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护理论文摘要

时间:2023-05-17 17:46:5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护理论文摘要范文

  护理学毕业论文范文【1】

护理论文摘要范文

  摘要:通过将70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长短分成二组,对术后各项康复指标进行细化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的呼吸、消化、生理反应以及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等方面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由此,在加速麻醉药物的排泄、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胃肠功能、加强舒适护理方面积极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全面提高了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关键词: 手术时间 全麻 腹部手术 康复 影响 护理

  Effect of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on Recovery after Various Abdominal Operation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it’s Nursing StrategyZHENG Wen-ya,WANG Jian,YAO Man-lingAbstract:Seventy consecutive cases undergoing abdominal opera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som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dex ,it is discovered that long-duration has negative effect on respiration,digestion,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recovery of after operation. The quality of recovery of those patients undergoing abdominal operation can be improved by accelerating discharge of anesthetic drugs,improving respiration,exciting gastro-intestinal and emphasizing comfort nursing.

  Key word:Duration of operation,Gerneral anesthesia, Abdominal operation,Post-operative recovery,Effect,Nursing

  手术时间作为一个影响全麻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早已引起大家的重视。

  随着现代外科医学的发展,施行外科手术的时间较以前有所缩短,但在现有的条件下,手术时间仍是困扰目前全麻术后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课题从70例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入手,通过对不同手术时间患者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的观察和对照,明确了长时间手术对术后 康复所造成的不良方面,由此,我们主动地采取了一系例对应措施,在提高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 1 临床资料 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共70例,男性31例,女性39例,术前均无严重的心、肺等疾病,按照手术时间长短分为二组,每组35例。

  第一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7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5例,结直肠手术8例,胃切除5例,肠粘连分解术3例,肠套叠松解术2例,脾切除术2例。

  第二组手术时间〉2小时,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为61岁,手术方式为胆道手术13例,结直肠手术10例,胃切除8例,胰脏手术2例,门高压手术2例。

  1. 2方法 对二组手术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内容包括咳嗽、咳痰、气

  促、胸闷、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根据症状自评量表[1](见表1)进行打分。

  并在术后几天跟踪观察自主活动(功能)恢复的时间,包括翻身、起床、肠蠕动、进食情况,依次根据恢复时间段制定五级评分标准(见表4)进行打分,然后将二组数据用WILCOXON检验处理,见表2、表3和表5。

  表1 症状自评量表5级评分制

  表2 二组症状程度对照

  表3 二组症状程度对照

  表4 自主功能(活动)恢复时间的评分标准

  表5 二组自主功能(活动)恢复时间比较

  1.3 结果 从表2和表3可见,二组在咳嗽、咳痰、胸闷、腹胀、、咽喉疼痛、腰背酸痛方面,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

  从表5看,在肠蠕动、起床、进食恢复时间的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性。

  说明手术时间的延长,对术后机体的呼吸、消化、生理反应和自主功能(活动)恢复改变是很大的,影响了术后康复的时间和质量。

  2.讨论和护理

  2. 1 加快麻醉药物的排泄速度。

  由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麻醉药物可导致通气功能不足,引起吸入麻醉药物排泄时间延长,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与吸入麻醉药物有协同作用,也可以减慢吸入麻醉药的排泄速度,[2] 致使术后麻醉药物长时间积蓄,影响术后呼吸、循环、消化等功能。

  因此,术后加快麻醉药物的排泄速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2.1.1 加强保暖工作。

  由于腹腔内脏长时间的手术暴露再加机械通气的影响,体热的丢失常较显著,同时术中大量快速输血输液,都可以导致低温。

  低温抑制了全身的循环和代谢功能,使麻醉药物的排泄时间延长。

  因此,手术患者回到病房前,我们就应做好保暖准备工作,使室温保持在20-25。

  C,增加棉被和棉垫,如有条件,可添置电热毯保持恒温。

  2.1.2 高流量吸氧。

  术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可加快残余麻醉药物从气道和血液中散发和解离。

  另外,也可及时纠正术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给予〉5 L/min的氧流量,待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稳定后,逐步减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气维持。

