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9篇(精选)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和经验,了解网上阅读的重要性。
2.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读书观。
3.通过学习和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的水平。
学情分析
现在,课业的负担使许多中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考试,很少有时间来阅读课外书。即使读课外书,绝大部分也是与课程有关的辅导书。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不少中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费在网络上。有不少学生即使看与课程有关的课外书,内容也多是娱乐、网络、武侠、游戏等。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看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根据图片回答)这些名人、名胜古迹跟我们相隔了遥远的时空,可我们见到它们却像见到了老朋友,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解它们的?
是的,书能引领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领略古今的风情,使我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因此, 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读好书。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请同学们齐读前言。
二、看名人读书
环节一:读书名言
①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写下了大量精彩的读书名言,你知道哪些呢?谁来说说?请同学们汇报自己搜集的情况。
②老师这有一组名言,邀同学们一起来感受领悟(找生读)
书是一扇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良药——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依照上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书是________——我说:“________________。”
环节二:名人 读书经验
读书也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名人的读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你知道 的名人读书经验有哪些?选择其中的一条来推荐给同学们。
老师这里有一些读书经验送给大家,希望与你们共勉。(齐读)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大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史学家顾炎武的.“ 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苏轼说:“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英国弗奥斯本说:“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希望这些读书经验对你的读书会有所帮助。
环节三:名人读书故事
这么多的经验不是他们在一朝一夕中总结出来的,他们是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中得来的,他们身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其他成员谈感想。
推荐四名学生在全班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说感受。
三、谈我 们读 书
这些名人在获取知识的时候,经历了这样多的磨难,但是他们靠着勤奋执着,最终成为人们敬仰的人,同学们对他们渴求知识的精神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那么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同学们自己的读书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 .出示读书调查问卷,分组完成调查报告,小组长汇报调查结果。
2.师:看来,我们课外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大家是否认为课外阅读妨碍了学习而不去读呢?下面我们针对“课外阅读是否有 必要”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小组交流一下看法。
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3.辩论:网上阅读利弊
师:21世纪的今天,有了一种更方便的阅读方式——网上阅读,那网上阅读是否真的很好呢 ?请各小组之间拿出一个意见,一会儿我们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小组派代表进行辩论。
师:网上阅读有利又有弊。的确如此,即便是人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何况是网络那虚拟的空间呢?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只要我们好好把握自己,严于律己,网上阅读将带给你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四、 读书计划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阅读的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方式更加的多元化,而且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所以,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重新规划我们的读书计划,开始我们的读书之旅吧!这也是老师给你留的一 份 课下作业:制定一份读书计划。
结束语:
愿同学们以名人为楷模,以班上爱看书的同学为榜样,多读书,读好书,你的生活将因 此而更精彩!你 的心灵将因此而更加丰盈!
语文教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 通过鲁迅的生平,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
3、 理解本文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
4、 比较阅读《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探究他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态度
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请学生回忆鲁迅的作品及我们已经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二、 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的附文,说说你对这篇课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还有哪些?
三、 文本探究
1、请大家找一下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更喜欢朔方的雪)
3、鲁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1-3段。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
然后对比着引出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忙碌”,又不禁让人联想,“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
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词语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第三段,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4、鲁迅又是怎样来描写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句怎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场了。它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语文教案 篇3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景色描写形象细腻,事情记叙完整生动,人物描摹惟妙惟肖。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些特点,学习本文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组织学生听课文朗读磁带,并讨论下列问题:
1.从课文标题和文章看,全文写了哪两个地方?作者对这两个地方各是什么感情?
2.文章的过渡段是哪一段?全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征分别是什么?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
(3)“雪地捕鸟”这一情节,哪些动词运用得准确、生动?
(4)“美女蛇”故事的插叙有什么作用?
(5)离开百草园,作者的心情怎样?这一小节(第9小节)的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指导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第一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百草园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方方面面。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10、11小节,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先生的敬重之情,并找出相关的词语进行分析。
2.学习课文第12节至文章最后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内容写了几件事情?
