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地理教案设计

时间:2023-04-01 09:42:55 教案 我要投稿

地理教案设计

  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那关于老师们的地理教案设计是怎么样的,以下是地理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

  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

  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

  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

  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

  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

  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

  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

  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

  (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

  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

  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

  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

  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地理教案设计——七大洲和四大洋【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在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指图说出各大洲、大洋的分布

  3·情态价值:学习本节课,培养学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在图上找到标有名称的七大洲、四大洋,但如果不标名称,学生就不容易确认七大洲和四大洋,需要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逐步认识

  三·重点:

  记住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四·难点:

  在图上确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五·媒体:

  地图册、课本插图

  六·方法:

  读图指导法、阅读分析法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4`

  师:你知道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各占多大比例吗?

  生:思考并回答海洋占71%,陆地占29%

  <二>导言 1`

  同学们观察地图,可以看到占地球表面29%的陆地又分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它们叫什么名字?辽阔的海洋也被分割成几部分,它们叫什么?分布在哪儿?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20`

  师:看28页图2.5.你能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呢?

  生:在图上找到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然后明确大洲的含义

  1.大洲:大陆与周围的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

  师:世界上有几个大洲?大洋又分成几个部分?它们是怎么分布的?

  生:读图2.6,说出大洲、大洋的名称,并判断位置

  2.七大洲:

  东半球:亚洲(最大)、非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南极洲

  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

  师:学习本节课之后,你能完成下面的活动内容吗? 10`

  <四>课堂活动1.生读:大洲的命名

  2.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看看它们的相对位置

  3.看世界地图:哪些大洲是相连的?看看它们的分界线在那儿?还有哪些大洲之间仅以海峡相隔?

  生利用地图完成活动内容,师点拨引导

  <五>总结 由学生总结七大洲名称、位置特点、四大洋的特点 2`

  <六>反馈 1.读图说出七大洲名称和位置特点

  2.读图说出四大洋的特点和相对位置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亚、欧、非、南北美洲的轮廓,并标出名称

  生读图回答,动手画图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板书设计 : 七大洲:东半球:亚洲(最大)

  欧洲

  非洲 南极洲

  大洋洲(最小)

  西半球:南北美洲

  格陵岛——最大岛屿

  四大洋:太平洋(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小)

  地理教案设计——海陆的变迁【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能举例说明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说明.结合演示、读图分析了解地壳的运动及海陆变迁

  3.情态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能在地图上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轮廓,但并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海陆变迁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所以学生很难想象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加深理解。

  三·重点

  海陆变迁的原因

  四·难点

  海陆变迁的原因

  五·媒体

  地图册16页、课本插图

  六·方法

  讲述、举例说明、读图分析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4`

  你能看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吗?它们是一直就在这儿?就是现在的模样还是有其它情况?

  生:看地图册14-15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二>导言 1`

  我们今天来研究了解一下海陆的变迁

  <三>讲授新课 12`

  一·沧海桑田

  师: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含义吗?能举出例子吗?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生:可以看书,结合“沧海桑田”,举例说明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迁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师:图2.10-2.12师海陆变迁的实实例举证。

  请你解释原因

  生:图课文分析,通过活动说明原因

  师:猜猜看: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5`

  1.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活动论 固定论

  师:德国科学家根据大西洋两岸大洲轮廓的凹凸特点,提出了海陆轮廓形成的新观点

  生:阅读课文34页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大陆漂移假说:

  ①地球上:一块大陆 一片海洋

  ②分裂漂移

  生:读课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

  师:你想了解德国的科学家吗?

  生:完成课堂活动内容

  <四>课堂活动

  1. 请同学们读一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谈一谈你的感想

  2. 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工作者在科学考察中发现了南美洲和非洲古地层和古生物的相似性,你知道为什么吗?

  3. 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呢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生结合2.16和2.17图综合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

  师:本节课通过大量例证说明了地球是运动的,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可以找到更多的例证来说明这一点。

  <六>反馈练习 5`

  1. 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关于海陆轮廓的形成有哪两种观点?

  生完成填空题

  生回答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陆变迁

  一. 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二.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 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固定论 活动论

  2. 大陆漂移假说

【地理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10-0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设计10-07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10-07

高中地理《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教案设计10-08

初一地理《埃及》教学教案设计10-08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10-09

八年级上地理教案设计(精选13篇)12-02

地球的运动初中一年级地理教案设计10-08

初中一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教案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