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调动训练学生联想想象思维,身临其境地阅读文本。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细品文本语言,感受文本含蓄委婉的情感之美。
3、深入发掘解读文本的个体生命意识及民族文化内涵,熏染其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激发学生心怀天下的历史责任担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情感之美。
★教学难点
深入发掘解读文本隐含意蕴,理解其个体生命意识和民族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夜伏案,掩卷静思,阿来笔下的丽江唤醒了属于我的诗和远方。如梦如幻,多么美好啊!沉醉之中,我头脑中浮现出这样的字句:“何妨去做个诗性的古城人呢?哪怕做一天,沾沾诗气也值!”一位香格里拉的文人竟如此深知我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滴水经过丽江》,尽情畅游在丽江的诗情画意里。
二、浸润经典赏画意
作者笔下的丽江,我心中的日月,是陶渊明笔下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聪慧的你漫步在作者笔下的丽江,捕捉到了怎样的风景呢?
请你选取形象鲜明或印象深刻的景物、人物,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简洁生动地描述画面。
提示:注意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预设:
1、玉龙雪山冰川剔透、白雪晶莹、雾气缭绕,巍峨挺拔矗立在苍茫云海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四方街我赤脚轻踩在铺满五花石的老街,仿佛触到千百年前丽江的清凉,嗅到家家户户沁人的.花香,听到院落里悠扬的古乐和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马帮行色匆匆的马帮翻山越岭,和着百灵鸟的歌唱,杜鹃和山茶的舞动,消失在落日余晖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三、字斟句酌品诗情
丽江风光无限,风情怡人。让我们带着初遇丽江的欢喜,细细咀嚼这座古城的悠悠诗情。请细心的你字斟句酌地精读文本,抓住重点字词句,品析本文的语言之美。
预设:
1、“又”“想”“被”
2、“看见了”“来到了”“经过”“看到了”“喧哗”
“一滴水”“丽江坝,丽江坝”“丽江,丽江”
示例:“一滴水”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它带着美好的夙愿,经历着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为即将开始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
3、“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示例:对比,让你感受丽江古城净化心灵,安顿灵魂的静谧纯净,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丽江古城的赞美和敬意。
4、“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示例:诗意的比喻,精妙的联想,把薄云掠过月亮的景象比作丽江古城的银匠擦拭银盘,突出薄云掠过月亮星空的晶亮之美、飘逸之美、灵秀之美,让人慨叹并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能见到作者对丽江之美的陶醉。
四、醍醐灌顶见真谛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家国天下在我心中。“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相关。”
我们旅行,读书,并不是为了从中诉求什么,而是因为:世界如此美丽,生而为人,我们应该用心去欣赏它,触摸它,更幸福地生活。我以我心映照此文,获益匪浅,愿分享给大家,请善思的你静静聆听,希望抛砖引玉,让你重新审视文本的意蕴之美。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也是修德养性的关键,还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是国与国共处的原则。反复阅读文本,我在字里行间读出了传统文化“和”。
一、从个体角度来看
1、个体与自我的和谐。譬如,经过丽江的这滴水,它执着寻访四方街的梦想,经历山高水长,激流浅滩,最终美梦成真,回归入海,完成了生命历程,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2、个体与他人的和谐。譬如,远方来的游客和民居的主人亲切交谈,互通消息。又如古城院落的家人,邻里和谐融洽的闲聊,欢声笑语……
3、个体与自然的和谐。譬如,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山水之间的亭台楼阁……丽江滋养了人们,人们也美丽了丽江。人们在永恒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里像个纯净安然的婴孩,返璞归真,找到了心灵安适之所,建构了赤子般的精神家园。
二、从民族文化角度来看
1、丽江古城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逐步融合。譬如,丽江四方街白须垂胸的老者演奏清雅古乐,也有华灯初上时灯红酒绿的夜夜笙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由此,得以窥见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脉络。
2、丽江古城以其亘古不变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前来观览膜拜。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缩影,当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样坚定有力,彰显了我们民族自信包容的博大胸怀和传统文化中“和”的智慧。
三、情真意切咏家乡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行走世间,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亲吻大地。我们的生活的这片土地和丽江一样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一样博大盛情,笑迎中外游客,四海宾朋。
请热情的你做一名古都洛阳的宣传志愿者,学习借鉴本文拟人的手法,为美丽的古城洛阳一句话,为美丽的洛阳花会添光彩!
