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新高等教育的发展论文
建构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意识,树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观念,构建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下文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等教育的发展论文【1】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建设
【摘 要】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由外延式的国模上的扩张发展,转向了以提高高职院校建设的质量上来。
如今作为“半壁江山”的角色,高职教育的质量建设是各个高职院校发展的头等大事。
然而,由于规模扩大,高职教学质量进步不明显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增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各个高职院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内涵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从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上来讲,还是从社会反响、关注度来说,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在校生数量与日俱增,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从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开始,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到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建设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
内涵式发展是相对外延式发展来讲的。
外延式发展是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前期,学校发展需要从建校规模,校区面积大小、学生在校人数、学校的建筑、仪器和设备等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内涵式发展是学校在相对不可观测到的,类似于学校管理、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一、内涵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目前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达到数千所,数量上已经踏上了高速路的轨道,学校规模也空前庞大;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跟的上时代步伐;流动资金充足,固定财产众多。
但是,和普通高等教育比起来还是有差距。
学校建设硬件设施不说,从学生素质来说,就可以看出端倪。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成绩不理想而选择高职。
加上适龄入学人口在不断减少,学生在数量和质量上就不能和普通教育相提并论。
如果不进行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个差距还将继续扩大。
第二,从入学成绩来看,高职生本来就不占优势,然而当今社会要求不断加大,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不进行以质求胜的转变,在人才市场是难以立足的。
毕业生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果学校只追求以人数多,规模大的学历教育,而没把重心放在专业设置、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还维持在简单的粗放型上,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隐形的就业不利,同时对学校本身也是毁灭性的伤害。
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内涵式发展建设的关键点。
好的学校需要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只有同学师生与学校的共同,才能把一个学校办好,才能把职业教育搞好。
然而,比起普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政府拨款少,经费紧张。
用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相应的更少教师在教学待遇不高,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制度不健全,培训、进修、深造无保障,势必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状况,对学校内涵建设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内涵建设主要突破方面
首先,从政策上来讲,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建设的政策导向。
早在21世纪初,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是为如何更好的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制定的。
提出要调整现有教育体制,扩大高职教育规模,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在政策上没有什么问题,是为高等职业教育铺平道路。
但是,学校对政策的解读偏差,认为当下首要任务就是应该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
于是乎政策一出,各种高等职业院校拔地而起,数量上急剧上升,到达一定规模。
高等职业院校都已经前瞻性的提出了越是在事业规模发展较快的时期,越要重视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对高职院校的规模与质量关系做出了指导。
其次是要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认清当前的形式。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过了以数量求胜的阶段。
目前总体上讲高等教育都已经在目标上达到了大众化的目标。
我国于2010年才开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之前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长期没有统一的指导性专业目录。
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名称含糊不规范,有的专业名称不同专业内涵却相同;有的也会根据当前的短暂的一些热门就业岗位设置粗糙的专业,随意性强,专业设置不成熟,盲目跟风,专业变更频繁,最后导致学生就业困难,造成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浪费。
因此高职内涵建设就要处理好专业设置合理性的问题。
专业的设置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切入点,它制约着人才培养的方向与规格,它是密切联系社会就业、学生个人未来职业、还有就是企业之间衔接的载体。
专业设置与经济结构相适应是第一个方面。
在教育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能够提供相应的足够的信息指导下,可持续原则、适度超前原则下,考虑专业设置的经济因素,针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
最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当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双师”是关键。
初步的讲,高职院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理论联系实际、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当下教师队伍出现的问题中,因此可以首先增加高职教师在企业工作、顶岗的比例。
或者聘请行业、企业的高端技术人才来校兼职教师。
最主要的还是完善“双师”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通过提高优秀“双师”老师的待遇、给予好的发展空间等途经,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
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不仅仅只是这些方面,还有更多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付出。
在高职院校进行内涵式发展建设上,每个小点、每个细节都需要注意。
把高职院校的发展由外延式的扩张,到内涵式的提升,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宗海.高等职业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陈绍敏.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内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
[3] 贺文谨.构建和谐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7.
[4] 王庭俊.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高职教育研究,2009.
