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茶文化的视角下英语教学的探析

时间:2023-04-01 09:25:5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茶文化的视角下英语教学的探析

  现代英语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文化教学,将中英茶文化比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突出文化语境的地位,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茶文化的视角下英语教学的探析

  茶文化的视角下英语教学的探析

  第一篇:中西茶文化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植入

  摘要:茶文化是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详细阐述了中西方茶文化在品饮方式、饮茶礼仪以及茶道精神方面的区别,并给出了多媒体教学法、微型戏剧法以及名著阅读法的渗透途径,为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西方茶文化;英语教学

  1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分析

  中国是发现并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度。

  唐宋之期饮茶之风便已盛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国茶文化。

  16世纪初,英国皇室才刚刚接触茶叶。

  18世纪以后,饮茶之风才在英国的百姓之中流行开来。

  地理、气候、文化与习俗各种因素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的中西方茶文化。

  1.1品饮方式差异

  中国茶文化在品饮方式上讲究的是“绿茶”与“清饮”。

  茶叶按照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与黑茶六大类。

  中国人最喜饮绿茶,一杯清茶,翠绿清香,涤荡心中烦恼。

  饮用方式多为冲泡方式。

  所谓冲泡,就是用开水泡茶饮用。

  早期的中国的茶文化中也包含“煎茶法”与“点茶法”等饮用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茶文化逐步去除了方式繁琐的饮茶习俗,回归最为简单的冲泡的饮茶方式。

  人们在饮用绿茶时,一般不添加任何辅料,也不放上糕点。

  人们对于绿茶的品饮,并不是为了果腹,也不是为了物质的享受,而是为了精神的需求。

  或独自一人,或三五知己,或于茶室之中,或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使用紫砂茶壶,或使用陶瓷茶杯,或淡泊无争,或品茗谈心,于“绿茶”与“清饮”中追求的是自然与恬静。

  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在品饮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人更喜爱饮用红茶,也更爱在饮茶时增加糖果、蜂蜜、点心等各种辅料,形成了特有的“红茶”与“辅料”的饮用方式。

  与中国的大陆性气候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多是海洋性气候,阴雨绵绵,潮湿阴冷。

  绿茶的凉性特质并不适合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

  虽然西方国家最早接触的茶叶种类是我国的绿茶,但随着时间的沉淀,红茶逐步成为西方国家最喜爱的茶叶种类。

  人们在饮用红茶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糖块、奶水果、蜂蜜、咖啡甚至酒精一起饮用,以获得淡苦与香甜结合的美味。

  在西方国家,人们在饮茶的过程总还会放一些饼干、蛋糕一同食用,使得饮茶不仅起到解渴润喉、消遣时光的作用,同时具有饭前饱腹的功能。

  1.2饮茶礼仪差异

  茶饮不仅是中国人的生活常态,也贯穿于中国人的各种仪式之中。

  在仪式之中,人们常常通过敬酒、饮酒来表达敬仰与接纳,形成了历史悠久的“酒文化”。

  然而,酒性过烈,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过度饮用不利于身心健康。

  中国人发明了“以茶代酒”的礼仪。

  在仪式之中,奉茶是重要礼节。

  客人到来时,冲泡绿茶,对坐而谈,欢迎之情溢于言表;新郎新娘结婚之时,双手奉上绿茶一盏,表达对双方父母养育之思的感激;徒弟拜师学艺之时,

  徒弟向师傅敬茶一杯,以表达浓浓的师徒情谊;佛家弟子修行之时,每天定时行茶道之礼,收摄内心,舒缓压力,一举一动总表达对佛教教义的敬畏。

  西方国家的饮茶礼仪与中国的饮茶礼仪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西方国家,人们并不将饮茶贯穿于各种重大仪式之中,而是将其固化在生活之中,时间明确规定、饮茶方式也几乎不变。

  在早晨起床之后,英国人通常会喝早茶,一杯红茶加上各类点心便是一顿丰盛的早餐;午饭之前,部分英国人会冲泡一些绿茶以提神醒脑以保持高强度工作的效率,这个时候饮用的茶一般称为“上午茶”。

  与之对应的便是风靡英伦三岛的“下午茶”。

  如果说“上午茶”仅仅是部分英国白领的饮茶方式选择,那么“下午茶”便是英国全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创作于xx年的一首英国民谣“当时钟在四点敲响,世间的一切将为茶停止”表达了英国人民对下午茶的热爱与痴迷。

  人们经过了上午与下午的紧张工作,精神略有疲惫且腹内略有饥饿,三五知己饮红茶、吃点心、谈天说地,可以舒缓一天工作的疲惫并增进彼此的友谊,对事业有着较大的帮助。

  1.3茶道精神差异

  自古以来,中国便十分重视饮茶对人品行修养的重要作用,正所谓“茶道精神”。

  从陆羽《茶经》中提出的“精行俭德”到宋徽宗《大观茶论》的“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再到当代庄晚芳教授总结的“廉、美、和、敬”,展现了茶道精神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人饮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我国的茶道精神融合儒道释三家之精华,既可以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也可以表现出淡泊名利的道家哲学,还可以展现宁静致远的佛家文化。