(2)写大家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除了表现孩子们的天性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作用?
(3)哪些内容的描写表现了封建教育的陈腐与失败?
四、课后练习。
1.认真朗读并背诵课文第2小节,体会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
2.通读全文,请说出你所认为的作者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方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新笔画。
3.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现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感悟同心协力方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实物投影仪。
2、图片、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14三个小伙伴
野猪
嘴拱树坑
袋鼠
口袋运肥料
小象
鼻子浇水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临写。
课外: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图,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指名读题。
3、齐读课题。
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
初读指导
1、看图读故事开头和结尾。
(1)看图读开头。A看投影1,点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B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
C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指导感情朗读。分组读,表演。
(2)看图读结尾。A看投影2,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B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C再次映示投影1,问:读了故事的结尾,知道三个小伙伴已经栽好了树。你们再看看这幅图,读读开头,细心的.小朋友会有疑问吗?
2、引入故事中间部分。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栽树的步骤,相机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2)可是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3)是啊,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可怎么栽树呢?同桌猜猜三个小伙伴会怎么办。
(4)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将第二至五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
(5)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词语读。点名朗读。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同拉么。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四、课内作业
1、用一同说一句话。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听课文录音。三个小伙伴什么工具也没带却栽好了树,多有趣!要是能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演出来,比听它更有意思了。
2、指导讲、演故事。
(1)交流:三个小伙伴,你喜欢谁?为什么?
(2)练读课文,要求:把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自然段好好读读,让老师和同学听了也喜欢它。
(3)汇报朗读,评议,教师重点指导读好下列语句(略),体会小动物们自告奋勇,承担责任。
(4)难怪树栽好了,它们那么愉快。齐读结尾。
(5)师生听配乐边读边表演。
(6)自由练习讲、演。
(7)点名上台讲故事,戴上头饰表演,评选故事大王和小演员。
二、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在一起做事、玩耍,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快乐。
三、看图讲故事,深化认识
1、教师讲《好伙伴》的故事。
2、小结。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巴把没有要。
2、记忆字形,说说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指导书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作业
1、选字填空。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了解散文虚实相生的表现技巧
2、 把握这篇散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的达成
1、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即文学知识,不少散文即使人们仔细阅读了,内容皆知了,也不一定能把握住其主旨,这是为什么?
明确:不知道散文以小见大的特点,不了解其表现手法。
2、刚刚学过的两篇散文《寒风吹彻》《春意挂上了树梢》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虚实相生的手法和对比手法。
3、什么是虚实相生,有何作用?
明确:所谓“虚”,就是指超越文中具体事物内容,有时指想像联想的东西,有时指象征的东西。《寒风吹彻》中,作者经过想像联想,“寒风”“寒冷”“雪花”“烤火”已不单单指自然的东西,而是指社会的人间的人生的东西了。“实”是指具体的东西。散文必须有“实”,“实”使散文才真切可感;散文也不能停留在“实”层面,“虚”使散文立意深刻。
4、《大海和吹拂的风》一文也是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船、风、大海”等皆有象征义,这是读懂该文的关键。
教学目标2的达成
5、美国作家埃尔文?怀特是散文大家,被誉为美国20世纪最出色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思想深刻。这里单举一例:怀特对纽约始终一往情深,称这座城市为“钢铁和石头里的'一个谜”,他在20世纪40年作的长文《这就是纽约》中,提出民族和解,指出美国做法一直这样下去,“一个小小的飞行器就能让纽约这样的大城市遭灭顶之灾”,此话不幸应验于9?11事件。
6、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开头两节,思考:这两节写什么内容?如何理解该段内容?
明确:“我”人生50余年总梦想到船、帆与航海。
“实”的角度看,“我”有点臆想病,读来让人感受真切;
“虚”的角度看,告诉读者,人生总要有梦想的道理。
7、文章的3至5节写了哪几种船,“船”象征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小船”“机动游艇”“大帆船”。“船”象征着人生的幻想、梦想、理想。在人生中她富有魅力(3节),给人生以慰藉(4节),使人生充满生机(3节),她是与生俱来的(4节)。
8、第5节中的“冒牌货”“替代品”实指什么,虚指什么?
