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

时间:2023-04-01 09:29:3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

  我们初中时期才接触到得地理,那初中的地理老师们该怎么教初次接触到地理的初一新生呢?下面小编为你带来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摘要:经过十几年不断的探索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整体模式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十多年的教育改革,总体发展不错,但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需要高中地理老师继续研究和反思。

  对目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可以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特点 设计

  一、当前地理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当前的地理教学出现新的内容和方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老师地理教学低下,导致学生地理成绩下降的情况。

  新教材的使用,删去了很多旧教材中繁琐的知识点,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

  例如:增加了很多阅读和活动,这样对学生的创新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舞台,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去了很 多不适应。

  新内容改变了以往的旧知识模式,很多教师和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改变。

  我们都知道,初中的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试问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怎么能学好高中地理呢?

  面对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各个学科都要全面复习,有的学生不能有效分配学习时间。

  另外,高考试题的日趋灵活性,有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改变。

  很多学校认为学好语,数,理,化才是最重要的,在管理上就忽

  视了地理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看地图并运用到做题中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

  1、更新教学设计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体能力, 在设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不是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去加以考虑。

  高中升学任务繁重,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教学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教师讲授这样一种教学方式, 主要表现为满堂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对所授知识接收理解的速度也比较慢。

  如此一来,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学效果也很难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而学生也常常由于对学习重点和难点的错误把握,导致他们学习出现被动,对所学知识无法形成系统清晰的认识。

  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更新自身教学观念,设立的教学目标要从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始,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 有利于他们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有关的地理知识,激发他们在地理学习中的想象力,切实提高对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

  现代教育观念下,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体验、生活实践、自主性学习活动来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 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地理知识点的框架式讲授,以点

  带线以线带面地把学生引入到对地理学习中去,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思考问题,进行实践活动,形成课堂内的有效阅读。

  然而实践教学中许多情况下恰恰相反, 有的教师只是从教学任务的角度考虑,往往忽略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无法正确处理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从而形成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学习相脱节的现象,根本达不到学习的实际效果。

  所以,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在讲授方法的筛选上力求达到较高的水平,切实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要不断把讲授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质量,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因此,要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教师首先对有关地理知识要有深刻的把握,要从地理学习的总目标出发,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三、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关键

  1、拟定全面、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及教学目标内容的容量多少两个方面。

  教学目标难易程度的定位,要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最佳。

  目标太高,学生难以达到,就会产生挫败心理,丧失学习信心; 目标太低,学习毫无压力,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而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要符合“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思想”,就是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努力才可以达到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内容的容量多少,是指是否包括了“三维目标”教学模式所要求每一个部分,特别对“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部分的设计是否全面合理,是否真正的可以陶冶他们情操,对思想进行教育。

  2、协调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老师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有了预设也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生产,所以,这种预设是不是需要还是个未知数。

  其次,预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

  并不是所有的预设都是教学必须进行的内容,它建立在所以可能发生的基础上的,是保证教学过程始终处在预设的范围内,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的前提; 最后,预设是确定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预设的内容不仅要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更要预设学生的学,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法的选择等进行预设,以达到最好的教学预设,考虑综合可能发生的一些特殊情况,以便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重视对学生的差异性的了解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体现在兴趣、能力、情绪、学习态度以及智力等方面。

  所以,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分析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的思想情绪,尤其是现有知识水平,还要能预测到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计划,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设置多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

  4、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结合

  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性格爱好,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包括: 探究性学习、实验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等教学形式。

  如在学习大气的热力环流一节内容时可以使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怎么样流动,根据已知的知识冷空气重,热空气轻来判断气流运动,进而扩展到城市风、海陆风的学习。

  结语:

  教育呼唤创新。

  创新以人为本,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地吸取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 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 具有创新能力并充满智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高级中学地理( 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5- 7.

