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

时间:2024-07-13 14:28:1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整理卧室的意义,教育学生经常整理卧室,保持整洁卫生;

  2、了解整理卧室基本常识,学会整理卧室。

  教学准备

  每组请寄宿制学生准备被子一床。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说一说:早晨起床后你都做那些事。怎样才能保持房间的整洁?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26至29页。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教师讲解整理房间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开窗、整理床铺

  第二步打扫房间

  第三步整理物品及文具

  (2)教师讲解示范折叠被子的方法。

  (3)小组学习折叠被子,教师相机给予指导。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3)请折叠得最整齐的小组说说收获或体会。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1)参观学生宿舍

  (2)设计房间物品摆放。

  第二单元 剪纸艺术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2

  知识能力:

  学会自己包书皮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几种包书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回怎样压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新发了很多书,大家都很高兴,怎样才能使新书用的时间更长些,不坏那,老师有个好办法,那就是包书皮,包书皮的方法很多,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包书皮的用纸

  画报纸,牛皮纸,挂历纸等。

  2、纸的大小:

  根据书的大小而定

  3、怎样包书皮

  将纸对折,书脊与折先对齐

  将边留出4厘米左右

  然后压痕

  最后整理

  三、教师演示,学生边看边记过程

  四、学生自己练一练

  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即使解决,包书皮的`方法很多,你们可以自己在设计更美的方法。

  五、请同学们记住

  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六、总结

  自制冷饮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的洗脚的好处与坏处,感受和体验自己洗脚丫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向家长调查学生目前的洗脚情况,您的孩子在家主动洗脚吗?您的孩子一周洗几次脚?

  2、课件、温热水盆每人一个、毛巾每人一条。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可他现在遇到了麻烦,你们快去帮帮他吧!(看课件,先不放声音)

  (1)你们猜猜小宝宝遇到什么麻烦了?(他的鞋丢了,他的头发被小鸟住了......)

  (2)为什么他会遇到这样的麻烦?(他太脏了,不爱洗脚)

  2、你们听听小宝宝自己怎么说的。(再次看课件,放声音)

  (1)小朋友们,你们想想小宝宝的麻烦怎样解决的?(他讲卫生了,也爱洗脚了)

  (2)你们知道常洗脚有什么好处吗?(爱长个子,蚊子不咬,睡眠好......)

  (3)你们知道不洗脚的坏处吗?(被子臭,爱生病......)

  3、你们今后打算怎么做?(天天洗脚,常洗澡)

  二、提问,让用自己的小脚丫玩个小游戏

  1、要求:

  (1)和同伴一起看一看、比一比自己的小脚是什么样子的?

  (2)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2、小脚夹球比赛(用脚趾把地上的小球夹到篮子里,比比谁的多。)

  3、师小结:同学们的小脚可真有本领,把地上的球球全都收起来了,你们的小脚丫现在有什么感觉呀?(脚趾酸了,累了,脚上有土了......)

  三、比赛洗脚

  1、比比谁的小脚洗的干净。(注意:水温适宜)

  2、交流洗脚后的感受。(舒服,轻松)

  (四)延伸

  继续向家长调查课后学生的洗脚状况。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4

  一、 洗衣服常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洗衬衫的意义,教育学生经常换洗衬衫;

  2、了解洗衬衫常识,学会洗衬衫.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衬衫一件,盆一个,肥皂一天或洗衣粉少许,软刷一把,衣架一个。

  教学过程

  3、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说说你知道的洗衣服的常识。

  深浅分开、洗涤剂适量、羊毛衫要用专用洗涤剂等。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21至23页。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指导示范洗衬衫的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第一步清水浸湿泡。注意不要把不同颜色的衬衫一起浸泡,第二步:洗涤剂溶解、浸泡、揉搓。袖口、领口、腋下、下摆和前襟是易脏的地方,要多用一些洗涤剂,然后用手揉搓。硬领衬衫要用软刷刷洗。

  第三步漂洗。在清水中加小半勺盐,反复漂洗两三次,有污渍的`地方再用手搓一搓。

  第四步:挂晒:不能拧得太干,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晾晒。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1)判断正误,说出为什么?