明确:假冒伪劣的船;人生的一些幻想、妄想。
9、作者笔下的大海及海水写得很真切,但我们必须从虚的方面来理解,“大海”象征什么?为什么“我”对她“既害怕又钟爱”?
明确:“大海”象征社会生活,人生之路。生活总有黑暗、困难,人生总有荆棘,故而“我”害怕她;但生活人生又有美好的一面,人必须要去生活,总要踏上人生征途,所以“我”又钟爱她。
10、“风”象征什么?第6节总结了“我”什么?
明确:“风”象征实现梦想驱动人生前进的动力。总结自己实现人生梦想的艰辛、经验和教训。
11、阅读文章的第8至10节,思考:如何理解“晚年的我”对待“风、船、船坞、航海”的态度?
明确:(略)
12、这篇文章表现什么主题?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
明确:人生需要梦想,有梦想的人生便是天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3、该主题通过什么手法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来的?
明确:虚实相生的手法。
14、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些语句,为什么?能否背诵出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
有关本课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0分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唱首春天的歌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来了,你们高兴吗?恩!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也很高兴。有一天,他坐在屋里,透过门窗,看见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放眼望去,远处的高山上,竟还有千年没化的积雪。多美的景色呀!杜甫高兴地写下了这首《绝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初读古诗
1、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流利;边读边用笔划出古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3、现在,谁来试着把古诗读一读?小朋友听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教师随机评价)
三、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古诗你们都会读了,诗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赶快睁大你们明亮的眼睛,因为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从古诗里跑出来了,它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第一个跑出来的是谁呢?(出示生字“鹭”“柳”“窗”“鸣”)
四、再读古诗
生字都认识了,古诗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现在,谁再来读读古诗。
1、指名读。
2、齐读。
3、老师读。
4、齐读。
五、感悟古诗
小朋友,刚才我们反复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1、两个黄鹂鸣翠柳:
大家仔细听,仿佛听到了什么?再仔细看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欢快地歌唱、嬉戏,多开心呀!它们可是春天的小使者,为春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2、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着这句诗,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蓝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正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多么美妙的春光啊!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来了,树儿、鸟儿都焕发了勃勃生机。人们也开始繁忙起来,你能从诗中哪一句看出人们忙起来了?这船只停在江边,他们在等待什么呢?虽然,远处的山上还有终年没融化的积雪,可山下,已经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4、小结:
同学们,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绿的柳、蓝的天、白的雪,还有那欢乐的黄鹂,自在的白鹭,江边停泊的船只,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还可以配上你的动作、表情呢!
六、拓展延伸
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他还有一首写春天的诗呢!(出示《绝句》)。
他还有一首诗写的也是春天。(出示《春夜喜雨》)
杜甫是多么喜欢春天呀!你们呢?课后,(出示“作业选选选”)大家也可以用你们的笔,象杜甫这样,写写身边的春天,画一画春天,还可以翻翻课外书籍,找一找还有哪些诗人写了春天。
语文教案 篇7
一、导入。
1、出示一件运动衫的图画,观察后,学生说说是怎样的一件运动衫。
2、学习一篇有关运动衫的小故事。
二、读课文预习提示,明确问题。
三、默读课文。
解决预习提示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谁。(板书:换)
四、再读课文,画出小男孩喜爱和购买运动衫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说。
2、师引导整体回忆喜爱和购买的过程。
板书:注意看“问”“想”“说”“买”“穿”。(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小男孩是怎样看的?怎样问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他对这件衣服的喜爱之情)
3、问:为什么喜欢还要把运动衫换掉?你喜欢的东西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换呢?(体会小男孩对老人的关爱)
4、写法引导:课文没有直接地写小男孩怎样关爱老人,而是通过写小男孩对运动衫的喜爱去表现他对老人的关心,这种以一种事物突出表现另一事物的方法叫做衬托。
5、拓展:你以前见过这样的写法吗?
