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例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区别文言文中“之”“其”的不同含义。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翻译简单的文言文。
3.积累成语,并通过查找词典或资料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阅读知识短文,学会处理信息,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
5.通过阅读“开心一刻”中的笑话,进一步体会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区别文言文中“之”“其”的不同含义,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单元回顾,了解文言
1.单元回顾,导入教学。
快乐的语文七色光时间又到了!同学们,我们又学习了一个单元,相信你们肚子里的“墨水”一定又增加了不少!能说说这个单元你们学了些什么吗?
随机引导学生说说文言文的特点。(不苛求)师随机板书文言文特点:语言精练、短小精悍、词义多变……
2.拓展资料,了解文言。
媒体或小黑板出示: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白话)和用“书面语言”(文言)来表述,是不同的。
3.“开心一刻”,激发兴趣。
因为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因此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认为会说文言文就是有学问的象征,由此闹出了不少笑话。
(1)请学生读“开心一刻”,说说故事好笑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笑话后的感悟。
(3)拓展介绍“白话文运动”。
正因为“文言文”离人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不能为普通老百姓掌握,于是“五四”时期,胡适等文学家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倡导把日常语言写到文章中去,使文章能在普通人中流传。
【本次“开心一刻”的内容是,文中人物没有注意文言文、白话文言语表达形式的不同与运用场合的区别,而乱用文言,造成笑话。以“开心一刻”为课的起始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可以自然引出“练”中的文言文语言训练。】
二、“练”识文言,挑战自我
虽然文言文难读,但是其中却包含着大量祖国文化的精华。读懂文言是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本领。同学们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相信一定掌握了不少读懂文言文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练一练”。
1.一词多义。
(1)读题,找出加点词。
(2)请学生自读3句话,试解“之”“其”在3句话中的不同意思。
交流。
随机板书:
之的
到……去其其中
他的
(3)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分辨它们的不同意思的。
(4)请学生再读第七单元的文言文,从中找出含有以上两个字的句子,分辨它们的意思。
讨论发现规律:“之”大部分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一致,当后面跟的是具体地名时,表示“到……去”的'意思,“之”字还有不含任何意思的时候;“其”大部分表示“他的”意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言文中常用字“之”“其”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不同,了解大致规律。】
2.文白互译。
(1)请学生分别读3句话,说说这3句话各出自哪篇文章,并从文章中找出来。
(2)说说3句话中“之”“其”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回顾翻译文言文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谈谈你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是怎样来理解难懂的句子的。
板书:
联系上下文
借助注释
查工具书
(5)自主运用自己擅长的方法,翻译3句话。
交流翻译的句子。
(6)这3句话中有两句话有“亲戚关系”,具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第1句与第3句都是反问句。)
“挑战无极限”,让学生试着把第1句与第3句文言反问句改写成文言陈述句。
(7)班级小组间文白互译挑战赛:
①一组出题,其他三组抢答。题目可以是把本单元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白话语句,也可以是根据白话语句回答本单元中相应的文言语句。
②师出示学生接触过的古代寓言故事的文言文语句及出处,让各小组同学竞猜白话文意思。
【通过竞赛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练习”的效率。而练习并不是为了完成几个题目,而在于举一反三,因此本环节比较重视方法的指导与文言的拓展。】
第2课时
一、打开“知识窗”,感受古寓言
文言文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寓言便是其中的一枚耀眼的星星。让我们打开“知识窗”,去感受一下中国古代寓言的魅力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1.学生自由读“知识窗”的内容,读后说说了解到哪些有关“中国古代寓言”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借事传“道”、以“小”见“大”、源远流长、灿若繁星。
2.说说自己搜集了哪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一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并不一定全在课外,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对手头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梳理。】
二、了解成语,积累运用
大量的成语,原本便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寓言故事。让我们进入“日积月累”,去收获一颗颗美丽的“瑰宝”吧。
1.分组读4行成语。
2.说说你知道哪个成语故事,讲给同桌听听,注意要讲得通顺、流利,讲清楚道理。
3.学生不了解的成语,请学生查阅词典或资料解决。
交流反馈查阅结果。
4.来自古代寓言的成语不胜枚举,请学生借助资料、词典,再搜集积累一些喜欢的成语,进行展览交流。
成语〖〗出处〖〗意思〖〗故事梗概〖〗道理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让学生说说通过这次“语文七色光”语文实践活动,增长了哪些见识?