  一杯清茗,反观内心,在空灵中涤荡心灵中的尘埃,感受寂静与美好。

  对比来看,西方的茶文化并不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更多的在乎于物质方面的享受。

  西方茶文化会创造出闲适、随意的饮茶氛围,舒适、自得的饮茶环境。

  与中国茶文化“茶禅一味”的格调不同,西方国家在茶道精神的思想内核在于积极、健康、高贵、优雅,透过饮茶来彰显注重品味、强调修养的生活态度。

  2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

  最初的英语教学多注重语法的训练、词汇的记忆与篇章结构的理解,而忽略了西方文化的渗透。

  事实上,文化是语言的内核,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不注重西方文化的英语教学,学生往往不能准确理西方人话语背后的含义,甚至对原文的意思产生误读。

  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西方的文化,才能准确理解文化背后的含义。

  教师在教授语法、词汇、文章的同时,应当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了解背景特点与语境内涵。

  优秀的英语教师懂得,教师教授的不仅是语言,更是文化。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对西方文化的不了解。

  不理解西方的风俗习惯,自然不理解解文化语句的含义;不理解西方节日庆祝方式,也理解不了相关语句的含义。

  教师和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语言和文化的统一关系,才能真正的教好英语与学好英语。

  此外,由于文化中常常包含部分小故事、小习俗与小幽默,这也常常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茶文化渗透

  西方茶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应当注重西方茶文化的渗透。

  根据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特点,渗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品饮方式的文化渗透

  中国人爱冲泡绿茶清心,西方人爱冲泡红茶暖心;中国人喝茶时不加任何辅料,喜欢“清饮”,西方人喝茶时多添加蜂蜜、咖啡、糖块等辅料,喜欢“混饮”。

  这些区别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课文时,加以讲解,同时配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印象。

  课堂中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如播放教学片或音乐等,为学生提供目标语言承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在这里,教师可以选用2013年王冲霄导演拍摄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五集《时间为茶而停下》进行辅助教学。

  该记录片详细阐述了英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尤其注重描写了英国下午茶的盛况,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英式下午茶对所需器具还是有一定要求,首先要配置绘有精美英国植物与花卉图案的瓷器茶壶、维多利亚骨瓷的杯盘或银质茶具,除了茶壶,下午茶还必须备齐滤匙、三层点心盘等15件物品才算完整。

  精致的茶具里体现的是英国人对往昔贵族传统的传承。

  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中国的茶室布局,中国茶叶的类型,各种中国茶叶相关术语的英语表述,以帮助学生在对比中习得中西方茶文化在品饮方式上的区别。

  3.2饮茶礼仪的文化渗透

  中国的饮茶礼仪与西方的饮茶礼仪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的饮茶礼仪贯穿于重大仪式之中,西方的饮茶礼仪主要体现在固定时间的固定茶点方面。

  由于茶饮料在大学生中并不盛行,中国的部分饮茶礼仪学生也未必知晓。

  教师在饮茶礼仪方面的文化渗透时,不仅要讲述西方的饮茶礼仪,同时要注重中国饮茶礼仪的传播。

  这些可以采用微型戏剧法进行教学。

  微型戏剧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中以目标语言表演经典戏剧,通过学生自己对戏剧中人物、场景、文化的感悟加深对目标语言的理解。

  根据教学目的,可以让学生进行以下情景表演:久未见面的好友重逢,主人为客人冲泡绿茶;男女结婚时,夫妻双方为父母敬茶;徒弟拜师时,徒弟为师傅奉茶等。

  微型戏剧教学法通过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饮茶礼仪。

  而西方饮茶礼仪的教学可以采用课堂实践的方法进行。

  在午饭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冲泡“上午茶”,缓解上午工作的疲劳。

  教室周边放置一些红糖、咖啡、蜂蜜以及酒精等辅料供学生自行添加。

  下午4点钟左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饮用“下午茶”。

  学生一边饮用下午茶、食用点心,一边谈笑风生,真正还原英国“下午茶”场景,最大程度在课堂上渗透中西方茶文化。

  3.3茶道精神的文化渗透

  中西方茶道精神的文化渗透相对较难,需要学生用心体会。

  英国原版名著阅读是英语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茶道精神的文化渗透。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英国散文家约翰.普利斯特里的作品《大众化价格》帮助学生体会英国茶文化的内涵精神。

  《大众化价格》描述了下午茶的优雅与闲适。

  “黄昏开始,点起明亮的炉火,端出茶和松饼。

  炉火在愉快的脸上闪烁,室内一切温暖舒适。

  世外风吹雨打全不相关。

  ”这些语言细致地描写了人们在饮用茶点时愉悦恬静的心情,可以看做英国茶道精神的代表。

  参考文献

  [1]马晓俐.茶的多维魅力———英国茶文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220.