高等教育的发展论文【2】
试谈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摘要: 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不断引起人们的反思。
面对高等教育的伦理困境,我们经常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高等教育不能朝良性方向发展,反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这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者不断探讨并研究的问题。
针对当前高等教育的所面临的学校管理、教师育人以及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困境,笔者认为应从多角度去分析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这些困境所产生的真正原因,因为只有分析清楚了原因,我们才能针对问题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等教育;伦理困境;原因分析;反思
教育是一个体系,是一个系统,各个阶段的教育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不能把各个阶段的教育割裂开来。
对于高等教育面临的学校管理、教师育人以及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困境,我们经常在思考,却很难真正找出导致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会如此?其实就在于我们在看待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时,往往不能全面看问题,总是把高等教育的困境原因归结为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忽略了其它学校阶段的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教育与社会的紧密关系,要根据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使教育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正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综合考虑,导致当前高等教育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基础教育失灵。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其实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性人才。
不管是哪个阶段的教育,德育始终居于首位,如果德育没有做好,其它教育就丧失了基础。
而我们目前的基础教育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上,更确切地说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其它素质的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基础教育学校教学什么知识?如何教学知识?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路,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1]如果我们不能搞清楚这些问题,就无法正确理解教育的目的,使教育面临困境,学生素质不过关,尤其是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学生的知识素质不相适应,甚至严重脱离。
用一个很明显的简单例子来说,在坐公交车的时候,一旦遇到中小学放学,学生集体坐公交车时,司机的警惕性特别高,一直强调把钱展开,让大家慢点,怕有学生捣鬼,这就说明中小学学生的表现给司机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而学生在车上也嘀咕,不打算投钱,而且在车上大肆喧闹。
由此可见,我们的基础教育失灵了,不考虑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只关注学生成绩的好坏。
而基础教育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因为学生已经养成了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且这种不好的习惯再改是非常难的。
因此,要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只有让学生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要求他们学会学习、学好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基础教育工作做好了,高等教育才能缩短教育的历程,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第二,高等教育失效。
高等教育失效主要集中表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合格或者说是与社会的要求不相符合。
“中国现在的大学没有那么多诗情画意,在近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学非常现实。”[2]这种现实使大学教育的困境越发突出,大学没有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大学人才,反而让人们对大学的教育感到担忧和不解,最严重的莫过于学生的表现与学生的身份不符,学生既显得过于成熟,又显得过于幼稚。
大学生不合格主要表现在:①基本道德素质不过关,没有公德意识。
现在大学生的表现让人真的是不寒而栗,公众场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上厕所不冲水,上自习占位置,过马路闯红灯,说话不注意方式和语气等等,这些既说明高等教育失效,也反映出基础教育失灵。
②学生理论知识欠缺,甚至不懂基本常识。
大学的学习无人督管,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自觉性,而我们的学生大多都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以为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就是这样自由自在,所以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基本知识学习,甚至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是很熟悉,导致很多学生的理论知识功底很差。
③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很差。
与理论知识欠缺相比,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让人堪忧的,很多学生基本上都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不愿意动,如果有老师要求会引来学生的反感,甚至是不满,所以要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文科学生更是需要如此。
因此,面对高等教育实效,一定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而且要从大一入门就开始严格要求,否则一旦养成不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再要求学生改就非常难。
第三,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复杂化对于高等教育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大学都设在在城市里,城市生活环境的多样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影响无所不在,并且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影响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3]这种变化不仅体现的是学生道德观念与环境的关系,更体现出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仅仅把它和环境影响结合起来分析,我们可能更多只能分析出比较浅显的原因或者是仅看到学生道德思想发生变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而无法理解学生思想道德发生变化的积极影响。
社会变迁和快速发展,使人们都变得越来越浮躁,大家很难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自己分内的事情,都急功近利,想一夜成名,很多学生也抱有这种心态。
作为学生,其主要工作依然是学习,可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不可消除的,有些学生在面对社会环境时,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无形中被社会环境所影响,失去了自我,甚至忘了自己还是个学生。
社会环境之所以能够影响到大学生,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生活在社会中,所以受社会环境影响不可避免。
第二,现在的通讯手段比较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尤其是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更是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信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信息,影响到了大学生。
第三,大学生处于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年龄阶段,他们理解新生事物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其他群体要强,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非主流的新生事物时,他们更容易接受,甚至是效仿,而不是排斥。
因此,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大学生自身的特性使得社会环境更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四,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家就业分配政策的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较高自尊的群体,通常有着不同于一般青年的抱负和追求,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而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4]这样的定位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准确的,
然而实际情形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怎么样,不能贸然下结论,但是目前出现的一个怪现象或者说是不正常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而准确的定位。
不少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不是选择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而是选择逃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第一,学习好坏与就业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因为如果专业不对口,也是很难就业的,所以在很多学生看来,学与不学结果是一样的。
第二,大学的管理与高中及之前严重脱节,使学生失去了自我,变得无拘无束,压抑了多年的学生一下子无人管束,所以就把学习抛到了脑后,这与过去是管束式学习和被动式学习有着很大关系。
第三,现在上大学与就业的关系是越来越间接化,学校无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学生对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降低。
总之,学生在上大学过程中越来越感觉不到上大学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优越感和成就感,而且学校解决不了学生真正面临的实质问题,比如就业问题,既然从实质上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不去解决,不如让自己在大学的四年生活里过得潇潇洒洒,也就是说,就业压力增大,并没有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反而使有些学生失去了信心,甚至自甘堕落。
总之,简单讲,当前高等教育的伦理困境其实就是学校不像学校,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
面对高等教育伦理困境,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予以解决。
首先,加强基础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要从孩子抓起,等到上大学时,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已经形成,再进行教育和改变难度要大很多,而且大学教育其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培养人才,而不是道德素质教育。
其次,调整高等教育方向。
高等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所以要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努力把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质发挥出来,使学生得到进步和成长。
再次,努力净化社会风气。
社会发展不仅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同时也使社会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气息和现象,所以要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把社会对教育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最后,不断创造就业机会。
社会要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当然学生也要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使自己的就业观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
总之,高等教育伦理困境是一个大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讲,它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受社会影响,具体来讲,它与学校、老师和学生有着紧密关系,所以要正确面对高等教育面临的伦理困境问题,根据困境现象,分析困境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孙振东.学校知识的性质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J].教育学报,2006(2):11.
[2]黄正泉.路在何方:中国高等教育的困境[J].现代大学教育,2010(1):43.
[3]张卫东.论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影响[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80.
[4]石书敏.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5.
【最新高等教育的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高等教育如何推动影视文化发展论文10-08
经济学视角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研究论文10-08
艺术高等教育的论文10-01
职业高等教育论文10-01
高等教育教学的论文10-01
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发展10-05
民族声乐发展的论文10-01
小学教育的发展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