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探究

时间:2022-10-05 16:44:07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探究

  大学毕业论文,可能对于临近毕业的同学们还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那么小编话不多说,直接给大家带来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一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毕业生们哦!

  摘要:目的 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 选取自2010年3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320例小二病毒性脑炎患儿为主要研究对象,且均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1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干扰素治疗,而实验组患儿则是在常规治疗上给予高压氧以及丙种球蛋白,且两组患儿均进行康复锻炼。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8.1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85.01%;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87%远低于对照组的7.50%。说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以及高压氧治疗、丙种球蛋白相结合方式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患儿并发症以及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高压氧

  所谓病毒性脑炎是指因多种类型的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产生的原发性脑炎,属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一年四季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如果患病程度较轻,可自行缓解;如若较重,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严重情况下还会致瘫痪、死亡等。因此,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寻求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0年3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320例小二病毒性脑炎患儿为主要研究对象。且所有患儿在入院之后进行常规检查,均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儿184例,女性患儿136例;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为(4.6±2.1)岁;按照临床表现进行划分,出现意识障碍的患儿245例,恶心呕吐的患儿262例,发热的患儿302例,惊厥的患儿224例,抽搐的患儿53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60例。且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首先均进行常规治疗,即给与供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镇静止惊、降颅内压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其中对照组患儿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干扰素治疗,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的量为5~10万U/kg/d,1次/d,7d为1个疗程。对其连续治疗1个疗程。

  而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接受高压氧的治疗方式。低于6岁的患儿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时,保持其压力为0.2MPa,6岁及其以上的患儿调节压力为0.23MPa,持续加压20min,吸氧时间为35min,然后进行一次换气,之后持续减压30min,吸氧时间为15min。采用该种方式治疗1次/d,和对照组相似,连续治疗7d;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丙种球蛋白治疗,每次用量为400mg/kg,1次/d,连续治疗7d。

  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需进行物理健康训练,即进行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等方面的康复指导锻炼。而且两组患儿在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连续治疗7d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价,主要分为三个标准,分别是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发热、惊厥、意识障碍等各种临床症状均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得以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如高热、惊厥、意识障碍等均有所改善和缓解,生命体征有所好准;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是恶化,生命体征无好转。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在本次研究中均采用数学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记录和处理,计量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进行表示,并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二、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儿在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后,实验组的160例患儿中仅有3例治疗无效,占1.87%,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13%;而对照组患儿中,有24例治疗无效,占总人数的14.99%,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85.01%。说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

  2.2两组患儿出现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小儿病毒性脑炎如果治疗不当,会引发并发症,如氧中毒、气栓症等。在本文的研究中,实验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氧中毒以及气栓症等并发症的患儿分别有1例(0.62%)、2例(1.25%),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87%;对照组患儿中发生并发症的患儿有12例,其中氧中毒8例,气栓症4例,占7.50%。两组患儿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三、讨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病原体、病毒引起的,如粘液病毒、肠道病毒、单纯胞疹病毒等,从而导致中枢神经受到感染的一种病症。病毒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攻击患儿的脑实质,导致其颅内出现水肿、脑血管周围袖套样分体等,使得颅内压不断升高,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最终引发病毒性脑炎。如果患儿的病情较轻,则可通过自行缓解等方式使病情减轻或者恢复,若病情较严重,还未进行及时治疗,严重情况下会致瘫痪和死亡。因此,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治疗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在临床治疗中,一般情况下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即给予供氧、降颅内压、止惊等措施。但是治疗效果往往并不明显,而且使治标不治本。而高压氧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的治疗方式,通过高压氧治疗,而且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患病程度等合理调整氧压,可使其血氧含量得到提升,降低其颅内压;而且对于动脉血流量的减少以及椎动脉血流量的增加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高压氧治疗,可使患儿的脑功能得到快速的恢复。此外,在采用该种方式治疗前,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向患儿家属介绍一些注意事项,配合患儿调整压力,从而有效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在本文研究中,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儿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显示,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13%,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1%,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0%。可见,实验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综上所述,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则致其瘫痪或者是死亡。而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以及高压氧治疗、丙种球蛋白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患儿并发症以及不良情况的发生率,而且治疗效果显著。因此,该种辅助型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立.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1):168-169.

  [2]田秀华.3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诊疗体会[J].医药前沿,2014,6(35):397-398.

  [3]刘娟,王跑球,熊裕娟,等.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4,37(10):1934-1935.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探究】相关文章: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10-26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治疗进展10-08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10-06

小儿低钙的临床治疗分析10-05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10-05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的临床研究10-06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和分析10-05

小儿“食积”怎治疗10-05

高压氧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临床分析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