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童年》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以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童年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课前准备:
童年图片资料、色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二、教授新课:
1、导入,播放课件(全班同学的照片)
2、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简单介绍《流民图》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欣赏战争时期的作品。
3、分析绘画中的构图,展示《翻身奴隶的儿女》(演示课件)“S”形构图。
4、分析画中的人物动态,了解不同创作材料的特性,指导学生看书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评价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示课件,展示其他绘图画形式。
6、尝试一重表现形式,知道学生绘画、制作。
三、布置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评
《童年》教案2
【教材简析】
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生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
童年的发现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从课题着手,同学提出自身最想了解的问题,五年级的同学已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因而同学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身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动身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考虑: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身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身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研讨交流,理清脉络:
⑴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引导同系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⑶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⑷ “我”经过考虑、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身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安排作业
用自身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同学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身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⑴结合自身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⑵引导同学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身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小朋友: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小朋友: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朋友: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办。”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
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鼓励同学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发明”“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沿的幻想”“我们也要培养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身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安排作业
1、写一写自身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练习设计】
1、写出近义词:
祸患──迷恋──妨碍──
2、写出反义词
轻盈──澄澈──
3、理解句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资料】
1、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
2、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3、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植物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
4、繁殖:生物发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5、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底。
《童年》教案3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间真挚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诱发阅读期待
童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有居住了12年的小屋,有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的田园生活,相信也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
是啊,这个“朋友”可能是你儿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你养过的小鸡、小猫、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个布娃娃。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前苏联作家——维?德拉贡斯基,让我们听一听他的童年回忆。(板书:童年的朋友)
【设计意图】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愿意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二、切入重点,明确学习目标
进入“快乐读书屋”,打开书95页,首先找同学读一下题目上方的文字。谁来说说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把握的重点是什么?(课件出示学生凝练后的学习重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我”与童年的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寻找并把握学文的重点,把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展开自主学习。
三、提出要求,自读整体把握
明确了学习课文的重点,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出示读书要求:(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能读出感情;
(2)边读边想:“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谁?它和“我”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读书要求清楚明白,学生在读书要求的引导下开展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容充分。
3、对照检查,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情况的检查:认读词语开火车领读 如:拳击家、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等。
(2)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它和“我”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板书:玩具小熊 (一只什么样的玩具小熊?)
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来的——黄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用一个纽扣后补上的。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板书:要当 不想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填空形式降低了难度。
四、巧设话题,体会交流感悟
1、默读第18自然段,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非常亲密)
2、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哪个词语最能感受到“我”和小熊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板书:形影不离
3、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再读这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我”和小熊的形影不离,用直线画出来。
5、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那时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调羹喂它;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
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想象还有什么时候?(指导学生读出“我”回忆美好往事的甜蜜。)
读出“我”和小熊关系的亲密无间,读出曾经的难舍难分。
引读:所以“那时候,我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
因为那是“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的————”(真正朋友)
教师总结:那时的我甚至为了它,把命献出来都舍得。带着这份感情再来齐读这两句话。的确,我和小熊就是这样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
所以已被丢弃在筐底的、残缺不全的小熊依旧“用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我想对小熊说:“ ——————————。”(此时,你就是那个曾经与小熊为伴,与它形影不离的小熊的主人,你想对它说点什么,把你此时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的确,这是小作者最真实的内心独白,他陷入了深深的疚愧之中。
可为了不让妈妈从声音里猜出“我”的心事来,“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掩饰了内心的自责,哪种方式?
直击最后一段,抓动词“转过脸去,沉默了好长时间”“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动作描写)
这种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作者是怎样呈现给读者的呢?你能尝试着归纳一下作者展开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吗?
1、通过动作,反映人物心理《童年的朋友》
2、直接刻画,交待人物心理(刚才的读写结合训练)
3、通过想象,表现人物心理《卖火柴的小女孩》
4、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心理《十里长街送总理》
布置作业:请尝试着用其它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呈现文中“我”当时内心的自责。
【设计意图】
五、总结全文,迁移拓展阅读
童年的朋友只是这只小熊吗?也许是更多的可爱至极的玩具,也许是那些最亲最近的人,也许是几本精彩绝伦的故事书。对,是所有曾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同学们,童年生活的回忆是美好的,让我们好好珍惜吧!