  2.1.3 维持循环功能。

  腹腔内的手术操作使下腔静脉受压,术中正压机械通气使胸内压升高,都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牵拉内脏、刺激腹肌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影响正常的循环功能,这种不良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

  因此,术后应加强对生命体症的监测,保持有效的循环功能,适当地加快补液的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环代谢功能,使残余麻醉药尽快排除。

  另一方面,可弥补术中补液不足、失血、第三间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等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2.2 积极改善呼吸功能。

  从表2反映出,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咳嗽、咳痰、胸闷第二组明显高于第一组,术后由于全身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不同程度地会抑制呼吸中枢而使通气功能减弱、潮气量降低和呼吸频率改变,加之,肌松药残余作用亦可引起不全呼吸道梗阻而导致通气不足,患者会感到胸闷不适,同时,长时间的气道插管,易刺激引起肺部感染致咳嗽、咳痰频繁,因此,术后积极改善呼吸功能很有必要。

  2.2.1 有效的伤口镇痛。

  肺容量降低是术后肺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特别是腹部大手术后,因腹壁创伤、手术刺激、术后疼痛、腹带过紧等因素,使胸、腹的顺应性降低,膈肌运动受限,限制了肺的膨胀。

  [3] 有效的腹部伤口镇痛能恢复正常的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气功能,目前我院运用的椎管内或静脉内连续镇痛泵,镇痛效果持续、有效,缓解了疼痛反应对呼吸的抑制。

  2.2.2 早期采取半卧位。

  患者手术回到病室后,血压平稳,神志清醒,应及早采取半卧位。

  由于腹部手术刺激、术后腹胀,膈肌运动受限,限制了肺的膨胀。

  早期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膈肌下降,呼吸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腹腔渗液的引流,以预防膈下感染、膈肌痉挛对呼吸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能减少术后呃逆的发生。

  2.2.3 促进有效的咳嗽排痰。

  有效的咳嗽排痰,可减少肺不张的发生,并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在有效镇痛的同时,教会病员和家属正确咳嗽排痰的方法,可应用胸壁扣击法、腹壁保护法、喉部按压法、体位引流法来有效地完成咳嗽排痰。

  2.2.4 加强膈肌功能训练。

  研究结果表明,[ 4]腹部手术后通气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腹腔脏器操作所致反射性膈神经传出抑制,特别是长时间手术患者,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因此,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膈肌功能训练,可加快恢复正常的通气功能。

  可嘱咐患者采取半卧位,指导患者缓慢用力深吸气,收缩腹部并缩唇用力呼气,每日训练3-4次,每次10分钟,以增加膈肌的运动,减少气道死腔,改善通气功能。

  2. 3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从表5看,肠蠕动、进食的恢复时间,第二组明显滞后于第一组。

  由于长时间的麻醉抑制、手术创伤,水、电解质紊乱,术后紧张焦虑、切口疼痛等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使胃肠蠕动在术后长时间受到抑制。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2.3..1 保持电解质的平衡。

  由于术中失血失液、术后大量引流液的流出,造成大手术后电解质的紊乱,如低钾、低钠可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影响胃肠动力的恢复。

  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补充。

  一般呕吐、腹泻、肠和胆道引流所致的低血钠,为低容量性低钠,必须既补充容量,也补充钠。

  2.3.2肠蠕动恢复的锻炼。

  一般术后1-3天,肠蠕动逐渐恢复,肛门排气,腹胀自行消退。

  如术后数日仍未排气,听诊无肠鸣音,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在持续胃肠减压的情况下,可帮助腹部按摩,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作单向反复按摩,能促进肛门的排气。