  [2]姚汝庆.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提问的思考.滁州学院学报,2007,(6)113-115.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二

  教 学 论 文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设计教材的“活动”板块

  铁力林业局马永顺中学

  地理组:王大勇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五日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设计教材的“活动”板块

  在我省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湘教版)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内容,且内容有鲜明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为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创造了条件。

  新课标中的“活动”,注重引导并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查阅资料以及操作等)、动脑(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等)、动口(讨论问题、辩论等),突出了 “活动”教学的开放性;新课标中的“活动”,真正地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积累,突出了地理分析、综合、运用等思维能力要求;新课标中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习置于体验、探究的过程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特色。

  因此,处理好新课标地理教材中“活动”内容教学,是正确把握新课标,实施好新课标的关键。

  下面我就新课标地理教材中“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处理浅谈几点做法。

  对于新课标地理教材中“活动” 的教学设计与处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联系教学、教材、学生实际,事实求是,并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灵活处理。

  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具体如下:

  一、利用活动中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平台 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疑”,即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然后推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往往是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最好手段。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带有创造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起着关键作用。

  思维始于问题,每节课后大量的启发式问题,使学生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如:必修1的45页活动题1、读图想一想,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3、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么?必修3第14页中“在你的家乡,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于加速家乡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第23页“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集中表现为东、西部差异。

  活动题1、2题”、第38页“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等。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独立的学习能力,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他们,湘教版的教材课后许多问题的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依据,搭建了平台,如:必修3第4页的问题“分析图,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第7页中的活动1在下表的四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再如:必修3第57页活动3“请将下列农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其最适宜的解决措施用直线连接起来”,通过具体题目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等。

  二、利用活动中的图片直观激趣,让学生学会以图释文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

  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

  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彩色照片、示意图、分布图、景观图等图像资料,首先是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其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看图中发现所浓缩丰富的地理信息。

  例如:必修3第3页“活动3中观察三幅景观图,分别说出它们的区域特征。

  在地理景观、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等方面,这三个区域有哪些差别?”、“第14页活动1、2参照13页中国政区图既可解决问题”、 参照第51页“美国地形、气候类型分布图” 解决52页活动1、2、3等。

  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大有益处的。

  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图像是课文的再现和补充,以图提问能起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作用。

  地理图像直观、简明地表述了地理事象及其特征。

  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例如:必修1的16页“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34页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39页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原理,48页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必修3第19页“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第55页“农药污染积聚示意图”等。

  三、利用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加深对课本相应内容的理解

  获取、加工、信息运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组成。

  因此,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教材中有关知识的资料,让学生从众多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并学会应用。

  通过这些相关活动,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培养生活能力和相应的兴趣。

  例如:第11页“收集有关人类进行宇宙探测,特别是在生命探索方面所取得成果的资料”、第41页“收集流水、冰川、风力、波浪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照片,比较它们对地形影响的异同”、第68页“收集资料,尝试解释中生代恐龙灭绝之谜”、第110页“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和灾情等资料,简要说明1998年长江洪水造成的危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必修3中第40页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44页活动题3、5,46页活动题1、3等。

  四、利用活动中的表格归纳总结相应知识,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科学,而地理教学则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精心设计。

  课堂小结是地理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

  所谓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的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

  它常用于课堂的结尾。

  完美的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余音了绕,余味无穷。

  课堂小结形式很多,课后活动表格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

  例如:必修Ⅰ第56页“锋面与天气”、第57页“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第67页“生物发展阶段填表”、第80页“填表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必修3中第20、21页“查找有关资料,完成下表”比较中国的东西差异、南北差异等。

  五、利用活动中提供的讨论辩论题为学生合作学习搭建平台,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发展

  讨论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说、多看。

  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实现有效学习。

  求异,即追求答案结论的多样性。

  地理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似乎是一种定势了的思想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

  这样的教学活动,有何创新之意?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想是不限制、不规定、不统一答案和结论。

  这三不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在学生学习了每个知识点后,都要问一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

  教材中讨论辩论活动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又促进了求异思维的发展。

  例如:必修Ⅰ第15页“讨论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有利与不利”、必修Ⅱ第10页“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辩论”、

  第14页“地球人口观三种观点的辩论”、第47页“城市规划议题”等。

  必修3中的27页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六、利用活动中课外实践题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加速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当我们今天谈人的全面发展的时候,一点也不能离开人的现实性。

  学校不应当是封闭的场所,人的全面发展也不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

  实践活动正是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现实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使参与现实活动的过程作为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而目前教学上存在读死书(死记硬背),集中思维模式不利于人才培养。

  课外活动在实现这些转变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教材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地。

  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必修Ⅰ第9页中“观察月相”、第13页“参观大棚农业”、第18页“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经度”、第33页“野外采集岩石标本,并确认其名称、分类、矿物成份、主要用途等”、第40页“野外褶皱构造观察”、第60页“调查家乡的河流”、第69页“调查当地一家工矿企业‘三废’的排放情况,