  A、为了节省时间,妈妈把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三件衬衫放在一起同时洗。 ( )

  B、漂洗时在清水中加点盐,可以防止衣服褪色。( )

  C、硬领的衬衫,领子上污渍特别多,要用手反复揉搓。( )

  (2)回家后自己洗小件衣物。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5

  第一单元家政烹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家的新厨房

  教学目标:

  1、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会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选用灶具,学习各类锅的使用和保养常识。

  3、做生活的小主人,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新厨房整体布局的照片若干张、各种灶具、各类锅的实物或。

  2、学生准备:课前向家长请教厨房设备的名称及用途,尤其是锅、灶的安全使用和保养常识,以备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几年,许多同学家都搬进了新居,住的房子宽敞又明亮,厨房也改变了模样,让我们先来参观这样一间新厨房。

  二、常用的厨房设备

  1、这间厨房里有那些设备?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把它们的名称与用途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学生填表格)

  2、交流

  3、你们自己家的厨房里都有些什么设备?

  4、学生小组讨论。

  三、灶具的使用

  1、出示各种灶具的实物和照片。

  2、你家使用的是那种灶具?

  3、你做过饭菜、烧过水吗?说说你使用灶具的经验和体会。

  四、锅的使用和保养

  1、出示各种锅的实物和照片。

  2、说一说锅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3、看书P6,齐读“怎样使用和保养锅”

  五、拓展

  观看各种灶具和各类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当好小小采购员

  教学目标:

  1、制定购物计划、合理开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选购所需蔬菜、食品,学会看食品商标和辨别食品质量。

  3、培养与人交往的办事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电教设备或购物挂图,印制好购物计划表。

  2、学生准备:每人收集一个食品包装袋,上网查找相关信息资料,随父母去超市或菜场先体验、经历一次买菜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一定去过超市购物或者去过菜场买菜,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曾购买过什么东西,并说说你的经历和体会吗?

  二、购物要有计划

  1、出示问题“小苏科去超市买东西”

  问:小苏科带上30元钱就去超市,你们说他能很好地完成妈妈交给的采购任务吗?

  2、小组讨论,完成填表(书上P6)

  三、购买的食品要新鲜

  继续看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做家常菜(凉拌黄瓜)

  教学准备:菜刀、灯板、黄瓜、蒜泥、盘子、碗、调味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你吃过凉拌菜吗?你觉得味道怎样?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二、总结做法:

  1、凉拌黄瓜属于哪一类?你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吗?

  (学生讨论制作方法)

  2、请同学示范切黄瓜

  3、讲解注意点及制作方法。

  三、学生动手操作

  (各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视)

  四、评比

  小组民主评议,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评它?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做凉拌黄瓜,回家以后,我们还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做另外的凉拌菜,

  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多动手,多才按语,做生活的主人,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好帮手。

  六、拓展

  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学做家常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做家常菜(什锦菜)

  教学准备:

  1、原料:芹菜、藕、胡萝卜、花菜、香干、面筋、蘑菇等

  2、调料:盐、白糖、味精、麻油、食油

  3、厨房用品

  4、教师课前制作好一盘什锦菜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菜请同学品尝。

  提问:好吃吗?你知道这菜名吗?

  出示课题:学做什锦菜

  二、看看学学

  1、介绍做什锦菜的原料、调料。(同时出示,帮助学生认识)

  2、介绍制作方法。

  3、将有关的蔬菜出示。

  4、让学生说说这些菜要切成什么形状?(学生说教师提示并操作)

  5、把这些蔬菜分别放在开水里烫一遍,捞出沥干。

  6、在炒菜锅里倒入适量的食油,烧热,把以上加工好的原料放入,翻炒一会。

  7、加入适量的食盐、白糖、味精等。

  8、让学生说说制作的过程。

  三、学生做做试试。

  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品

  同学间相互评品,得奖小组谈体会。

  五、课外延伸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学做家常菜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了解烹调的基本方法及基本要求,了解常用的烹调原料,及洗涤炊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回家也让大家向父母讨教了,谁来说说你掌握了些什么方法?

  二、探讨烹调方法及基本要求

  1、学生讨论

  2、看书本第15页烹调及其操作的基本要求

  3、指导学习第15——16页常用烹调作料。

  三、网络学习

  上网浏览饮食类网站,老师可以提供几个网站地址

  四、学生谈体会

  看了这么多美食文化,有什么想和同学交流的?

