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时间:2023-02-09 09:20:18 晓怡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精选1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精选13篇)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1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1、由情境提出问题

  两只小猴拿到分到的24个桃子非常高兴,刚想坐下来美餐一顿,这时又跑来一只猴子,它想干什么呢?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规范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首位能整除)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及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桃子图等。学生每人准备4篮桃子图和8个桃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笔算:486=

  说说算理。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板书例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师:该怎样列算式呢?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

  书:482=

  解决482= 师:482你们会算吗?

  我们可以用桃子来分一分。(请学生分桃子。)

  1、用小木棒代替桃子,先分四捆,每捆10个,每个猴子分两捆(20),剩下8个每个猴子分4个,所以每个猴子分得24个。

  2、交流口算方法: 402=20 82=4 20+4=24

  3、尝试写竖式。谈话:如果做题都用实物分一分,那太麻烦了,而且我们以后还会学更大

  数的除法,经常是不能直接口算出答案的,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列竖式

  来计算)前面我们复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

  会不会写竖式呢?大家想一想,分桃子用了两次,写竖式时要分几步来写,大家试一试,写

  出竖式。同桌两个人可以讨论,不会写,也可以看课本第54页。展示同学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评讲。(为了不乱,又让人看得清楚,写竖式时,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方法。)

  4、师结合分桃子,规范竖式写法。因为先分整篮,所以先把4平均分两成2份,得到2,商在

  什么位上?(十位)为什么?(表示2个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4篮桃子),4减4得0,因为还没分完,这里不写0,整篮的分完了,就要分单个的,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落下来放在这里除,把8个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所以商4,写在什么位上?(个位),2乘4得 8,8表示什么?(表示分掉了8个桃子),8减8得0,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5、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四.三只猴子分桃谈话:两只小猴都分到了24个桃子,正准备回家,他们的好朋友来了。

  不能让好朋友空手回家呀,于是决定把48个桃子重新平均分给3个小猴,每人能分得多少呢?该怎样列式?

  6、鼓励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想,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

  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

  代表你们组的发言。

  7、指生发言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8、总结归纳计算方法。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从哪一位除起?(十位)每次出得商写

  在什么位上?(去除被除数十位时商写在十位上,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时,商写在个位。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484 693 862的竖式。

  四、教师总结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值得表扬。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和含义。

  教具准备:CAI、小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小熊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一起庆祝。并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招待大家。

  二、引探过程

  1、小猴分桃

  (1)、观察画面,猜一猜2只小猴会怎么分8个桃子?可以用小圆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看你能想到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方法,课件显示。

  (3)、总结4种分法,提问: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最公平?

  2、游戏:分铅笔

  (1)、出示10支铅笔,要分给两个同学,而且要求他们分到的一样多,应该怎么分?

  (2)、学生展示后小结:像刚才分铅笔这样,每个人分到的都同样多,我们就把这种分的方法叫做平均分。

  (3)、出示1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结果会怎样?(隐含余数的思想。)

  3、巩固练习:判断几组图形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说说你的想法。

  4、小兔分胡萝卜

  (1)、4只小兔分萝卜,分得不公平,吵起来了。那怎样才能使4只小兔平均分24个胡萝卜呢?

  (2)、小组同学讨论讨论,用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摆一摆。

  (3)、指名上台边说边摆,展示分的过程。

  (4)、小组讨论交流: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需要平均分的情况?

  (5)、刚才我们讨论的平均分都是有具体数量,可以一个一个分的。在生活中还有一些没法数,却也要平均分的情况。比如:3个小朋友平均分一瓶可乐,那又要怎么分呢?(试一试)。

  三、引探实践

  1、分松果

  (1)、出示26个松果图,如果每只松鼠分3个,猜一猜,来了几只松鼠?

  (2)、拿出学具纸,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找出正确答案。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作业。

  (4)、大家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表示,但都是将它们5个分一份,一共可以分成5份,也就说明来了5只小松鼠。不过最后还有1个剩下的,也就是多余的。

  2、小动物分组

  (1)、回忆一下,小熊都邀请了哪些伙伴来过生日?

