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
学习目的
1 、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教学课时
3课时
A案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
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甲2
态度:生硬──和气
语气:直接──婉转
角度:自己──他人
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3
一、导入新课,提出学习目标: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3)画出感受深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4)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学习成果。
二、自主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在小组内个人展示)
生1:我积累的词语有“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我知道“栩栩如生”的意思是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生2:我知道“浩浩荡荡”的意思是: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生3:我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是: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我能用“五彩缤纷”说句话……
生4:我知道“崇山峻岭”的意思是: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我能用“崇山峻岭”造句……
生5:我知道“美轮美奂”的意思是: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生6:“遐想”:指漫无边际地想象。
生7:我会把课文第一段读熟,我来读给大家听……
生8:我最喜欢的段落是第3段,我来读给大家听。……
(二)、学文悟情展示(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生1:我读了“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句话体会到: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生2: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生3: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生4: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生5:我们想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生6: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三)个性化展示: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什么是“丝绸之路”。
4、读后感。
5、小练笔。
三、激发知识冲突: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3)再读全文,谈感受。
四、知识拓展延伸:
1、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
2、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准备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课堂练习】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
()()()()()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⑴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______标出。
⑵摹写句子:
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安排
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4
【教材简析】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记叙性散文,作者用极精炼、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内蒙古草原的奇丽景色,热情歌颂了蒙汉同胞间的深情厚谊。全文激荡着美的旋律。闪烁着民族团结的光彩。
在本篇中,作者善于抓住草原环境的特点和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人们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牧民生活风俗画,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精炼,行文流畅,作家想象丰富,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文章充满了诗意。
【教学设想】
1、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再创造。语文课上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将文中之情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对于《草原》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悟出文中之理,才能感受其用语的精妙,积累它的语言。为此,在教学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的段落时,可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读了这些句子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找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并结合一定的意境,通过评读、想象等方式促使学生把学生把这些句子读好,充分体会草原风光的美。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
2、《草原》这篇课文中介绍了蒙族人发是怎样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虽然有的同学以前通过电视也了解到一些蒙族人民的民族风情,但文所写的事情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所以学生就很难想象出这种场景,体会出蒙汉的情深。在处理这一环节才时,可自制CAI课件,向学生展示蒙族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含义,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悟”出来了。
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可“画地为牢”。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促使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理解、品析,让学生圈点批画,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人人都有所得。在教学《草原》第二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互帮互助自学完成。在全班交流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可以读你想读的句子;可以向大家介绍民族风情;可以谈谈自己读了某些句子后的体会;还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或点评。这种做法。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改要求,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查阅资料,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等形式掌握课文内容,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来领悟文章的情感。采用背诵、摘抄、仿写等方式积累语言并加强运用。本课教学还要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求异思维。基于以上想法,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读懂课文,从中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并积累一定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入情人境,学习语言;启导点拨,叙谈见解。
【课前准备】
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课内外搜集、查找资料了解草原的有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查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内容,释疑存疑,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自学,我们对内蒙草原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你们想去大草原看看吗?
2、CAI课件播放草原风光,欣赏后导说:“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
辽阔美丽
(在上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演示课件力求做到通过由文入图,发散思维,激趣导说。
采用课件展示草原美丽的风光,引人入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同时,让学生感知草原的美景,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好铺垫和衔接。)
3、导题:
今天,我们就随大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上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启由读课文,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⑴自主发表见解。
⑵导读:
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⑶评读。
2、大家都想读吗?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先把它画下来,再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
以下节选句例的顺序随学生的回答而定:
⑴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点拨:
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试着想一想。
出示画面:
你们想的和画面上画的.一样吗?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朗读句子,展现画面,引导学生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
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导: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草原真的很美。(同时出示画面)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愿意听吗?(师读)我读得怎么样?(生评)相信你读得一定比老师读得更好,试一试好吗?