  五、课后拓展,坚持学习做家常菜。

  第二单元技术初步小木工

  第一课时木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加工技术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理解技术革新的意义。

  2、认识、了解常见的木工工具,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基本的木料截取与连接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木工工具若干,有关木工技术的录像,或资料。

  学生:小钢锯、钉锤、起子、钢笔、直尺、大头针、乳胶、砂纸、木边料等,有关木工技术的信息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交流活动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到的一些关于木工技术的资料。

  如:鲁班的故事

  教师介绍一些木工工具的使用与注意点

  ①小钢锯的调整使用

  ②钉锤的使用

  ③起子的使用

  2、介绍木材的特点和用途

  ①楠木②泡桐③水曲柳④水杉⑤香樟

  3、解读、明确更各种劳动工具的操作规则与使用注意点,练习使用各种劳动工具。

  注意点介绍:

  ①工具使用

  ②纪律

  ③工具摆放

  ④空间

  4、组织学生进行对边角料的截取和连接

  学生操作

  教师从旁指导。

  第二课时模仿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木工制品的观察、分析,理解其制作原理,了解制作的一般工艺流程。

  2、正确运用木工工具,认真完成作品制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创新。

  3、培养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木工工具若干,范作(角尺、木凳、木蜻蜓、快艇模型等)

  学生:角尺、直尺、铅笔、美工刀、锯子、锤子、大头针、木块、砂纸、乳胶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作,学生小组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了解了哪些东西?

  (形状,结构……)

  师:谁能来试着说说这些制品是如何做出来的?

  学生交流

  2、教师介绍木工制品的一般制作流程,介绍连接木料的常用方法。

  制作流程:先设计后制作

  连接木料常用方法:

  ①胶合

  ②钉钉

  ③榫接

  3、制作角尺。

  师:下面,我们就自己来制作一把角尺。

  师:做角尺需分几步完成?

  学生交流

  学生在纸上画好草图

  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从旁指导。

  第三课时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到的木工知识和木工技术,自己设计、制作一件木工制品。

  2、培养学生对技术设计、技术实践及作品的反思和评价能力,养成亲近技术、积极主动进行技术探究的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其对作品的认知、鉴赏、创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鸟笼、信插、屏风、笔盒等学生设计的范作。

  学生:生活中的木制品(实物或),铅笔,直尺等工具及以前做过的木制品。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木工制品实物或,引导欣赏作品

  师:谈谈设计者的意图与设计方式

  师:说说看后自己的感觉

  师: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制作启发

  2、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木制品,谈谈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全班交流

  二、讨论设计

  1、讨论:①你想做什么木制品

  ②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提示构思作品的基本原则。

  根据讨论情况,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设计:先画成品草图,再商讨制作步骤,画出部件图。标明数据尺寸。

  设计创作常用技法:①加一加

  ②减一减

  ③扩一扩

  ④缩一缩

  ⑤改一改

  ⑥代一代

  3、创作:按照设计方案和制作步骤动手制作。教师指导,学生合作。

  4、装饰:“你做得怎样?能不能再装饰或修改一下,使作品更漂亮或功能更多些?”

  三、学生评价

  1、组织学生互评

  同组间互相评价自己组内组员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等。

  2、组织自评

  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需改进的地方

  第三单元技术初步小塑料工

  用塑料材料制作

  单元解读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塑料制品与生活的关系。

  2.通过操作实践,掌握简单技巧,培养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呵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模仿制作:一课时。

  2.设计制作:一课时。

  模仿制作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感知作品(盆景、杯垫、毽子、彩球),了解制作方法,分析制作步骤,熟悉材料和工具。

  2.实践操作,完成作品,并通过评价对作品进行改进、完善和创新。

  3.培养学生在制作活动中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范作如盆景、杯垫、塑丝毽子、涤纶彩球各一套。

  2.师生共同准备:

  (1)塑料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2)假山欣赏。

  (3)工具:剪刀、美工刀、圆规、毛笔、针、梳子。

  (4)材料:泡沫塑料板、各色塑料管、涤纶薄膜、塑料、各色称纸、双面胶。

  三、教学过程。

  1.认识、了解塑料的种类和特点。

  (1)一一展示书上的各种物品。问: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2)学生介绍自己对塑料材料的认识。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了解塑料的发展、性能、特点。

  对生活的作用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实践操作,完成作品。

  (1)展示四种常见的塑料小制品。

  观察意识哪个这些作品,说说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

  “盆景”选用泡沫材料,采用分割、胶合、挖刻、上色灯操作方法。

  “杯垫”采用分组捆扎的方法。

  “塑丝毽子”采用对折、穿绳、打结、梳丝等方法,将塑料丝绳制成毽子。

  “涤纶彩球”采用了分组制作的方法,运用了画、剪、卷、贴的方法制成喇叭状,最后用针线进行组合。

  (2)学生制作作品。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学习制作哪件作品?