  (2)、12只小动物分组做游戏,每组的数量要一样多,也就是要平均分,可以怎么分?独立思考。

  (3)、小组内交流。可以用12个三角形代替小动物摆一摆、分一分。

  (4)、集体交流,课件出示。

  四、引探小结。

  五、教学反思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三册,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这一内容是学生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同时使学生初步体会余数的思想,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能力训练点: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学习内容,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学习。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我精心设计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以引探教学法为主,结合多种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趣味导入,而且一直以小熊过生日、请客这一条线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主轴,使教学活动具有整体性和节奏感,同时,学生的积极性高,又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创设了有利条件。

  在探究新知部分,首先安排的是小猴分桃。在这里,我激励学生先猜一猜两只小猴可能会怎么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表现意识,再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我在倾听孩子们想法的同时,又抓住了恰当的机会进行情感教育。然后再通过说一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同样多、一样多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分铅笔的游戏,将10支铅笔分给2个人,要求每个人分到的同样多,以此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同样多的思想,从而引出平均分的含义。当然,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得比较多,所以我并没有用固定的语言进行表述,而是用同样多、一样多等词语来代替。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将1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使学生初步体会余数的思想,将数学知识纵向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我设计了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哪组图形的分法是平均分,哪组不是,并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虽然题目比较简单,但能让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得到肯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更强烈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爱学,有兴趣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才会更有主动性。

  之后,我设计的是小兔分萝卜,用小兔的争吵声来吸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部分比前面稍加难度,分的份数增加到了4份。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边交流边摆学具,并指名上台演示自己的方法,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有利于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值得说明的是在组织学生平均分时,我并没有规定统一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思考,实践,这样,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为了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进一步将活动延伸,引导学生回想在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的现象,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在这个时候,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认识没有具体数量的平均分的方法,比如几个人分1瓶饮料、分豆子、分米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整个引探过程是学生的思维在童话故事里动中学、学中乐的过程,既发挥了引与探的作用,又体现了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部分,引探实践。在这里,我安排了两类练习题,一类是孕伏题,也就是为今后学习做准备的题,通过分松果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另一种等分的现象:已知有26果,每只小松鼠分到的都是5个,猜一猜,来了几只小松鼠?学生将图画纸上的26果,借助于圈一圈、划一划等方法,将外部程序内化为智力活动,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第二种分法的表象。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余数的思想。二是开放题,也就是具有一定思考性、方法答案有开放的题。将整堂课出现的12只小动物分组做游戏,要求每组数量同样多,可以怎么分?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分、摆学具来寻找答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局限在一点上,而是放开了去,形成了本堂课的又一个讨论表现的高潮。

  最后,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做了一个自我评价,师生一起融入到小动物的游戏场景中,愉快地结束了课堂教学。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 流,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类比、建立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竖式计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结合具体的情 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 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猴子们收桃子的情景)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来了,果园里的秋桃也该收了,小猴子们在忙着收桃子。有两只猴子早就摘完了,它们正忙着分桃子呢,不过,它们并不高兴,眉头紧皱,看来是遇到麻烦了,你们能帮助它们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 于充满童趣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展示情境,引导观察,诱发思考。

  希望你们做个公平使者,帮它们分一分,使两只小猴子都能满意你们的分法 。

  利用“分桃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探究分法,并说出这样分的理由,解读除法的意义。

  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重点解决“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1)怎样列式?

  (2)为什么这样列式?

  2.学生独立计算“68÷2”。

  3.在小组 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4.全班交流。

  ﹙1﹚摆一摆。

  每只猴子可以分3篮零4个,一共34个。

  (2 )60÷2=30 8÷2=4 30÷4=34

  (3)抽象概括。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5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 ,数学教案-分桃子。

  二、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B)、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C)、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四、 教学难点:

  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五、 教具准备:

  A)、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或挂图 8个桃子图片、数字卡片。

  B)、学生准备:

  圆片或小棒若干。

  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最爱听童话故事了,今天,雷老师就给大家讲个故事。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一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许多又红又大的`桃子,小猴子可高兴了,同学们快数数猴妈妈共摘了多少个桃子?(8个)两只小猴看到了这么多又红又大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争着强着要吃。同学们,如果你是猴妈妈,你打算怎么分这8个桃子?

