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时间:2023-02-23 09:44:48 艳盈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精选12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2、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CB稠油泵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3、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观测风向,会根据观察自然现象估测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够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使用。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手绢、纸巾、纸ZB燃烧器泵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CLB型沥青泵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2、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5、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6、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7、准备好制做材料。

  8、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9、连续观测一周的CG高温齿轮油泵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三、课后作业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夹套保温泵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LC型罗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CB系列齿轮油泵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知道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知道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能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能够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够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能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

  难点:认识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4龄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幼虫生命活动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的视频、给蚕结茧用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通知学生把自己养的蚕连同蚕房及桑叶一起带到学校。)同学们饲养的蚕宝宝现在长得怎么样了?(预设:长大了;长得白白胖胖的。)

  2.布置任务: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请相邻小组之间互相观察对方养的蚕,看看哪一组的蚕长得好,并交流养蚕的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

  聚焦

  3.提问:大家还记得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吗?(预设:黑色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身上有很多细毛)

  4.揭题: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大的蚕。(板书:蚕长大了)

  【设计意图】

  通过互相观察养的蚕并交流养蚕经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养蚕方法。引入幼虫的概念,使学生将生活词汇转换成科学词汇。再引导学生回顾刚出生的蚁蚕的样子,并提问“长大的蚕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探索长大的蚕的兴趣,同时揭示本课主题。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

  1.过渡: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生命活动呢?它们的“家”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蚕和蚕生活的蚕房,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教学提示:以学生带来的蚕和蚕房作为观察对象,若一组带来多份蚕和蚕房,可选择生长状况最好、接近4龄期的蚕进行观察;若学生养的蚕不够,教师需准备一些供观察的蚕。)

  3.提问:我们怎么知道蚕还活着呢?(预设:蚕在动;蚕在吃东西;蚕在排便;……)这一次看到的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预设:身体更大一些,颜色更白一些,周围的丝更多一些。)

  4.追问:为了让蚕健康地生长,我们应该保证蚕的哪些生命需求呢?(预设:及时更换新鲜、晾干的桑叶,定期清理残叶和粪便,保持蚕房干净卫生。)

  5.讲解:蚕的.生长需要进食和排便,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蚕房以保持卫生。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蜕皮。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蚕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5龄蚕开始吐丝结茧。

  探索二:观察并描述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1.过渡:我们刚才观察了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吧!

  2.活动: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蚕的幼虫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它的食物,并提醒学生蚕的幼虫非常柔弱,不能用手触摸。

  3.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幼虫是白色的,形状是圆圆胖胖的,约5厘米长,它吃的桑叶都留下弧形的咬痕。)

  4.布置任务:蚕的幼虫身体呈圆筒形,包括头、胸、腹三部分。那么,蚕的各个部分具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并将观察结果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中。

  5.提问:这次,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预设:蚕的头部有嘴巴,可以吃桑叶;蚕的身体有很多节,有几节上长了脚,可以帮助爬行;蚕的身体两侧有小黑点;……)

  6.讲解:(教学提示:出示蚕的身体结构图。)蚕的头部有口,主要作用是取食;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每节有一对胸足,主要用于协助蚕进食;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有4对腹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主要作用是呼吸。

  7.提问:大家试着用棉签轻轻触碰蚕身体的各个部分,它有什么反应?(预设:蚕会躲避棉签的刺激。)

  8.讲解:蚕的头部还有眼,它是用眼和皮肤等器官来感知环境的。

  【设计意图】

  先从多个方面观察蚕的幼虫的生命活动现象,帮助学生构建对蚕的幼虫的生活习性的认知。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细节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蚕的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蚕的幼虫并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提升研究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过渡:蜕完皮的蚕下一阶段会怎样呢?(教学提示:播放蚕吐丝结茧的视频。)

  2.讲解:蚕蜕皮4次后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发黄发亮,并开始寻找吐丝结茧的地方。如果熟蚕没有合适的地方来结茧,就容易出现丝中毒而死亡的情况。

  3.布置任务:为了让蚕更好地吐丝结茧,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为蚕结茧做准备。然后观察蚕吐丝的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学提示:出示做好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演示制作方法,并提醒学生将具有即将结茧特征的蚕放到架子上或格子上。)

  【设计意图】

  告知学生准备开始结茧的蚕的特征,并指导学生为蚕制作结茧的小架子或小格子,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及时观察和记录。

