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例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不的快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站在这里,我更多的是一种期待,你们猜猜老师期待什么。
生:老师期待我们精彩的表现。
老师期待我们精彩的发言。
……
师:其实老师期待我们今天的40分钟是一种愉快的聚会;期待我们今天的40分钟是一次愉快的学习过程;期待我们今天的40分钟,能唤起大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课文中写的是村子里的人对水的渴望。
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缺水地方的孩子需要水。
……
师:那潺潺流淌的溪流、淙淙奔流的江水都可从这个字想到。
2、作者想借这个字说什么呢?请打开书本读一读。
生读。
师:作者想借这个字说什么?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一下子就瞅准了作者想说的话。板书:最珍贵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读。
师:不错,学习了课文后一定会读得更好,体会得更深刻。
3、这课有四个生字新词,我们再读读。
出示:水窖储藏钥匙一勺
请生读词,表扬。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请生再读文章中心句。
4、
师: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同学们一小节一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就边听边想象那些生动的画面。
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待一生读完即纠错、表扬。)
5、课文围绕这句话,通过哪几个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水的珍贵?
学生回答。
教师随机总结板书:挑水洗澡浇水
二、精读课文,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读一读。
1、让学生读。自读---指名读---齐读。读准每个字音。
2、让学生读泡泡语,说说知道了什么?
3、让学生说说这样的“女生”。
三、学习“认一认、读一读”。
1、导入。
2、说“言”激趣。
(1)、猜一猜:
表示吉祥的话叫什么?
名人说过的话叫什么?名言
精练著名的话叫什么?格言
宣誓所说的话叫什么?
临走写下的话叫什么?
生前留下的话叫什么?
(2)、读一读。用各种方式读。
3、拓展活动。
(1)、拓展一:想一想,像上面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2)、课后积累类似趣味词语。
四、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
2、说说三句子的意思。
3、找找三句子共同点。
4、试背。X|k|B|1.c|O|m
课外收集有关“诚信”名人名言,把它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在交流中明白写着请假条的内容、形式、作用。
3、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下列情境写下一条请假条。星期一上午,王小红同学生病了,不能来学校上课,于是写了一张请假条交给立小双同学带给老师。
二、读一读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1、自由读成语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2、那个人的羊为什么先丢了?后来再也没有丢过?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来晚了
一、联系《守信》,导入新课。
1、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守信》一课,谁来说说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在这件事情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宋庆龄,另一个是小珍。从宋庆龄这边说,她是非常守信的。但是,换一个角度呢?对于小珍来说,你觉得她怎么样?(没有守信)她这样好不好?(不好,还宋庆龄空等了一天,连伯父家也没去。)她为什么没有到宋庆龄家里学习折纸花篮呢?
3、是的,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答应别人的事情,常常不能做到;与别人约好的时间,常常没有赶到……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你看,今天兰兰就遇到了这样的事。
二、开书,看图,读文,思考:
1、图上两个女孩,她们是谁?(谁是文文?谁是兰兰?)
2、文文和兰兰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想一想,这时,两个人的心情怎样?
文文等了这么久,心里一定和烦。
兰兰匆匆地赶来,见文文等了这么久,心里也不舒服,感到十分抱歉。
4、从图上看。兰兰并不是有意迟到。
大家想一想,兰兰应该怎么办?(解释,说明,希望得到文文的谅解。)
三、全班讨论交流:假如你是兰兰,你会怎样向文文解释呢?我们试着演一演。
1、同桌轮流扮演文文和兰兰,练习解释迟到的原因,请求得到谅解。互相评说。
2、学生自由组合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说。
四、:怎样解释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要态度诚恳的讲清原因,注意对人有礼貌。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如何向别人解释的'呢?(可自选伙伴表演看。)
2、你有什么需要向别人解释清楚的事情吗?你准备怎样向别人解释呢?(可自选伙伴表演。)
第四课时
习作: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英国有位老人在1991年举办了一次奇妙的展览,展出的万幅照片记录了他几十年来每天的生活。他说这是我的历史,每一张照片,都会勾起我或喜悦或悲苦的回忆。同学们,我们可以用照相机来记录每天的生活。我们还可以用文字来记录来记录每天的生活,这就是。
二、自由读“习作”中的三段话,交流写的好处。
三、讲写的故事。
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根据30多年的资料,尤其是他乘船作环球旅行的五年中所做的大量的观察和记录,终于在1859年写出了震动世界的《物种起源》,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论”。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19岁开始,就养成了写的习惯。他在中,除了检查自己的学习、的执行情况以外,还记录了无数他所接触的人的举动、神态、、语言和感情,写下了自己从工作中得来的感想。他写的许多小说,都取材于自己的。,伴随这位伟大的作家度过了一生。托尔斯泰一共写了51年的,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到逝世的前四天。
四、如何写。
1、内容:自己在一天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情。
2、对照第四课,说说的格式:
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怎样。然后从第二行起开始写正文,前面要空两格。
3、建议:先从一句话和几句话写起。
五、学生交流在一天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
教师提示:不需要把自己一天的经历全写下来,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或者一个场面写清楚。
六、学生习作。
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不写错别字。写完后出声读几遍。
第五课时
一、选择几有代表性的(好、中、差)各一作为例文。师读完后指导生评好在哪里(从语句,用词、选材来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四人小组互评,共同修改。
2、推荐组内习作,大家欣赏。
三、自我修改。
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更精美。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再次修改。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生活平凡小事中抒发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对话式阅读
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
二、检查预习:
1、了解老舍。
2、积累字音字形知识。
3、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
4、交流课文点评。
课中探究:
1、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2、老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描写、刻画自己心中的.北平的“模样”,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3、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主观性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素材选取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4、质疑问难:有疑问才能真正有所得,请在文中所有有疑问处标上问号,或写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同位、同组、全班讨论:
四、拓展练习:你能选择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或细小事物,以“想家就是……”开头,写三个以上的句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札记
汉唐书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精读第二段。
1、那里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怎样呢?听于老师告诉大家,说说你认为拉萨天空怎么样?
