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药学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8: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药学论文

  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

药学论文

  药学论文1

  斑马鱼在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斑马鱼作为一类脊椎模式动物,具备体型小、传代周期短、繁殖率高、体外受精发育、胚胎透明、饲养管理方便等优势,在毒理学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斑马鱼已被广泛用于环境毒理学、病理毒理学、胚胎发育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斑马鱼在毒理学研究中的进展。

  【关键词】斑马鱼;毒理学;进展

  0 引言

  斑马鱼属热带淡水鱼,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纵纹似斑马,成群游动时犹如奔驰的斑马群,故称作斑马鱼。

  斑马鱼常年产卵,成熟雌鱼两周可产卵几百枚,卵在体外受精、发育,胚胎发育同步、速度快,3到4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成鱼体长3至4厘米、体型纤细。

  斑马鱼对生存水质要求不高,适宜水温为25~31℃。

  目前,斑马鱼遗传图谱已经建立,分析了有价值的突变体,发展了转基因斑马鱼技术,其中透明斑马鱼得到了大力推广,这些都提供了良好的毒理学研究平台。

  斑马鱼己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和发育、环境、病理等毒理学研究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1 斑马鱼评价生殖和发育毒理效应

  1.1 斑马鱼评价胚胎发育毒性

  斑马鱼胚胎透明和体外发育,便于在正常生长发育及外源物质的处理下,观察发育进程变化。

  在胚胎发育的致畸或致死原因中,血管、心脏和神经发育是最主要的三个方面,一直处于研究热点,然而斑马鱼胚胎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应用尚属起步阶段。

  同时,斑马鱼具有学习、记忆、群聚、昼夜节律等复杂行为,国内外学者已用该模型进行神经发育毒理学研究,以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1]。

  1.2 斑马鱼在神经毒性方面的应用

  斑马鱼具有敏感的脑神经系统,生命早期即可呈现典型的运动模式,如自主性收缩、碰触反应、泳动等。

  自发性运动可以作为多巴胺神经元潜在毒性的指标,用于检测脑神经系统和评价脑的早期发育。

  在神经毒性研究领域,斑马鱼与哺乳动物模型一样,可以借助生化指标、形态学、行为学来评价药物的神经毒性,检测斑马鱼脑部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情况;未来,斑马鱼在神经学方面,将具有更加重要的研究价值[2-4](图1)。

  1.3 心脏发育及心血管方面的应用

  斑马鱼的胎心类似于人类胚胎的心脏,分为心房和心室,房室之间有瓣膜,因而为研究人类心血管系统提供了一类较好的模型。

  论文的代写而且,斑马鱼的卵体透明、胚胎发育快、心脏体节清晰,早期发育存活不依赖于血液循环,可用肉眼直接观察活鱼卵心脏的明显形态和功能缺陷,或通过分子标记物来识别细微差别。

  受精48 小时后,发育正常的的斑马鱼胚胎,即可用于心脏的毒性研究。

  斑马鱼在心血管药物氯氮平、红霉素、奎尼丁、阿司咪唑等评价方面都有所研究。

  Zhang等对斑马鱼心脏复苏进行了研究报道[5]。

  一些药物可导致斑马鱼心包水肿、心脏畸形、心率减低,体长缩短、体节发育异常、脊柱弯曲、卵黄囊水肿、出血、心脏缩小等多种表型改变。

  1.4 斑马鱼评价骨骼发育毒性效应

  硬骨鱼发育中的基因、信号通路和人类骨骼发育具有高度同源性,相对于其他模型动物,斑马鱼具备个体小、繁殖快、适合高通量筛选、身体透明、易于观察骨骼发育等优势。

  近年来,以斑马鱼为模型的骨骼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其中,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功效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壮骨中药及其成分,特别是量微成分的活性评价却难以有效开展。

  新模型、新方法的建立有益于丰富中药壮骨效应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模式生物斑马鱼既是一类较好的、热门的药学研究工具,根据其骨骼发育的生理、遗传学特点和优势,将斑马鱼用于中药复杂体系及成分的壮骨效应评价,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病理毒理学中的应用