  教学反思

  学生在第1课就启动了蚕的饲养活动。通过一段时间对蚕宝宝的照顾,以及观察记录活动,学生对自己饲养的蚕有了一定的感情,对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养蚕经验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组织学生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先用肉眼观察蚕的颜色、形状、大小,认识蚕的头、胸、腹三部分结构,然后用放大镜重点观察蚕吃东西用的口器、运动用的腹足和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气门),从而建构对蚕的外部形态的认知。最后针对前面的观察活动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基于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形成对蚕的幼虫的生命需求、生命活动现象及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知道不同动物一生所经历的时间不同,身体形态发生的变化不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不同。

  3.知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4.知道像狗那样,胎生、身上长毛、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5.知道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特点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基于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关资料,归纳出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

  2.能根据动物的共同特征,区分更多的动物。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更多动物的一生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动物,体会探究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物和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形态特征。

  难点: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狗的一生”视频、“动物特殊行为”视频、“蚕和狗的特点”维恩图、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蚕在各生长阶段的图片。)蚕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阶段?(预设:卵、蚁蚕、蚕宝宝、蚕蛹、蚕蛾。)

  2.讲解: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根据身体形态特征,蚕的一生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3.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动物的图片。)其他动物的一生又会经历哪些过程呢?(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描述或介绍自己知道的事例,鼓励学生踊跃表达。)

  4.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几种动物的一生。(板书:动物的一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结合生活中发现的现象和真实事例提出假设,激发学生对其他动物的一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鸡的一生

  1.过渡:出示蚕和鸡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2.提问:鸡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预设:相同之处是鸡和蚕都是从卵开始它们的生命历程的,不同之处是鸡要孵卵,鸡不经历蛹的阶段,没有变态的过程,而且鸡的寿命比较长。)

  3.讲解:母鸡孵蛋时将鸡蛋放在身体下面,用自己的体温保持鸡蛋温度相对恒定。21天左右,小鸡破壳而出。刚出壳的小鸡身上长满绒毛,1个月左右绒毛褪去,换上羽毛。6个月左右,小鸡长成成年鸡,母鸡开始产卵繁殖后代。

  4.追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鸟类的一生的图片。)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预设:都是卵生,身上都长有羽毛和翅膀。)

  5.小结:像鸡那样,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的一生会经历“卵(蛋)→幼年(雏鸟)→成年(成鸟)”三个主要阶段,幼年期生长较快,成年期开始繁殖后代。

  探索二:了解狗的一生

  1.活动:播放“狗的一生”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2.提问:和鸡相比,狗的一生有什么不同?(预设:小狗是胎生的;刚生出的小狗眼睛闭着,耳朵听不见;小狗需要吃狗妈妈的奶长大;狗活的时间比较长;……)

  3.讲解:狗是胎生动物,母狗怀胎2个月左右会生出小狗。刚出生的小狗闭着眼睛,耳朵听不到声音;2~3周后,小狗眼睛睁开,靠吃妈妈的奶获取营养;6个月左右,小狗长出恒牙,可以咀嚼食物;12~18个月,小狗发育成熟,开始繁殖后代。

  4.追问:(教学提示:出示更多胎生动物的一生的图片。)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预设:都是胎生的,身上都长毛,都是吃妈妈乳汁长大的。)

  5.小结: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出生后都会经历“幼仔→成年”的生命过程。

  探索三:了解我们的一生

  1.过渡:我们了解了鸡和狗的一生,那么,我们人类的生命历程又是怎样的呢?(教学提示:出示一组不同年龄的人的图片。)

  2.活动:指导学生整理这些图片,并按照年龄排序,然后说明理由。

  3.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叫胎儿,出生后我们会经历“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老年”几个主要阶段。人从出生到年老,除了身体长高长大,外部形态特征没有明显的变化。

  4.提问:如果人生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你们会对不同年龄段的自己说些什么呢?(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探索四:对动物做出判断

  1.过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动物有了新的认识。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作生物。你们认为生物与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教学提示:出示一组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2.布置任务:请大家分组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达成一致后将结论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3.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蚕和狗的特点”维恩图。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鸡的一生,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鸟类的共同特点;通过了解狗的一生,引导学生发现哺乳动物的特征;通过开展资料整理活动,让学生知道人的一生会经历的几个阶段,感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最后整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巩固学生对动物的认识。这个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研讨汇报

  羽毛:被覆在体表,质轻而韧,略有弹性,具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鸟类:体均被羽,恒温,卵生,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

  拓展与小结

  1.拓展: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发生一些奇特、有趣的事情。有的动物身体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如变色龙;有的动物行为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教学提示:播放“动物特殊行为”视频。)

  2.布置任务:请大家课后了解更多动物,收集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做个科学小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了解更多动物一生中的有趣事情,理解这些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从这个角度出发,做一个主题明确、内容丰满的科学小报,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教学反思