  3.评价,完善作品。

  组内交流作品的制作过程,经验得失。

  4.全课小结。

  学生谈谈体会感受。

  5.组织作品展示。

  设计制作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塑料手工制品,在讨论中完善作品,并动手制作,完成作品.

  2、培养学生对设计技术、技术实践过程及产品的思考和评估能力,养成亲近技术、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提高美的感受力、鉴赏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式塑管小动物,泡沫塑料雕刻工艺品,塑料花等塑料制品。

  2、学生准备:

  3、收集到的各种塑料工艺品,自己制作的小塑料作品,铅笔,尺,白纸,收集到的各种塑料材料等。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

  出示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让学生评价。

  请你看看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提供相关,激发创作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塑料材料制成不同的作品。

  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及作品,让学生谈谈作品的构思、用料及技能技巧上的独特和巧妙,启发创新思维。

  3、说一说。

  阅读书本“说一说”,回答问题。

  4、设计制作。

  问:看了以上的一些,给了你什么启发?你能设计一件塑料手工作品吗?

  学生按以下步骤创作:构思、讨论,设计、画出草图,准备材料、工具,制作、修改。

  提醒:在使用美工刀、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5、评议。

  展示作品,在小组内交流、评议。

  作者向全班同学介绍思路和创作过程。

  6、全课总结。

  学生谈体会、感受。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依照图样,设计制作“纸板插接公鸡”。

  2、会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动物。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硬纸板一张、剪刀一把、胶水一瓶、彩笔一盒、动物图画若干幅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展示一些可爱的动物造型,欣赏、评价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64至66页,感知“纸板插接公鸡”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教师讲解示范制作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画样、裁剪。

  第二步、剪插口。插口宽度应和纸板厚度相同。

  第三步、折叠。

  第四步、将各部分对应插接。

  (2)学生实践操作。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2)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3)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动物。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7

  教学目的:

  学会做简单的家务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添生活情趣。

  工具、材料:

  高压锅或电饭锅,水、米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动手煮饭的兴趣。

  二、学学做做

  (一)高压锅煮饭:

  1、拣米、淘洗、加水。

  2、检查密封圈、排气孔后加盖。

  3、先用旺火烧煮,冲气后调成小火焖3——5分钟。

  4、待锅冷却,锅内气压下降后,才能旋开锅盖。

  (二)用电饭锅煮饭:

  1、注意电饭锅内胆与外表面要抹干净。

  2、插电时要注意安全。

  三、想想练练

  1、淘米时,是不是淘洗的次数越多,洗得越干净就越好呢?

  2、回家练习煮饭,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妈妈的好帮手。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菠菜种子和其他种子的不同点,了解种植过程。

  2、能动手播种菠菜种子,并愿意常常照顾它们。

  3、体验种植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菠菜种子、洒水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菠菜种子

  1、今天我发现同学们带来一种奇怪种子,你们想看看吗?

  2、每人拿3颗种子观察它们是什么样子?猜猜是什么种子?

  二、种菠菜

  1、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菠菜种子,它想请大家帮他找家。你有什么办法?

  2、怎么种菠菜种子呢?

  三、讲究个人卫生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9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们了解纽扣的有关知识,宏扬传统文化。

  2.通过本课实践了解纫针、打线结、钉纽扣的方法,学会利用合适的针和线钉纽扣。

  二、能力目标:

  1.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老师要求收集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3.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学生收集和汇报资料使学生理解纽扣中的文化。

  2.学会纫针、打结、钉纽扣的方法。

  难点:掌握不同纽扣的不同钉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式各样的扣子、针、录相带、电化教具等。

  学生准备:各种针、线、纽扣、卡纸、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找出不同的地方?看看谁的观察能力强?(自由答)

  师:那就让我们帮他把扣子钉上。(学生操作)(出示课题)

  2、激发学生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了什么样的扣子?(自由答)

  师:哪一组汇报一下你们都收集到了多少种类的`扣子?

