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作文教学浅议
作文教学浅议
摘要:
将作文教学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当中,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基于此,文章从教学生将方言转化为书面语,训练写作的基本要点,
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多层次写作,作文批改提倡眉批,分类批改学生习作五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训练写作。
指导方法。
批改方式
“不会写作文的教师,永远教不懂学生写作文。
这是一位山区老校长曾经说过的话。
诚然,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不借鉴别人犯过的错误,依靠自己去摸索,只能是缓慢、弯曲和重复。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除了在立意、谋篇、段落、层次、详略、语言和标点等环节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有亲身的写作经验,要将现实生活与写作密切联系,更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
一、将方言转化为书面语
学生要写好一篇真人真事的作文,必须要认真观察现实中的人或事,而每一个学生所在村落与家庭语言环境不同,使用和表达的语言不尽相同,给学生的写作造成很大的障碍。
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上,留心分辨生活中人们讲的每一句话,并思考用方言、普通话和书面语言分别怎么表达。
将平时学生作文中的方言记录下来,集体讲评更改,经过长期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书面表达和作文水平。
二、训练写作的基本要点
一要审题,找准题眼,即关键词。
这是确定写作重点、范围、体裁的关键。
二要确定中心,即文章的主题,要正确、集中和鲜明。
三要围绕中心选材,真实、新颖和典型,不落俗套。
四要结构安排合理。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采取顺叙、倒叙、插叙的方法来写。
五要列提纲,包括题目、中心思想、内容要点及写作顺序,详写、略写的提示等。
六要开好头。
可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或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或说明情况,交代背景。
或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或讲故事,引人入胜。
或先说结果,倒叙开头。
七要结好尾,结尾要耐人寻味,采取自然式、总结式结尾等。
八要过渡自然,承上启下。
九要上下照应,即结尾照应开头,后文照应前文,文章与题目照应等。
十要语言流畅,不出现错误的词语和病句。
三、利用感官多层次写作
目前,学生作文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作文按日记的格式写流水账。
内容东拉西扯,乱编乱凑,抄袭。
要么语义难以理解,简单重复,机械死板。
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应先教会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从实际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和想到的等方面入手,按时间和空间的顺序进行写作。
再指导学生反复修改,不断完善。
四、作文批改要提倡眉批
眉批,就是对学生的习作逐字逐句地修改。
大到格式内容,修辞方法。
小到遗词造句,字音字义。
不论是文学名人,还是有文化的成人,写完一篇文章,都要修改几遍,何况是一些未成年的学生。
怎么能写出不需要修改的完整作文呢?教师应提倡作文眉批,首先,要让学生互相修改习作。
通过让学生互相修改习作,既发现了别人的错误,也弥补了自己的不足,还节省了教师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有吃苦精神。
不吃苦头,就修改不了学生的习作,也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了减少教师修改作文的辛苦,修改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作文的详写部分,既教给了学生怎样写作文,又节省了教师修改作文的时间。
再次,教师眉批要谈写法。
要集中修改学生习作的详写段落,除修改字音字义、词语句子和层次外,应多谈点写法。
五、分类批改学生习作
尊重每一位学生,承认学生作文上的差异,是进行分类批改的主要原则。
对于不同层次的作文,教师的批改方法应该有所区别。
①批改优等生的作文,以诊断性的评语指导为主。
优等生的作文,整体思路较为清晰,可能仅存在个别错别字,教师应从欣赏的角度指出问题。
②批改中等生作文,要用商讨性评语指出优点,提出批评。
此类作文会出现用词不当,句子不顺畅等普遍性问题,要注意让学生在遣词造句仔细推敲,做到用词准确,表意精当。
③批改差生的作文,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批改的重点应放在语句上,让学生注重词句的积累。
从上述批改方法可知,对于不同层次的文章进行不同层次的修改,不全批全改,只抓“精批“细地改,写贴心的评语。
同时,要注重动“情写批语,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六、结语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根本目标,使用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写作指导、批改、修改、
反馈等环节,有目的地开展小学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永莲.打开生活源头,写作活水奔流[J].小学教学,2008(6):43.
