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经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习&ldqu;空间与图形&rdqu;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借助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感受新知;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认新知(语言表述 回归生活 练一练 折一折)
2、学画垂直(无条件画 过直线外一点画 完成43页&ldqu;试一试&rdqu; 小结作图方法)
升华新知,总结方法。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1、出示42页例题图。
从图中你能找到几条线?(学生可能找到很多,说的很乱。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我们所需要的)
这些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有相交、有平行)
引导学生观察相交线,你有什么发现?
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4个)
这4个角都是什么角?(直角)
2、谈话感知:
其实像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交方式,我们可以给它一个新的名称叫‐‐垂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新知识。(板书课题:垂直)
设计意图:由主题图入手,观察图中纵横交错的线,收集自己了解的信息(相交和平行的知识),发现特殊的信息(相交成直角),建立新知的表象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从众多信息中收集需要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再次认识垂直。
(1)出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图。
师:那到底两条直线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才能叫垂直呢?
学生自学课本P42中间的文字,并思考:
① 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垂直?
②其中的直线叫什么?
③你还知道了什么?(两条直线的交点我们叫作什么?)
(2)讲解:&ldqu;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rdqu;。
提问:如果把一条直线记作a,另外一条直线记作b,我们可以怎么说?
讲解:&ldqu;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rdqu;。
强调:垂线是一组一组出现的,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讲解:&ldqu;这两条直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rdqu;
让学生上黑板指指垂足在哪儿,并用符号表示出垂直。
(3)寻找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提问: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
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修正学生回答中一些不科学的表达。
特别强调:每块三角尺都有两条互相垂直的边,所以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时可以用三角尺去比一比。
(4)练一练: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直线是互相垂直的?(作业纸)
(5)折一折:指导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从建立新知的表象到新知的构建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我觉得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而且要相信学生能够发现。所以,在构建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看书,从书中发现对于垂直的最科学最准确的表述,学生会觉得那是他们自己发现的,感受成功学习的成就感。而学生自己发现的虽然深刻,但却是细线条,作为老师要把他们印象中的细线加粗、印象加深,所以设计了新知回归生活、科学判断是否垂直和动手折叠感受垂直的环节,即及时巩固新知又传递学习知识的过程方法。即受之于饵,又受之于渔。
2、学习画一组垂线。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折纸)
(2)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演示作图方法,学生尝试作图。教师再示范,共同总结作图步骤:
A、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B、沿直线慢慢移动三角尺,直到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为止。
C、沿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画直线
学生再尝试。
(3)出示第43页的试一试: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自己先尝试,再请已经好的同学介绍(演示)
学生再尝试。
(4)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在认识垂直的基础上让学生去作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是一个从表象到实体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了垂直的生成过程和垂直与其他相交的不同之处(相交成直角),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总结作图方法,体会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ldqu;想想做做&rdqu;第2题。
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每个图形互相垂直的线段。
2、出示桥湾小学附近主要街道的平面图,请你判断哪些街道是互相垂直的?
讲解时强调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设计意图:第一题让学生在过去认识的图形中找互相垂直的线段,是运用新知重新认识旧知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徐长青所说&ldqu;让知识从缄默走向明确再回归缄默&rdqu;。第二题通过街道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到怎样相交的道路安全系数高,让知识回归生活、指导实践,并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四、升华新知,总结方法。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谁能说说我们是如何得到这样的收获的?
设计意图:吴正宪老师曾说过:我们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俄皮痒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全面性。在总结时,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总结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了解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数学知识仅仅是个载体,知识的生成过程才是学习的实质,才是学生该获得的精髓,才是数学该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品质。教学不是实现给予与告之,而是探索的过程。
板书设计:
垂直
过直线外一点作
已知直线的垂线
垂足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认识垂直》】相关文章: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10-09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学教案设计10-09
10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10-09
认识方向的教学教案设计10-09
《认识线段》教学教案设计10-09
大班数学《认识正方体》的教学教案设计10-09
小学数学《练习二》教学教案设计10-09
圆的认识小学数学教学教案10-09
小学二年级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10-09
《统计初步认识》教学教案设计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