  2.1 斑马鱼评价感官毒理学效应

  斑马鱼的卵受精 72 小时后,视网膜已与成鱼相似,而且幼鱼眼睛占身体的很大部分,操作极其方便,斑马鱼特别适用于眼部疾病的研究。

  一旦其视力受损,斑马鱼会经常生活在暗处,皮肤的色素沉积黑素体随之增加,通过眼睛大小或皮肤上的色素沉积可以方便快速地筛选出有视觉缺陷的斑马鱼。

  目前,发现的斑马鱼眼部特异性细胞或层损伤突变体已超过 50 种,视功能和眼球运动的有关试验还在进行中[6]。

  在斑马鱼模型中,耳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味蕾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但也都在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斑马鱼的听觉器官由耳囊及附属结构(如毛细胞和半规管)组成。

  斑马鱼神经丘毛细胞损伤可作为检测耳毒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辅以斑马鱼幼体的游泳姿态和体位指标,可以对药物的耳毒性进行快速、简便的毒性筛选。

  药学论文2

  银杏叶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为探索有效的药物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银杏叶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LVED、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银杏叶片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LVED及BNP水平, 促进心功能的提高,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论文关键词】 银杏叶片;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心绞痛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临床症状群, 它是由心室崩血及充盈功能减退所导致的, 也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1]。

  银杏叶片是一种可扩张血管、解除平滑肌痉挛、降低胆固醇的中药, 已被用于高血压与心绞痛的治疗[2]。

  本次研究采用银杏叶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并探讨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为探索有效的药物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CHF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参照《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制定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纳入标准: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功能为Ⅱ~Ⅳ级;患者意识清醒;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造成的心力衰竭者、急性心肌梗死者、急性心力衰竭者、伴有精神系统疾病者、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溶栓、改善心血管循环等对症治疗, 使用呋塞米(天津力生制药有限公司)20~60 mg/d;螺内酯(江苏黄海药业有限公司)20 mg/d;地高辛(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0.125~0.25mg/d;培哚普利[法国施威亚(天津)制药有限公司)]4 mg/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银杏叶片(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治疗, 每片含黄酮醇苷9.6 mg、萜类内酯2.4 mg, 服用2片/次, 3次/d, 3个月为1个疗程,医药卫生 共治疗2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惠普公司, 5500型号)测量LVEF、LVED。

  采用BNP检测试剂盒(美国ADR公司)检测BNP。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10]进行评价: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 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 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心力衰竭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 P<0.05)。

  见表2。

  2. 2 两组治疗前后LVEF、LVED及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LVEF、LVED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崩血及充盈功能减退, 使得肺循环和体循环内瘀血而导致的一种复杂且严重的临床症状群, 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 一旦进展为心力衰竭, 病情危重, 并容易反复发作[3]。

  病理特点为左心室增厚增肥、室腔扩张, 射血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4];神经内分泌被激活, 循环功能下降。

  临床特征主要为呼吸急促、胸闷气短、疲倦乏力等[5],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病率和住院率, 如何有效治疗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6]。

  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虽有一定成效, 但一旦引发负性肌力作用, 须立即治疗, 否则后果严重[7]。

  因此, 进一步探索有效的药物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银杏叶片中含有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 可以提高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 减少和清除氧自由基, 进而调节血管舒张功能, 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粘度, 即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活血化瘀之功效[8]。

  本次研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银杏叶片, 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可见银杏叶片明显提高了心功能治疗的效果;另外, 治疗后两组LVEF、LVED及BNP水平均有所改善, 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可见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功能、舒张功能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改善的更为明显, 充分显示了银杏叶片对阻止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银杏叶片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LVED及BNP水平, 促进心功能的提高,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辉, 李拥军, 杨蓉, 等. 组织多普勒成像观察银杏叶片长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30(5):478-481.

  [2] 邓斌.银杏叶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VCIND的临床研究.中国热带医学, 2014, 14(2):210-212.

  [3] 汪艳丽, 刘如秀, 刘志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10):1151-1152.

【药学论文】相关文章:

药学的论文11-12

临床药学论文10-09

药学论文大全10-08

药学论文范本10-06

药学论文范例10-08

社区药学论文09-30

药学论文精选范文10-01

优秀的药学论文10-01

药学论文题目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