示例:
1、我愿意是古城河边的一株垂柳,春风拂面,抚慰那远行的天涯游子。
2、我愿意是古城花园的一只夏蝉,守候在凋零的落红身边,初心不改。
3、我愿意是古城天空的一朵云,为姹紫嫣红的牡丹仙子送去一片阴凉。
作业布置:1、复习再读《一滴水经过丽江》,并参考课外阅读书目,完成课外阅读。
2、选择课外阅读的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语文教案 篇2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八次》.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的不懈斗争精神。
教学准备
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十一课《第八次》,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大家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
二、 学生读文,作标记
三、 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他几乎失去了信心中的几乎是什么意思?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布鲁斯是怎样动员人民的?
四、 以学定教,研读课文
(出示多媒体.课件: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让学生通过读这两个句子,把它们进行比较,理解几乎的意思。
自读1、2两个自然段,从哪个句子能看出布鲁斯几乎失去信心了?
学生读,回答。
师: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生答。
师:什么是唉声叹气?生说。师:唉声叹气是什么样子?生作叹息状
师:那不断地唉声叹气呢?学生表演。
师:此时的布鲁斯在想什么呢?假如你是布鲁斯你会想什么?
(创设情境)现在我们来到了古时候的欧洲,来到了美丽的苏格兰,在这里,你和苏格兰人民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当外国侵略军踏到苏格兰土地上的时候,这种幸福的生活便被打碎了!难道苏格兰就像一只小羊一样等待着被这匹恶狼吃掉吗?不!你,苏格兰的王子,勇敢的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奋起抵抗!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相见,顿时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我们败了,可我们并不灰心,再打,败了再打,就这样打了败,败了打,一连打了七了,都失败了,军队被打散了,你拖着疲惫的`受伤的身体,逃到了山上的一间磨房里,实在走不动了,就一头倒在了木板上,此时的你,会想什么呢?
学生说。
师:就在布鲁斯灰心丧气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了什么?生说
师:现在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蜘蛛结网的句子。
(1)生读,画。
(2)指名读。接着出示多媒体.课件。
(3)自读,边读边想象。(师先示范怎么是边读边想象)
(4)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
(5)想读的站起来读,不想读的闭上眼睛想象。
(6)老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师: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蜘蛛?生说,并到黑板板书。
师:作为布鲁斯,他历经了七次失败,失败的打击让他灰心到了极点,感觉这次战斗没什么希望了,看到了这只不服输的蜘蛛他是怎么表现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他心里在想什么?生说。
指名读,指导朗读。
师:布鲁斯被感动极了,他下定决心要干到底,他会怎么说“我也要干第八次”?
学生握起拳头读。
师:同学们,说话很容易,可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只有他一个人就打仗了?得有什么?(军队)军队被打散了怎么办?(召集)可那些士兵和布鲁斯一样经过了七次失败,也灰心丧气了,不想打仗了,几乎失去了战斗的勇气,那布鲁斯得怎么做才能让士兵愿意跟他一起去战斗?(生说)
假如你是布鲁斯,你会怎么说服他们,鼓起他们作战的勇气和信心呢?
学生上台说,下面的学生和老师充当被打散的,失去信心的士兵。
语文教案 篇3
俗话说得好,有备无患,虽然教学过程时时有遗憾,但由于对教材分析得不透,学生固有的知识把握得不准,也就是课前了解得不全面而上课,那个遗憾就大了,《自然之道》这一文教后就有这种感受。课文虽已教完,但总觉得有点不舒畅:课堂沉闷,学生启而不发,理解不深刻。回顾教学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课堂上缺少了学生的活动。假如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活动不充分,或者说没有使全体学生动起来,那么,这个课堂就缺乏生机和活力。这节课我估算了一下,没有完全动起来(主要是脑动)的学生占着不小的比例。对学生情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构思上对主体性和全员性考虑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同时课前没有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致使学生思路不开阔,对提出的问题谈的不深刻或者无话可谈。
二是朗读没能很好地与阅读教学的特点统一起来。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这节课中,由于对朗读的处理失当,从而使阅读教学显得单薄,显得缥缈,显得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三是评价缺乏激励。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风貌,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虽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致使学生学习积极不高。以上存在的这些遗憾,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重视和改正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又红又大的果子。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摘果子的游戏。
(一)复习z c s
我们摘下一个苹果,把它放到篮子里。
看! 篮子里蹦出了什么?
