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4 12:47:0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精]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8篇[精]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文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认本文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欣赏夏夜的美景,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春姑娘的脚步走远了,夏天来了。天更蓝了,更亮了;花儿更香了;更艳了;树叶更绿了,更茂盛,小朋友们也穿得越来越漂亮了;就连夏天的夜晚啊,也变得独特了,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夏天的夜晚(齐读课文)

  1、 打开书第13课,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拼一拼、问一问、猜一猜、听一听)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带小红帽的生字。

  3、 把圈出的生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互相检查检查。

  4、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 现在,老师把生字娃娃的帽子摘掉,你还认识它吗?(出示生字,抽读、齐读、抢读)

  6、 大家都认识了文中的生字,会写吗?“夏”字怎么写?

  (二)、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1、孩子们,想去夏天的夜晚看一看瞧一瞧吗?出示夏夜图,播放课文朗读。(注意边听边看边想)

  2、你觉得夏夜的景色怎么样?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用“——”标出你觉得美的地方。

  ①、你觉得夏天的夜晚哪些地方美?谁能找出文中描写它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读得怎样?感觉美吗?抽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习朗读,齐读。)

  ②、有了亮晶晶的星星、弯弯的月亮船,夏夜的天空更美了,像深蓝的大海一样,多美的景色哪!请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吧!

  ③、你们能把这些优美的`句子背下来吗?一边看图一边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可加上自己想做的动作。(伴音乐)

  3、夏夜的天空生动、美丽,夏夜的大地又怎样?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夏夜的大地怎样?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夏夜大地图。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蛐蛐——弹琴(谁来学一学?)

  青蛙——唱歌(谁来表演一下?)

  萤火虫——跳舞(“忽闪忽闪”可换成哪个词语?谁愿意来表演表演?)

  ②、分组比赛,男同学为一组,女同学为一组,男同学读女同学表演,女同学读男同学表演,看看哪一组表现好一些?

  ③、这么美的夏夜,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出来?怎么玩耍呢?分组讨论、讨论。

  4、夏夜的天空美丽、迷人,夏夜的大地又是那样的热闹,我们都为之感叹:夏天的夜晚真迷人!

  (三)、拓展思维

  你见过的夏夜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交流。想画下来的,可以画一画。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并结合自身树立正确学习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影响。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认识这个人吗?(课件展示孔子画像)你是怎么认识他的?(在书上、电视上、挂图、走廊的名人相框中……)看来咱同学的视野还挺开阔的,那你还知道有关孔子的哪些信息呢?(学生交流),师补充:孔子不仅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还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其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入《论语》中,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专门修建孔庙,孔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教育学生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提出阅读要求。

  ①在文中圈出不懂的问题。

  ②思考:孔子是一个 的人,我从文中、、、地方看出来的。

  2、学生质疑

  老师听说过一句话:“问号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读书贵有疑”,刚才同学们在自读课文时,我发现有的的同学在文中标示出自己的疑问,还有的同学甚至向孔子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觉得同学们读书的境界提高了很多,我很欣赏你们。

  (学生可能会对文中的生词和难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问,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引导学生在理解这些词语时可将四个字逐字拆开理解字面的意思,再考虑放在语境中的意思,比如“和颜悦色”引导学生说出四个字的字面意思,“温和的容颜,高兴的脸色”放在此语境中也是指一个态度和蔼)

  3、学生释疑

  孔子是一个 人,我从文中、、、地方看得出来。

  综合学生们的意见,老师随机板书:

  孔子是个有爱心、伟大、谦虚、受人尊敬、了解学生、不贪财、善于教育、因材施教的人。

  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由此我们对大教育家孔子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了,孔子身上有这么多品质,那么他的哪种品质给你印象最深,对你的感染最大呢?(孔子的谦虚,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孔子的谦虚好吗?