  师:好,老师这还有这样的一些扣子,请同学们看一看。

  师:你能说出衣服上为什么钉扣子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出示实物)

  师:纽扣有这么多的作用,谁来说一说钉扣子需要什么工具?(出示板书)工具:针、线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针,哪位同学到前面汇报一下你们收集到的针。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同学们准备好的线,请大家把它举起来。

  (学生展示)

  师:钉扣子选择线时要注意线不能太粗,线的颜色也要与扣子搭配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中是如何教我们钉扣子的,大家边看边想钉扣子需要哪几步?

  (录像演示)

  (1)纫针:

  (2)打线结:

  (3)钉纽扣

  师:谁来汇报一下钉纽扣一共分几步完成?都是什么?(出示板书)

  师:同学们今天带来了很多种纽扣,可在录像中只示范了两个眼儿纽扣的钉法,如果给你一个不是两个眼的扣子,你能钉好吗?(生答)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在钉纽扣比赛中能安全操作,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课件演示)

  3、学生研究实践:

  师:希望同学在分组实践时先一起研究一下你带来的纽扣该怎样钉?(学生研究实践,老师辅助指导)

  4、师生共评: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看一下。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钉了几个纽扣?都是几个眼的?(学生汇报展示)

  师:谁能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5、师生共结: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今天我们学会了钉纽扣的步骤,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10

  第一课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2、初步使学生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

  教学难点: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

  教学准备:书包、课本。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我说一个谜语,大家听好,考虑好了再举手回答谜底。身体短来耳朵长,各种知识肚中装。上学我要把它背,放学我要它帮忙。

  书包是同学们离不开的物品,我们要把各种文具、作业、练习本、书本等装入书包,然后背着书包进入学校学习,放学时,又要把学习用品装入书包,背着它回家去。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怎样用正确的姿势背书包,正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装书包

  1、整理分类。

  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较多,有课本、作业本、橡皮、铅笔、文具盒等。先将这些东西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课本类,一类是作业本、练习本类,还有一类是文具类,如橡皮、铅笔、小刀等。然后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语文课时多,放在最上面,其次是数学,依次是思想品德、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社会、劳动。要让学生记住这一顺序,以便取放。作业本、练习本也要按照科类或按课上使用课下使用分,文具要装入文具盒内,让学生练习,同桌检查。

  2、装书包。

  所有的学习用品整理分类后,即可装书包,要先装课本类,再装练习本类,最后装文具类。装好后,同桌要互相检查一下,然后,老师训练学生熟练地取出、装入某种学习用品。反复练习几遍。书包整理好后,要放在桌洞里或桌旁,如果在家里,可以放在自己的写字台上或挂在适当的地方。

三、讲授背书包

  1、认识不同样式的书包:单肩式、双肩式、手提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双肩式书包。

  2、背书包的方法。单肩式书包可以将带子直接挂在左肩或右肩上,书包顺势垂挂在左腰或右腰下;也可以将书包带子套过头,带子挂在左肩,书包垂挂在身体右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背法,都要将书包带子的长短调整好,而且左右肩轮换使用。

  3、可简单介绍一下手提式、双肩式书包的背法。

  四、练习背书包。

  可按小队分组,让学生背起书包,在教室里走一走。

  五、小结。

  第二课整理书桌

  教学目标:使学生们认识到整理书桌的意义,学习整理书桌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按物品种类及数量摆放。

  教学难点:摆放物品要整齐,要有一定的顺序。

  课前准备:带有抽屉的书桌1~4张,每桌配有大小不同的书、杂志、字典、日记本、笔记本、成绩手册以及铅笔、水彩笔等文具用品,还可以配有台灯、小花瓶和有课程表的小镜架等物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可根据课文向学生讲讲玲玲平时是怎样注意整理书桌的。通过一起讨论,让学生们明确养成经常整理书桌的习惯对提高学习效率是有好处的,而且知道我们要养成注意整洁、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习惯就要从整理书桌这些小事开始。

  二、可让几个学生向全体同学示范一下他们是怎样整理书桌的。在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请这些同学向大家说明乱放物品有什么坏处,为什么要这样整理。从而让同学们知道:

