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针对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探讨与设计论文

时间:2022-10-09 04:35:44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针对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探讨与设计论文

  当前,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一定的网络技术教学,为一些技术性较高的产业输出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但我国高职院校在网络技术人员的培养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问题出现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步。计算机是一门注重实践的技术,只有通过充分的上机实验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验课程上的不足主要与其网络配置的不足有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并结合实际的发展背景,提出了一定的改善措施。

针对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探讨与设计论文

  1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主要由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配置技术、网络服务技术、网络安全维护技术等几个部分组成。这些课程包含的内容多,且多属于抽象性的概念,若不通过实际的操作很难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上机实验课的时间和质量将极大的影响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

  1.1 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对一些基础概念知识的熟悉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更多的教学时间放在课本内容的讲解上。但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内容与传统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在课程的难度和操作性上都比传统的教学内容上升了几个层次。计算机技术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运算及复杂的操作过程,若学生没有进行同步的上机操作,对于这些内容难以进行及时的掌握,因而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处于主体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其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激发,同时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观的制定学习计划及教学内容,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计算机技术这一类抽象性技术的教学,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授课计划。

  1.2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类学生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另一类学生是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有部分学生在先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方面较为薄弱,甚至有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前从未接触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制定符合所有学生教学需求的教学计划。对于具备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学生而言,再次学习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而言枯燥而乏味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理解起来也有较大的难度,在实验课上对于一些基本的操作也需要进行不断的重复练习,在无形中就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会打击到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长此以往,这一类将会与基础较好的学生拉开更大的差距,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1.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灵活性都较强的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两部分内容发挥其最大功效,尤其是在实践操作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来达到最大的练习效果。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理论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对所有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练习充分的结合起来,在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后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实验练习的机会,使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及时的应用到实践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额外上机操作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原有的水平上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技术,将网络技术作为自身的一项特长来发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应当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及时赶上其他学生的进度,确保教学进度能够按照计划进行。总的来说,理论课程与实验操作的课时安排应当保持在1:1左右。

  2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2.1 课程设置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也应与这一标准相符合。在强调技术性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代社会人才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更注重其实用性,教学的目的不是使学生通过考试或单纯的背诵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而是要使学生能够工作生活中能够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为此,必须增加实用性知识的教学,相应的减少单纯的理论教学。计算机知识对于当代的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有着明确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必须从入学起就将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项重点课程来进行教学。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的难度,但对于学生而言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2.2 项目驱动教学方式的引入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多元智力的概念,认为所有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能,只是由于不同人的个性、特征等差异会在不同的领域表现出自身的潜能。到了20世纪末,这一理论被引入了教育学领域。教育专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更新,通过与哲学与心理学等的结合,强调了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特性来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并且在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性。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要推动力,因此课堂的主体也从教师转变为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则更多的体现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而原本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转变为了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时,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成为了主要的参考依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3 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性及综合性都较强,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通常并不是专业的计算机工程从业人员,在技术的先进性及专业性上都有所不足,无法给学生提供切实的指导。为改善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双师”结构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上使用不同的教师,通过聘用专业的计算机专业从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具有专业性和前沿性的指导,同时还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的作用。

  2.4打造校企合作的实验实训室和实现基地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实验室及相关设备的缺乏。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企业的资助建立起具有完善配备和功能的实验室。同时,企业还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条件,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练习来丰富操作经验,并学习合理的处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实现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能够保证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练习。今后,校企合作这一方式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推广,并且将逐步实现教学基地与学生就业的基本保障。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设计

  3.1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层次目标体系的确立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验教学是有一定的教学层次的,在制定了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制定更为详细的阶段目标,从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构建能力、网络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综合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以上这些教学内容属于第一层次的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巩固。在第二层的教学目标中,学生独立构建网络的能力得到了强调。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所学的网络技能,独立自主的完成网络的设计、组合、测试和网络间的相互连接。这一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网络构建的流程逐步掌握各个环节的内容,从局域网络的设计、规划、组织、测试,再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通常需要花费2-3个学期的时间。在完成了这一部分的内容后,就需要进行第三层次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对细节进行了深化,主要着重于对一些网络配件及程序的控制和调配。

  3.2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

  实验内容的选择是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将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网络技术教学的质量。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有几个应当遵守的原则。首先是内容的新颖性。计算机技术本身更新换代的速度就很快,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保证其先进性和新颖性,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到的是最符合时代发展的网络技术,在日后的工作中才能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此外,实验内容新颖性的保证也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网络技术的学习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和补充,使网络技术的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脚步,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其次是实验内容的实用性。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强调应用的技术,其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以应用,因此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也必须注重其实用性。其次,实验内容的实用性也将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实验内容只是纸上谈兵,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工作没有丝毫的帮助,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懈怠心理,将实验内容的学习作为通过考试的工具。因此,在进行实验内容的选择时,应尽量选择实践性强、理论性弱的实验内容。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可以在理论课中进行补充学习,没有必要利用实验课的时间进行学习。实验内容的拓展性要求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进度制定的。由于学生在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有所差异,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学习进度上的不同。为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教师可在完成了整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拓展性内容教学,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拓展性课程内容的设置还能发掘和培养具有计算机特长的学生,使学生在掌握基础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项特长来进行培养。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实验内容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要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必须将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则是指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下,所设置的实验能进行操作的程度。若实验设置的难度过大,或在学习现有的设备上难以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则其可操作性不符合要求,必须及时更改实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所学内容。

  3.3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实验类型一般有: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其中演示、验证、操作实验为基础性实验。完成较底层次的目标;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为高级实验,完成高层次的大目标以至总目标。验证、操作型实验的组织方式是以实验指导书为依据,通过老师讲解、演示,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实验指导书所要求的必做内容。对于这样一个要求很高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前面作过的多项验证性、操作型基础实验的知识,如网线制作、网卡安装配置、站点创建、网络配置等多方面的知识。

【针对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探讨与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应用探讨论文10-11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06-24

关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探讨的论文10-12

技术本科院校的定位与实践探讨论文10-11

计算机课程实验设计探讨论文10-10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0-10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论文论文10-10

地方院校计算机基础论文10-12

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10-12

浅议高职院校旅游电子商务教学探讨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