  [3]曾立伟.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9):269-270.

  [4]王利琳.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英国茶文化[J].农业考古.2015(5):104-107.

  [5]张利华.谈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5(10):72.

  第二篇:茶文化导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对策分析

  摘要:不少教师在英美文化选题上习惯于从可视的材料入手,来强调英美文化的趣味性和异质性,对这种教学内容安排应引起同行的警惕;另外,可视的材料未必能够与英美文化的本质特征相契合。

  因此,将茶文化导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之中,则可以作为目前着重研究的课题。

  具体的导入对策包括:理清中英美三国茶文化的知识点地位、形成逻辑连贯的英美茶文化导入线条、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师生互动、完成阅读理解教学中的文化素材选择。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高校;对策

  英美文化教学构成了高校英语教学的选讲内容,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该内容板块能够较好的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改变传统教学内容所导致的沉闷气息。

  从调研中可以知晓,不少教师在英美文化选题上习惯于从可视的材料入手,来强调英美文化的趣味性和异质性。

  对此,笔者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表现出某些担忧,即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可视的材料可能已被学生所掌握,进而教学效果便将大打折扣;另外,可视的材料未必能够与英美文化的本质特征相契合。

  正因如此,将茶文化导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之中,则可以作为目前着重研究的课题。

  首先,茶文化属于英美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英国与美国之间的茶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又根源于两国的国民性和文化传统。

  由此,这就能在逻辑上连贯的向学生传递英美文化信息。

  1对茶文化导入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目标定位:

  1.1充实课程教学资源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许多教师在阐述英美文化差异性时,习惯于用英美国家的国民性来作为素材。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素材符合英美文化教学的需要,但大学生群体通过各种途径实则已经了解到了这种国民性,所以其往往难以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

  然而,随着茶文化的导入,这种素材则是大学生群体所较少关注的领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便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可见,茶文化导入目标之一便是,充实课程教学资源。

  1.2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本文所讨论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指向大学公共英语范畴,对于学习公共英语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在英美文化知识的前置性积累上并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

  因此,在课程素材选择上还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由于我国是茶文化大国和古国,茶文化已经渗透到国人的方方面面。

  这样意味着,大学生群体能够十分自然的借助自身的茶文化常识,去识别和了解英美茶文化。

  这样一来,就能使学生能够轻松的掌握课堂教学信息。

  1.3逻辑再现文化现象

  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已提到,通过对英美茶文化知识的传递,进而深入到导致英美茶文化差异性形成的历史和人文背景中来,最终实现该素材的教学得到拓展和升华。

  因此,这就能逻辑再现英美茶文化现象。

  之所以强调它的逻辑性在于,完整的逻辑性不能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也能由现象到根源进行全景展示。

  可见,这就比单纯去讨论英美国家的国民性差异性更为适合教学。

  2目标驱动下的导入模式分析

  结合教学体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导入模式分析:

  2.1导入前的准备

  这里所要做的工作便是对英美茶文化进行提炼,然后通过整合来适应教学的需要。

  从文化现象的逻辑展开顺序来看,首先需要对英美人士在饮茶的不同方式进行素材提炼,之后从英美国家的国民性入手来解释各自方式的形成原因,最后落脚于各自国家在社会文化形成上的历史逻辑。

  沿着这种思路,教师就需要在逻辑连贯的要求下进行素材选择和整合。

  反观目前的课前准备,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以“杂谈”的形式来对待,这是不对的。

  2.2导入中的铺垫

  前面已经指出,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需要,英美文化教学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意在与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活跃课堂氛围。

  这就决定了,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在进行课堂教学,所以导入中的铺垫也是十分重要的。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遵循“由近及远”的方式来对待。

  也就是,可以从中国的茶文化入手来引出英美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并从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感受,来类比英美茶文化对英美人士生活的影响。

  紧接着,便可以逻辑展开上文所述的讲授思路。

  2.3导入后的反馈

  导入后的反馈主要指向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这也是满足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

  实践表明,这里的反馈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评价指标的制订。

  不难看出,学生对英美茶文化的习得,并不会直接对他们带来怎样的“益处”,即使作为大学英语知识点,也并不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因此,现阶段较为可行的反馈则是,提升他们在阅读理解上的前置性知识储备。

  3模式构建中的难点问题解析

  毫无疑问,以上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

  这里,将对三个方面的难题进行解析。

  3.1中国茶文化课程地位问题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在于,不少教师在开展英美文化教学时,未能较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学理性。