  请同学用桌面上的桃子卡片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一看,

  1. 指名分桃子,要求学生边分边说。

  指名把8个桃子平均分

  问:谁有不同分法?为什么这样分?

  师板书:

  1 2 3 4

  8

  7 6 5 4

  问:哪种方法最公平呢?为什么?

  板书:每份同样多

  2.师问:你会用这种分法来分物品吗?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同学们拿出6个木块分成2堆,每堆几个?

  小结:

  刚才同学们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问:什么是平均分?

  练习:

  1.判断下面几种分物品的方法,是不是平均分。

  (课件出示蝴蝶、小猫、星星图)

  2. 猫分鱼和小狗分骨头。

  请学生小组任选其一,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鱼或骨头分一分。

  分一分

  ①、小组合作分鱼:4只小猫要分12条鱼,每只小猫要分到同样多,每只小猫要分到几条鱼?

  ②、小组合作分骨头:

  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

  3. 师拿出14根铅笔,指名平均分进两个文具盒。

  1、摆一摆。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同桌两人合作, 用卡片摆一摆,分一分。

  ②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法回答:一样多,同样多。

  (同桌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然后指名回答)

  多让几名学生说说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分一分。

  ①、学生4人一组, 用学具实际分一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②、学生小组合作,帮助小狗分骨头, 分完后,在小组间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指名进行分一分,并说出每个文具盒里放了几枝铅笔。

  三.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分得真好,现在电脑博士要考考大家,你们愿意吗?

  1、课件出示书上练一练的五环旗和分气球。

  出示五环图,认识这个标志吗?用20个圆环可以拼成多少个五环呢?

  问: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1个为什么不能再分了?

  师:可见,平均分有时也会有剩余。

  2、课件出示练一练的小蜜蜂采花。

  问:飞走了一半是多少只?16只蜜蜂飞去一半后,还剩多少只?

  学生马上回答:是奥运会的标志,然后尝试圈一圈,解决用20个圆环拼成五环。

  四.拓展练习。(追卡游戏)

  师:雷老师要用这12张小精灵卡玩个追卡游戏,喜不喜欢?

  师: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听老师把游戏规则说清楚,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这12张精灵卡可以怎么平均分?分对的这12张卡就暂归他们小组,那其他小组如果有不同的分法可以向他们挑战,挑战成功这些卡就归他们。想不想玩?

  五.总结。

  你们学得开心吗?今天你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不仅知道了平均分,而且知道我们周围有许多平均分的知识。请大家睁大你的火眼金睛,在我们教室,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属于平均分。

  小组讨论,然后反馈:

  生1: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2份,每份6张。

  生2: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3份,每份4张。

  生3: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4份,每份3张。

  生4:我们组把12张精灵卡平均分成5份,每份2张,还剩2张。

  ……

  板书设计:

  分桃子

  1 2 3 4

  8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7 6 5 4

  数学教案-分桃子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橘子”情景,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8÷2= 89÷2= 69÷3= 55÷5=

  67÷6= 84÷2= 85÷4= 96÷3=

  (规范竖式的书写规范)

  二、导学新课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4篮零8个,也就是有48个,平均分给三个人。

  提出数学问题:48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各分得多少个?

  2.列式:48÷3=

  (1)分一分,算一算:

  用4捆小棒代表4篮橘子,独立尝试分一分。

  全班交流,说一说:先分那部分,再分哪部分?

  “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捆怎么办?”

  从刚才的分的过程中可以看出,3人先分30个,每人分到10个;再分余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每人共分到16个。

  (2)你能用竖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48÷2和48除以3的不同之处。

  每人共分到16个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

  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个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在个位上商6。

  与48÷2的不同之处:

  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

  问题:竖式中第一步的“3”表示多少,为什么“30”的“0”可以省略不写?

