整个课题教学中的第几课时。

  教学要求:本课时为实现整个课题教学目的所应达到的要求。

  教学要点:本课时教学内容提要。

  教学过程:也叫教学进程。包括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时还注明教学所需时间。这是教案的主体部分。

  板书设计:分课时的是"课时板书",可分散写在教学步骤之中,或另外写在与教学步骤平行的备课稿纸右侧,也可集中写在本课时计划教学过程部分的最后。最后-课时计划中可写上全课题总的板书,称为"课题板书"。

  作业布置:每个课时-般要安排少量作业,可以是思考性的,也可以是练习性的。

  教学后记;也称教学小结或教学回顾.是备课和教案实施情况的小结,也是教学心得体会的概括记录,可资以后教学查考借鉴。可以每课时都写,也可以在全课教完之后写。

  3.网络教案的制作

  上述的语文教案内容和格式一般用于纸质教案,这里说一下网络教案。网络教案是基于网络背景下利用文字处理软PowerPoint等软件在计算机上编写的图文并茂的教案。网络教案是信息技术的产物,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电子教案或网络教案还必须是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并且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发展的需要。制作网络教案的主要步骤有:

  素材的收集:制作图文并茂的网络教案一定要收集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备课所需要的这些素材。可以利用现成的各种图片或录像,可以自己拍摄图像资料。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可以从Internet上获取相关的资料。

  教案的设计与制作:首先进行教案设计。将教案输入电脑,进行文字处理。可以利用Frontpage、Word、WPS等软件进行文本处理。接着是图片、录像的插入。关于课件的制作,下面第十三章将做专门的介绍。

  美化和加工:为了使网络教案层次更清晰,更方便于教师阅读,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美化和加工。

  总之,不管编写纸质还是网络教案,都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补充、调整、修正。所以它不是封闭的、定型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给教学实施留有发展空间的。

语文教案 篇5

  预习提示:

  本诗作者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艾青诗歌一贯的特点,即采用鲜活的口语入诗,看起来平易朴实,读起来顺畅和谐,是读者驰骋想象力和诱发思索的艺术载体。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这些特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假托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通过对这个小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预习时注意: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了什么?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慢慢地、静静地读,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大诗人艾青的诗歌(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诗歌,我们还进行了“走近艾青”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你对这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谈对艾青的了解。(艾青的简单生平;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等等)

  二、初读感悟

  1.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遍吗?听完后,谈谈你有怎样的感觉。

  (出示画面配音乐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

  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 (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

  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

  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

  3.(出示画面)看,这个孩子从晨光里向我们走来了。

  大家再来自由读读描写孩子的诗句,请你静静地读,慢慢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想像到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描写孩子的句子,想像。通过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

  4.(小结情景),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展现出来?(指名读)(引导评价朗读)

  5.(出示四句话,师读)你觉得诗人还有哪些话没写出来?(启发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态?动作?)

  你能替诗人接着这句话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说吗?(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

  6.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天真 活泼)

  7.(播放课件音乐)谁来把第2小节连起来读读,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个孩子的可爱形象?

  8.你认为这个小孩是谁呢?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猜测这个孩子是谁,揣摩诗人情感。诗人很渴望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人也希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1956年,当时艾青在事业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顺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压抑。他多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纯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飘飞的雪花,他想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纯真、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学习第三小节

  1.语言描述: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

  2.齐读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

  四、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1.(放音乐指导美读全文)指名读。

  (过渡)大家都读懂了诗人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诗。(学生自主选择)

  2.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请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画面和音乐)

  3.指名背诵

  五、创设情境,即兴创编

  1.大家背诵得多投入啊。(示意看课件)在这个冬日的早晨,看着雪花飘落着,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模仿诗人,把你想到的事情创编成诗歌,抒发你的感情吧!(发散思维,即兴创编。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

  2.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哪位小诗人愿意朗诵自己的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课堂检测

  1、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2、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课外作业

  1、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2、 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地写下你的想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精选】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