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等教育教学的论文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第一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及问题
1经管类专业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成为热点学科,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现今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堂教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着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信息技术与经管类专业课堂融合的不够彻底以及课堂教学中的课件设计存在严重不足等。
1.1信息技术与经管类专业课堂的融合不够彻底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知识也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信息技术被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走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弥补传统知识传播速度较慢的弊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然而在中国高等院校中,信息技术与经管类专业课堂的整合到目前为止还属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具体的整合方式、方法和规模等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其整合过程中还存在着深度与广度方面的不足,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1)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因素包括信息技术、学科和整合建设三个方面,其中,信息技术是平台,学科是主要内容,而整合建设则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如果出现因为没有抓住教学重点而使得课堂成为课本、黑板替代品的情况,那么所谓整合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2)经管类专业本身是一个大的集合,其学科内部也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这就对信息技术产生了不同的需求。
教学整合对信息技术平台的依赖性很大,而教师队伍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也需要一定的过程,信息技术平台如果过于繁杂会使教师产生困惑。
(3)信息技术引进得不够彻底,许多高等院校仅仅配备了计算机供教师进行幻灯片演示等相关操作,以辅助教育教学,还有其他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可以应用到教育教学中,而高等院校却没有对此予以投入,仍使用较为单一和落后的技术设备,这也是阻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问题。
1.2课堂教学中的课件设计存在严重不足
在教育系统的技术领域,其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和教学策略等几个内容,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学习系统设计过程中学习资源的获取与设计。
首先要明确,这里所说的学习资源主要是指软资源,即能对学生学习起到帮助作用的各类媒体资源,包括课件、试题库、学术网站和素材库等。
学习资源在教师和学生中间起到衔接的作用,学习资源可以代表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学习资源的获取和设计工作不容乐观,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科学理论支撑不足,多数的学习资源设计不合理,现有的学习资源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很让人质疑。
在高校经管类专业的课堂上,学习资源,如课件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作用,但有相当一部分的课件只是单纯的图片与文字的堆积,照搬照抄书本内容,缺少对知识技能的深入探讨和剖析。
由于很多的课件开发设计者缺乏调查研究,导致学习资源被重复建设,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致使课件成为所谓的“垃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同经营类专业课堂的结合不单单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还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为经管类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努力将其发展成为有层次、有内容的教学方法体系。
2解决经管类专业信息化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
2.1软、硬件设备的配备
增强信息技术在经管类专业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支撑,要求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软、硬件设备的数量以及质量达到一定的要求。
如今,许多大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等设备,这些都为实现专业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作为学校就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软、硬件设备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在这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可从三方面入手:培养相关教师的信息教育意识、理念以及思想等方面的能力;通过不同的方式以及手段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教育技术工具的能力;教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并且能够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
2.2在利用信息技术时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
信息技术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益。
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时效性的问题,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学。
当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准备时,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情以及教育技术的特点进行有目的、创新性的选择、组织。
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设备,运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各种手段及其组合进行教学,从而刺激学生各方面的感觉器官,增强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
要创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采用人机互动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检索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3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学校管理
信息技术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依托于学校的制度管理以及相关的政策方面的引导。
教育技术平台是非常复杂的,单靠既要进行正常教学又要完成下达的科研任务的教师是无法有效施行的,因此它的正常有效运行需要建立在专门的管理上。
鉴于此,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就需要从观念层面以及制度、政策方面对此进行强有力的支持。
首先需要对在教学中使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师及其取得的成绩进行表彰,进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其次,需要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重新对课程理论的设计进行建构;最后,学校需要完善相关的的政策和制度方面的制定以及执行,相关的行政、职能部门也需要提供支持,这样才能达到信息技术与经管类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
2.4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育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质量的关键还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还是需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
①需要对经管类专业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培训,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现代化教学环境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的优点;②进行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使用网络及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的频率,更好地利用网络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教学质量。
3结语
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比较复杂和庞大的工程,不仅要求国家对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的支持、学校教学理念的改进,还要求教师能力不断提高,另外,这与生自身的努力也分不开。
作者:姜山
第二篇: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一、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旅游人才
1.综合素质方面。
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其发展有赖于相关行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旅游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
因此,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必须深刻了解旅游产业这样的特性,在旅游管理工作中必须具备全局观念,不仅对旅游产业负责,也同样对旅游地的整体发展负责,这是作为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另外,对于高级旅游人才来说,战略管理能力也是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
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的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精品名牌战略、集约经营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应的,具备经营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市场发展战略管理等战略管理能力则是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的必备条件。
2.旅游策划人才。
根据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推动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依托吉林省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文化内涵,营造旅游大环境和精细化建设,重点开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风情旅游、历史文化游、城市风情游等。
如何进行吉林省的旅游形象策划、公关策划、旅游产品策划、旅游服务策划是将吉林省建设成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关键。