  并讨论对环境的影响”、第76页“实地考察水稻土的性状和成因”、第85页“观察当地自然环境的分异和土地利用状况,并用因地制宜原理加以分析”;必修Ⅱ第34页“调查商品等级与市场服务范围的关系”、第44页“走访调查熟悉的城市或城镇,分析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并提出解决方案”、第70页“调查一工厂,分析其发展优势、限制性因素和改进措施”、第78页“调查本地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情况”、第83页对“家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的调查”、第92页“调查当地大气污染状况”等。

  对求知欲非常旺盛的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地理课外活动是一个包括大 自然中天文、环境、人文在内的广阔天地,让学生投入其中,既可开拓视野,又可让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才干得以增长。

  综上所述,新课标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倡导学生在学习上不要把学习的目光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和狭小的课堂之上。

  学生在完成“活动”时,要用自己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明亮的双眼去观察自然、开发未知的知识宝库。

  新课标教材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学识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教学中如果对这些“活动”运用得当,设计与处理好“活动”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把知识学习的过程变成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创新的过程。

  将有利于学生获得的有效信息达到最大值,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想、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能力,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用好“活动”,给学生留下“活动”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使“活动”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

  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三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

  1、本论文课题国内外概况

  进入新世纪,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掀开了中学地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序幕。

  在国家教育部制订《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设中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方法。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通过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并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应用研究的课题。

  研究的目标在于探求更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

  这一次新课程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酝酿,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进行高中地理新课程实践的研究还比较少。

  以下侧重叙述教学设计理论的历史轨迹。

  (一)教学设计的思想萌芽与早期发展

  由于教学设计是融合了许多不同学科的重要理论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它的出现与发展同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心理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教学设计学的构想最初来源于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John Dewey),他于1900年提出了应建立一门所谓的“桥梁科学”,以便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连接进来,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

  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教学设计还仅仅是萌芽状态,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到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迅速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S—R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在这一时期中,奥苏伯尔的渐进分化的思想,如运用先行组织者,然后呈现一系列具体的下位概念和例子;布鲁纳(J.Bruner)依学生成绩而逐渐提高学习复杂性的思想;马克勒(S.Markle)和墨里(J.W.Mrooe)等运用教学理论促进概念获得的思想,都对教学设计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认知心理学对教学设计的影响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从教学设计发展的第一阶段可以看出,程序教学是教学设计的方法学上的依据。

  但在60年代末,认知心理学逐渐代替行为主义,成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研究者纷纷重新考虑学习理论。

  影响比较大的有加涅,他把自已的教学设计与认

  知理论相结合,将学习结果分为五大类等。

  梅里尔也提出教学设计的成分呈现理论。

  此外,认知心理学中关于知识生成的研究结论也被应用到教学设计中,这些研究产生了许多针对学习过程的策略,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使得教学设计这门学科不断完善与扩充,一般来说,从这时开始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整合化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阶段(80年代至今) 到了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倾向于将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结合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总体模式。

  如赖格卢特的精加工理论,藤尼森提出的概念教学理论等。

  在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

  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中国,不同于自古已有的教学,这里所指的现代教学设计从1974年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问世算起,有30余年的历史。

  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关注的人很少。

  浙江大学教育系盛群力和李志强合作编著的《现代教学设计》一书中对现代教学设计在中国的研究情况作了较全面忠实的回顾,指出:“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起步较迟。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教育学、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著作、教科书中几乎看不到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论述。

  在人们眼里,教学设计大体相当于课时计划(教案设计),教育理论工作者无暇也无需过多予以关注。

  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有四方面的力量参与:电化教育(技术教育)界的研究人员是第一支研究力量,他们起步早些,介入的人较多,有数本专著、教材推出。

  第二支研究力量是从事教育心理学的专业工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皮连生教授十余年来致力于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也非常重视教学设计的应用。

  他们发表了一批论文和研究报告,出版了专著《智育心理学》。

  由李伯黍、燕国才主编的高校文科教材《教育心理学》(1993)在我国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首次专章论述“教学设计”。

  第三支研究力量是教育论工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翔实地介绍了日本的教学设计(授业最优化)理论和前苏联的控制教学论,在《教育研究》(1987)上发表了《从现代教学论看教学设计原理与课题》一文;高文教授关注教学模式的现代化研究,关注以建构主义、情境教学为特征的教学设计理论。