  (三)品味赏析,朗读感悟

  1、品读第二段

  下面请同学们同桌搭档分角色朗读第二段,同学们要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①同学们自愿分角色朗读。

  ②其他同学点评

  师总结大家意见,读孔子时语气应舒缓,读出虚心;子夏的语气要读出疑惑。

  ③再找2个同学分角色朗读

  这次他们读的怎么样?对两个人物感情把握得都很到位,老师我在这里另有疑惑:你说孔子和子夏在对话时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呢?请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联想,等会我们来个“孔子论学模仿秀”怎么样?谁愿意演绎孔子?子夏呢?(掌声雷鸣)太精彩了!想不到咱班同学们不仅是课堂上学习的小精灵,更是舞台上的明星,不愧为21世纪的才子才女呀!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刚才两位同学,让我们目睹了春秋时期孔子论学场面。

  孔子是一个德高望众的老师,他敢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他的谦虚的确令人佩服,难怪孔子的这一品质可以影响到那么多同学,其实孔子的品质更深深地感染着我,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呢?就是孔子作为教育家,他对自己的学生行为观察细致,对学生的性格了解深刻,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所以老师以后也要向孔子学习呢,那让我们大家共同来赏析这一段好吗?

  2、品读第三段

  ①分角色朗读

  这次分角色朗读老师也想参加一份行吗?那你们希望我读哪个角色呢?(孔子)那好,今天我就来当回孔子,谁愿意扮演我的学生子夏呢?好,我们来个师生使用。

  ②学生点评

  谢谢同学们对老师朗读的肯定,其实老师觉得我的语速处理得不如子夏,以后我们要互相学习好吗?

  ③问题探讨:“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一句中,老师对子夏的考评是什么?

  (此环节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由个人思考到同桌交流再到小组合作探究)

  同学们,子夏经过孔子的指点深受启发,那你呢?

  下面我们小组再来次互动,分别说: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四)拓展升华

  哪个同学最有勇气能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优点或缺点

  (学生交流)

  老师相信他敢于说出自己的优缺点以后就敢于去面对,他会做得更好!

  (学生交流……)

  (此环节当有的学生否认自己有优点失去自信时,我随机调动全班同学用放大镜寻找他的优点,以为其树立自信心)

  我真高兴,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那你们知道彼此的优缺点后,会怎样做?

  大家说得非常棒!我看到了同学们不断改进自己,虚心学习的身影了,孔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说的一样,他是这样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将孔子名言齐读,男生读,女生读,背诵)

  (五)小结及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了孔子,知道了他在教育学生方面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他的人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以至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人尊称为“万世老师”(板书)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遇见了孔子,你有什么话对他说呢?

  六、作业

  《我与孔子的对话》

  板书设计:

  孔子和学生

  孔爱心万

  了解学生世

  谦虚先

  子因材施教师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所了解的大海”。书中的提示语分成3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具体内容。第3自然段则提示了了解介绍大海的途径和方法。

  设计理念: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内容与方向作适当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调动内存——同伴互动——教师点拨”的交互式学习中,为学生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调动经验、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亲近大海、亲近自然的思想情感。

  2、能就一个或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思。

  3、能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尊重、理解对方,并能就同学发言的内容作合理的补充。

  4、能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在交际中,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有序表达,合理补充。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读诗文、看图片、看电视、上网络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了解大海;教师制作介绍大海各个方面的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中的大海

  板书:大海

  1、导入:一提到大海,我们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幅壮美的画面。大海给了文人墨客无尽的灵感,汇聚成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大海的或者提到了大海的文章呢?