  本课由“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引出“其他动物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的问题,这是由对个别事物的研究推广到对普遍现象的关注,是提出问题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根据生活经验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种类及其他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节课依然以蚕为切入点,与前几节课相呼应,引导学生回顾蚕的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搜集证据和交流的方式总结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又一次得到锻炼。最后把研究的对象转为人类的生命历程,又大大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和共同性相统一”观点的建构。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月相、给月相图片排序、将月相图片装订成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发现与描述月相变化规律。

  2.能在教师引导下,掌握正确处理图片信息的方法。

  3.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⒉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乐于征求小组成员意见,尝试多种方法调整月相图片排列顺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月相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方式,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给月相图片排序。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个月的月相图片、燕尾夹。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月相变化图片或视频。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月相图片。)根据图片,说一说月亮和太阳的不同点。(预设: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月亮有圆有缺,而太阳没有。)

  2.讲解:大家都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亮这种圆缺变化的情况,月亮在圆缺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3.追问:(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通过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的观察,大家能说说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预设:月相每天都不一样,月缺的情况比较多,农历每月的月中会出现圆月。)

  4.揭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月相变化的规律。(板书:月相变化的规律)【设计意图】月相变化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提问“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同时也引出本课的探究问题。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更多的月相

  1.活动:分发一个月内的月相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月相。(教学提示: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观察时间。)

  2.提问:这一个月内的月相图片中,哪些是你们曾经观察到的?哪些是你们没有观察到的?(预设:观察过圆月、凸月和残月,没有观察到新月。)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能帮助学生清晰地确认哪些是自己已经观察到的月相,哪些是没有观察到的月相,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探索二:试着给月相图片排序

  1.过渡:大家现在初步了解了一个月内会出现的各种月相,其实这些月相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月相图片按时间顺序摆放。(教学提示:提醒学生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时间顺序排序。)

  2.讲解:大家在排序的时候,可以先按照农历月初、月中、月末的时间将图片划分为三大类,明确哪些月相出现在月初,哪些出现在月中,哪些出现在月末。

  3.交流:引导学生分组交流,汇总小组排序结果。(教学提示:学生的排序可以是多样的,组内要保持良好沟通,统一即可。)

  4.活动:指导各小组按照统一的方法给月相图片排序。完成后展示排序结果,小组间可以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

  5.展示:展示完整且正确的月相变化图,让学生观察变化规律,并对照修正自己的排序。

  【设计意图】给月相图片排序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月相变化的规律。排序完成后进行交流及修正,一方面加呆了学生对正确的月相顺序的印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乐于分享、善于反思的品质。

  探索三:制作月相变化手册

  1.活动:指导各小组按月相变化的顺序叠好一个月内的月相图片,再用燕尾夹夹住,快速翻动,观察“月相变化动画片”。

  2.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观察到的结果。

  3.提问:在农历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预设: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大致是从缺到圆再到缺;农历上半月亮面偏右,农历下半月亮面偏左。)

  【设计意图】制作“月相变化动画片”在前两个探索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月相变化连贯起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一个月内连续的月相变化。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小结:月相就是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形状。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从农历初一的`新月开始,亮面从右边开始出现并逐渐扩大,到月中形成满月后,从右边开始由盈变亏。

  2.拓展:观月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天空中有一些明亮的星星(亮星)。我国古人十分智慧地用亮星来观察和描述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变化。

  3.布置任务:大家课后也可以试试,在不同时间,观察月球和它周围的亮星,看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拓展环节引导学生课后观察月球运动,向古人学习,了解月球和天空中亮星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夭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反思

  本课并不要求学生进行长时间(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和记录,这样操作耗时太长。本课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将月相图片装订成册的方式,了解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变化过程,以此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本课首先是观察月相图片,使学生对一个月中月相的各种形态有一定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尝试给月相图片进行排序,这个活动可以很好地揭示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判断。之后展示正确完整的排序,让学生对照修正,加深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最后让学生把排好顺序的月相图片装订成册,快速翻动,学生就可以像看动画一样直观地感受月相的连续变化,从而把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形状,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的兴趣。

  课后作业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40第一~三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9

  一、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活动,引领学生体会丰收的喜悦,

  一是从收获种子的数目,

  二是发现植物生长变化的现象。在这两个活动中,教师需要渗透科学讲究实证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用证据陈述观的意思,学生学习到使用观察记录的结果,并培养学生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的大丰收”有两个方面的寓意:

  一是我们播种了一粒,却收获了许多种子,

  二是指经历了这样一段时间的种植研究活动,我们收集了相关植物生长变化的许多证据。

  二、教学背景: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几个月前播下的一粒种子现在已经变成了许多粒种子,从播下一粒种子到形成多粒种子,凤仙花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收获不仅仅是一些种子,更为难得的我们学生也亲身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种植观察活动。学生对植物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认识。本课就是引领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一种丰收的喜悦,用事实来陈述“丰收”、“展示丰收”。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