2.请学生出一期以“走近古汉语”为专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教学反思: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两大学习版块中都进行了资料搜集与整理汇报的训练,并且在作业布置上设计让学生办专题板报或手抄报,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意识,形成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课文内容理解:
关键词句及理解
怕人,不信任:
㈠它们就像躲进深林中一样安全;鸣声也格外轻松自在。
㈡阳光透过,鸟影闪动,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分明,只见小嘴儿伸出来……
状摹小鸟怯生生的情态,为下文写小鸟的娇憨可爱,惹人爱怜作张本,也为下面写我给鸟儿以爱心鸟儿给我以快乐,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相互信赖、相互依存的新型关系埋下了伏笔。
培育信任:我用吊兰的垂蔓蒙在鸟笼上、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怕惊动它们、我不管它、我微微一笑、我不动声色的写……终于我用手可以抚它的绒毛,再后来它扒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好一个顽皮的小BOY。
细致地刻画出对小鸟的呵护入微,“不管它”是解除它天生对人的戒心,也是出于对小鸟的爱和信任,更是人与小鸟走向彼此信赖与亲密和谐的奠基石,笔墨轻轻点染处爱意浓浓,显示出作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良好的写作素养。
建立信任:成鸟——渐渐伸出脑袋瞅瞅我,我们一点点熟悉。
雏鸟——可爱的小家伙,开始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满屋子乱飞,久了,也只站在开着的窗户上,决不飞出去。渐渐地它敢落在我的书桌上,后又跑到我的稿纸上,甚而至于在我的肩上睡熟了。
主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人类只有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中的花鸟虫鱼,与自然和谐、静谧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在名利金钱迷目、荣辱得失喧嚣之际,保持头脑的清醒,内心的宁静,从而享受到无以名状的快乐,领略到生活的乐趣和真谛。
艺术特色理解:
冯骥才语:“艺术创作是一种生命转换的'过程,即把最深刻的生命——心灵,有姿有态、活喷喷地呈现出来。这过程是宣泄、是倾诉、是絮语、是呼喊,又是多么快意的创造!让心灵一任自然,艺术便获得生命。”此篇就是作家的性灵之作,生活在都市的人有着太多的艰难也太多的诱惑、太多的障碍也太多的机遇、太多的失落也太多的可能,拥塞其间,累得荒。于是便有了养鸟的兴趣,来让疲惫的心灵稍稍休憩;便有了赏鸟和爱鸟的心情,也就有了“小鸟依人”的温馨感,于是写作的源泉汩汩而出。冯骥才的《珍珠鸟》不正宣泄、倾诉着都市人某种特有的情绪吗?自然作家不会把写作视作畏途,而成了又一次多么快意的创造。
以细碎的细节表现洋溢着欢乐的居室生活场景,自然清新是这篇散文的特色。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赏鉴,让学生能领悟这篇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撷取身边小事来体验、感悟生活。
3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鸟是怎样由生疏怕人变得信赖主人、依恋主人的?
2信赖不仅是鸟对人的信任,而且是人和鸟双方的交流。(学生不易把握。)
教法:讨论点拨为主。
辅助教具: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
教学流程设计:
一、简介作者
当代作家,代表作、作品风格(略)
我们今天来学习的这篇散文就是一幅体现都市生活的闲适画卷。
二、按要求,听录音
重点:这篇文章是写我和珍珠鸟的,主要写什么事?
文中有哪些语句起着暗示作用?
三、讨论上述问题
信赖
怕人——熟悉——胆大——亲近——睡熟(依偎)
难点点拨:人对小鸟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由怜惜生爱心,从喜欢到“放任”——信赖,就如对膝下乳儿的疼爱、流露出融融的亲情,散发着温馨的家庭气息。正是我有这样的爱心,才能让小鸟欢欣雀跃,让单调枯燥的书斋生活变得灵动生气起来。
小结思想内容:可见,是我亲近小鸟,关爱小鸟,给小鸟以爱心,小鸟才带给我平淡的生活带来欢愉和亮色,才能享受到生活的情趣和哲理。
四、学生诵读课文
一人朗诵,全班赏鉴、思索:文章是怎样将我和小鸟的融洽相处描摹得绘声绘色的?