  1、物品乱堆乱放,会浪费桌面和抽屉的空间,摆放整齐会使可利用的'空间扩大。

  2、物品堆放太多或放置杂乱,既防碍书写和展书阅读,又会干扰视线,使人的注意力分散。

  3、物品乱堆放,取用时要东翻西寻,很不方便,浪费了时间,而且难以清点,甚至是遗失了也不清楚。

  4、乱堆放易损坏物品。

三、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判断怎样摆放才合适。

  四、由于各人家庭条件不同,所以各人的书桌大小、物品种类和数量也不一样。可以让学生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书桌是如何摆放物品的,这样放带来什么好处。

  五、可以进行整理书桌的比赛。在每轮比赛前,教师摆放物品时,在物品种类,数量和位置上都要作些变动,以培养学生据不同条件整理的能力,同时也增添比赛的气愤。

  六、本课还要求学生学会经常整理好教室里的书桌。要向学生提出整理教室书桌的要求。可让学生动手练习整理,然后进行检查、评定,提出表扬。

  第三课安全第一

  教学目标:学会沉着、冷静、及时、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保证人身安全。

  教学重点:流鼻血的自救与护理。

  教学难点:学会沉着、冷静、及时、有效地处理紧急情况。

  教学准备:《手指被铁门压破》的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谈注意安全的必要性。

  二、学学做做

  1、防灾的安全:地震、玩火、雷雨、煤气泄露、电起火时的安全。

  2、外出的安全

  3、门户的安全

  4、受伤后的自救:手指破了、被烧伤、流鼻血的自救、护理。

  三、想想练练

  1、讨论图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否正确。

  2、同学们一起讨论,还有哪些方面应注意安全,怎样才安全?

  3、进行安全知识游戏。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制作步骤图,掌握制作方法。

  2、了解大红花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喜庆装饰工艺品。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红色皱纹纸3张,剪刀一把细绳一根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朗读小诗《大红花》

  (2)阅读教材51至53页,感知大红花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教师讲解示范大红花的制作步骤方法。

  第一步、裁纸。把纸裁成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正方形。

  第二步、折叠。把3张裁好的皱纹纸叠放在一起并对齐,然后一正一反来回折叠成宽2厘米的长条。

  第三步、扎紧。用细绳从中间扎紧。

  第四步、剪角。把两头剪成圆角或箭头状。

  第五步、展开。把纸一层一层地拉起展开,大红花就做成了。

  (2)学生动手操作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展示学生制作的大红花。

  (2)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3)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红花代表关荣,戴上大红花是一件令人感到十分骄傲的事。你最想把大红花献给谁?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七巧板,并能根据图例制作七巧板。

  3、学会使用“七巧板”拼接图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一块,颜料一盒,直尺一把、剪刀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激发兴趣

  七巧板是我国传统的.益智玩具,在国外被称为“唐图”

  (2)自主阅读教材第57页。

  (3)看图学习制作七巧板的方法。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指导学生按照图样,用正方形纸剪切出大小三角形5块,正方形1块,平行四边形1块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2)拼图,体会创造性游戏的快乐

  怎样才能拼摆好七巧板呢?这儿有一首儿歌七块小板都用到,不能多来不能少。不能重叠,不能离,七块小板紧紧靠。先想想,再拼拼,拼拼、想想有创造。多动手,多动脑,看谁拼得多又好!

  (3)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完成七巧板的拼图,看哪一组拼地最多做好。拼完后,给拼图赋予一定的意义,准备交流。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所拼的图案,向老师、同学们说明自己所拼图案的意义。

  (2)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3)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学会正确操作彩色电视机。

  2、了解彩色电视机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避免不当操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一台常用性的彩色电视机(若有条件的话)。有条件的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6组,准备与小组数距相等的电视机。每一小组准备一把之一用的皮尺。

  2、学生准备:事先了解家中彩电的品牌,屏幕对角线的尺寸以及平时观看电视时离开屏幕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碳化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是否喜欢看电视?平时喜欢看什么节目?让学充分交流,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读毒、说说、了解屏幕尺寸含义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后了解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然后归纳出:(1)电视机在每个家庭中是十分重要的设备。可以让叙述交流看电视增长了那些知识。(2)了解电视机屏幕尺寸的`大小及相应的观看电视的最佳距离。可以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教师里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以增强认识。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家中的彩电是什么品牌,屏幕对角线的尺寸是多少,你观看电视时离开屏幕的距离有多远。情绪水对照一下肯稳重的表格,看一看自己平时观看电视机时,与最佳距离是否一致,便于今后调整,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恰当的距离看电视可以得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也有利于保护视力。