  3写在十位上,表示30。因此数位一定要对齐。

  3.算一算,想一想:

  38÷2= 52÷4= 72÷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交流算法,强调格式书写的规范性。

  58÷7= 73÷6=

  问题: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大,商是二位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分一分,算一算。

  用竖式算一算,并结合竖式算一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4.完成课本练一练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5页的第3、4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第3,4页。

  六、板书设计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每人共分到16个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

  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个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在个位上商6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教材通过摘桃子比图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进一步巩固5的乘口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兴趣。

  2、培养学生小组交流的良好习惯和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

  借助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乘法口决。

  活动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说出5的乘法口决。

  二、摘桃比赛。

  活动2:出示比赛图,让两位学生扮两只小猴完成5的乘法式题,从下至上,谁就获胜,式题可变换,多让几组学生参马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对照两幅图,找出不同点,然后再列式,即15×3=15人;23+5=8人,让学生说一说第(1)幅图,为什么是5×3,而第2题为什么是3+5,从而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第3题:是一道综合的解实际问题的习题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故事,理解题意,再进行解答,注意“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的列式有两种即5×2+3×1和5×2+3,并告诉学生看情境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先自己估算,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四、你知道吗?

  师简单介绍乘法口决产生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8

  课题: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分一分”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能对数目较小的东西进行平均分。

  过程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成功的进行“平均分”,使学生产生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大量的“分一分”的活动体验中,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进行“平均分”,并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主题

  1、 激发兴趣。以故事《做客》引入第32页主题图幻灯片演示。出示课题“分桃子”。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童话故事对不对?今天老师先给你们一个小猴的故事。森林里住着小猴吉吉一家。猴爸爸特别疼爱他的两个猴宝宝,他经常给猴宝宝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一天,猴爸爸在果园里摘了8个桃子带回家。猴宝宝可高兴了,一会就吃完了。大猴吃了5个,小猴吃了3个。猴弟弟可不高兴了。小朋友,它们吃到的果子的`个数是不是同样多?于是小猴就觉得特别的不公平。小朋友怎么分这8个桃子才公平?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分桃子幻灯片上。提出问题“除了把8个桃子分成这样的两份:1个和7个外,你还有别的分法吗?” 师板书第一种分法。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问题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法。教师板书其它分法。

  2、有这么多种分法,如果你是主人,你希望怎样分?如果你是客人呢?请说说理由。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法。

  4、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将分法进行归类。

  请记录员记录。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合作。

  三、展示成果,评价反思

  1、组织学生汇报分法,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1、2、指出这节课研究的重点:每份分得“一样多”或“同样多”的分法。我们一块给它取一个特殊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

  四、巩固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一)分一分

  1、判断下面各题是不是一定要平均分。

  2、用小棒代替木块分一分、写一写。

  出示幻灯片演示

  (二)试一试:

  1、逐一出示幻灯片演示

  2、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摆一摆、圈一圈、分一分。

  3、第4题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探究,帮助理解剩下的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写。

  4、教师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总数”、“份数”、“每份数”,知道已知什么,求什么。本节课重点渗透第一种分法。重点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可以先演示,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分,小组合作分,并能够说出过程,能够试着说说“把(总数)平均分成(份数)份,每份是(每份数)。”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9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1、由情境提出问题

  两只小猴拿到分到的24个桃子非常高兴,刚想坐下来美餐一顿,这时又跑来一只猴子,它想干什么呢?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小圆片 小棒

  四、教学方法:

  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猪家打扮的这么漂亮要干什么,知道吗?(学生猜一猜)。哦,原来,今天是小猪要过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你们瞧:前面走来了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猪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

  待:有8个桃子、12条小鱼、18根骨头。可是你们瞧,小猪正皱着眉头,手抓头皮。咦,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猪正在为该怎么分食物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猪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 (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猪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猪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用8个小圆片代替桃子。(先自己分一分,再四人小组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看哪组的分法多)

  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什么?

  生:每只猴子分4个。因为这样两只猴子分的同样多。

  师:你说的真棒!(板书“同样多”)谁还想再说一说?

  生:每只猴子分4个。因为这样两只猴子分的一样多。

  师:说的对,(板书“一样多”),分得同样多或一样多都是一样的意思,这种分法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词语叫平均分。

  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师:下面有一个问题,请大家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把6个木块分成2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才算平均分?

  生:每堆3个木块是平均分。

  师:为什么?