阅读:高尔基 前苏联作家 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其中《童年》中的同名作品《童年的朋友》。你知道他童年的朋友是谁吗?(他的外祖母)为什么把自己的长辈称为“童年的朋友”?不妨课余时间拿来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童年的朋友
形影不离 一心一意
(玩具小熊) 真正朋友
《童年》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突出“趣”字,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突出。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理解题意,明确《童年趣事》的选材范围。
教学难点:把所选择的材料加工整理,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做到言之有序,内容要具体,中心要突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同学们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老师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尽管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经历,人的童年是不尽相同的,但有一点是一样的,童年的故事都让人难以忘怀的,因为童真,因为有趣,因为幼稚,故事就多了几分色彩。生活中的'每一天,你们身上都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明读作文提示,思考,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前前后后法身了那些有趣的事,有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3、教师指导解题
《童年趣事》这个题目,选取什么材料,怎样写法? 让学生讨论后总结出:
(1)、要写出童年时代的生活。
(2)、要写出“趣”来。
(3)、要写出童年的特点。
(4)、从题目看,不限写一件事。但《童年趣事》老师要求写一件事。
三、出示范文,启发点拨,指导选材。
出示《童年趣事》与《童年记事》两篇范文,进行比较,他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共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小结:相同点是都写童年时代回忆的事,都是既可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的题目。不同的是《童年趣事》突出一个“趣”字,不应该是有意的,难忘的事或值得回忆的事,《童年记事》不应是有趣的,应该是有意的,难忘的或值得回忆的事。
教师出示讨论题:
1、《童年趣事》文章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的吗?有意思的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
3、你能把这篇文章换个题目吗?
4、回顾生活,启发选材。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的趣事就如同一颗颗珍珠,你能采一颗与大家分享吗?把你的趣事用一两句话告诉大家。学生交流,师生评价是否符合写作要求。若学生谈了`有趣的并积极向上的,应该给予表扬,如果说得有趣、但却是低级的、庸俗的、没有积极意义的事,不值得去写。拿出你的笔,把你经历的趣事写出来吧。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再次明确写作范围,要求在三十分钟内完成450字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少数写作文有困难的同学适当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
五、学生自改、互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互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选择两篇习作读一读,简单评改。
教师总结:
《童年趣事》与《童年记事》两篇范文
板书: 童年趣事
(1)、要写出童年时代的生活。
(2)、要写出“趣”来。
(3)、要写出童年的特点。
(4)、从题目看,不限写一件事
《童年》教案5
一、词语积累
1.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读jīn。如:听爷爷讲他过去的苦难,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2.轻盈:这里形容动作轻快。如:她迈着轻盈的步子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3.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在集体生活中要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4.绞尽脑汁:费尽脑筋,拼命地思考。如:这道难题我绞尽脑汁也没找出答案。
5.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如:周老师很严厉,讲话时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祸患—灾难迷恋—痴迷妨碍—阻碍惊讶—惊奇
反义词:轻盈—笨拙澄澈—混浊
三、难句讲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我”被轰出教室,是因为在老师讲课时发笑,被老师误解,受到了处罚。“我”把自己的这种遭遇与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有时还受到驱逐与迫害的人联系起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当人们还不理解、甚至误解了某位科学家的发明与发现时,他难免会受屈甚至受到迫害。当然,“我”只是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并不是说老师在“迫害”他。
在科学史上,科学家受迫害的事例很多。如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
四、难段讲析
课文第三部分(“又过了三四年”到课文完)
这部分课文,讲的是“我”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之后三四年的事。上课时,当老师讲到达尔文的观点时,“我”兴奋异常:因为自己早在九岁时就已经发现了相同的规律,因此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把“我”轰出了教室。但“我”在困窘中也明白了世界上一些有重大发明、发现的科学家为什么会受到驱逐和迫害了——那是因为他的发明与发现还没有被人们理解或被人们误解为异端邪说了。
这部分讲的“我”童年的发现的.最终结果。虽然这结果是悲剧式的,却也使“我”深有感悟。
五、篇章学习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讲“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我的发现起于梦中飞行”到“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讲“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第三部分(“又过了三四年”到全文完),讲“我”在课堂上得知自己几年前的发现竟然与达尔文的理论完全相同,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也深有感悟。
本文是对往事的回忆,回忆的内容按时间先后安排。文中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这些描写把“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过程中及受老师惩罚前后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了。
《童年》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我”发现的过程。
3.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谈感受,并体会作者童年时善于提问、乐于探索的精神。
4.说说自己有过的“发明与发现”,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回忆童年的发现吧!(板书: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得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大家读完课文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课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
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指名说。
课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请大家把这两句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短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师: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
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
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
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
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
师:大家真会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家的合作探究进行得非常棒!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根据板书回答: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5.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2.课后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见会飞 请教原因 痴迷研究 发现原理
敢于提问 不断探究 大胆想象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一文,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才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童年》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小幻灯片1
(一)如果老师是第一次来金都小学,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我发现我可以动脑筋想办法:“只拣儿童多处行,”我呀,跟在你们后面就能找到这里来啦。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能把我给引来了。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过什么有趣的发现?