我再摘一个放进去,又蹦出了什么?
再看! 是什么?
哦! 原来是昨天学的三个声母,谁来读读?
(指读,强调:轻短。)
(二)复习zi ci si
树上有一个最大的苹果呢! 赶紧摘下来。一下子蹦出三个音节,是什么?(指读──齐读。)
(三)过渡
这节课我们还要交三个声母朋友。
二、新授
(一)学习zh
1、现在我们就来认识第一个。
你们看,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织毛衣”的“织”和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声母“zh”的发音是一样的。
图中的小凳子和这把椅子组成的形状就像“zh”。
想想这个声母怎么读?
2、zh怎么写呢?
板书:zh。
3、谁看清了?老师是怎么写的?(指名。)
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
4、声母zh非常爱交朋友。
它的这位朋友是谁?组成的音节怎么拼?
提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
再看,这还有三个音节怎么拼?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米蹲(dūn)踞忌讳(huì)酬(chóu)和铁箍(gū)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淳朴:诚实朴素。
二、导入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学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二、继续学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师生点评诵读情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三)讨论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明确: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
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
写“金满斗会”。
2、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
三、讨论问题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无防字》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
2+1=? 3+4=?
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括号的内容在讲解时展示]
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
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评价归纳:
面对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三、阅读3-6段,回答问题。
1、第五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它”分别指什么?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它:新的创意。
2、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
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3、选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4、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创造性的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四、小结
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
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过渡:有人认为,“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你能举出例子吗)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价]
创造思维不是名人的专利,让我们大家也来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请看下面的练习:
1、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请说出下列题目的答案,多说几种。
1+1=? 4+9=? 5+7=? 6+18=?
附答案: 1(里)+1(里)=1(公里) 4(点)+9(点)=1点(13点即下午1点)
5(月)+7(月)=1(年) 6(小时)+18(小时)=1(天)
2、你来评一评:
一群小学生在空地上踢球。一个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坏了一位长者家的窗玻璃。这个孩子跑到长者家里,当头就是一句“一块玻璃多少钱?”人们对这件事情看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三种:
(1)没有逃走,主动上门赔钱,应予以表扬;没有道歉可以原谅。
(2)赔钱就是认错、道歉的表现。
(3)首先应该道歉,同时应该赔钱。
你赞成哪一种?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各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有其他看法也可以提出来。
3、学习评价: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思考、评价]
4、教师小结
当你在前进的路上遇到困难,不要丧气,换一个角度,你会看到另一个答案--成功在不远处微笑。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因为有另一个答案,等你发现它时,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六、课后学习拓展
1、莎士比亚说:“思想是自由的精灵。”,法朗士说:“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气。”,课后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我想发明创造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
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文中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3.领悟从平凡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方能成就伟大事业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文中个性化的人物描写方法。(重点)
2.领悟从平凡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方能成就伟大事业的道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每个人在小时候对自己的未来总有各种美丽的梦想,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梦想。可以这样说,“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样的想法在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曾有过。有一个叫贾里的初一男生甚至把当伟人作为自己的明确目标。贾里是谁?你认识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里究竟有没有实现他的“伟人梦”呢?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秦文君,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荣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
2.读准字音
豁达(huò) 自诩(xǔ) 跻身(jī)
履历(lǚ) 宿愿(sù) 铆(mǎo)
白痴(chī) 骷髅(kū lóu) 荟萃(huì cuì)
不屈不挠(náo) 罪魁祸首(kuí)
3.弄清词义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
指手画脚: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毫无根据。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有惊人表现。
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谋。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事迹感人。
4.初读课文,文中贾里为了成为“伟人”做了哪些“可歌可泣”的大事?结果怎样?用自己的语言口头复述。
明确:做一个爱憎分明、恨得轰轰烈烈的人,结果化敌为友;想练就矮个伟人的风度,结果失败;打算“一鸣惊人”去大工厂打工,结果却把借来的名牌西服的羽纱剪了一个口子,让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主动要求把破损的书分给自己,结果却引起了轰动,被评为“今日明星”。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贾里认为一个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
明确:豁达洒脱、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旗帜鲜明、有爱有恨、轰轰烈烈。
2.贾里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情?(各用四个字概括)
明确:①化敌为友。贾里有爱有恨,恨邱士力,结果“恨不起来,却成了朋友”。
②矮个风度。贾里追求“矮个风度”而参加健美班训练,结果却被人认为他的体型符合新潮观念而不了了之。
③打工风波。贾里打算“一鸣惊人”去大工厂打工,结果把借来的名牌西装的羽纱剪了一个口子,让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
④意外成功。主动要求把那套破损的书分给自己的区区小事而引起了轰动,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3.为什么通过这些事后“父亲又说贾里长大了”呢?