[2]王小青.积累作文材料,写好自己做的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11):43.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1,15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文教学浅议
作文,作为高考语文二卷的半壁江山,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再加上它似乎总给人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学生们对它唯恐避之而不及,甚至“谈文色变,常常把它打入了“冷宫。
同时,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中,没有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缺少系统性的训练框架和指导思路。
在功利的驱使下,很多老师强调只要写好文章的“凤头和“豹尾即可;有的为取悦于阅卷老师,造成学生作文千篇一律,
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读之味同嚼蜡,更无创新可言;有的老师只训练学生写某一种文体或是某一个题材,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
有的认为作文短时间难以提高,就随意减少作文课时与训练次数;有的甚至不愿碰触这一板块,完全是“放羊式,让学生的写作自生自灭。
久而久之,老师的怠惰就会在学生那里翻倍,以致让学生滋长厌倦情绪。
因此,我认为,汲取当前各种写作教学思想的营养,优化写作教学内容,进行序列化写作训练,来提升师生的写作积极性迫在眉睫。
那么何谓序列化?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在科学规范中得以提升呢?
一、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序列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高中生写作文最大的苦恼就是没有素材,搜肠刮肚却还是一片空白。
根据新课标要求,与写作同步,对学生名著名篇的阅读(优美词句摘录、名言名句积累、读书笔记)和生活积累(观察训练、日记、随笔)作出科学系统的安排。
教师以课本为纲,以简报的形式,展示优秀的文章范例,明确学生积累的指向,让积累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常态。
套用一句经典:“学习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
二、语文活动的系列化
(一)筹备阶段。
通过学生学情调查,根据学生的实际,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力争均衡搭配,以便学生之间互相借鉴切磋,尝试“兵教兵的学习方式。
同时希望借助小组之间的竞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实施阶段。
按照层递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读写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读写的兴趣。
1.课前三分钟,结合本周的积累主题,讲成语故事,或摘抄精彩片段讲解、朗诵或结合主题词扩展语段,再或者句子接龙训练等等。
积累一定的量之后,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包括审题、立意、布局、写提纲、修辞与语言表达训练,或者议论文审题立意、论点的提出、写标准段、论证方法训练等)。
2.语文课堂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尝试课本情景剧改编,挑战权威,改写文中的部分片段或者模仿精彩的语段,将经典化为己有,或者交流读后心得,再者展示自己的即兴习作片段。
阅读课上,围绕选修部分,如唐诗宋词、《史记》等,和拓展部分,如《论语》、《诗经》等,分享个人的研究成果;或者举行辩论赛、朗诵比赛等等,升华对文本的认知,拓宽学生的思路。
3.课后,通过办班级小报的形式,展示学生的读写成果。
让每个学习小组主办一份作文手抄报,内容包括名家散文品鉴与交流、名人名言、名人小故事等。
然后,小组间进行评比选拔,教师点评奖励。
如果可以教师也可以办小报,写下水文,来刺激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作文课堂序列化
作文教学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每学段、每学期、每学年都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要统筹安排。
每学期正规作文训练不应少于8次。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具体的课堂(以两节连堂课为最佳)流程可以如下安排:
(一)课前预习:教师下发学案或导引材料,明确预习任务,提出预习要求,做好素材准备。
让学生明确本节作文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内学习:自主学习时,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
紧扣教材,结合阅读和生活实际,启发诱导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动力。
学生自主构建写作知识网络,根据老师的提示撰写写作提纲,建构作文框架。
合作探究时,在自主审题、立意、构思的基础上,分组交流讨论,教师综合各组评议情况进行点拨指导,学生结合同学和老师的评点快速修改优化写作方案。
精练成篇,学生依据优化的写作方案,定时50分钟完成整篇习作。
检测反馈时,按学习小组,互相传阅,当堂批改,形成小组批改小结,在全班交流。
教师要有目标地抽批2-3篇习作,结合各小组总结情况,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几个方面进行总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升格建议。
(三)课后复习巩固:学生自我反思,复习梳理知识网络,总结习作训练得失。
结合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完成二次升格作文。
教师再从中选择几篇佳作,尽快当堂展示。
序列化的作文课堂,每堂课都要有个训练的侧重点,切忌贪多,因为贪多嚼不烂,从而让学生能够细致入微地掌握写作的规范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
四、作文训练内容系列化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为例,对学生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进行统筹规划。
设想为三个阶段,具体安排为:
(一)审题立意。
“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将高考中各种作文类型尤其是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序列化地呈现给学生。
在众多的“跑题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类:有的总是喜欢在正确立意的基础上跳一下,甚至“三级跳;有的喜欢另起炉灶,
离题十万八千里;有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这个救命稻草,反复议论,不敢明确自己的观点,打擦边球……将这些典型错例一一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对照中发现自己的问题。
可以每次讲析一个方法,反复强化训练。
如故事类的材料,我们就可以用以果溯因的方法(说的是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确定立意;故事性不强、