(二)课文中的“我”因什么现象而去探索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童年的发现》,去了解清楚。出示幻灯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指名分节读通课文。
(二)小组检查读课文,边读边思: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出示幻灯片
(三)交流: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怪现象?出示幻灯片
(在我身上发生了这样一个现象。几乎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而且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1、随机理解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
2、理解“几乎、似乎”在文中的含义,并且试着说一句话。
3、仿照课文样子,找句式先说后写。出示幻灯片
我对__________是那样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__________是那样__________,那样__________,似乎__________,就能__________。
4、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四)交流:我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三、回顾小结
课文中我对每天夜里做梦飞翔感到迷惑不解,从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揭开谜团。出示幻灯片
(一)朗读课文2-9节,思考: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揭开“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谜团的,找出文中作者所用的方法。
1.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2.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所用的方法之一。板书:请教老师。
(二)他问了老师哪些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1.默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同桌讨论,大组交流。
板书:为什么会飞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生长为什么生长的时候就要飞
长身体晚上细胞不停地繁殖人还是鸟?
3、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刨根问底)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求知若渴、刨根问底的精神。
(三)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又是怎样做的?我的问题解决了吗?自己又探索了一个什么问题?后来又是怎么探索的呢?
1.自己读课文12、13段。从“为什么是九个月呢?”、“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可以看出我探索的方法是什么?(自己提问也就是勤于思考)
板书:勤于思考
2.比较句子:
①我的身体轻盈,随心所欲。
我的身体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
自由轻声朗读:体会“那样”在句中的作用。(表示程度深)
②高年级,离我们遥远,而飞行仍在继续。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仍在继续。
比较读,读出强调语气。
仿照例句,学习用“那样”造句。(大山里的空气新鲜,简直是个大氧吧。)
自由用“那样”造句。
3、为了这个发现我思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认真、痴迷)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什么意思?你能用换词法来解释下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从哪里体会出作者绞尽脑汁?梅花香至苦寒来,所以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自豪)
4、介绍“画地图”
补充:达尔文的人类起源的观点
板书:独立发现
二、抓住“发现”,感知“我”的探索精神。出示幻灯片
(一)读句子:三年以后,我升入了高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年轻的女老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将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理解:一本正经。
(二)当我想起自己的发现,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自己的发现是什么?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理解:情不自禁。(板书:得到证实)
教师点拨比较:我的发现与达尔文的人类起源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想象一下当时作者会想些什么?
(三)而我的情不自禁的笑竟然被老师误以为是不怀好意,于是我被“请”出了教室,并明白了一个道理。
理解句子: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发展,常常会伴随着驱逐和迫害。
资料介绍:历史上因发明与发现而遭受迫害的事例。
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哥白尼: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不然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师: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有勇气去面对……)
(五)教师小结。从“我”探究人的起源过程中感悟到了那些科学的探究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与伙伴交流;向老师请教;带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进行大胆想象)
三、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发明了蒸汽机。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四、扩展延伸、出示幻灯片PPT
1.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2.推荐名言,激发学生不断探索、钻研的精神。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富于幻想
怎样发现?请教老师勤于思考
痴迷研究执着探索
发现规律大胆想像
《童年》教案8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讲述自己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讲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交流童年故事,拓展学生的思路,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重点考察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放多媒体出示自己童年的照片,给学生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2、你们觉得老师的'童年怎么样?