(该处采用了师读生评的形式,师生合作,学生读的兴致将会大大增强。)
⑶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点拨:
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老舍先生的身边,面对如此辽阔美丽的草原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主发表自己的见解。
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导: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都沉醉在其中了。我真想低吟一首小诗,来表达我满心的愉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想吟诗吗?可以现编,想好了就坐在位子上低吟。谁想念给大家听?可以站起来试一试。
(学生自主学习,读、思、议、说,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实践,一导圈点,自读自语,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二导思维,制作电脑课件,把课文语言变成生动画面,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三导迁移,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即兴低吟小诗,发表独立见解,并互相补充,臻于完善。)
3、指导朗读、背诵:
⑴引读:
下面,咱们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把草原的美充分展示出来。
课件出示文字内容并配乐。
⑵引背:
这一段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你就把它背出来;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⑶大屏幕上出示提示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师导: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那么这里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呢?让我们再入草原去感受一下。
⑴课件播放蒙族人民接待客人的情景(配有解说词)。
⑵结合学生自主发言,板书:
热情好客
2、小组学习:
提出要求:
下面是小组学习的时间,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自学二至五自然段。
课件提示自学内容:
1、读读你想读的句子。
2、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做做简要批注。
3、介绍民族风情。
3、全班交流。
(该环节设计,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通播放画面、指导朗读和泛谈体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结:
愉快的相见,盛情的款待,尽情的联欢,让主客忘了时间,忘记了太阳已尼偏西了。他们谁也不肯走,谁也不愿走,真是……(生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同时出示画面(该画面为夕阳西下,蒙汉人民告别的情景)。
是啊!大草原景美,人更美,此时此刻,我真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我的心情。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唱吗?
师生齐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原遍地花……”
(以师生同虽抒发感情的形式结束,使学生体会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化。)
四、自选练习
1、画草原风光图。
2、练写(选其一):
⑴写几句话赞美大草原。
⑵仿写一处景:
这次,我看到了……
3、摘抄你喜欢的词句,并适当写些点评。
五、课外延伸
搜集、阅读描写草原风光的文章。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2、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3、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4、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导读法。
2、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
⑴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⑵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⑶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2、学生活动设计
⑴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⑵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⑶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6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回顾·拓展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20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
4.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
5.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
6.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7.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扩展的知识面,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吸收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5、在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合作交流
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g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三、品读体验
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外貌:
性格:
神志:
动作:
善于表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巩固延伸
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
课堂练习
1.说说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3.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与象共舞
不慌不忙
聪明有趣善于表演
人象共舞
人——————和谐相处—————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独立完成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和搜集资料,了解到有关泰国风情,增长了知识。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8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知和感受。教师可以协助同学理清思路,让同学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知,比方: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知。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同学自由朗读,假如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惊涛骇浪,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示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同学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同学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同学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俺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同学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身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俺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俺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9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xx”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文中的“沮丧、懊恼、诅咒、难以置信”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新词佳句。
2、默读课文,能通过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态、行为变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的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小提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并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4、运用抓住课题及课文关键词句等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教学准备:
老师
乐曲:《月光奏鸣曲》,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认真朗读课文,抄写下列词语。
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
2、形近词组词。
锯()蹑()眶()受()
踞()镊()框()授()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沮丧————懊恼————诅咒————
和谐————洋溢————难以置信————
全力以赴————声望————安详————
慈祥————
4、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介绍主要内容:______
5、读课文找出人物的变化。
“我”演奏变化
家人情感变化
老教授鼓励言语的变化
像是据桌腿的声音
简直是个白痴
“是我打搅了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播放《月光奏鸣曲》。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二)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唯一的听众”是指谁?“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说明: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质疑可有多种角度,其中对课题的质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对课文的主旨也有了理解。
二、初读课文。
(一)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好好地读读课文)。
(二)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老妇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交流:()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请同学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对于文中这两位主要人物也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1、唯一的听众: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引读体会老教授的身份之高。“声望”就是——(名望),首席小提琴手则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这位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还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可见她是多么受人尊敬啊!