  鼓励患者作肢体伸屈活动,协作变换卧位。

  也可用针灸疗法来刺激肠蠕动的恢复。

  2.3.3饮食刺激法。

  对于腹部手术的患者,早期恢复自行进食,对术后的康复很有帮助,胃肠道营养物质的摄入,可加强肠粘膜的屏障作用,防止细菌移位引起的感染,同时,也可预防胃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在临床上,一般待肠蠕动恢复,腹胀消退,才给予进食,往往使进食的时间被延后。

  为此,我们通过尝试,认为可主动通过饮食刺激法,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在胃管拔除后,可先给予少量温盐水,通过温度和渗透压的改变和刺激,以及通过吞咽、咀嚼等一系列消化过程,逐步激起肠蠕动反应,待肠蠕动恢复后,再过度到正常饮食。

  2.4加强舒适护理。

  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在术后有比较多的不适反应,从表2看,有腰酸背痛、咽喉疼痛、胸闷不适等,因此,我们在术后采取了一系列舒适护理。

  早期采取半卧位、适时协助改变多卧位方式、配合多软枕衬垫身体支撑点、气垫床的应用,都能避免肌群、韧带、肌腱的过分牵拉伸长,缓解术后腰酸背痛。

  患者体力有所恢复后,早期督促四肢活动、端坐、行走可疏通经络、促进循环。

  留置胃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二次,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减轻疼痛,预防咽喉炎的发生。

  3.小结

  通过临床观察和对照,我们发现手术时间对全麻腹部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 的,特别是对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我们应高度重视,只有积极、及时、有效地采取一系例相应措施,才能综合提高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文源, 等症状自评量表. 中华精神科杂志,1986,19(5):121-293

  2.3.谢荣主编. 麻醉学. 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1994,656. 657.

  4.Fratacci MD,Kimball WR,Wain JC,et al. Diaphragmatic shortening after thotacic surgery in humans . Anaesth, 1993 [ec1]

  心血管护理风险管理论文【2】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心血管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在不同护理方法下,参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24.39%,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9.76%,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明显要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风险管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降低了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巩固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风险管理;护理效果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对临床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的总和,护理风险具有很大的难预测性与突发性,会使临床患者的治疗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还会威胁到临床患者的生命安全[1]。

  护理风险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

  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在对其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更要采取全面的风险管理措施,让患者的治疗质量与生命安全得到稳定的保障[2]。

  我院现对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采取了风险管理措施,取得的效果十分良好,现整理如下,以期能够为今后相关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取得患者的同意后将其纳入本次研究。

  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49-81岁,平均年龄为(58.9±11.7)岁。

  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这82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测,对患者的用药、饮食、心理、并发症等予以细致的护理[3]。

  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之上再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组员均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的临床护理人员,在经过充分的培训后上岗;②对患者的家族史、病史、治疗史、临床症状以及本次治疗的目的等基本资料进行详细地询问,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来判断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的不良事件,通过各种渠道的资料查阅来制定一份具有针对性的详细护理风险管理方案:③为压疮高危患者提供透明敷贴、气垫床等物品进行局部保护,定期为患者翻身,并对患者的受压部位进行合适的按摩;④在患者床边设立护栏,在病房走廊旁设立扶手,保持患者所在区域地面的干净清洁,保证地面上没有油渍、水渍等容易引起滑倒的异物,降低患者发生跌倒问题的几率;⑤在患者下床进行活动的时候要有专人的看护,并在一旁对患者的活动予以协助;⑥对各类管路进行有效固定,对管路的移位情况、畅通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一旦患者出现了意识障碍的问题要对其体位运动加以适当地限制,防止患者发生管路脱落、跑针、管路受压等情况;⑦由专人对风险管理小组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对奖惩机制加以完善,增强小组长成员工作的责任感与积极性[4]。