  2、指名来说说有哪些文章。

  3、说说作家笔下的大海都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篇文章中感受到的?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大海的。

  预设:浩瀚的形象、变幻的海面、海中的物种、丰富的物产、对海的感悟、海边的生活……

  [通过回顾过去学过的关于大海的文章,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下一步介绍大海作好铺垫。在回顾的过程中,教师梳理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大海,使接下来的表达更具条理性。]

  二、眼中的大海

  1、过渡:同学们说的都是作家们的'个人感受。我们今天要亲自感受一下大海的魅力,来谈谈“我所了解的大海”。

  板书补充完整课题:我所了解的大海

  2、老师知道同学们一定急不可耐,想说了。不忙,我们先来看一组关于大海的风光图,看看你从中看到了怎样的大海,先来谈谈我们眼中的大海。如果你也找了大海的图片,也可以结合起来介绍。

  板书:眼中的大海

  老师分组播放“大海图”。(每组图都是先一张张播放,再组合在一起复现一次。)

  第1组:关于“海滩”的图

  第2组:关于“海面”的图

  第3组:关于“海里”的图

  第4组:关于“海底”的图

  3、同学们,刚才老师向大家播放了4组图片,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分成4组吗?(按地点分成了4组)

  谁能就一组中的某一张或几张图来说一说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大海?争取把你看到的说具体说形象。自己先准备准备吧。

  学生准备。

  4、指名交流,学生可以随机补充、听后评价。

  老师随机板书4个方位,并评价学生的介绍中哪里说得较详细、较具体,并提示用了哪些好词。

  [通过图片的分组展示,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同时也了解介绍事物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这样更有条理。其次,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老师随机评价学生的介绍是否具体,是否用了优美的语句,旨在引导学生要通过规范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事物说“活”。]

  三、我们与大海

  1、过渡:大海有种种的魅力,我们人类与大海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同学们,你们曾亲自接触过大海吗?你们曾读到过有关人与大海的故事吗?来,就让我们互相分享一下吧。

  2、请同学4人一小组,相互讲讲自己在海边的经历或搜集到的有关大海的动人故事。提出要求:要把这个故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得有顺序、有条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参与个别组的交流,随机作指导。

  3、集体交流,教师点评,学生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梳理,点评说话是否有序。

  板书:快乐的回忆、沉痛的记忆、感人的故事等。

  [在开放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讨论、表达的意识与积极性。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的表达尽量规范化。]

  四、心中的大海

  1、过渡:一幅幅画面,一幕幕情景,一个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同学。老师有一个想法,如果说我们把大海比作一个人,你觉得在你的心目中他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想一想,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出示媒体

  (1)我觉得大海是一个的人,因为。

  (2)因为,所以我觉得大海是一个的人。

  2、交流表达,教师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预设:胸襟宽阔、温柔可亲、个性十足、无私付出……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大海,希望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对大海的理解能更深刻、更透彻!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答案,然后小组交流。

  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⑴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

  ⑵画上的.街市非常热闹,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

  3、学生质疑,随机解决一些问题。

  三、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1、《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哪些行业的人物?

  2、画上的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

  3、北桥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交流问题。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饶恕”、 “惩罚”、 “肝脏”、 “驱寒取暖”、“气急败坏”、“挽弓搭箭”等新词,积累“决不会、更不会”、“尽管、就是“等句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关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取火的英雄壮举,学习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反复阅读、朗读中,体会理解英雄行为、感悟英雄本质。

  2、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诗歌,激发兴趣。

  1、出示诗歌的片段,请同学们大声朗读。

  2、诗中的巨人是谁?叫出他的名字。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一神,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认识,了解这位巨人。

  二、展示收获,整体感知。

  1、认读理解第一组词语

  出示:饶恕 惩罚 肝脏 驱寒取暖 气急败坏 挽弓搭箭

  2、认读第二组词语

  出示:普罗米修斯 阿波罗 宙斯 赫拉克勒斯

  从这一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神与普罗米修斯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三、品析语言,赞颂英雄。

  1、没火的悲惨

  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谁来读,把一个个句子读成一幅幅画面。

  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天天让你吃生的',你会怎样?读出你的难受,天天让你吃生的,你会?读。

  闭上眼睛,太阳落下去了,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你啥也看不见,这时从远处传来野兽的吼叫,你一定感到怎样?读出你的害怕。

  创设情境: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没有(出示:火)你听,惊恐万状的孩子在呼喊——火,饥肠辘辘的老人在呼喊,瑟瑟发抖的青年在呼喊——火。

  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当普罗米修斯看到这一惨景后一定在想什么?