2、“我”:“音乐白痴”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理解“音乐白痴”:父亲和妹妹一开始认为“我”是一个——(音乐白痴),因为他们觉得——(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二)默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快速浏览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运用抓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理解“指点”并质疑。
1、结合妹妹前后评价的两句话。
2、理解“指点”(在技艺上进行指导、点拨。)
3、对照妹妹的话质疑。
说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统领全文中心的重点词语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同是又能梳理出文章的一条主线。
(五)小结。
老教授究竟有没有指点“我”?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我们要了解的。一般我们会通过什么指点别人?(语言传授,动作示范)。课文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美好的心灵。
四、作业。
基础题
1、熟读课文,抄写词语。(易混易错字)
2、多音字注音组词:藏()()调()()曲()()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沮丧————懊恼————诅咒————和谐————洋溢————难以置信————全力以赴————声望————慈祥————
4、抄写文中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5、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介绍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围绕着课题将故事主要内容完整地叙述出来吗?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觉得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吧!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们的故事中去吧!去沐浴爱的雨露,去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直奔重点,挖掘主题。
一个人由开始被人认为在音乐方面是白痴的、弹琴如锯桌腿的,到后来的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面对成千上百的观众演奏,这有多么大的变化呀!老教授究竟有没有指点“我”?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一般我们会通过什么指点别人?(语言传授,动作示范)。课文主要描写了老教授的语言,只要我们读懂了她的语言,就能解开这个疑问,进而感受她美好的心灵。
说明:直奔主题,要求明确,使学生学有方向,心中有数。
三、深入学习老教授的话,体会对“我”的鼓励和指点。
(一)初读老教授的话,理清线索。
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老教授说的话,并大声念出来。
2、交流,出示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句学生可能找不出,可让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第九节)
3、自读,读通句子。
4、引读,理清线索。
由于父亲和妹妹说听我拉琴是种折磨,于是,有一天清晨,我独自躲在林中练琴,恰巧遇见了一位老人,在我准备溜走时她对我说了这么几句话——(男生读)我被这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此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去林中拉琴给她听,而她也总不忘对我说——(女生读)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渐渐地,我开始变了,有一次,她竟对我说——(齐读,随机改成直接对话)
说明:通过引读,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二)细读老教授的前3句话,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过渡:初次见面时,“我”被老教授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因此才会有以后的每天清晨都去拉琴给她听的事情发生。
1、你觉得怎样的语言称得上是“诗一般的语言”。(节奏明快,语句优美)
2、自读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优美吗?
3、指名读读2—7节,划出老妇人看到和听到的内容。
师:这些话看上去很平淡,为什么会令我觉得像诗呢?老人是怎么会想到说这些话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初次见面的那天她看见并听见了什么?
交流,出示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琴声就像在锯桌腿。
我不由得诅咒自己:“我真是一个白痴!”
我的脸顿时红起来。
4、结合看到和听到的内容,想像老教授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
想像说话
师:现在你就是这位老教授,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内容,说说此时你会怎么想?
出示:老教授看到……听到……,心想……
随机理解“诅咒”,体会“我”的自卑。
“诅咒”就是咒骂的意思。“我”为什么要“咒骂”自己?(懊恼、沮丧到了极点。)
指导读句,读出懊恼的语气。
小结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通过彼此之间的互相补充,明白了老教授对“我”说这些话的用意。
5、体会“每天早晨”,感受老人告诉“我”拉琴贵在坚持。
老人最后还嘱咐我——(就在每天早晨),从这句话中你有没有听出来,老人其实是在告诉我什么?
6、再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自读,现在你就是“我”,听了老教授的这3句话之后,分别会有哪些感受?(同桌配合读读、议议。)
师生配合读,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7、体会“诗一般的语言”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这些话读起来感觉并不优美,但却令我觉得是诗一般的语言了吗?
8、小结: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妇人呢?(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9、指导朗读。
自由读句:这是一位老教授用心良苦的指点,自己试着读好句子,要注意语气、语调。
指名读
说明:通过细读老教授的“诗一般的语言”,再体会“我”的内心感受,突出了老人的善解人意,对年轻音乐人的关心、热情鼓励。
(三)质疑,理解第一个“秘密”。(学习第8节)
指导学生抓住两处“秘密”提出问题。(预设:秘密是什么意思,这两个秘密一样吗?)默读课文的第八节,我心里珍藏的这一个秘密是什么?你知道了吗?
(四)细读老人的后两句话,体会对我的鼓励。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毕升的执著和活字印刷术的深远影响。
(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读中体会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在读中感悟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投入。
(3)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体验。
三、情感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毕升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以及他对世界印刷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的牢记:梦想的实现在于实践,在于执著的追求。
重难点与关键
1、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中体会他的执著精神。
2、从直接描写毕升的语言、行为的语句中,感受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读题质疑。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抽生回答)
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的一次伟大革命。你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谁吗?