对象不止一个或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的材料,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即分别找到材料中所写的对象,弄清他们的举动分别给我们什么启示,
然后选择最能驾驭的立意写作;评论性的文字,出题者的情感倾向很关键,因此要把握出题者的褒贬,从而确定材料的主题;
有关键句子(开头句、过渡句、结尾句等议论性的句子)的材料,以关键句为切入点引申总结就能拨开迷雾,找到最佳立意,等等。
当然,法无定法,唯有灵活,多加训练,熟练掌握各种方法,才能应付自如。
引用卖油翁的话:“我亦无他,唯手熟耳。
(二)列提纲。
如果说作文是一张网,提纲就是作文的绳线。
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
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
列好了提纲,学生就不会出现写着写着偏离主题,写着写着写不下去的情况,才能够在考场上一气呵成。
如何列提纲呢?让学生在写作之前确定好文章的题目、中心、开头,选用什么样的素材,素材的详略重点,行文结构的安排、论证的方法等等。
总之,画好图纸再去“建房。
(三)分解写作。
如果说一篇作文是一个庞然大物的话,学生在面对它的时候,难免发怵,无从下手。
把它分解开来,按计划、按步骤逐步进行,写作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1.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可以分解成八次写作
(1)以“感动为题,要求学生中心明确,选材典型,详略得当,感受记叙文的问题特点和基本要求。
(2)以“我不是个好儿子(女儿)为题训练记叙文立意和结构(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对比衬托、铺垫、层层深入等等)的常见方法。
(3)以“最难忘的一件事为题训练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
(4)以“心中的那座山为题训练掌握写人记叙文常用的几种描写方法(5)以“一碗热腾腾的饭为题训练描写细腻生动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如动作、心理、神态等)。
(6)以“同桌的他(她)为题训练记叙文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
(7)以“这个冬天很温暖为题训练回忆开头法、环境引入法、点题法、修辞法等开头、结尾的方法。
(8)以“美丽的往事记叙文综合训练,强化前面的方法和规律。
学生生活环境的单一性、生活面的狭窄性决定了学生的作文往往假大空。
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实的文章,就应该引导学生走出学校,投入社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特征和人物的特点,让他们明白写作来源于生活。
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好间接经验———经典美文,感悟其中的人和事,来充实自己的写作。
2.为了落实散文(特别是记叙性散文)的训练目标,我们可以进行四次训练
(1)以“不朽的真情为题,强化散文的文体特点,要求:主题鲜明精练、有哲理,描写生动形象细腻传神,能借用生动有趣的事例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2)以“令人感动的……为题,让学生能通过一件典型的事表现几个人物的形象。
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感情真挚自然感人。
(3)以“美丽的家乡为题,让学生掌握借景(物)抒情散文的写法,写出景物的特点,描写传神细腻生动。
景物与情感结合自然,感情真挚。
(4)阅读身边的习作,评改记叙性散文,巩固训练成果。
评价同学的文章主题是否鲜明,立意是否新颖深刻,感情是否真挚自然;选材是否典型,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描写是否传神细腻生动;语言是否生动丰富。
3.议论文写作训练可以分解成为八次训练
(1)文体意识,即议论文必须是以议论为主,记叙为议论服务,记叙过多,导致文体不鲜明。
文章的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即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论证论点、解决问题即怎么做的顺序组织文章。
为此,组织一次作文训练:以“宽容为题写一则文体特征鲜明、观点鲜明、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2)以“舍与得为题训练如何提出论点,如名言导出法、修辞法、小故事法、开门见山法等。
(3)议论文的分论点,以“开卷(未必)有益为题,围绕“为什么开卷(未必)有益或者以“怎么做才叫开卷(未必)有益提出三个分论点。
(4)以“物质与宁静为题训练段内的层次即标准的议论文文段主旨句、阐释句、举例句、分析句、结论句。
(5)以“人生贵在坚持为题训练学生的论据的选择,避免论据与论点相距甚远,或者不典型。
论据的使用切忌长篇大论,只选择体现论点的部分加以叙述即可。
(6)以“环境与人为题训练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如因果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等。
(7)以“完美与缺憾为题训练议论文的语言,即运用准确丰富生动的语言论证。
(8)自己命题,自选材料,综合训练典范的议论文。
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会出现一些典型的问题如文体“四不像、论点不明确或者无论点、论据贫乏或者不典型、论证思路不清晰、语言不生动不雄辩等。
有针对性地帮他们找到问题,“对症下药,即可写好这个规范性明晰的文体。
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阅读经典的议论文,积累论据———事实论据和经典的理论论据,充实议论文写作。
以上只是我们的粗浅见解。
规范化、序列化作文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在摸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成长,在成长中积淀。
只有当我们的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学会像蜜蜂一样勤劳地“采蜜,充实自己的素材库;
学会根据不同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学会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发展创造性思维;
学会像一个将军一样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地调动自己的语言大军,一挥而就地完成自己的文章的时候,写作才会成为一种乐趣,一种自觉,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蔡汝猛.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策略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0)
[2]叶圣陶.怎样写作[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3,(03)
作文教学浅议
摘要:
随着新课改在作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其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这对作文教学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课改下作文教学存在的现状,并提出有利于加强作文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新课改。