3、老师也特别想知道你们的童年中有哪些难忘或有趣的故事?谁想说说呢?(学生纷纷举手)
二、全班交流,分享快乐。
1、指名说。(要求发言者的发言清楚、故事完整,尽量吸引大家。)
向其他同学提出要求:1)认真听这位同学的发言,听听他是否能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2)声音是否洪亮。3)你觉得他的故事哪最吸引你?
2、学生评析。
3、学生推荐。你们还想听一听谁的故事?
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根据他的故事,你可以向他提一些问题。
4、发言者根据提问者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可做指导。
5、在这些发言的同学当中,你最喜欢说得发言呢?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从发言的声音、事情的完整、条理、语句的通顺、故事的难忘或有趣方面评析)
教师鼓励有进步的孩子。
三、小组交流
1、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小组的同学。
(要求:组长组织小组同学,其他同学认真听,当发言者说完后可与他交流,当所有同学都说完后,进行评析。)
2、填评价表。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总结在这节课中收获。
2、教师总结:表扬同学们的优点,尤其是有进步的同学。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教学总结与反思:
1、听了徐轶老师的讲座,我对口语交际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在设计时我注重了以学生的“交际”为核心,从课上一开始,通过创设情境,老师先与学生交流:“你觉得老师的童年怎么样?谁想把你的故事也想告诉大家?”这样调动了学生想说的欲望,学生就乐意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整堂课始终以“交流”为主线,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倾听、表达和应用的能力。我还提出了让发言者的发言吸引大家,这就让学生注意了发言时要有技巧和策略。
2、在评价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从评价发言者讲述的内容、交流时的行为和态度及其它能力方面进行评析,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以提高。
3、在活动中,我关注了全体学生,改变了以往只叫部分学生发言的模式,采用了“教师指名——学生推荐——小组交流——全体参与评析”的方式,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总之,通过听讲座我更新了观念,改变了教学策略,使口语交际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童年》教案9
第一课 童 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摇啊摇》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
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体验6/8拍的强弱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 电子琴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1、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复习歌曲 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师弹奏旋律)。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教后记:
第二课时《童年的回忆》
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童年的回忆》
2、歌表演《童年的'回忆》
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 》《丢手绢》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三 、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
教学难点:能够给乐曲分段 说出每段乐曲的情绪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2、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
二:新课学习:
(一) 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 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放背景音乐)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 听音乐: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 快 慢
<难点解决》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引出“中速” 并板书。
3、 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教后记:
第三课时《小酒窝》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酒窝》
2、表演歌曲《小酒窝》
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酒窝》,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
三、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
三、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酒窝》
教学难点:给歌曲编创动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2、听录音(学生交流,可动可唱)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用LU哼唱:重点: 3 1 0 6│3 0 │5 3 0 5 │6 0│
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 0 一│个 0 │右边 0 一 │个 0 │读准八分休止处)
6、 放 录音,轻声跟唱。
7、教师范唱(学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9、 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 分组排练表演唱。
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 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感觉象即可)幻灯出示歌词
3、 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 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 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6、 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也可用竖笛参与演奏。
8、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教后记:
《童年》教案10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生字8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操作: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安要求圈划词句。
情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懂得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
教学过程:
谈话说话,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时候,你有哪些朋友?你的好朋友是谁呀?为什么他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2 每个人长大后都会有不同的生活,但有一样东西对你们来说是共同拥有的,那就是曾经一起走过的童年。你的童年的朋友,你的曾经的最爱。
3今天的这篇课文将会带我们一起重温往事,梦回童年。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揭示课题(以歌曲《朋友》做为背景音乐,老师范读课文)。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朋友是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
交流
找找生字词语,出示:击、纽、情、景、羹、主
出示:童年、拳击、纽扣、似乎、投降、形影不离、简直、一心一意
指名读生字、词语
动动小脑筋: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青( )( )( )( )( )( )( )( )( )
京( )( )( )( )( )( )( )( )( )
练习说话:在出示的词语中选几个词语说一句到两句话。
(3)试试你身手:照样子写词语,看谁写的多
一心一意( )( )( )( )
不紧不慢、自由自在、有声有色、不慌不忙、无忧无虑、自言自语、十全十美。
三、学习课文,练习说话
默读课文:作者的童年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找出课文中描写玩具小熊的句子。
“一声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就投降了。”
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出小熊的陈旧和可爱?