(生答:毕升)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毕升的梦想》。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相机梳理问题: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结果怎样?)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师出示几种读书的方法:
(a)、一边读一边勾画,在文中找出所选问题的答案并在句子下面做上记号;
(b)、一边读一边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你读懂了什么;
(c)、也可以在笔记本上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和佳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抽生回答问题,老师告诉学生把几个问题的答案联系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艰辛和美好。
1、师导:让我们一起走进毕升,看看他是怎样为自己梦想的实现而付出努力的?
出示句子“一个叫毕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着,好像丝毫没有感觉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湿了他的衣衫。”
(1)学生品读这句话,说说读懂了什么。着重体会“若有所思”和“丝毫没有”这两个词语。师板书:若有所思——雕版印刷不方便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毕升在街上若有所思,回到温暖的家里,他还是这样的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抓住“机械”“提醒”和“默默地”来理解。)
3、师导:为了能找到代替笨重的雕版印刷术的方法,毕升尝试了很多次。看看毕升尝试的方法好吗?为什么会失败呢?在文中找出失败的原因。
出示句子“为此,毕升冥思苦想了很久也没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来。”哪个词能反映出毕升在尝试失败后的表现?
理解“冥思苦想”这个词的意思,说明了什么?(“冥思苦想”说明毕升面对失败仍不放弃,仍在苦苦寻找办法,表明毕升的执著。)师板书:冥思苦想——木制单字效果差
4、 导读:执著的'毕升遇到了思维上的瓶颈,他能解决这个难题吗?看看,困扰他多日的难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从妻子说的话中你有何启示?(要留心生活,灵感就来自生活中)
5、无意中得到妻子的提示,毕升是怎样表现的?学生品读有关句子,这句话表明了毕升什么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师板书:茅塞顿开
6、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7、得到启发的毕升迫不及待地又冲入蒙蒙烟雨中,他要干什么呢?默读第六自然段,看看活字印刷术是如何诞生的。
抽生回答,师板书:黏土刻字窑中烧
8、师导:毕升的梦想实现了,新的印刷术带来了哪些好处?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1)、抽生说出有关句子。
(2)、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以往的印刷省时省工,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一本本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书籍开启了无数人的智慧,世界文化得到传播……一个普通的印刷工人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毕升梦想的实现靠的是什么呢?
(在于他不断地实践,在于他执著的追求。)
五、积累拓展
1、根据提示,复述课文。请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若有所思、冥思苦想、念念不忘、自言自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2、生活中,你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的感受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2
教材简解
《打电话》这篇课文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年轻人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啰里啰唆聊了老半天,浪费了别人不少时间。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教学重点
理解主要内容,学说相声,了解相声的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学说相声。
2、抓住典型语句,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幻灯片出示下列两组成语,让学生朗读。
啰里啰唆、废话连篇、拐弯抹角、婆婆妈妈、寡淡无味
简明扼要、斟字酌句、直截了当、言简意赅、风趣幽默
师:读了这两组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有人和你谈话,你喜欢怎样的表达?为什么?
2、师:看来,说话得讲究艺术。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几个有趣的人物。杨氏之子的风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打电话》,再次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检查预习,了解相声
1、师:读过课文了吗?文章里出现了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你会读吗?
嗞嗞、呃、耗子、啰唆、嘚儿啷甭
师:“嗞嗞”是象声词,“呃”是语气词,“耗子”是什么意思?
师:“甭”这个字最有意思,是个会意字。看到它。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2、师:老师也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它有点怪,跟我们以前的课文不一样!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生:都是人物对话!文章的内容是一段相声。
3、师:听过相声吗?听过谁说的相声?对于相声这一种有趣的表演艺术,你有哪些了解呢?
师:相声是说唱艺术之一,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逗观众开心,留给人们思考。从形式上看,相声可分为三种: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俩人的叫对口相声,三人以及三人以上的叫群口相声。《打电话》就是一段对口相声。
4、师:这样的课文,老师以前从没上过,真有点犯难。请同学们给老师出点主意,我们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生熟读课文,练习说相声。
师:要说好相声,得熟悉剧本,知道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相声里有几个人?各自有什么特点?说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什么表情?这样才能表演得到位。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相声的大意。
三、浏览课文,概括大意
1、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青年人打电话约他的未婚妻看戏,半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事,他却用了两个多小时。
师板书:半分钟?2个多小时。
设计意图:
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采用浏览的方式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教师的板书简洁却并不简单,可以诱发学生的思考。
四、批注重点,体会幽默
1、师:这青年人究竟怎么打电话的.?他说话有什么特点?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两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幻灯片出示: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2)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师:再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批注的?对于第一句话,老师认为他是在兜圈子,直接告诉人家自己是谁不就可以了吗?何必让别人去猜第二句,老师在后面写上了四个字——“画蛇添足”,谁不知道未婚妻是女的呀!