  2、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

  3、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会经历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

  4、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5、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科学词汇:种子繁衍后代。生命周期。植物变化。器官。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

  2、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3、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方法:用数学研究科学问题。整理发现。陈述观点n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研究生命现象得兴趣。

  2、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

  3、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4、核心价值观:生命的`神奇。资源共享。用证据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难点: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说明与提醒几个重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

  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带有格子的统计图白纸。

  个人观察日记或记录教学流程谈话引入→正确估算收获种子数→整理。获得植物生长变化→总结

  一、谈话引入:

  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

  二、我们种子的收获:

  1、当初的一粒种子,现在的硕果累累,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一株凤仙花大约能收获多少种子呢?

  2、你有什么方法来进行统计?统计过程中可能有什么困难?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预设:

  (1)将所有的果实剥开,将种子的数量一粒一粒地数。

  (2)可以随机取几颗果实,然后计算出每颗果实里的种子数量,然后计算出大约多少粒种子。

  (3)如果有些种子不是很饱满,可能不能种植,能计算数量吗?

  (4)有些个别的果实还未完全成熟能不能计算果实颗数?

  (5)……

  4、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各小组分别估算出一株凤仙花大约有多少种子吧。并完成表格,并交流。n我们收获的种子果实数平均每颗果实里种子数我们一共收获的种子我现在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植物生长变化记录的整理:

  发现:我们经过种植。观察。记录,不仅仅是收获了许多凤仙花的种子,更为可贵的是获得了一份凤仙花生长的日记,这些记录都可以成为证明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整理,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大家根据我们第5课的统计图,将各个阶段观察到的植株的高度用圆点标出,并用直线连接起来。完成以后自己观察讨论,通过这个统计图,你又有什么发现?(这里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折线统计图的空表,边讲解,边演示,如何完成统计图)分小组制作,讨论。反馈交流:其中一段时间植株的增高比较快,生长旺盛。这个阶段我们称它为:(板书)营养生长旺盛期。

  除此以外还有(板书):种子萌发。幼苗期。开花结果期。请大家根据原有的观察记录,整理出凤仙花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和植株的变化。分小组讨论,完成凤仙花每个阶段出现的新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你能将它填入相应的空格里面吗?播种发芽长出花蕾种子成熟—月—日→—月—日→—月—日→—月—日(天)→(天)→(天)种子萌芽营养生长旺盛期开花结果期各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植物生长过程中都陆续出现了各种新的器官,每种器官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植物种植过程需要哪些条必要的条件来帮助生长。

  四、总结

  请课后阅读教科书中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n板书设计我们的大丰收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课外活动课后继续查阅有关其他植物生长变化的资料。可以根据自己整个单元的观察记录,分小组对自己进行评价。生成预见学生根据观察记录的结果,使学生能过通过征集、分析信息资料,提升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水平课堂评估能否对凤仙花种子数量进行正确估算。通过对生长过程记录的分析,能否整理植物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新的器官及作用。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提出问“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观察教材第68页上的一幅可造成视觉错误的图片,说说图中两条直线直吗?它们一样长吗?

  揭示: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3、出示准备好的纸盒,请学生掂一掂,能否判断轻重。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

  三、测量容积(体积)

  1、认识量杯和量筒

  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四、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五、测量时间

  1、秒表练习

  2、测一测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

  六、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

  1、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测量仪器,请学生谈谈它们的用途。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测量仪器。

  七、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测量仪器。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作用,了解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2、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实验探究。

  3、了解水资源状况,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西红柿、其他蔬菜和水果等。

  教学活动建议:

  从小到大,孩子们天天跟水打交道,生活的经验使他们能够说出许多水的作用,如水能喝、能洗脸洗手、能浇花、能养鱼……这些的粗浅认识,正是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水单元的基础。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入手,逐步扩展到动物、植物的生命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对水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数据加以说明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带领学生做一个装置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想多种方法,了解植物的含水量,注意,只要是合理的,都要鼓励学生尝试。

  教学过程:

  导课:

  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板书课题)

  一、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二、了解水的作用

  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浇花、种庄稼都需要水;……(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三、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

  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

  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

  怎样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

  四、活动

  1、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人体65%是水;

  B鸡蛋76%是水;

  C鱼85%是水;

  D蔬菜90%是水。

  2、试验

  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五、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流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学习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流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学习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学习流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流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03-17

谜语小学三年级下册01-30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02-23

小学科学教案02-06

小学水的科学教案05-25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最新(通用11篇)02-17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美术教案02-09

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教学方案04-24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范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