  (四)做做、议议、明确做法、掌握要领。

  让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操作。指导学先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电视机和遥控器上各个按钮的用途及观看电视时的操作方法。学会操作后,要充分调动学社以往的经验,让学生说说怎样正确使用和保养电视机。

  在学生说到电视机的摆放位置时,可组织学上讨论:电视机摆放在怎样的位置才合适?讨论后,教师和学生共归纳:(1)电视机应放在荧光屏不会直接受到阳光照射的室内;(2)远离热源,放在通风,干燥处,而不应放在潮湿的地方;(3)不要放在厨房附近,以避免油烟。(4)不要放在如书架或嵌入式壁橱等封闭地方。

  在雷雨天气时,怎样注意防雷安全?让学生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最后学生自己:(1)雷雨天气时,从电源插座上拔去电视机的插头;(2)放下天线;(3)不要去触摸电视机的任何部位。

  (五)评评,学习结果。

  小组互评,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洗鞋的意义,教育学生经常洗鞋,保持鞋子卫生;

  2、了解洗鞋常识,学会洗鞋。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布鞋或胶鞋一双,鞋刷一把,盆一个,肥皂一条或洗衣粉少许。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明确要求

  (1)谈话:当布鞋和胶鞋弄脏或穿了一段时间后,不仅外观不好看,而且气味也不好闻,这是就要换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洗鞋。

  (2)阅读课本15只17页,弄清洗鞋的步骤和方法。

  2、引导示范 动手实践

  (1)指导示范洗鞋的'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洗鞋方法。

  第一步:浸泡初洗。在水中轻轻洗刷,刷掉鞋帮表面和鞋底上的泥土。

  第二步:细洗。在鞋内、斜面、鞋帮擦上肥皂或洗衣粉再用鞋刷依次刷洗。

  第三步:清水漂洗。一般要漂洗两三次。

  第四步:晾晒。将鞋帮撑起,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胶鞋不要放在烈日下暴晒或火炉旁烘烤。

  (2)实践练习。各小组学习洗鞋子。

  温馨提示:

  a、换水时不要把水撒泼在地板上。

  3、展示评比 交流收获

  (1)写一写:我的主要收获,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2)评一评:从活动准备情况、步骤方法、成果质量三方面进行小组自评。

  (3)请洗得最干净的小组说说收获或体会。

  4、拓展延伸 实践创新

  (1)小结:经常换洗鞋子既卫生,又可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还能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娴熟的劳动技能。

  (2)回家后按照洗鞋的步骤方法帮爸爸妈妈洗一次鞋。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道注意个人卫生应有的要求和措施。逐步养成注意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学生中重视个人卫生和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典型事例。

  教学重点:

  掌握注意个人卫生的要求和措施。

  教学难点:

  培养讲究个人卫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教师首先提出为什么要注意个人卫生,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搞好个人卫生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而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社交活动,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师按课文逐条讲述注意个人卫生的措施,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卫生习惯进行指正。(可组织学生自己讲)

  (1)要求冬季一般一周或者半月洗澡、洗头一次;夏季每天洗澡一至二次,每周洗头二次。

  (2)要求每天早晚要刷牙、洗脸,饭后漱口。

  (3)要求指甲每周剪一次,趾甲每周剪一次。

  (4)衣裤脏了要及时换洗,女孩子衬裤一周至少换两次。

  (5)理发要求一般冬季每月理一次,其他时间可根据季节而定。

  (6)要求每天晚上洗屁股、洗脚。

  三、教师除了按课文对学生提出个人卫生的要求外,还可补充其他方面的'一些要求,如盖的被褥、用的手帕要勤洗勤晒;洗脸和洗脚毛巾要定期搓洗、消毒等。

  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注意个人卫生的几点要求,鼓励学生学会洗漱一类的劳动。诸如洗红领巾、小黄帽、手帕、袜子等。逐渐学会洗衣裤等。

  五、洗脚常识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案】相关文章:

劳动与技术教案06-02

劳动技术课教案04-11

劳动技术课教案04-12

劳动技术课教案通用05-30

劳动技术课教案(精品15篇)06-1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3-0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0-01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0-06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经典】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