作者在介绍小熊时不仅抓住了它的特点,而且加上了想象,使得小熊仿佛有了生命,这样就更加突出了作者与它的'深厚友谊。我们在写作时不妨也运用一下这样的写作方法。
指名分节读课文,想想“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我”与玩具熊形影不离。
交流、出示:
“那时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调羹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
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象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
(1)指名读读句子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说明了什么。
(2)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挑战读、小组读)
想象一下,还有哪些时候我会带着小熊?所以说“我”和小熊事――形影不离。
引读:那时候________为了它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
小熊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对不起小熊,所以我想对小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此刻,小作者的心里充满了内疚,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
齐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你从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体会到了什么?(急着要当拳击家和永远不当拳击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作者的想法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小作者和童年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
是啊!那些在童年时代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老师衷心希望这篇课文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让我们一起回忆自己的童年以及那些伴随我们一起成长的童年朋友。
四、词句活动室
你来评一评:读读每组中的两句句子,你觉得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当我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
当我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童年的朋友
我——(形影不离)——小熊
亲密 喜爱 互相关心
(练拳——改变主意)
[练习设计]
(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情景 主意 形影不离
(2)语言直播厅:
小时候的你是否也有非常亲密的朋友?是美丽的芭比娃娃,还是长毛绒玩具;是泥塑的七品芝麻官,还是遥控的小气车……能不能把其中的一个介绍给同学们,告诉大家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
教后记
《童年的朋友》,这篇文章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文章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寓意深刻。我在本次备课过程中感触颇深,收获不少。
当我初读文章,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抓住“形影不离”这个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形影不离”;想象朋友之间“形影不离”的情境;以朗读为主要训练目标,加以想象、句式练习和口语表达的训练;最后得出珍惜友情的感叹。
“站得高,望得远”。当我看了几遍这篇文章就感觉像在看三维图片,看到图片中所凸现的“立体图案”,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新教材编排的意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智者在谈话。”的确,这篇文章就像一个智者,让我受益匪浅。再次备课我抓住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可它,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时真正的朋友……”中的“真正的朋友”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真正感受到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来之不易,让大家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这个目标成为这篇文章最终的教学重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其所长,作为老师——主导者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只有当老师也融入到课文中去,才能带着学生进入课文,体会深刻的寓意。例如最后环节,我让学生写写和自己玩具朋友的故事,我先给学生作一个示范:“课文学到这儿,徐老师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朋友,我们……我真想对他说:朋友,你曾经……因为有了你,我的童年才那么精彩!”再让学生写下与自己朋友的故事。学生纷纷拿起笔写着自己的心理话,虽然语言简朴,可感情真挚,真正体会到了朋友的真谛。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共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童年》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训练写记叙文,强化具体叙述的训练。
2、以童年为契机,训练学生作文的想象力。
3、尝试引导学生互改作文,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设计
1、布置作文,简单讲述作文要求,学生作文。
2、学生分组互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引子
童年是人生的起点,童年有难以追回的天真烂漫,童年有趣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提起童年千言万语诉诸笔端。伟人的童年奇特非凡,名列史传,让人感叹。作家的童年则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洋洋洒洒,挥毫间佳作名篇,多成经典。平常人生,最值得回味的也多是童年,同学们,回首童年,你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不同寻常的乐趣,把它们写出来,尽显你的真情,尽显你的文采。
二、布置作文作文 童年趣事
以“童年趣事”为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1、审清题意,写的是发生在童年的看似简单平常而又超乎想象的奇特有趣的一至三件事,最少一件最多三件事。趣是文章的中心,无趣则无中心,则跑题。