  他又是怎样做的?作为一个天神本可以不管人间的事,但他却冒着生命危险去取火,你认为他是个怎杨的神?

  2、有火的幸福

  出示:自从有了火,人类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在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人们用火的几幅画面?哪几幅?

  仅仅只有这三幅吗?从哪里知道的?

  省略号意味着你还会看到更多的画面,把你看到的画面,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出示句式训练。

  3、痛苦的折磨

  出示: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的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哪个字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板书:锁)你看旁边这个大而硬的“金”,让你感受到什么?

  此刻他一定想?一定想?但他不能呀?因为他被死死地所在那儿。

  据神话资料记载,他这一锁就锁了三万年,所以,当烈日暴晒时,我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女生读。当寒风刺骨时,我们还是看到这样的画面,男生读。

  这样残酷的折磨普罗米修斯屈服了吗?你又认为他是一个怎杨的神?

  出示: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哪个字刺痛了你?(板书:啄)你看这只凶恶的鹫鹰张开血盆大口,用它尖利的的嘴啄掉了普罗米斯心脏。

  用一个词形容他此刻的样子。

  白天你看到了什么?晚上你看到了什么?白天你看到了?晚上你看到了?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好受吗?那真是一种无法用语文形容的痛,那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吧。齐读。

  4、态度坚决

  出示: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你从哪里读出了坚定?

  你还从哪里读出了坚定?

  33个字,两个小小的标点足以让人看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坚定,所以,铁环锁着他,他坚定地回答,一组读,烈日暴晒着他,他坚定地回答,二组读,寒风侵袭着他,他坚定地回答,三组读,鹫鹰啄食着他,他依然坚定地回答,四组读,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他的回答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响亮,全班读。

  四、训练写话,概括提升。

  1、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普罗米修斯说,可以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赞赞他。

  2、配乐读诗人的诗。

  3、教师小结。推荐读《希腊神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看问题因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2、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方法:引一个具体实例,并作简要分析后引出。

  能力目标

  1、能感受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2、能感受文章运用摆事实论证的方法及其好处。

  情感目标

  懂得确立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设计思路

  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写作特色,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汲取:吸取。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入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2、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

  二、导入

  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出示四种图形。听课文朗读。

  三、分析课文

  1、提问:不看课文,请回答“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来”,并说明理由。

  讨论并归纳:

  (l)答A。因为A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

  (2)答B。因为B是唯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答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

  (4)答D。

  因为D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

  结论: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

  2、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了很多人都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3、提问: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讨论并归纳: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4、提问: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讨论并归纳: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提问: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两个事例。

  讨论并归纳:

  (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2)罗兰·布歇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补充事例(略)

  6、提问: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

  讨论并归纳: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7、提问:“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8、提问: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9、提问: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

  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10、提问: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读课文,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猜图中的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通过解读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读中感悟,理解罗丹的创造在艺术上的突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体会罗丹勇于探索的精神,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具有永恒的价值。

  重点难点:

  1.感悟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是本文的重点。可以通过让学生“猜图中的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作品与课文中对不同时期雕塑风格的描述联系起来,进而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2.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罗丹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的价值,可以抓住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解读,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如课文题目《走路的人》,课文结尾“他就如同他的杰作《走路的人》一样,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图片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作品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猜雕塑作品的创作时期

  1.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看图片,猜图中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二、欣赏作品,介绍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1.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米开朗琪罗。出示课件

  2.课件欣赏米开朗琪罗代表作品。

  3.介绍现代雕塑的代表人物——罗丹。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欣赏罗丹的代表作品。

  三、初读课文,了解不同时期的雕塑风格

  1.自由读课文,比较两个不同时期雕塑的不同风格。

  2.交流讨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出示课件

  3.通过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强烈对比,理解罗丹在艺术上的突破。

  4.联系课文中对不同时期雕塑风格的`描述,再来判断自己猜的作品时期是否正确。

  四、细细品读,欣赏罗丹作品的奇特

  1.出示相关课件1900年,第5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在这次世博会上,罗丹展出了150件作品。

  2.出示相关课件一尊奇特的雕塑作品。

  3.小女孩儿看到了一尊怎样的雕塑作品?