  2、现在,小猪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 )条。

  (同桌合作、全班反馈交流、在题卡上圈一圈)

  5、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猪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猪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 )根。(请同学们在书上圈一圈)

  (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12根筷子,可以分成( )双。(师:一双筷子有几根?有两

  根就是一双,也就是说每2个圈一个圈)在书上圈一圈。

  2、投影出示14支铅笔,2个文具盒,连一连平均每盒放几支?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3、实物出示20个圆圈,每5个圆圈拼成一个奥运会图标,可以拼几个?(有5个圆就可以拼成一个,那我们就要看什么?生:有几个5,也就是说每5个圈一个圈)

  4、有9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到( )个,还剩( )个。(用线连一连)这个气球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朋友吗?为什么?如果每人分一个气球行吗?

  四、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看我们课堂上这么热闹,小蜜蜂也被吸引来了,快看飞来了多少只蜜蜂?

  16只蜜蜂在采蜜,飞走了一半,还剩( )只。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五、同学们表现真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游戏,想玩吗?数学游戏——尝试平均分物体。

  师:下面请12个同学站在中间,看谁平均分得快。

  师:谁先来试一试,说一说?

  生1:(上讲台分配人数)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2组,一组男

  同学6人,一组女同学也是6人。

  师:同学们,这种分法,你们同意吗?(掌声鼓励)

  生2: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一组3个人。

  生3: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3个组,每组4个同学,是学习上的合作小组。

  生4:老师:我有不同的。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组2人,教室里2个同学坐在一起学习。

  生5:我把12个同学平均分成12组,每组1个同学。

  师:棒,棒,你们真棒!(竖起大拇指)同学们的想法太棒了,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么多。这几位同学是学习上的小能手,奖给他们小星星奖章。

  六、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你在生活中平均分过东西吗?你是怎么分的?说说看。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11

  一、吃透教材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第一课时的“分桃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 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

  三、精选教法

  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马力斯也说过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

  2、音乐激情法;

  3、电脑辅助法;

  4、开放式教学法;

  四、巧施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能力。

  五、妙设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采了许多桃子回家,便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两人马上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时,为学生创设了四次动手分一分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独立思考:两只猴子可能会吃到几桃子?如果让你给它们分桃子,你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桃子图片分一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猴子,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分成1和7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问:这样分两只猴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可能会说拿到7个桃子的猴子高兴得跳起来,另一只猴子肯定会愁眉苦脸的。这时我展示课件)、同样2和6、3和5这样的分法得到多的猴子都很高兴,得到少的猴子一定都不开心。这时我再追问:怎样分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呢?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对比发现4和4这种分法才分平,像这样分得的桃子个数是同样多的或一样多的,我们在数学中就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展示课件)这样在动手操作以及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感知到了“分”含义,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活动二:通过分小棒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先让同桌两个自由分一分。然后引导学生在几种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样多或者同样多的”那样分法,使学生在多种分法的对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接着用课件出示判断随意分和平均分的练习。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活动三:分小鱼,引导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猴兄弟为了庆祝生日,请来隔壁邻居四只小猫,用12条鱼来款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木棒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这样全班学生在操作中都经历了“多种分”的过程,体会到了分法的不同。

  活动四: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猴兄弟还请了好朋友3只小狗,并拿出它们最爱吃的骨头招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变换角色分骨头。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故事情境中动手操作,积极实践、进一步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这些操作以动促思,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在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我还是以生日宴会这个情节,让学生在这个愉快的氛围中饶有兴趣的进行操作练习。宴会开始了,猴兄弟拿来了12只筷子给客人,够分吗?接着在宴会桌上,小猫拿出生日礼物铅笔和笔盒送给猴兄弟,那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文具盒?平均每盒能放几枝铅笔?这时好朋友小狗说话了:我们也有礼物,带来一个智力题考考你们,那就是用20个圆能拼成几个奥动五环?猴兄弟为了感谢它们回赠礼物,拿了9个气球送给小猫们,平均每只猫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也给小狗们出了道智力题,18只蜜蜂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把这些问题融合在故事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际中去发现、认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连气球活动的开展,学生都感知到了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4、归纳总结,促进内化