2、指名说。相机:
(1)比较,映衬,对照。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3、嗯!拉萨的天空真是太神奇,太漂亮了,能用你们的声音再让我去感受一下吗?二组读,其他同学看图、想像,你就站在这里欣赏美景,你会说什么?
四、第三段一代而过
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五、第四段
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
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明白蓝天的妙用。看谁把天空的妙用读得更好。指名读,学读。
六、第五段
1、拉萨的`天空除了让布达拉宫变得更加在雄伟、壮丽,还让整个拉萨都变得更美了。男生读5段,为什么这么说?
2、拉萨的天空还让更多拉萨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萨天空的陪衬,拉萨变得更美了,让我们记住这拉萨别致的美、神奇的美。齐读。
七、总结:
拉萨的天空真是神奇无比,有机会希望小朋友亲自去感受一下,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果你去观赏了之后,一定要把你的感受告诉我,好吗?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蓝晶晶
课后小结:
1、本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
2、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
3、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识记
A.关于《彷徨》
B.烟霭等词语
2.理解.分析
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
D.倒叙手法(复习)
教学设想
1.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强调预习,以免课堂上出现空对空的情形。
2.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有必要让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弄清。
3.文章较长,知识点多,要学的东西也多,容易杂乱,拟从三个方面实施教学
A.小说的环境描写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意义
4.此文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少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甚相同,正好可用来训练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5.三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
2.读2-3遍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
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
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后的历史
辛亥革命1911五四运动1919
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1.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有几个,请大致给他们分类
2.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3.以什么为线索
4.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5.给你感受最深之处是?说一点理由
6.列出情节提纲
明确:
1祥林嫂
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的婆婆.
柳妈
我
不需很精确,旨在训练学生理清人物关系的能力
2.倒叙
3.我的见闻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鲁镇卫家山贺家墺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由此辐射
短篇小说的时空安排
5.见板书
三.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命运与性格
小说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形象来表现主题,那么她有怎样的命运,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简述她的主要生活经历
2.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
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3.是什么使她的命运如此悲惨直至死去?而她对自己的命运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行为?从其态度和行为可看出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练习
从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的细节
五.布置作业
熟读文中关于祝福景象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情节内容 顺序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叙
开端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讨论上节课的课后练习一
参考角度:A、没有名字B、小十岁的丈夫C、工钱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的一些容易忽视的信息
二.小说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点拔:1〉关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关于环境描写的类型及要求
1.文中几处写祝福景象,三处祝福景象的描绘目的何在?
研读开头一节
A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气息?
B.将到新年是一种怎样的气氛?
C.四叔与我见面的情景表现什么?大骂新党,S在书房里表现什么,为什么不是留在书房里
2.研读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写
A、此段描写最突出的是什么,找关键词
都没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
女人,男人
3.作者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有什么特征,层如其人,表现了什么?
明确总结
1.沉闷压抑的气氛
2.封建的风俗习惯迷信根深蒂固(尽管封建制度已S终正Q)
3.保守虚伪反动
三.研读冬季日短一节
1.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2.为什么说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则无聊生者不生------
明确:渲染社会环境的黑暗与可恶,营造悲凉气氛,表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与愤激
四.研读小说的结尾
这一结尾的作用,与文章其它部分的关系
点拔A、在结构上B、对于中心的表达上
明确:A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
B与祥林嫂的死的惨象和天地圣象的预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幸福的气氛形成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五.总结性讨论
1.小说为什么题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节发展与之有关,提供了背景
B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祥林嫂,她死于祝福中,强烈的对比,增强悲剧性
2.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凶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伤痕
B.同情她却给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A:我与鲁四老爷
B:我的说不清
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
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对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的软弱性
具有进步的思想扔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办法.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六
2.自选角度,写一则读书笔记
《祝福》知困录
在执教《祝福》一文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一些地方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困惑,并通过思索,对这些困惑产生了一些想法,兹录如下。
一、鲁四老爷为什么偏偏要骂康有为?