高级旅游策划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意思维能力,能够在旅游项目策划中提出好的创意;具备深厚的文案写作能力;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良好沟通所涉及的各方面利益主体。
3.旅游市场营销人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高级旅游营销人才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全面掌握旅游行业发展动态,科学预测市场前景,根据吉林省的不同客源市场的需求,准确把握温泉养生、森林康体、民俗体验、修学考察、商务会议、展览奖励等旅游产品的信息,以旅游市场为导向,进行营销活动,从而为旅游市场营销提供可靠的市场基础。
4.旅游管理人才。
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急需的旅游管理类人才包括高级职业经理人、会展管理、度假区管理、电子商务管理以及特级、高级导游人才等。
这些具有国际水平、对国际旅游市场非常了解的人才为吉林省旅游业发展中的技术管理、服务水平管理、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人才的智力支持。
二、从吉林省旅游产业人才需求看旅游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吉林省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各方面高级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但从目前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高校旅游教育仍然滞后于产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在提供人才的数量、结构及综合素质方面相对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仍存在着诸多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不适用于产业需求。
目前旅游学科的内容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生态学、经济学、金融财政学、地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学科体系宽泛综合,并不是专门化的学科,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深入、不系统,导致旅游高等教育将过多的关注点停留在客房服务、餐饮管理等浅层面上。
同时,学科设置出现多重复。
据调查,吉林省很多旅游院校同时开设管理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课程,造成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
这样的学科设置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学到的知识杂乱无章,无法形成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另外,按照目前的学科设置,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工商管理专业下的二级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商管理类其他专业统一设定。
但实际上旅游管理专业又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独特之处,即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要求很高,在就业时如果没有行业经历,则很难直接从事基层管理者的工作,而必须要从最基层员工做起,本科毕业生和中职中专类毕业生的工作几乎没有区别,这样也就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从人才提供的总量上难以满足吉林省旅游产业需求。
2.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模糊不清。
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从整体来看在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方面大多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
如长春市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各级各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专业课程主要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法规、旅游资源规划开发、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公关礼仪等。
另一所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为掌握饭店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饭店管理能力和服务技能,熟悉饭店管理的相关法规及行业规定。
毕业生能胜任旅游和酒店行业服务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公关、会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是能独立进行饭店创业、项目开发、市场推广的专业人才。
从这两所旅游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要么是培养目标过高,在学科没有得到应有地位的前提下,在实际人才培养中无法将目标落到实处,也就造成课程体系无法深入;要么就是比较严重的不对称结构,严重偏向某一方面,如酒店管理方向等。
模糊不清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极易造成学生无法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导致学生就业时无法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
3.人才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目前吉林省旅游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手段比较落后,相对于旅游产业快速的发展,旅游高等教育远远跟不上其发展步伐,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严重缺乏产业跟踪,缺乏按照产业发展速度和形势及时调整的能力,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严重。
同时,由于目前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程度很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教学水平难以与国际接轨,难以培养出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更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途径
1.结合产业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来说,最急需的是应用型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不能过高过空;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优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并引导学生确定未来发展主要方向,以便中高级旅游人才能够在旅游产业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
不仅具备旅游专业知识,更能够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方向对旅游产业进行开发和服务。
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方面,除了针对旅游市场、旅游策划、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方面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之外,也要注重旅游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尝试按以下模式进行: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旅游产业策划、旅游市场营销及旅游行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管理工作,能够在旅游产业各部门包括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从事策划、营销、管理工作。
针对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状况,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的旅游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增开“吉林省民俗”“吉林省文化发展史”等凸显吉林省地方旅游特色的专业课,以便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很快适应岗位。
2.构建特色实践教学模块。
在现有理论课程教学模块的基础上,集中改革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充分利用各个旅游院校的实训室条件,构建特色实践教学模块。
目前各个旅游高校能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建设模拟实训室,但是从吉林省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来看,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块仅局限于模拟饭店餐厅摆台、模拟前台接待、模拟客房铺床等岗位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职业意识、人际交往沟通、判断决策等能力培养方面加大力度。
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应该增加职业经理人素质培养训练模块、旅游业管理技术模块。
在职业经理人素质培养模块中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增加逻辑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训练;在旅游业管理技术模块中设置管理语言能力、综合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同时围绕相关岗位进行职业意识的训练。
3.实行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和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旅游企业应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以酒店行业为例,旅游院校与酒店企业应充分利用各自的优质资源,结合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酒店业人才的需求数量、规模等确定有明确指向的岗位针对人才培养训练计划,并根据“订单”的约定切实达成双方合作关系。
酒店业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各个岗位的轮岗实习机会,院校应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体制改革以保证学生到岗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岗位需求,这样达成紧密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既能提高旅游院校的教育效率,又能保证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达到企业、院校与学生三方共同受益,最终促进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
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完整的工程体系,涉及政府、院校、企业三方的政策倾斜程度、合作机敏程度等,这项改革不是简单地改编,而是要建立一套可行的、可持续的全新体制,才能使旅游教育完全服务于吉林省旅游产业战略发展,积极促进吉林省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崔莹 郝月
【高等教育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艺术高等教育的论文10-01
职业高等教育论文10-01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10-08
最新高等教育的发展论文09-30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影响论文10-08
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论文10-08
MBA教育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启示论文10-08
成人高等教育旅游管理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