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职业教育对推动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职业教育对推动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皖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呈现出明显落后的态势。
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业教育发展理由,严重制约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
只有深化皖北地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工培训制度、发挥皖北地区区位优势、探索皖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动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才能实现安徽省经济的跨越发展,实现中部崛起。
关键词:职业教育;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策略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皖北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关系到能否夯实皖北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人才基础。
皖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拉大了本省地区间的贫富差距,阻碍了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将职业教育融入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子系统进行协同研究,探索职业教育与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探明职业教育与区内各行业、企业发展之间的运转规律、运营机制和实现途径,建立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功能更加协调的工作机制,以推动皖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
一、皖北地区概况
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
皖北地区是指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凤阳县、寿县、霍邱县。
国土面积约占安徽省的1/3,总人口约占安徽省的一半。
当前,加快皖北发展已经成为全省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战略支点,皖北地区整体经济进入了厚积薄发、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后发优势显现。
但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制约皖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特别是在皖北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凸显以后,职业教育理由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二、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定位
(一)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驱动价值
党的十八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强调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明确要求“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推动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理由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结构转型,人才先行,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既是现实需要,更是战略决策。
目前皖北地区同周边地市相比总体上属于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也相对滞后。
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已刻不容缓。
(二)职业教育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推动价值
首先,职业教育是培养区域经济建设主力军的重要阵地。
从就业去向来看,绝大部分职业院校毕业生选择本地就业,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而普通高中毕业生随着升学、留学,选择在外地发展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职业院校学生。
因此,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其毕业生素质直接影响到区域社会发展水平;其次,职业教育是推动社会就业的主要手段。
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技能,低收入人群改善生活状况需要技能,产业转移、企业倒闭导致的下岗工人再就业需要技能。
有研究表明,经过转移培训的就业人员月收入比未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要高出38.3% [1]。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和社会培训为所有需要掌握一技之能的人提供了丰富选择,提高了人们的就业能力,实现体面劳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从而保障了民生,推动了社会稳定;再次,职业教育是帮扶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手段。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理由不断显现,大量农民工陷入原籍农村不愿回去、城市生活又难以融入的尴尬境地。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适应城市存活的技能,化不稳定因素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是职业教育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三)职业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提升价值
终身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精髓。
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内涵已从单一技能拓展为复合技能。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当前职业教育承载的责任越来越重,现代的职业教育,关注的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依然强调技能本位,但技能的内涵已经有了本质的深化,不但包括专业技能,还包含了创业技能、职场技能、公民技能、生活技能等要素,属于复合型技能,涵盖了人的全面发展所 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和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展,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形态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产品层出不穷。
社会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现新进步。
人们适应新变化的通用技能在新的社会存活状态下尤为重要,否则就会在社会中寸步难行。
(四)职业教育对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具有支撑价值
“有教无类”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多样化特点,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特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创新性特性。
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各类教育事业中独树一帜,并对其他教育类型产生积极的推动和完善作用。
一是职业教育发展有助于普通教育素质教育的推进。
职业教育发展有助于转嫁社会对高考的关注度,并为普通教育素质拓展提供更多的参照;二是职业教育发展有助于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可以根据经济社会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专业,灵活设置课程,针对社会需要培养适用人才,及时解决专业人才供给不足、技能供求不匹配的矛盾,弥补其他教育类型的不足,从整体上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推动教育体系协调发展。
三、皖北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目前状况
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达600多所,在校生90多万人。
高等职业院校60多所,在校生40多万人。
此外,职业学校每年还为社会提供培训总规模达130多万人次,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职业教育发展来看,皖北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尚有差距。
由于历史、资源和环境、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皖北地区职业教育曾因长期和市场经济联系不紧密,与全省平均水平尚有差距,不仅不能满足该地区发展的人才需求,反过来又影响职业教育办学发展。
具体来看,皖北地区职业教育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理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社会舆论环境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
在国人的固有观念中,“学而优则仕”,为“仕”而学,而非为“工”而学。
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未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职业院校是低层次的教育,只有高考和中考没考好的学生才进职业院校,认为职业院校是低人一等,差生聚集的地方。
这些年,我们的社会、家长和各类传媒都把更多的眼光聚焦在那些名牌大学身上,往往忽视了理应得到重视的职业院校。
从长远发展看,这种落后的社会氛围将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
(二)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现有办学条件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
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看,安徽全省的职业教育仍处于发展的脆弱期,办学经费不足仍是主要矛盾。
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在实习实训方面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教师也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深造机会。