  4.品读句子,体会雕塑的奇特。

  5.抓住“看了很久”“惶惑不解”两个词,体会小女孩儿看到这尊雕塑后的反应。

  6.面对小女孩儿的询问,罗丹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句子

  7.品读句子,谈体会。

  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忽略头、手等次要部分,正是为了突出人物专心走路的姿态。)

  8.这座雕塑就是罗丹创作的《走路的人》。出示课件

  五、读中感悟,理解罗丹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1.这尊雕塑的出现,说明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风格的诞生?

  由罗丹创造的、全新的艺术风格。

  2.由小女孩儿的反应,想象大众对这种艺术风格的看法。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大众对这种新的艺术风格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和接受?

  4.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受传统的雕塑风格的影响)

  5.这种新的艺术风格的诞生的意义。

  教师相机指导。(是罗丹在艺术上的突破,是对大众审美情趣的一种超越,正是艺术生命力之所在。影响到后来整个雕塑艺术的发展。)

  六、解读重点语句 ,深入理解课文

  1.出示课件他就如同他的杰作《走路的人》一样,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

  2.说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有双重意蕴,“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既是指作品《走路的人》的艺术主题,又是指罗丹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更新、更高的艺术境界,在艺术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停下过探索的脚步。

  3.出示课件假如在1900年第五届巴黎世博会上,你是一名记者,请你来采访一下罗丹先生。

  4.模拟采访。同桌两人情景对话。

  5.20xx年,第41届世博会将首次在中国举行。作为参观者,你希望在世博会上看到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或科技作品?出示课件

  七、理解文题,升华对主题的理解

  1.思考:课文为什么以 “走路的人”为题?课件出示

  2.归纳学生发言。

  “走”不仅是雕塑所表现的动作,也是罗丹要借雕塑来表达的一种观念和主张。

  凡是立志于探索创新的人,都可以叫“走路的人”。

  3.我们都是“走路的人”!课件

  4.谈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8

  《鲸》(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知识,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初步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时,老师先范读课文,请同学思考课文中讲了哪些有关鲸的知识,然后各小组讨论。这是本节课小组成员之间的第一次合作。老师在板书交流、总结的要点之后,表扬并奖励回答问题完整的小组。

  在教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鲸有多大”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我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切块分割。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鲸到底有多大,每个小组的`4号同学用数字来说明,3号同学通过对比来说明,1号同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即可,所以设计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注意针对各小组中不同层次同学的请胯骨内,由易到难,让他们既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又认识到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差、中、优三类学生尽其所能,各有所获。在老师总结时,所有的学生对这段内容都已了如指掌。

  ____“鲸是哺乳动物”这一知识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由老师讲解。而以下关于鲸怎样吃食,怎样呼吸,怎样睡觉和生长的情况,则是围绕鲸的生活习性来写的,这四个方面在写法上有相近之处,所以我又将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分割。

  ____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各小组的同学对号入座,做相应的题目(学生的编号与题号相对应)。

  ____1、鲸用什么呼吸?说明了什么?鲸怎样呼吸?

  ____2、鲸主要吃什么食物?鲸怎样吃食?

  ____3、鲸的生长情况怎样?

  ____4、鲸怎样睡觉?

  ____以上设计,针对各合作小组1~4号学生的特点提出,让优生做较难的题目,差生做最容易的题目,然后组成“专家组”讨论,将自己分得的题目得出正确答案后回原组交流,这样,小组的所有成员就有机会掌握全部内容。

  ____在“专家组”讨论时,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最后的课堂小结和课后分类辅导收集信息,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语文教案10-05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教案【精选】09-06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树教案12-05

[经典]语文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