当我来到鲁四老爷家后,一见面是寒喧,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这一段叙述,描写了鲁四老爷的伪善与反动,这种大而化之的理解未尝不可,但它可能掩盖了鲁迅先生的另一层深意。
《祝福》写于1924年,故事的背景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后,中国广大农村风景依旧(人教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三册(必修)教学参考书》)。按理说,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骂的应该是孙中山,那么为什么鲁四老爷不骂孙中山,偏骂康有为呢?这里鲁迅先生是否另含深意?特别是在康有为之前还加了一个还是,更值得深思。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翻阅了不少资料,但在所有能查阅到的资料中并未查到有关这方面内容的论述。经过思考,笔者认为,鲁迅先生的他骂的还是康有为确实另有深意。
辛亥革命的失败,使本来对辛亥革命抱有满腔热情的鲁迅先生困惑了,彷徨了,甚而至于沉默了,当他在别人的启发与感召下,拿起笔来作小说,进行呐喊时(见鲁迅先生《呐喊》自序),他用他力重干钧的笔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形象化的总结,这些总结有小说,也有杂文,其中就有《祝福》,所以《祝福》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揭露辛亥革命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并未触及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和封建礼教,尤其农村更是如此。鲁四老爷骂的还是康有为的深意正在于此。
深意一在于,鲁四老爷骂新党不骂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而骂康有为,说明鲁四不知道如今领导革命的是孙中山,倘若他知道是孙中山,反动透顶的鲁四肯定要骂孙中山的,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领导人是谁,一般人都不知道,可见革命之局限性。
深意二在于,鲁四是鲁镇的头面人物,且是一个教书的老监生,他都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那就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了,作为把目标定位在大清的天下是咱们大家的(夏瑜语)的辛亥革命,普通百姓连革命的领导人是谁都不知道,革命能不失败吗?
深意三在于,康有为是一位改良主义者,后来成了保皇党,也就是成了辛亥革命的反对派,如此的人物,鲁四老爷尚且骂,那更不要说要革皇帝命的孙中山了,可见鲁四老爷之反动的程度。
二、鲁镇人的看戏心态
在鲁镇人(包括祥林嫂的同路人)看来,祥林嫂最大的罪过是她是一个回头人(卫老婆子语),尽管她为反抗回头而付出了血的代价。如果说她第一次来鲁镇,大家还允许她做稳奴隶的话,那么她第二次来鲁镇,她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了(鲁迅语)。
她第二次到鲁镇后,鲁镇人先是音调和先前不同,笑容总是冷冷的,可是当她的狼吃阿毛的故事传开去,鲁镇人却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男人们,女人们,甚至连不大出门的老女人也特意寻来,在陪出早巳停在眼角上的眼泪之后,才满足的去了,但好景不长,她的悲惨的故事成了鲁镇人的渣滓,她又一次地落人了又冷又尖的冰窟里。
可是,自从和柳妈谈了天后,鲁镇人又发现了新趣味,这一次专在她额上的伤疤了。
二次来鲁镇的祥林嫂,因再嫁的原因,成了鲁镇人的口香糖,当狼吃阿毛这一片被鲁镇人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无味道之后,就被呸的一口吐在地上,踩在脚下了,然后换上额上的伤疤这一片,重新咀嚼与赏鉴。
那么如何来描述鲁迅笔下鲁镇人的这种阴暗、残酷的心态呢?笔者给它一个名称看戏心态。
看戏心态的实质可以这样描述:看者想在他平淡而平庸的生活中,从被看者的身上寻找一些刺激,想在他自己乏味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佐料,这一切的快乐都是构建在被看者的痛苦之上的。
鲁镇人的生活太平淡了,一年到头没有什么大变化,单是老了些;鲁镇人的生活太乏味了,他们一年到头的日子没有任何变化,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所以鲁镇永远是过新年,旧新年与新新年之间的日子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他们要寻求刺激,寻求乐子,寻求佐料,可恶的是他们的刺激、乐子、佐料全都是构建在祥林嫂钻心的痛苦之上的。
多么残酷的鲁镇人,多么可恶的阴暗心理,多么丑陋的看戏心态。
这种看戏心态能不能用看客心态来替代呢?这是不能的。鲁迅先生多次描写了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药》)的看客心态,其特征是精神麻木、爱看热闹。这种特征与看戏心态的特征是大相径庭的,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取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9-1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24
(精选)语文教案11-25
【经典】语文教案11-15
(经典)语文教案12-06
[精选]语文教案09-29
语文教案[精选]01-24
[经典]语文教案02-04
经典语文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