2、运用想象以事写趣。发挥想象力,把事情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作者与众不同的奇特想象,写出作者童年的天真可爱,写出作者的奇情奇乐。
3、叙述要具体。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描写要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学习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注意动词的运用与修饰语的运用。可参照第2、3、4课中的'叙述描写。
4、书写要整洁、工整、美观。
三、学生作文
四、作文互改要求
1、签名,做事要认真负责。
2、改正错别字,用直线划出病句,把错别字的错字与正确的字写在纸条上签名交给组长。
3、判断作文是否符合写作要求中的四点要求,把符合要求的地方写在作文下面,空两行,要求按格书写,工整美观,用红笔书写。
4、用波浪线划出作文中优美的语句,并在右边空白处写出为什么优美,如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哪些动词用得准确生动等。
5、判断其是否抄袭,连续抄五行以上属抄袭,如果抄袭,写几句规劝的话。
五、互改作文的环节
1、明确作文互改要求。
2、小组分工。组长负责分发收取作文,并评出所改作文中最好的作文,准备到讲台前朗读这篇作文,副组长负责把错别字写在黑板上,书写检查员评出书写最工整的作文并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其他组员在按要求改完作文后,将记录改正错别字的小纸条写上本人姓名,写上要推荐的作文及推荐理由,由联系员交给组长。小组内还可加一名朗读作文的,两名组长助理。人人有责,分工明确。
3、按要求小组互改。
4、分组上黑板书写错别字及书写最工整的名单。
5、朗读小组评出的最好的作文。不说学生姓名。朗读后稍加评议,以学生为主,教师适当点拔。
6、按组收齐后,二次互改。要求签名,按互改要求,补充第一次互改不足的地方。
《童年》教案12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小熊朋友真挚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义。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时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导学生不仅说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还要说说无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学生喜爱的玩具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玩具朋友的回忆。
3、过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代,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外国作家走进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认读字音,理解字义。
2、学习词语:拳击家、代替、形影不离、硬邦邦、沉默、克制。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谁?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谁?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灯片):“我”一开始要当(拳击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来(练拳),但是“我”后来想到(小熊曾经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改变主意,永远不想当(拳击家)了。
四、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熊的?(颜色、眼睛、双手)
2、具体说一说它的颜色、眼睛、双手分别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关系怎样?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4、思考:“我”为什么流泪了。
五、学习完这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贵的,让我们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六、体会联想句的作用(联想句能让句子中的事物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
七、布置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青()()()()()()
京()()()()()()
2、把自己童年的一个玩具朋友介绍给同学,告诉大家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童年的幻想丰富多彩、而且多变
童年的朋友相当拳击手、要买沙袋、爸爸不肯
找到小熊、勾起回忆、放弃练拳
《童年》教案13
教学目标:
1. 恰当选取童年的有趣事件,写出童年的欢乐美好。
2.掌握写好一件事情的方法。突出要表达的中心——“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审题、选材、表达均重在“趣”字,学会用恰当的手法和词汇表达所叙事件的趣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生命自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直到满头白发,年迈老者。人的一生是如此漫长,又如此短暂。同学们,你们认为人生最快乐的时代是什么时候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彩的快乐童年……
二、回到童年,交流感悟
1. 高歌一曲,回味童年。
曾经有这样一首歌,陪伴着老师走过了快乐的童年,如今,它仍然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回荡,大家想听听吗?(课件)
2.回忆游戏,感受童年。
看着刚才的这些画面,你一定也回忆起了自己玩过的游戏,谁说说你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谁能迅速说出一个最能形容童年特点的词语?(单纯、天真……)
3.仿写句子,概括童年。
提到童年大家都兴高采烈,一脸的快乐。童年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老师想说:“童年像一串珍珠,色彩斑斓。”你们能用同样的句式概括你心中的童年吗?( 一个梦一首儿童诗……)
多么美、多么富有哲理的诗篇啊!我们把它们串联在一起,不就是一个精彩的作文开头吗?其实作文就这么简单,在快乐的学习与生活中,就能找到写作的灵感。
三、指导写法,写出趣味。
1. 同桌交流,搜寻趣事
童年单纯而美好,那幼稚的话语,无心的恶作剧,以及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等等,样样都是那么有趣,大家不妨闭上眼睛慢慢来想,哪一件事能让你在想着的时候露出微笑呢?我们看看谁的童年故事最有意思,先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好吗?(学生同桌互说)
看很多同学都说得眉飞色舞,你们的童年一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拿起笔来,将我们的童年变成永恒的回忆,请看写作要求。(写作要求:童年的生活丰富多彩,请你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写下来。注意把别人感兴趣的地方写细致,写具体。)你从写作要求中捕获了哪些信息?
