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社会已经来临,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使用计算机和相关应用软件的能力,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民办高校这个特殊的教育层次,根据学生的独有特点,必须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实验教学改革。本文针对目前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一、前言
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学生的特点,必须探索出民办高校独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根据目前国家相关政策,学校要大力开展“双创”教育,就必须注重学生实验、实习、实践教学,提高学生适应岗位和实践动手能力。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各类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有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和教学大纲要求,但这种改革的力度还达不到现阶段社会的要求,特别是民办高校这个新生力量,更需要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学的改革。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
1.实验教材选用不合理。目前,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不管是本、专科专业都开设了1—2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而且都设置了“理论+实验”的学时组成,足见各高校都展现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但这种重视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我校开设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语言》两门课程,而且实验学时占了近50%。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公办高校主编的教材和配套实验指导教程,由于学校的特殊性,正由校中校模式逐步向民办高校过渡,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完全按照公办高校进行,由于我校的办学层次和学生特点与公办高校差异很大,因此使用该教材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但学校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仍然采用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操作验证,同时教师加以辅导。而且教学内容也与时下主流各种软件不匹配,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由此产生的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仅仅是对教材例题的重复或验证。缺乏创新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养成,阻碍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开发。从而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计算机知识毕业后不能应用于社会实践,更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3.实验教学设备落后。计算机设备更新换代日新月异,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完全跟不上技术和硬件的更新速度,从而导致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相对落后,很多实验室电脑设备还是五年前的老设备,不管从支持软件的能力还是计算机的处理能力,都无法支持当下很多软件的流畅运行。而且很多软件目前都只支持64位计算机,这批老化的设备还是32位操作系统,安装的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XP,而目前教材教学内容已更新至Windows7甚至更高版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上机操作,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实验教学考核简单。当前,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主要以引进的各类考试系统为主,部分相对落后高校仅仅采用纸质试卷笔试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存在很多弊端。首先,作为一门技术性的课程,该课程的考核不能以传统的纸质试卷考试。其次,该课程安排了很大比例的实验学时,实验教学的考核不能简单形式化。目前我校该课程采用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30%,期末成绩60%的方式认定该课程成绩,期末考试采用考试系统进行无纸化考试,表面上看相对合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并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和考核方式,随意性强,实际该课程成绩的认定还是依赖于期末考试成绩。这样的考核并没有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的目的。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途径
1.合理选用实验教学教材。作为一门技术性课程,开设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顺利完成该课程实验教学的任务,首先要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出发,选用适合民办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以及实验指导教材。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非常多,有的是专为一本学生甚至计算机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这种教材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原理及结构,而民办高校学生属于高考成绩一般,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存在偏科,学习习惯不好等各种情况,选用理论知识比较深入的教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实验教学要选用具有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教材,减少或取消传统教材对例题简单验证的实验内容,增加启发学生创造性、探索式的学习,甚至可以设置分组探究式的开放性实验内容。
2.改革实验课程体系。为了满足创新型实验教学的需要,必须深入改革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针对原有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分配,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的比例:(1)调整理论学时为16学时,实验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主要集中在前面两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介绍中。(2)调整原有实验课程体系,由于教学班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层次不齐,整体采用统一的实验内容,明显不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基础型、提高型和技术型三个层次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掌握情况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
3.改革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以上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该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同时改革。需要建立一套全方位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把实验教学考评分数进一步加大,按照理论考试40%,实验考核50%,平时考评10%的比例进行设置。并制定相应的考评办法,实验成绩的认定必须有相应的档案进行支撑。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通过客观题目在上机考试中设置,采用题库和教考分离的方式。实验教学的考核必须设置灵活多样的认定方式,可以布置相应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任务,可以设置分组进行某一专题内容的讨论,可以组织某一软件具体操作的技能比赛,可以让学生提交相应创造性的实验报告等,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记录学生的实验教学考评成绩,并将成绩记录档案上交存档。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主,注重学生过程性考核,考查学生的到课率和日常学习情况。
4.加强实验室建设。随着各种软硬件的更新换代,实验教学所需的设备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加强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首先,要满足每位学生能有独立的实验机器,并且按照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以及评价体系的变化,建立多媒体一体化的机房,教师能同时进行在线教学、学生能在线学习,并能进行分组讨论和创新型实验任务。这就要求多媒体必须能高质量的展现声音、图形、图像及视频资料。学生使用的计算机要紧跟教材所学需要,各种硬件要支撑目前主流软件的需求。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以及实验设备维修制度等一系列实验室相关制度,保障实验室管理的规范。
四、结语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民办高校,要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在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已成为每一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本文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助于培养服务于基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有助于民办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勇.高校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6,1(21):160-161.
[2]金俭,范杨慧.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6,1(3):72-74.
【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02-24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意义论文10-13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10-26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04-06
基础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因素及对策论文10-12
职校计算机应用课程分析论文07-11
探究计算机网络课程规划论文10-13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经济论文10-13
机械基础课程总结05-05
2023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