  由李定仁主编的《大学教学原理与方法》(1994)和田慧生、李如密编著的《教学论》(1996)

  都分别开始专章论述“教学设计”。

  第四支研究力量是中小学教研人员。

  例如,广州市教研室主任任麦曦同志主编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1996),吸引了广州市的众多教研员与中小学优秀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理论的应用研究。

  近几年来,关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又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更多这方面的专著、文章和教学设计案例。

  如由孙立仁著的《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2004),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心理学理论的中学各科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皮连生、刘杰主编《现代教学设计》(2005)作为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开创了现代教学设计在我国大范围推广的先河;还有2006年钟志贤著《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等等。

  在历史学科领域,有关新课程下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学科教学的专著,有赵亚夫主编的历史新课程研究系列,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其中张静、李晓风、姚岚、孙楠著的《历史学习方略》(2003),石蔷、齐渝华编著的《历史教学课例分析》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都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是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主编的《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2005),而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的第一线,还需要大力推动历史教师真正自觉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进行实践。

  对于日后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预测,在新课程改革下,应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科中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的认知过程,更不仅仅是外部种种环境因素的作用,应从人的整体发展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情境中的学习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因素,诸如学习动机等情感因素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反映。

  同样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是课程重要的开发者,也应该注重教师的能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2、本论文课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由乌美娜教授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将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 学习理论方面可以运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理论方面可以主要运用理性主义、经验主义、

  建构主义的理论;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几种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泛能教学设计、贯一教学设计、基于活动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混合学习等。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更有效地实现地理学习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

  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表现在教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

  这些成果对发展教育理论和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中,自觉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深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换为教学实验,对减少和克服传统地理教学僵化、呆板和面对新课程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备课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教学设计对我们教学的启示和要求不仅仅是教育技术方面的,其中所蕴涵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也值得我们借鉴。

  更重要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下,对于传统性较强的地理学科教学而言,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有效结合学科教学的推广应用,在促进地理教师角色转换、对学习者的分析以及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都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3、本论文的基本内容、要突破的难点以及待解决的问题

  (1)基本内容

  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建构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地理教学设计具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性质,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

  它既具有教学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规律。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下,通过基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学习论、教学论进行优化教学的实践,探讨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深入开展历史教学设计研究,寻找将先进的教学设计转换为学科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总结反思,促

  进地理新课程教学的更优化发展。

  (2)要突破的难点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研究尚处在粗浅阶段,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研究,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学生起点分析研究较为肤浅;地理教学策略设计研究中“地理性”体现不足以及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存在一定的脱节。

  因此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地理学科教学具体内容、具体环境条件的整体考虑,切实有效地落实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育与教学的效果,并使之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归宿是落实到各个学科,重视与学科的联系,也就是重视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

  在理论意义上,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支持任何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因为它是属于方法学和技术学层面的学科,具有良好的指导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每门具体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学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因此应该注重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不能离开具体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应该为全体教师所掌握和自觉运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4.陈澄.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

  7.R�6�1M�6�1加涅 L�6�1J�6�1布里格斯:《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陈澄, 樊杰.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9.王策三:《教学实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10. R�6�1M�6�1加涅 L�6�1J�6�1布里格斯:《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13.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协会’95学术会议论文集》(大会特邀报告),1995.10。

  14.李家清.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J ]. 课程·教材·教法, 2004 (1).

  15.王向东,袁孝亭. 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 J ].地理教学, 2002 (10).

  16.王民. 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7.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1998,(10-12)。

  18.袁书琪. 地理教育学[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9.陈琦:《认知结构理论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

  20.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2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

  2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期。

  23.鲍嵘:《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J].教育评论,1998,(3)。

  24.李龙:《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1999,(4)。

  25.杨开城:《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2001.6。

  26.杨开城:《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构想》,《教育研究》,2001.11。

  27.刘世清:《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与基本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1.11。

  28.刘毓敏:《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2,(2)。

  29.王军锋、肖晓飞:《几种教学设计理论浅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第7卷第1期。

  30.李向荣 杨开城:《对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的再认识》,《中国电化教育》。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优秀教案地理09-30

优秀教案初中地理09-30

地理教案设计10-01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人教版10-01

优秀教案初中地理ppt课件09-30

优化优秀教案初中地理人教版10-01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集10-01

初中化学优秀课题教案设计10-05

人教版初中地理优秀教案(精选6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