  思想性决定于我国高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也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所承担的思想教育职能。

  不难试想,当学生对英美茶文化如数家珍,而忽略中国茶文化存在的历史前提性,则势必会助长“欧洲中心论”的势头。

  另外,从学理的角度出发,英美两国本身并不是茶叶出产国,他们的茶文化存在着中国茶叶的影子。

  可见,需要正视中国茶文化课堂地位问题。

  3.2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

  这是一个教学常规问题,但同时又是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所忽略的问题。

  从调研中可以感知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时常会出现教师在教学上的“自娱自乐”现象。

  不难知晓,这种现象最终只能会让教师的教学努力归于徒劳,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变得紧张。

  同理,随着茶文化知识点的引入,也势必会陷入到教师的“自娱自乐”之中,那么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便显得十分必要了。

  然而,在现有的教学案例中,却很难归纳出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

  3.3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通过学生传递英美茶文化知识,来促使他们在现有的阅读理解训练上,能建立起前置性知识储备。

  这样一来,就使得对茶文化的学习与短期学习效果相联系了。

  而在这里也需要正视一个问题,即如何制订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模式。

  4对策根据以上所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对策:

  4.1理清中英美三国茶文化的知识点地位

  在“由近及远”的知识点讲授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及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内容,并在历史视域下来建立起中国茶文化与英国、美国茶文化之间的联系。

  从而需要促使学生明白,英美茶文化形成所依赖的物质载体——茶叶,对于他国而言都是舶来品。

  因此,从中就凸显了中国茶文化在文化系统中的影响力。

  之后的教学,则着力分析英美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进入到两国国民性的分析中来,最后落脚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传承。

  4.2形成逻辑连贯的英美茶文化导入线条

  这里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从英美人士的饮茶风格入手,在现象层面阐述英美人士的饮茶差异性。

  如,英国人一天会饮三道茶,每道茶的功能都各不一样;而美国人则在快餐文化下,习惯于饮用冰红茶。

  第二,从现象层面便进入到了他们各自国民性的阐述中。

  如,英国人具有传统和保守的国民性;美国人则具有随意和心态开放的国民性。

  第三,从国民性中又进入到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中来展开阐述,如美国国民性根源于他们的移民精神。

  4.3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师生互动

  事实证明,若是建立一对一的师生互动,那么学生普遍具有逃避心理。

  因此,这里就需要建立起教师与“学习单位”之间的互动,而这里的“学习单位”便是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英语教师并不陌生,这里就需要根据这种模式来组建师生互动模式。

  根据教学常规,教师可以在课前以预习的方式设计出几个问题,由合作小组通过网上资料查询来获取茶文化信息。

  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就能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了。

  4.4完成阅读理解教学中的文化素材选择

  为了检验英美茶文化教学的实效性,则可以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来实施。

  为此,这里就需要对有关的文化素材进行选择。

  笔者建议,教师可以结合网络关于英美茶文化的英语介绍资料进行剪切,从而来集中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样一来,就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另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还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为何英美人具有直线思维的特质,并反映在阅读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这与国人的喜欢绕圈子不同。

  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特定的哲学意识下,所逐渐形成的民族特性。

  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则性极强,并尊重制度安排。

  由此,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将有助于他们在涉外岗位上,能适应英美人士的行为习惯,而不至于陷入中国人臆断的尴尬之中。

  (2)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充分体现在中美文化的差异中,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响。

  众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竞争、自由、平等,深深影响着美国社会,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中,这就使“自信”、“创新”、“冒险”的特质植根于美国人的行为习惯里。

  在语言逻辑上则表现在,如面对需要冒险的事宜,国人常常从消极的一面进行表达,而美国人则从积极的一面进行表达。

  5小结

  本文认为,英美文化教学构成了高校英语教学的选讲内容,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该内容板块能够较好的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改变传统教学内容所导致的沉闷气息。

  而将茶文化导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之中,可以作为目前着重研究的课题。

  具体的导入对策包括:理清中英美三国茶文化的知识点地位、形成逻辑连贯的英美茶文化导入线条、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师生互动、完成阅读理解教学中的文化素材选择。

  参考文献

  [1]柏佩利.英美文化知识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教育,2016(28):256-257.

  [2]卢华.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41-42.

  [3]叶莹莹.大学英语中英美文化教学研究[J].学子:下半月(教育新理念),2015(5):8-9.

  [4]陈海生.论英美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南农业,2012(22):35-36.

【茶文化的视角下英语教学的探析】相关文章: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管理探析10-26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分析论文10-08

伦理学视角下的旅游景区管理探析的论文10-09

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时间分配理论探析论文10-08

劳动力经济学视角下劳动关系探析论文10-09

当代高校法律教育的新视角探析论文10-08

英语教学探析09-30

探析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就业问题论文10-08

茶文化与英语教学探讨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