五、解决问题3。
1、课文的结尾你想到了?你原来是怎样想?
2、看到文章的结尾,你有什么想法?
3、文章对小男孩换鞋的过程进行了描写,但却没有写老人的.做法,你能想象一下康威老人的行为吗?
4、当男孩看到运动衫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六、拓展思维。
1、从换字你体会到了?
2、谁能再说说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运动衫?
3、再看看文章中涉及到的妈妈,售货员,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4、面对一群这样善良的人们,你心里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3个偏旁“山、、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认记生字和朗读课文。要通过指导学生读课文,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个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看懂图意,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教学本课用2—3课时。
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特别江南地区,河流众多,盛产大米,所以称之为鱼米之乡。今天我们和图中的小朋友,乘着小竹排,一起到江南地区去看看那儿美丽的风光。
二、图文结合,弄懂图意。
1、学生一边听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一边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按照从河面到两岸的顺序说一说。
(1)小朋友撑的`东西叫什么?(小竹排)
(2)小朋友撑着竹排在河中游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听到了小鸟的叫声,看到鱼儿在水里游,还看到两岸树木都长得很茂密,田里的禾苗绿油油。)
小结:江南水清鱼多;气温高,一年水稻能收两季,米也多,蔬菜丰富;由于雨水充足,树木也长得很茂密。所以人们称江南是“鱼米乡”。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课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首古诗、词、曲,很有节奏。我们还学过一篇文言文叫《杨氏之子》,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会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的背好吗?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古文,能说说你对古文的感受吗?看来每个人学的时候感受是不同的。古文虽然有点难,但觉得挺有意思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伯牙绝弦》一起读。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的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好吗?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读课文,把子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也可以跟着默读。
(教师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
3、齐读课文。要注意刚才提到的几个字,注意停顿和节奏。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在兮和若后边停顿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们读的都不一样。师范读,学生跟着读)
小结:有进步,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只要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能读好。可以用“/”画出停顿。我想如果你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会读的更好的。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1、理解课题
1)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以及不能机械的翻译应该学会变通)
2)伯牙为谁而绝弦?(板书:钟子期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理解大意
1)自渎课文,试着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班上汇报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他的组可以补充。
(2)哪句话你的`理解和他们不一样?
(3)理解“善哉”表示感叹,用现在的话还可以怎么说?“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善”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意思一样吗?
(理解同字不同意的现象。)
(4)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这句话?练读
(5)刚才他你们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板书:志)还有哪个字也是这个意思的?(板书:念)(教师小结同意不同字的现象,说明中国的汉字多么丰富哇!)
4)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看谁讲的生动?
3、感悟知音
1)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他们是什么关系?(好朋友,知音)从哪儿能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呢?
3)看图:此时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他们互相的欣赏着,互相的赞美着。
4)善听的子期仅仅从伯牙的音律中听出高山流水吗?还听出了什么?(像山一样的志向,像海一样的胸怀)
4、想象说话
善弹的伯牙不仅能用音乐表现出高山流水,还能表现很多美好的景物。就让我们在音乐中想一想好吗?
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2)你就是善听的子期,你能试着把你听到的,想到的,用课文中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5、点明中心
无奈世事难料,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1)齐读最后一句话,用一个词来概括伯此时的心情。能够感受到什么?(感情深厚)
2)我们再读这句话的时候感情就不同了。读书就是要读出不同的感情来对吗?
3)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也点明了中心思想。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我找到了一首俞伯牙在钟子期坟前写的悼念诗。
2、出示诗学生读
3、后人感动于他们的情谊改编了一首同样感动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在乐曲中再一次的朗诵课文,能背下来的可以跟着背。
总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5-27
语文教案(精选)09-13
(经典)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精选]01-24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精选)11-20
语文教案(经典)11-16
(精选)语文教案09-26
[精选]语文教案09-29
语文教案(经典)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