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礼仪知识讲座
讲座是传播知识的手段之一,而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礼仪知识讲座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礼仪知识,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为提高居民文明礼仪知识水平,提升居民个人礼仪修养,采取方便、快捷的市民学校授课形式开设文明礼仪知识课堂,敬请广大居民关注。
一、礼仪的含义
(一) 礼的含义
据考证,礼仪在我国古代是敬奉神明的。
“礼”字在甲骨文中就有。
“礼”字在古代与“履”字相通,意思是鞋子,穿了鞋子才好走路。
但是鞋子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刚刚合适。
后来“礼”字的含义越来越多。
到了周朝,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于是把“礼”与“德”结合起来。
随之等级制度的出现,“礼”成了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的人际交往准则,位于其他社会观念之上。
正如孔子所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这三个“礼”字各有各的含义。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第一个“礼”字指的就是生活交往中的行为规范;第二个“礼”字指的是规矩、规则;第三个“礼”是指政治法律制度。
(二) 仪的含义
根据考证“仪”字的含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
(三)礼仪的含义
“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
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
社会上对“礼仪”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层次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1. 礼是指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
同时也包括了道德品质的含义;2. 礼节;3. 礼貌;4. 礼宾;5. 礼俗;6. 礼制。
二、礼仪的概念及特性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礼仪对个人而言,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礼仪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的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和毫不勉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这种行为规范包含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也体现出人们的品行修养。
(二)礼仪的特点
1. 礼仪具有普遍认同性特点
所谓认同性是全社会的约定俗成,是全社会共同认可、普遍遵守的准则。
一般来说,礼仪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特征。
但我们也看到不少礼仪是全世界通用的,具有全人类的共同性。
例如:问候、打招呼、礼貌用语、各种庆典仪式、签字仪式等等,大体是世界通用的。
礼仪的普遍认同性,主要源于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经济的共同性必然导致礼仪的变化。
比如现代经济的快节奏、高效率,使现代礼仪向简洁、务实方向发展。
共同的文化涵育了共同的礼仪。
礼仪的普遍认同性表明社会中的规范和准则,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才能在全社会中通用。
2. 礼仪具有规范性特点
所谓规范性,主要是指它对具体的交际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制约性。
这种规范性本身所反映的实质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对他人的态度。
无论是具体言行还是具体的姿态,均可反映出行为主体的包括思想、道德等内在品质和外在的行为标准。
3. 礼仪具有广泛性特点
所谓广泛性特点,主要是指礼仪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被人们广泛认同。
礼仪无处不在,礼仪无时不在。
4. 礼仪具有沿习性特点
所谓礼仪的沿习性特点,是指礼仪形成本身是个动态发展过程,是在风俗和传统变化中形成的行为规范。
在这种发展变化中,表现为一种继承和发展。
礼仪一旦形成,就有一种相对独立性。
我们今天的礼仪形式就是从昨天的历史中继承下来的,有不少优秀的还要继续传承下去。
而那些封建糟粕,则会逐渐被抛弃。
所以交际礼仪的沿习和继承是个不断扬弃的社会进步的过程。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礼仪虽然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但它也毫不例外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社会交往的扩大,各国民族的礼仪文化都会互相渗透,尤其是西方礼仪文化引入中国,使中华礼仪在保持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发生了更文明、更简洁、更实用的变化。
礼仪知识讲座二: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讲座
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真学习、实践,将终生受益。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 修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人缺礼仪,人将不正;人失礼仪,人将不全;人无礼仪,人将不美。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显。
小学生要从小学礼、懂礼、有礼貌。
一、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礼仪教育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教育学生尊重人,关心人,是礼仪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1、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情感,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不欺负弱小,不取笑他人,不以自己所长讥笑他人之短,不讽刺挖苦他人,不伤害他人的自尊,不给他人起绰号,不以别人的生理缺陷而贬低人。
2、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发展自己,要从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名誉做起。
二、正确使用"礼仪"用语
对别人表示尊敬时,用尊称您
对老年人,可称老爷爷、老奶奶、老大娘、老师傅等;
对中年人,可称伯伯、叔叔、婶婶、阿姨等,
对比自己稍长些,可称大哥、大嫂、大姐,
与海外交往时,可使用小姐、先生、夫人等称谓;
说话语气要和蔼,可运用一些委婉的语气词,如吧、呢、吗;
当请求别人做某事时,应使用表求客气的词语,如请、麻烦、劳驾等,
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非常感谢;
当妨碍了别人,给别人带来麻烦时,应主动说对不起,请原谅;
当别人向你道歉时,应主动说没关系。
四、 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
1、 正确运用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立正敬礼等礼貌体态语言;
2、 待人大方,双手接物;
3、 进入别人房间或办公室应事先敲门,待主人允许方可进入。
4、 在别人家作客,不应乱翻、乱动人家的橱桌抽屉和书籍玩具;
5、 平时要注意衣着得体,夏天在公共场所不穿拖鞋,不赤脯,不穿小裤衩等。
五、问候礼仪