2.上台讨论,挖掘趣点
谁愿意上台说说,你的童年生活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呢?既然是要把别人感兴趣的地方写具体,那我们台下的同学来配合一下,你对他故事的哪个地方最感兴趣,就举手提问,让他给你具体讲解。
生:……
要把事件的趣味写出来,不光是在文章里一个劲写“有趣”两个字就行了,而是要把有趣的地方详详细细地写下来,可以采用一些巧妙的叙述手法,将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等写具体,并合适地运用修辞,幽默诙谐的语言,会使文章曲折迂回,回味无穷。
3.片段欣赏,总结写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作文片段。(片段欣赏)
屏出例句:我接过毽子,心扑扑地跳,我在心中默念:毽子啊,你乖乖地听话啊,让我多踢几脚,好在同学们面前炫耀一下啊。毽子的毛在风中颤动,似乎懂得我的心答应了我的要求。我把毽子往上一抛,它开心地腾空而出,飞得高高的。我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右脚尖上,飞脚踢去“啪”“噗(pu)”“嘣”“哎哟,妈妈,好痛啊!”我的屁股几乎和毽子一同着地,后脑勺亲吻大地。大地妈妈给了我一个响亮的回吻。我眼前金花飞舞,金豆豆刷刷地从眼眶往外滚,摸摸脑袋大地妈妈奖给我一个大包包。(《毽子我的朋友》作者莫欣燕)
你觉得这则片段中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根据学生读文后反应进行评价片段。)
四、整理思路,片段创作。
1.学生创作
现在,就请大家想想,你的童年故事里的哪个细节是你文章的亮点呢?请你将时光机回流到那最快乐的一瞬间,好好组织一下语言,我们比比谁的故事能赢得大家更多的掌声。
(学生构思、创作)
2.反馈成果
很多同学都准备好了,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时间有限,刚才上台交流的同学先来读读自己的片段创作。
五、布置作业,小结下课。
好了同学们,下课后将你的构思再细细斟酌一下,加上个“凤头”“豹尾”,再根据内容给你的作文加上一个特别的'、吸引人的题目,写完后再认真读一读,让朋友提提意见,作文不厌百遍改,将文章中不足的地方修改一下,相信你的作文会更出色。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面,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应该注重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擅长写。
这节课我以课本上的作文指导课为依据,着重完成了这项任务。首先我选择了学生们最熟悉不过的童年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想说。正因为这一点,学生对于这节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以歌曲,游戏激发了他们的表达的欲望。课堂上,学生们的主动性和活跃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达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接着将话题转入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此时的学生已不再是被压抑的畏惧者,相反他们每个人都成了激情欲溢的表达者,不管是童年的趣事、伤心事都被他们一一道出,毫无遮掩。课前我虽为“由事及感、悟”的引导大伤脑筋,但在课堂上,我只稍微一引,学生们一下就从往事中领悟出了许多对童年乃至人生的感受。此时,片段写作的过程,相对占的时间较少,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们竟然出色地完成了写作任务,他们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觉得,这种亲身体验、实践的过程会让学生们获益匪浅,受益终生。
与其说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倒不如说是一节综合活动课、写作引路课。学生们出色的表现、奇特的构思,是我课前没有预想到的。当然,这次教学只是一次粗浅的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摸索、完善。
《童年》教案14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启发学生的记忆和想象,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大胆的画出具有欢乐气氛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出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最欢乐的事情并画出来。
教学难点:把想象出来的东西大胆的.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儿童生活的图片。
2、播放一些儿童歌曲片断
3、板书课题:欢乐的童年
二、出示图片,提供表象
1、你的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如:在什么地方玩过,开展过哪些活动,作过什么有趣的游戏等)请详细描述。
2、学生讨论回答,师小结
3、出示“欢乐的童年”学生作品。
4、根据学生作品讲解别人的童年生活。
三、学生、教师共同演示
1、教师根据学生描述,在黑板上画出一些风景和场景。
2、学生添加人物,包括“自己”,注意人物表情。
3、用想象作补充,再请同学补充场景、人物,完成构图。
四、学生自由回忆、练习
教师下班辅导,及时出示好的构图,提示:构图饱满
五、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命题画欢乐的童年
1、回忆
2、描绘
4、联想补充
《童年》教案1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 ——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孵小鸡》
板书设计:
1、 童年的泥巴
总写 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人5、野餐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童年》教案】相关文章:
童年的泥巴教案11-15
《童年的发现》教案02-27
童年的朋友教案01-29
《童年》音乐教案10-07
童年乐趣的教案10-08
留住童年的教案10-07
我的童年优秀教案10-08
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03-22
童年的发现的教案模板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