2、师:请大家细读课文,把你印象最深、最有意思的话画下来,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后面做上简要的批注。
3、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都找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句子,并写上了自己的体会。谁来把比的阅读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如下,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①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重复别人的话)
②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啰里啰唆)
③甲: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看看吧,好极了。腔美着呢,其中有一段我可喜欢了,就那段,小王,你现在不是没事嘛,你拿着电话,你注意,我给你学一学。你们几位等一会儿。小王,我现在开始学:唱山歌来……(婆婆妈妈)
④甲:没听见?还没吃饭呀?我给你准备吧。我买十二块饼干,我吃四块,给你留八块。(没话找话)
⑤甲:长安大剧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废话连篇)
4、师:你觉得这个打电话的年轻人怎样?你平时这样打过电话吗?
生:这个人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
师:他是在自己家煲电话粥吗?如果你是急着要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五、学说相声,感受乐趣
1、师:相声是用来表演的!如果我们像平时朗读课文那样读出来,就没有什么味道了。下面,老师找两位同学,来表演其中一小段。
师:他们俩说得怎么样?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师:下面,我们来听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表演的相声选段。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人家为什么能表演得那么有意思?播放原相声选段。
3、师:刚才,我们听了大师的相声,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说相声?
师:(待学生发言后进行概括)说相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吐字清晰,让观众听明白;
②轻松自然,适当添加“嗯”“噢”“啊”等语气词;
③适当使用儿化音,使之口语化,京味化;
④语气要夸张幽默,要有感染力。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同学们听听老师说得怎么样?
幻灯片出示下面两个句子,教师表演: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儿)吗?学习吗?(噢)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甲:嗯,京戏?不——对。嗯,评戏?不——对。越剧?哎!
5、师:明白了怎么说相声,相信大家能说得更好了。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同桌之间相互配合,说一段相声。待会儿,老师将选择表现优秀的同学表演给大家听。
6、优秀学生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六、总结特点,拓展延伸
1、师:本节课文,我们认识了一门新的语言艺术——相声,并学习表演了一段相声。让我们想一想: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要通俗,语言要口语化,让大家听得懂。
生:要高雅,要有教育意义,能留给人思考。
生:要幽默,听之让人发笑,思之回味无穷。
2、师:有名的相声艺术家很多,经典的相声剧也不少。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趣的相声说一说,还可以自己尝试着写相声剧本。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3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教学程序: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目的:
1、通过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我们筹划活动和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2、了解书信的写作要求,能在信中有条理地、具体地陈述自己的想法,提出正确建议,加强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按书信的格式和内容的要求,对自己的书信进行认真修改。
教学重点:
营造氛围激发活动热情,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活动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渲染氛围。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深感无比的'自豪!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对象。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土人情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交流方式: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电话、网络……
(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展现热闹的策划场面。)
三、集思广益,开展交往活动。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全班交流各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多姿多彩,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情况介绍联谊活动网上交流……
(2)你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都蕴涵着你们的想法和思想。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谈一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4.学生分组交流,最后形成共识,做到“六个一”:
A.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
B.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绍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家庭、学校的情况,并表达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写信寄信全要由小伙伴自己独立完成,表达真情实感。当孩子们接到远方朋友的回信时,要提醒他们保持联系,持之以恒,使友谊不断加深,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要提倡互相学习,教给孩子们怎样交友收获大。让孩子们从一封封信件这个小窗口中去找大世界,去了解对方小伙伴们的生活,珍惜今天,更加奋发努力。使孩子们通过信件从对比中找到自身的责任,找到助人的快乐);
C.给小伙伴送一本好书(将优秀图书送给小伙伴,使少年儿童通过读书、读报更新观念,获取真知,更茁壮成长);
D.给小伙伴赠送一件当地的土特产品;
E.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
F.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
四、深入探讨,课外实践交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出示联系地址与对象:xxxx
3.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异地的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共筑美好未来。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合作交流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品读体验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2-09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07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01-18
五年级下册教案语文10-08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29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9-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04-01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