  最后对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观察与统计,不良事件主要有管路受压、跌倒、压疮、管路脱落、针头脱出、液体外渗、护患纠纷、坠床等。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χ2来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本次研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41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发生坠床、针头脱出、压疮、管路脱落等不良事件,参照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24.39%;研究组41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管路受压、针头脱出、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为9.76%,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明显要低于参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切会危害到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这类不安全事件会对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预后甚至是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5]。

  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一些患者因为年龄、身体机能与疾病等的影响使得其自身表达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意识不断下降,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必须要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取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护理,降低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时候所面临的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以及身心健康,这同时对于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而言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6.7]。

  在日常生活中,指引产妇适当运动,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

  优质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上也有着显著的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宣传教育,通过影音资料、宣传手册、温馨提示小标语等,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妊高症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产妇以及产妇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使母婴的生存质量达到最优,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庄晓婷 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吴新琦,卢翠荣.妊高征预测及干预结果分析[J].转化医学,2014,22(2):3942-3943.

  [2]蔡敏.妊高征孕产妇围生期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4(7):1045-1046.

  [3]王国娟.妊高征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15,29(6):167-168.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论文【3】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患者。

  其中参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结果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8.88%,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8%,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在临床外科手术中,手术室是最主要的场所。

  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时间都比较短,也会采取相应的麻醉措施,但是由于手术治疗的独特性,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和恐惧,在心理上会比较脆弱[1]。

  随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已经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患者需求,如果想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就需要实现护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2]。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人性化护理是核心部分,在这种护理模式中,患者是其中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创造性和个性化[3]。

  针对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在1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3±6.78)岁;包括骨科、妇产科、普外科、五官科等各个科室的患者。

  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患者。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1)手术之前: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都能够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对患者的心理以及各项体征进行有效评估,并普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加强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疑虑,进行针对性解释;同时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相关情况,打消患者以及家属的所有疑虑,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在手术之前最大限度地减少所有不利因素[4]。

  (2)手术过程中:在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时候要热情接待,从生理到心理上都让患者感受到一定的关注和重视;确保各项护理措施都能够轻快稳准地开展;注重调节手术室温度,避免患者出现受凉问题;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变化情况,确保输液畅通;与患者进行愉快的交谈,调节患者情绪,对患者的各种需求都应该尽可能的满足[5]。

  (3)手术之后:在手术结束时,应该细心地为患者擦拭干净在手术过程中留在皮肤的遗留液体,为患者盖好被单、穿好衣裤,做好保暖护理;在运送患者回病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引流管、切口等部位;如果患者存在躁动症状,应该及时采取固定措施,确保其安全、平稳[6]。

  在手术结束后1-3天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及时回访,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1.3评定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三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6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1例,满意25例,一般18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88%(46/64);研究组6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36例,满意26例,一般2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8%(62/64)。

  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患者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各方面需求,多层次、多角度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措施的同时,也应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加放心,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

  从护理内容方面来看,实质上就是将原有常规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同时也实现了方法的创新。

  在手术室中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患者的手术治疗,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自身护理观念的及时更新,加强对知识面的拓展。

  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自身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7]。

  在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同时增加患者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除此之外,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配合度也会有所强化,会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医生手术,这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在本次研究中显示,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由此可见,在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惠芳 单位: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林红.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26-129.

  [2]廖小谊,范洁梅.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2):363-364.

  [3]袁兰蓉,古明锋.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2):134-135.

  [4]任慧敏,王伟娇.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6):123-124.

  [5]牛凤彩,李萍.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256-257.

  [6]梁燕,薄瑞娜,王艳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222-223.

  [7]崔玉婷,崔健,沈云龙,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当代医学,2013,20(29):124-125.

【护理论文摘要】相关文章:

护理论文摘要怎么写10-26

论文摘要格式与论文摘要范例10-05

硕士论文的摘要论文10-09

论文前言与摘要的区别11-13

论文摘要格式10-05

论文摘要翻译10-05

学术论文的摘要10-06

论文前言是不摘要10-05

日语论文摘要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