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意,要按时间、场合、节庆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候。
(1)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睡觉前祝爸爸、妈妈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4)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5)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7)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
离家时间较长,写信或打电话问候家人。
六、 尊师礼仪
(1)见老师主动问好,少先队员敬队礼,分别时说“老师再见”。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要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4)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5)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6)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7)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8)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
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排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
(9)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0)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七、同学礼仪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
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
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注重团结。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八、升旗礼仪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礼。
(3)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4)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九、穿着礼仪
(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少先队员要佩带红领巾。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穿背心、拖鞋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
(3)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不追求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
(4)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5)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6)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
十、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在放学路队中,两人以上自觉成队,拒绝任何路边发放的宣传单,不买路边小摊小贩的物品。
(5)行人互相礼让,主动给长者让路,主动给残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6)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十一、集会礼仪
(1)集合时,提前到达,准时进入会场,列队快、静、齐,并在指定位置坐好。
(2)听报告聚精会神,保持肃静,不乱议论,不乱走动。
(3)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
(4)报告或演出结束,要鼓掌致谢;精彩之处适度鼓掌,不大声喧哗。
(5)学生上台发言要向主席台领导和场内同学鞠躬行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发言结束后道谢。
(6)会议、演出进行中不擅自离场;演出结束后再有秩序地退场。
(7)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会场,先征求老师的同意才能离开。
十二、赛场礼仪
(1)文明观看。
有秩序地进场和退场,比赛精彩处要热烈鼓掌,不喝倒彩,离场时主动清理自己使用过的物品,不乱扔垃圾。
(2)文明参赛。
遵守比赛规则,不弄虚作假,骗取荣誉。
尊重竞争对手,不故意伤害对方,对对方的冒犯要克制。
如果认为裁判有问题,要按照程序向有关人员提出。
(3)文明裁判。
要公平、公正。
十三、 餐桌礼仪
A、在家时:
(1)请长辈先入座。
(2)等长辈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3)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
(4)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
(5)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6)先吃完饭要说“大家慢慢吃”。
B、在学校:
(1)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进入餐厅。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两脚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静、文明进餐。
(4)饭、菜、汤要吃净;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十四、待客礼仪
(1)客人来访,要事先有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
要热情接待,帮助父母排座、递茶后可告辞离开,待父母送客时应与客人说“再见”。
如父母不在家,要以主人身份接待客人。
(2)自己的同学、朋友来访,应热情迎接。
初次来访,应给父母逐个介绍,然后把最佳座位让给客人,可用茶水、糖果、玩具、图书等招待。
(3)父母的朋友带小孩子来访,应同小孩一同玩,或给他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听音乐、看电视。
(4)吃饭时,同学、朋友来访,应主动邀其一起用餐,如果客人申明吃过,先安排朋友就坐,找些书报或杂志给他看后再接着吃饭。
(5)接待老师应象接待长辈一样热情庄重。
(6)送客要送到门外,并欢迎客人下次再来。
十五、做客礼仪
(1)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2)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说话,要谈吐文明。
(3)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后才能动用。
(4)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礼仪,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5)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礼仪知识讲座】相关文章:
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新闻稿03-31
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新闻稿精彩篇09-30
消防知识讲座简报01-09
消防知识讲座心得07-09
法制知识讲座心得11-02
国学知识讲座感想11-13
小学音乐知识讲座10-05
老年健康知识讲座方案12-29
法律知识讲座心得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