鸟怕人——人爱鸟——鸟亲人
小结艺术特色:文章正是撷取这样的生活小浪花,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来表现书人的闲适与快乐的,饶有情趣。
五、布置作业
童年是美好的,是值得令人回味的。你的童年中有过小动物相伴相随吗?请拿起笔来写出你与它相伴的经历,记录下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旧时光吧?
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7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同学理解并感悟“坎坷”、“卖艺度日”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3、在对文本的逐步解读中感受和体会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l 教学重难点:
指导同学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发明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
l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片头)
同学们,现在萦绕在我们耳畔的就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催人泪下,引人奋发。它的作者就是民间音乐家阿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泉,走进二泉映月,走向阿炳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第二段:
1、教师范读,同学考虑:①文中哪个词概括了阿炳苦难的生活?用“( )”标出来。②文中哪个句子写阿炳听懂了泉声?用“。。。。。。”圈出来。
2、交流:
(1)①坎坷。什么叫“坎坷”?②阿炳的坎坷体现在哪里?(双目失明,卖艺度日)双目失明的阿炳怎样卖艺度日的?
③想象: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日,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怎样卖艺?
c、一天,阿炳身患重病,双腿无力,他又是怎样卖艺?
请你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他是怎样度日的?用几句话写下来。(友情提示:可联系以前电视中所见场景,想象他的行动是如何艰难?他可能会遇到哪些麻烦?他人是怎样欺负、侮辱他的?他是怎样的可怜?结果是怎样的凄惨?)
(2)阿炳的.经历是如此坎坷,他被苦难压倒了吗?从哪里可看出没有被压倒?
①指名读::“但是生活的穷困……生活呀!”
②齐读。(板书:向往、热爱)
(3)因为经历的坎坷、命运的不公、双亲的去世、双目的失明,所以阿炳渐渐地、渐渐地听懂了泉声。哪一句话写阿炳听懂了泉声?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指导:意思层层递进,读起来应该一浪高过一浪。再齐读。
④出示:
a、阿炳叹息什么?(第一大组)
b、阿炳哭泣什么?(第二大组)
c、阿炳倾诉什么?(第三大组)
d、阿炳呐喊什么?(第四大组)
联系上文,依照分工,同桌讨论,用一两句话表达。
⑤交流:(相机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过渡:他的叹息有人听吗?他的哭泣有人听吗?他的倾诉有人听吗?他的呐喊有人听吗?他只能向月光倾诉,向二泉倾诉,通过琴声倾诉心声。)——(板书:琴声、心声)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
1、教师范读,同学考虑:哪些语句是写琴声的?用直线划出来。哪些语句是写心声的?用波浪线划出来。
2、(投影)指名男女生读。
3、哪些词组具体描写琴声的?把它们圈出来。
出示:
月光如银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恬静激荡
①读一读,女生读描写月光的,男生读描写琴声的。
②意思懂吗?请看看画面,听听音乐,不懂的自然会懂,已懂的将更懂。
(相机板书:委婉、跌宕、高昂、恬静;相机释“静影沉壁”。)
③齐读词组。
(过渡:月光与琴声交相辉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因此,《二泉映月》浑然天成)
4、请再听一遍音乐,听完后,请告诉大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从文外逐步引导到文中,相机板书:苦难、凄凉、抗争、怀念。强调:向往、热爱。相机引读“爱”局部)
5、齐读
四、教学第六自然段。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它有多高的地位呢?)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什么叫“享有盛誉”?