作文。
教学现状
一、新课改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注重模板训练,轻视自主实践
由于作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于模板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发挥写作的能力实践,导致中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逐渐降低。
多数作文教学老师在写作教学时,基本将作文教学内容做到了模板化,即让学生按照模板性的作文进行仿写。
虽然这种模板性教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作文思路,但对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有较大的不利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新课改使作文教学内容上发生相关的教学变化,而作文教学老师为了加快教学成果实施,其只注重传授写作技巧,忽视学生将写作技巧融入到生活中,极易导致学生们对写作兴趣产生乏味感。
2.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因作文教学老师比较注重模板训练,学生们在这种长期一致模式的影响下,对作文写作的兴趣越来越低。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作文写作,只有20%的学生会感到心情愉快,而80%的学生对作文写作感到十分痛苦。
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写作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并无对写作有其他方面的兴趣。
兴趣的淡漠也使学生们在写作时没有较多的内容可写,即使写作生活中的热点事情,也只是停留在记录和描述情况下,并无对其的深入分析和透彻理解,导致其写作的作文不但内容空洞,整体思路上也较为混乱。
3.学生在写作时思想较为缺失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想象力和情感最丰富的时期,对社会现象都应该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然而在中学生写作的作文中却出现了毫无情感、内容雷同的情况。
很多中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判断和理解都存在于表面,很少有学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导致其写作的作文内容思想短缺、内容枯燥。
中学生写作时思想短缺的情况,不但使其写作的内容缺乏揭发事物本质的深邃,也逐渐降低了作文的写作水平。
二、提高作文教学成果的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写作
为了促使新课改在作文教学中的更好实施,作文教师必须要改变思想观念,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作文教师需要改变轻生活、重技巧的教学方式,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们自主写作,并引导学生们多角度认识和探索实际生活,以使学生们在作文中能探索现实事情,提高其语文写作情感抒发。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品质和写作兴趣
让学生写作文不但是对语文水平的一个测验,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们情感的重要渠道,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品质和写作兴趣,
不但有利于更好实施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情感认知。
为了提高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作文教师不应打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适当鼓励学生们在作文中展现其个性自由,使学生们可以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为了完成作文任务抄袭模仿。
3.增加课外阅读,充实学生写作语言库存
中学生写作的作文出现内容空洞、多数雷同的情况,多是因为中学生的作文语言水平不高和知识含量较低,为了解决中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情况,学校应当适量的增加课外阅读课。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读课了解知识的表达能力和事物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们学习阅读中的语音精华和写作技巧,并对增加学生们的写作内容有很大帮助。
增加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了提高中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和课外知识内容,以开拓学生们语文知识的视野,使得其在作文写作时能够用精炼的语言深入描述事物。
三、结语
新课改的对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影响,而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作文教学老师必须要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错误教学方式。
作文是衡量中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不但有利于使中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也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菁.作文教学新课标解读及实际策略分析[J].新校园(中旬),2015(9):66-68.
[2]苗香佳.新课改下作文教学探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1):55-57.
[3]谭利芳.新课改革下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现代交际,2016(10):32-35.
[4]罗国华.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策略调整之浅见[J].课外语文,2015(14):77-79.
【作文教学浅议】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模式浅议09-30
浅议幼儿教学中的美术教学策略10-05
浅议教学档案的管理方法的论文10-05
浅议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分析10-05
浅议课堂教学评价教案教学设计论文10-08
浅议高职《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教学论文10-12
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10-05
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问题与创新10-26
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浅议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