  这节课,你们和猴兄弟一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在这次生日宴会中,你有些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的难点、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的设计理念是“愉悦、开放、主动、发展”,以“猴子的生日宴会”这一富有童话色彩的教学情境,即“故事一线牵,知识寓其间”。以成功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面向全体,采用故事情境法,音乐激情法,评价激励法,使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时空,开放思维,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摘桃子,P12—13。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区别加法和乘法的含义,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介绍乘法口诀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育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看图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学难点:

  看图列式,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对口令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5的乘法口诀的对口令练习。

  2、 请同学背5的乘法口诀。

  3、 介绍乘法口诀

  我国应用乘法口诀的历史已经很久,首次发现的汉代刻有“乘法口诀”的铭文砖证明,早在1700多年前,“乘法口诀”就被我们的祖先广泛应用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5的乘法口诀的`对口令练习。

  听一听乘法口诀的介绍。

  这块在深圳出土的汉墓铭文砖,长37厘米,宽17厘米,厚4厘米,在砖右侧约三分之一处的砖面上,分两行刻有“乘法口诀”,字迹清晰可辨。

  这块铭文砖同学们可以在深圳博物馆内看到。

  二、摘桃子

  1、 计算教材中摘桃子图示中的式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 反馈计算结果。

  三、课堂练习

  1、 做练习

  (1)3×5=15 5×3=15

  写成加法算式也对。

  (2)生只要写出结果是8的算式都是对的。如

  3+5=8(人)

  前排人数加后排人数或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

  4×2=8(人)或2×4=8(人)

  把4人分成一组。

  2、 第2题在○里填上“>”或“<”。

  计算,集体订正。

  4×5>9 30=5×6 9×5=5×9 15=5+5+5 7×5<36

  3、 第3题,请学生先理解情景。

  女孩买5张学生票

  3×5=15(元)或5×3=15(元)

  叔叔买2张成人票

  2×5=10(元)或5×2=10(元)

  4、 第4题

  情景:每个帐篷最多住4个人,5个帐篷能住下19人吗?

  4×5=20(人) 20>19,可以住下;

  4+4+4+4+3=19(人) 加了5次,5个帐篷可以住下;

  5×4=20 20-19=1 可以住下。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区别加法和乘法的含义,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能积极动脑筋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摘桃子

  买5张学生票需要多少元?5×3=15(元)3×5=15(元)

  买2张成人票需要多少元?2×5=15(元) 5×2=15(元)

  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需要多少元?

  2×5=15(元) 1×3=3(元)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 篇13

  一、教学内容

  1、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二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算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这是能正确解题的关键。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2、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对数学学习的激情,但他们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生活经验的缺乏,很难只通过课本和教师的直接讲授来学习,他们天生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多通过直接体验、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全身心投入,他们是由兴趣而进入学习过程的。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节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②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做数学”,本节课教学中力求体现:

  1、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2、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学会”变为“会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紧密联系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实际,使数学生活化、活动化,重视学生学习经历与体验,强调在过程中理解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条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谈活法、讨论法、练习法、发现法等多种方法交叉进行,并灵活恰当地运用电教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多种感知觉都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只是在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处适当给予点拨启发。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采用设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而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一种爱好、一种追求。小学生对故事都很感兴趣,本环节把教材主题图编成小猴分桃的童话故事,创设这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入,用小动物作为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境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2、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出示课题后,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课题,本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打算有怎样的收获?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确定,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老师硬性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原有基础提出来的,自然会为达成目标而努力,从而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探究算法时,先让学生用自己想用用的方法进行尝试计算,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自己把要学习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告诉学生。

  刚进入这样除法竖式的学习,并且第二次分桃时,十位上的4又不能被3整除,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探索性,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在个别思考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并注意加强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交流反馈,自然体现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这里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创新,学生在交流反馈时,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他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实践证明,注重激励和发展的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具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径。

  交流反馈后,面对多种算法,这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种算法的优点,进行算法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做法,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往往正是创新思维的萌芽。

  3、 巩固提高,合理迁移

  练习既是信息反馈的手段,又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措施。为此本环节安排了练习教材中的两道习题,第一题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合理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第二题更贴进学生生活。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分糖果03-27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分一分》03-17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分苹果》12-02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分一分》含反思06-22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一分》含反思06-21

摘桃子的作文03-23

摘桃子作文03-28

桃子的营养与作用08-15

小学作文:桃子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