3、出示:
《二泉映月》荣获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二泉映月》是我国乐团到外国演出的首选作品;
《二泉映月》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生的钟爱;
《二泉映月》使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聆听之后,含着热泪说:“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
五、小结:
是啊,这怎能不使人倾倒?阿炳坎坷的经历使他听懂了泉声,泉声引发了琴声,琴声表达了心声。他不只向往光明,还向往美好的未来,他不只热爱音乐,还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热爱生活。苦难成绩了《二泉映月》,成绩了阿炳,热爱成绩了《二泉映月》,成绩了阿炳。所以苦难就是财富,热爱就是力量。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但我们对阿炳的感激和敬重将直到永远。
六、作业:
1、小练笔:阿炳,我想对你说……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板书:
坎坷: 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泉声: 叹息 哭泣 倾诉 呐喊 向往
9、二泉映月
琴声:委婉 跌宕 高昂 恬静 热爱
心声:苦难 凄凉 抗争 怀念
语文教案 篇4
课题:23、满井游记
执教人:宋德志
教学目的与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中难点词句,课题:23、满井游记。疏通文章大意,初步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文章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写作特色。
教具准备:录音机、课文磁带、幻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柳宗元的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尽情地遨游了,游记写作堪称文学史上一绝——大师笔下的优美的风景、奇妙的境界。
?作者使用精湛的艺术手法,采用数州之土壤与西山对比,突出的西山山势的高峻;采用映衬的手法,烘托了西山气象的阔大。我们陶醉山水之中,物我两忘,飘飘然,感觉到“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啊,舒服、爽!
今天,我很激动,也很荣幸。我终于回到了阔别8年的母校。下面,请让我这个师哥担任队长,带领同学们到燕地春游去,好不好?
二、预习,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对照词句注解速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
遇到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
把难理解的词句画记出来,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课题:23、满井游记》。同桌讨论一下。
板书课题:《满井游记》,作者:袁宏道。
袁宏道主张文章打破古文的传统,用浅易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与兄宗道、弟中道共同倡导散文改革运动,对文坛影响很大,后人称他们兄弟仨为“公安三袁”。
明末散文家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同样出色,而以独具特色的游记。
播放课文朗读磁带。
三、讨论分析课文。
请哪位同学来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概括归纳:满井早春的风光。
从哪里可以看出写的是早春的风景。
表时间的词语:花朝节后。
满井景物的.特征:水光山色、柳条麦苗。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后,请学生翻释。两个长句,强调一次。(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使用这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有会么好处?)归纳板书。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谁来翻译一下?该句写了什么内容?用四个字概括。鸟鱼也深受感染,请看“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这句话应该怎样翻译?
文章既写了静景又写了动景,既描写了景物又抒发了感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出示:
第一段中作者在“飞沙走砾”的环境中只能“局促一室之内,”而“至满井”时,“ , , ,”的景象却让他“ ”。由此可见,第一段虽未写满井,却是为下文写游满井做的铺垫,采用的是 的写法。
要求学生自学第一段以及第二段的1、2句,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第一段的1、2句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燕地气候特征:天气:寒
风沙:猛
第3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极欲外出一游,百无聊赖等
为什么不外出宴游呢?
1、2句与3、4句有什么联系?
作者热切地渴望外出一游,可是燕地花朝后却冻风时作,作者是欲出而不得。什么时候天气才能好转呢?
请读第二段1、2两句。好不容易,机会终于来了。作者从“局促一室之内”中解放出来了,作者此时此刻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文中是怎样表述的?
我们一起分析了课文内容,现在应该可以回答了吧?指名学生回答。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感悟帕尔曼顽强的性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帕尔曼的图像,并播放帕尔曼的小提亲独奏。
(伊扎克帕尔曼(Itzak Perlman,1945-),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废。自幼表现出酷爱音乐的天性,十岁上电台演奏,后进特拉维夫音乐学院学习。1958年曾赴美国参加“埃德.沙利文表演节”演出。移居美国后进朱利亚特音乐学校。1963年首次在卡内基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他很注意音乐处理的逻辑性,控制得当,把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古典主义的匀称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位极有名望小提琴演奏大师。)
2.观看帕尔曼独奏的视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认读生字:帕 曼 袂 怦 拄 磁 魅 搀
认读词语:本课生词
2.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叙了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帕尔曼在精彩演出后不用搀扶,经历三次失败终于站起来的经过。)
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段落。
2.齐读这一段,在关键词下面标上着重号。
3.帕尔曼的人格魅力具体体现在哪件事上?这部分的前后各写了哪些内容?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帕尔曼是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将与世界指挥家和世界顶级乐团联袂演出。
第二部分(2——3):写帕尔曼艰难二又自信地上台演出,亲生无与伦比。
第三部分(4——10),写帕尔曼不用搀扶,经历三次失败后终于站起来的经过。)
第四部分(11——12)指出人们为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鼓掌。
四、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自主读文,画出描写帕尔曼的句子。
