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业经济对信息的需求
农业经济对信息的需求
摘要:农业信息服务就是要通过多种快捷、实际、有效地手段来a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文章分析了农业经济对信息需求的特点,从农业经济信息发展的瓶颈分析出发,研究了突破瓶颈的信息服务对策,对农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产业建设有一定的探求作用,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需求;特点;服务
农业信息服务是指提供农业类产品信息服务,这其中包括:产品的包装、销售、引进等,也包括农产品的种植、农业用具等相关信息服务。
这种信息服务由政府或农业企业提供,信息提供的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到供给条件与传递方式,文章就农业经济对信息的需求做出了细致的分析。
1 农业经济对信息需求的特点
1.1 综合性
农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行业,这种特征使得其对信息需求也有着广泛地综合性,农业所涉及到农、林、牧、副、渔、加工等行业,与金融、财政、水力、气象、科研、环保、运输、农机等许多部门发生广泛的联系。
农业所涉及到的众多部门将对信息综合性的需求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范围,这就对信息供给方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不能因为一项服务要求而去多方面地查找信息,所以必须要保证信息提供的综合性,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信息充足性。
1.2 时效性
农业信息关系到农产品的销售、农作物的种植、涉农企业的经营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需要有时间控制,所以信息的确立要有其快速性,过期的信息提供是无用的。
农业经济发展对信息需求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保证农业产品达到十全十美才进行推广。
1.3 实用性
农业信息大多数是以非物化形态出现的,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属于社会和公益性质,很难获得直接经济效益。
但农业信息一旦被农业发展推广应用,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基于这种考虑,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农业信息有一定的实用性,必须要紧贴农业生产生活,从实用地角度对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信息指导。
2 农业经济信息发展的瓶颈分析
我国的农业经济信息发展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依托行政区域建立的,以乡村集体经济、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和专业协会为主,服务范围狭隘,技术手段单一,且缺乏有效的运作规范和激励机制,仅能为农户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农业生产服务,无法实施全方位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这种简单初步的信息供给虽然也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是时间一长就使得农业经济对信息的要求变得更为迫切,对实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合理地构建我国农业信息的流动渠道、改进我国农业经济信息的运营方式、整合信息价值链等问题都是扫除农业经济信息发展瓶颈问题的关键。
3 突破瓶颈的信息服务对策分析
3.1 完善数据库建设
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是大规模、高效率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有鉴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缓慢,政府部门最好能够成立固定的农业信息化专项资金调控部门,将比较成熟的数字农业技术,例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数据资源,通过完备的数据库资源建设,结合信息传播网络,使各地农民能充分的利用GPS技术,配合RS技术和GIS技术所提供的地域农作物的产量分布、适宜生长的土壤成分和性质分布等农业信息。
这种高科技的信息资金设备投入要根据地区的经济情况来开展,对于没有条件达到上述目标的地区,可以加强农业信息网和地、县农业部门信息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大力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为重点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解决农村地区信息闭塞问题,通过信息供给来实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促进。
3.2 完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模式
3.2.1 农委提供农业信息模式 政府农委部门要开设相关的农业经济信息推广网站,通过网站开辟专栏提供当前全区的农业信息,定期播放农业方面的科技节目,免费分发农业科技书刊。
农委在农业信息搜集方面要充分搜集本地的农业相关信息,同时还要搜集和整理全区的农业基本信息。
信息的收集要保证其快速、稳定、实用,这样才能以网站传播的方式最快速度地传递给农业生产者,对于偏远的农村地段则可以采用村委会上网,然后代为传递的方式将农业信息传递给农民。
3.2.2 农企提供农业信息模式 农企的商业信息、技术信息等都有一定的保密性,因为这些信息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但是如果采取有偿的信息供给就可以将企业信息变为农企市场化的一项宣传手段和获利手段。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制作网站来提供专业化的农业信息,如种畜、植物等相关技术,通过网站发布这些技术信息,使得其先进技术能够在互联网上作出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信息的传播也为提供信息的企业做出了广告效应,可谓一举两得。
3.3 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
为了进一步拓展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空间,可以将数据库信息移植到短信平台,编辑成农业短信,通过农户定制和普发的方式开展农业短信服务。
也可以充分利用农业部农产品供求联播系统“一站通”和网上展厅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做好信息上网和发布工作,全方位地宣传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龙头加工企业,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空间。
另外,农业信息化技术杂志的订阅、农业先进技术培训班的设立、技术员实际操作的示范等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也是有信息服务作用的,都是切实可行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总之,农业信息服务就是要通过多种快捷、实际、有效地手段来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在推广过程中要考虑到服务模式、服务方式和政府职能,力求将数据库建设、传播模式建设提升到系统化的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 谢中亮,林弓长.新农村建设中的信息化程度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3).
[2] 王海龙,司爱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构想[J].经济纵横, 2007,(03).
【农业经济对信息的需求】相关文章:
信息化管理农业经济的论文10-08
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论文10-1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路径论文10-08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10-11
关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策略论文10-1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研究论文10-11
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管理分析论文10-08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论文10-08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