造成这种现象的理由有两方面:一是受财政能力限制,各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限。
多年来,安徽省职业院校的生均财政拨款在全国一直处于落后地位。
二是职业院校的学费收入有限。
2006年在财政支持十分有限、高职办学成本逐年上升的情况下,省物价局还下调了高职教育收费标准。
职业院校办学经费不足的目前状况,将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最终将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三)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没有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不是科学的职业教育。
然皖北地区的目前状况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脱节现象。
企业希望获得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却又缺乏参与合作办学的热情,只想用人而不愿意培养人。
这就迫使许多职业院校不得不关门办教育,造成专业设置不能与市场对接,在教学方式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示范,使人才的实用性得不到保障。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的主要理由,是缺乏必要的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如没有指导校企合作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没有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手册;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考核奖励办法。
(四)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
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检验职业教育成败的标准是就业,是劳动者的职业能力。
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双师”,即教师和技师。
但实际情况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非常薄弱,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高学历教师,更是缺乏生产、管 理、服务一线锻炼的机会。
这种情况导致了有知识而无技能的教师大量存在,严重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由于这几年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但有些地方对职业院校师资编制制约较紧,加上教师待遇有限,造成职业院校师资不足,难以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上述这些理由,都是皖北地区乃至全省职业教育在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理由,是前进中的理由。
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都是可以逐步加以解决的。
四、发展皖北职业教育,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
(一)“搭车”国家战略,尝试改革试验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安徽省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五市及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被纳入规划范围。
倡议在皖北地区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在全国率先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帮助皖北乃至安徽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淮北市农工民主党党员王志良曾提出《关于在淮北建设豫东皖北职业教育基地的倡议》。
① 2011年,淮北市委、市政府提出“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战略,把建设职教园区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引擎,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职教园区的建设,不但可以服务淮北城市转型,而且还能够带动淮北东部新区发展,提升淮北城市品位。
安徽淮北市职教园区建设第14次调度会议,确定了该市职教园区的概念性规划。
淮北市职教园区总投资20余亿元,占地1 800多亩,建成后将成为皖北领先的综合现代化职业教育基地 [2]。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民职教育发展
逐步实现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费接受教育,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
各级政府设立民办职业教育奖励资金,选择一批办学基础好、学生就业率高、社会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民办职业院校给予重点扶持,支持它们扩大办学规模。
对民办职业院校,在建设用地、项目安排、评先奖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在经费补贴、银行贷款、职称评定等方面一视同仁。
非营利性民办职业学校,享受举办社会公益事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职业院校依法接受捐赠,按有关规定对捐赠的纳税人给予税收优惠。
中等职业学校可依法以捐赠者姓名、名称命名学校的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生活设施,经省直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捐赠者姓名或名称作为校名。
(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
依法保障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确定招生规模、学籍管理、开发校本课程与教材、聘任教师、等方面的自主权。
推进职业教育招生体制改革。
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平台,打破地区分割、部门壁垒。
改革职业院校人事制度。
严格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资格条件,实行校长职级制和聘任制,推进校长公开选拔制,推动校长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管理岗位实行公开竞聘;推进教职工岗位聘用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岗变薪变。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建立教产合作对话协作机制,着力推进校企一体办学。
联合有关部门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和兴办职业教育,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支持行业企业参与组建职教集团,加强职教集团内涵建设,发挥行业企业作用。
淮北市实施初中毕业生全员升学工程,开展“职业教育进课堂”活动。
推广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推动“专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强化精品专业建设,围绕该市几大主导产业,建设职业教育专业群和实训基地,重点提升食品、电子、煤炭、机械、医疗、计算机、旅游与酒店管理、服装设计等八大行业[2]。
(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理顺教育管理体制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皖北地区与全国一样,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必须大大加强。
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就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
要把职业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职业教育工作,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理由。
依法治教,科学管理。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把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紧密结合起来,依法维护职业学校及其师生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职业学校的办学行为。
简化职业学校审批程序,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审计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五)健全长效投入机制,统筹城乡均衡发展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要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建立职业教育多元投入机制。
另一方面,拓展职业教育融资渠道,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办法,各级政府要建立信用担保平台和贷款贴息制度。
对职业院校校园基本建设,减免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收费。
制定相应税收优惠,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
要重视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各级地方财政 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六)统筹整合教育资源,吸取借鉴外省经验
一是要加强省政府的教育统筹,完善以省级政府为主管理高等教育体制,推动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争取国家下放、授权教育方面的审批核准等权力。
二是学校要去行政化,回归学术权力。
三是可借鉴外省经验,统筹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可以考虑区域内若干本科院校要转型为技术型学院,优秀高职学院可培养本科生或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宁波日报,2012-07-10(A10).
[2] 安徽淮北将投20余亿规划建设综合职业教育基地[N].安徽日报,2012-05-11.
【职业教育对推动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相关文章:
对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10-06
关于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思考10-05
探析推动东莞电子商务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的路径与对策论文10-08
顺德家电品牌成长与地区经济发展10-08
路政管理与地区经济发展探究论文10-08
农村社会发展报告10-25
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演进与挑战10-09
职业教育管理10-05
文化力对经济力的推动11-03
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演进与挑战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