小组交流:画出的句子中不懂的词语。
全班交流:先指名读文,说说令自己感动的原因。
1.“他拄着双拐,艰难而又自信的走上了台。”
(这个句子写出了帕尔曼登台表演时的独特形象。“艰难”,是指帕尔曼因为双腿瘫痪,上台时十分吃力;“自信”,写出了帕尔曼上台时的神态。帕尔曼“艰难而又自信地走上了台”,让我们初步感悟到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顽强的人。)
2.“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A、这个句子写帕尔曼三次试图站起,却都失败的'经过。从这三次试图站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帕尔曼试图站起来的艰难,同时,更能体会到帕尔曼的顽强的人格魅力。
B、练读。
3.“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
这个句子写出了帕尔曼为什么会“带一点儿歉意呢?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三次失败有点对不住观众,可见帕尔曼是多么的谦逊。
指导朗读。
4.“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帕尔曼面对三次失败,丝毫没有气馁,他试了第四次,可见帕尔曼具有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从“终于”一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帕尔曼不用搀扶而站起来的艰难,饱含着作者对帕尔曼顽强意志的由衷赞叹之情。
三、 深入体会、感悟情感
投影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讨论交流,深入体会。
1.“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魅力上。”
他的人格魅力指的是什么?(帕尔曼惊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
帕尔曼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表现在哪里?(他的琴声和人格魅力。)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由衷的赞叹之情。)
2.“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您!”
“这个”指什么?(帕尔曼给人们留下了精神财富)
作者为什么要谢谢音乐大师?(帕尔曼惊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让人们思索,更给了观众深深的启示。)
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观众,看到了帕尔曼艰难站起来的经过,你会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1.艰难自信地登台
人格魅力 2.三次试图站起来
(身残志坚) 3.第四次终于站起
作业布置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介绍作者。
梁晓声(1949──) 《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3.采用分组、分角色、分段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
二、默读课文,勾画表现母亲深情的词句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2.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三、小组交流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到全班来说说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教案《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怀》教案二》,来自网!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语文教案 篇7
给动物喂食
目标:
1、 能说出动物的名称及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名称。
2、 练习发音:吃;学习语汇:小猫、小鱼、小狗、骨头、小兔、萝卜。
3、 喜欢小动物,并愿给小动物"喂"食。
内容:给动物喂食
过程:
1、 小儿扮演小动物进入活动室,寻找其它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
2、 引导小儿观察大教具,学习词汇。
(1) 找出小猫,学习词汇:小猫、小鱼。
(2) 找出小狗,学习词汇:小狗、骨头。
(3) 找出小兔,学习词汇:小兔、萝卜。
3、 集体玩游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发音:吃。
(1) 小猫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小鱼。
(2) 小狗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骨头。
(3) 小兔肚子饿了怎么办?吃吃吃,吃萝卜。
4、 操作游戏。幼儿每人一份教具,分别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放进小动物的"嘴"里,并说出动物、食物名称和"吃"的音。
5、 活动结束,让幼儿学习收拾学具,请幼儿把小动物送回“家”。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2.积累词句,阅读故事,提高朗读、理解能力。
3.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课件出示。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字的左边都与字义有关,右边都与字音有关。这样的字是形声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巩固识字,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展示台。
1.识字交流站。
(l)交换识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2)小组推荐识字多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3)在老师的指导下,举办会说话的墙,把学生认识的汉字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2.故事会。
(l)学生自立讲故事。
(2)评一评,谁的故事讲的好,评选出故事大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词语。
2.自由读一读,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词语。
(以一到十的数字开头的成语。)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4.比赛记,看谁记得最快。
5.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
二、我会填。
(l)学生自由填,交流。(分别填上:。!?)
(2)交流为什么这样填?
三、我会写。
(l)观察,认真看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猴山上看猴子。)
(2)小组合作交流。
猴子们在干什么?
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3)小组内互说。
(4)把想到的话写下来。
四、我会读。
(l)自由读,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12-30
(精选)语文教案11-15
【经典】语文教案11-15
(经典)语文教案12-06
(经典)语文教案01-19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07-20
语文小学教案10-21
[精选]语文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