明确:因为从思想上来看,原来他是一个想出名,想做伟人的人,如今他已经意识到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只能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做起。从行动上来看,他不再着眼于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开始做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拿破书,这说明贾里进步了,思想上和行为上都开始成熟了,所以爸爸说贾里长大了。
(二)人物形象
你认为贾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它具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
明确:贾里的优点:天真幼稚,自信心强,有远大的理想,乐于牺牲个人利益,本性善良。贾里的缺点:喜欢炫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对伟人的认识简单化。
(三)深层理解
1.大家都比较喜欢贾里这个人物,三次失败的打击对贾里来说似乎太残酷了,你看能不能少写一两次失败?
明确:不能。第一次失败:贾里认为伟人就应该“旗帜鲜明,有恨有爱,轰轰烈烈”,于是错误地把与邱士力之间的同学矛盾上升到敌我矛盾。第二次失败:贾里想学习拿破仑、马拉多纳,认为伟人应该“肩膀又宽又平,体现出矮个的风度”,于是决定报名参加健美班。第三次失败:贾里从介绍伟人少年时的一本书中得知,“伟人从小就出手不凡,走在潮流前头”,而现在的潮流就是“勤工俭学”,于是决定“去大工厂打工”。三次失败,角度各不相同。
2.如何看待贾里三次计划内行动的.失败与一次计划外的意外成功?是否都纯属偶然?
明确:贾里三次计划内行动的失败与一次计划外的意外成功极有喜剧效果。每次失败与成功看来偶然,实质上有着必然性:同学本不是仇人,心中唯一痛恨的邱士力竟然在对付运动会上的流行音乐时,和自己结成了统一战线,最后还成了知己,恨意全消——当不成基度山伯爵那样旗帜鲜明的有恨有爱的伟人了;形体高矮胖瘦本不意味着什么,为体现拿破仑式、马拉多纳式的矮个风度而参加健美班,结果自己的体形竟然符合某些人新潮的观念——矮个风度梦破灭了;决心到服装厂去勤工俭学,准备“一鸣惊人”,结果把借来的名牌西装的羽纱剪了个口子,让好朋友鲁智胜“足足笑了1分钟50秒”。这些失败,过错不在于“伟人追求”,而在于“伟人计划”与追求动机有问题。至于意外的一次成功,看起来偶然,但这是由正确的动机与脚踏实地地做一个好的普通人的观念所决定的。
(四)语言特点
文章的叙述语言轻松活泼,诙谐幽默,请举例说明。
明确:采用大胆的夸张笔法,造成一种令人会心一笑的轻喜剧效果。如“鲁智胜提议拿小刀划邱士力的车胎,这虽然解气,但缺乏大师风度,贾里懒得去做”,在贾里心中,似乎自己已是“大师”,羞与小儿为伍,懒得去做那些小孩子才做的事情,其实自己还极为幼稚,这就产生了幽默和讽刺的效果,妙趣横生。
四、板书设计
伟人细胞
失败仇人变朋友
追求矮个风度
一鸣惊人的打工计划
成功一次意外的成功
理想远大+脚踏实地=成功
五、课外拓展
经过三次痛苦的失败,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时贾里心里充满了酸甜苦辣。如果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请从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给他,好吗?(也可加入自己的话)
请用这样的语气: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贾里,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还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吧,你总有一天能成为真正的伟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11-20
(经典)语文教案12-06
语文教案(精选)09-13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5-2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精选】09-06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9-29
语文《风筝》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