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论文
大型仪器设备一般从体积、价格、复杂程度等来衡量。各个学科的大型仪器种类也不同。一般理化的大型设备有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傅里叶红外等,生命方面有DNA测序仪、超速离心机、生物安全柜,生物培养箱、超低温冰箱等。
【1】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论文摘要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明显增多,这对高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高校进行现代化科学研究、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否得当,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能否提高的主要指标。
一、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仪器设备开放的力度不够当前,许多高校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只在本学校内或者本单位使用,开放范围很局限。
而且,在大型仪器的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必要的对外交流,使仪器设备资源不能共享,使得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偏低,影响了科研的正常开展。
还有部分高校,没有出台关于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政策或制度,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效益的发挥。
(二)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已经制定了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的规章制度。
但仍有部分高校,即使制定了规章制度,也未必严格执行。
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没有建立完善有效地监督、评估机制,致使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使用不当的现象频繁发生。
操作人员不能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不到位,造成了部分仪器设备折损,从而影响了科学研究的准确性、有效性。
另外,大型仪器设备属于固定资产,不能创收,高校一般很少安排相应的保养、维修经费,致使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队伍不专业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价格相对昂贵,多为高新技术设备,操作程序比较复杂。
高校在配置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上,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确保操作安全。
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高校并没有配置大型仪器设备专业操作人员,操作者多为教师或者研究生,很难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实验室工作向来不被高校管理层重视,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章程。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不稳定,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严重影响着部分仪器设备功能的发挥,很难表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效益提升的策略
(一)构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利用效率构建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高校设备资源共享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资源,有针对性的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服务站。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可以将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相关规格、型号、功能等等信息公布在网站,并且形成科学的网络管理体系,向全社会开放。
这样既可以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学术、技术交流,同时也能够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
同时,高校相关部门应建立专业的大型仪器管理共享平台中心,有专门的维修、保养基金,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分配,力求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能够及时有效,从而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科学管理建立完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高校在购买大型仪器设备之前,要对设备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严格的评估和论证。
对于一些效益较差的设备可以不购置,对一些资源共享平台中拥有的共享大型仪器设备可以不重复采购,避免资源的浪费。
建设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常规管理制度,包括日常使用中的操作、用电、用水等安全制度。
并相应地制定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度,责任到人、责任到位,才能确保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安全;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有效地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和保养。
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设,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针对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状况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的延长。
同时,也可以制定激励机制,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服务积极性,使他们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为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支持。
(三)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大型仪器设备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高素质的专业的技术人才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校应加强大型仪器设备专业管理、技术人才的培训,使它们能够及时适应不断革新的技术。
高校可以组织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班,对操作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和安全意识培训。
加强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和操作理念,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高校应建立规范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团队,使岗位轮转正常有序,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另外,高校应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队伍机构,有利于大型仪器的充分利用。
学校应鼓励一部分管理人员继续学习深造,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
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升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管理效益,是高校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提高的重要基础。
只有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建设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及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从而推动高校教学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伟.基于产权理论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2]蔡兵,刘姝伶,尹玲娜,王学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2:259-263.
[3]洪霞,韦须祥,周俊,李宜祥,崔益军.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7:232-235.
【2】大型医疗设备调查及其效益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医院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加强设备管理,保证设备的使用效益,对于医院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集团下属院区不断引进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仪器,庞大的资产比例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对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管理。
1、大型医疗设备调查介绍
1.1调查范围
集团下属各院区医疗设备原值庞大,其中专业设备将近占50%。
因此我们抽取了各院区5万元以上专业设备进行调查与取数。
1.2调查步骤及取数方法描述
(1)我们从各院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导出5万元以上专业设备,将设备基础信息反馈给科室,由科室自查设备是否存在或有无遗漏,同时上报设备相应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日常对设备工作量有登记的科室需报送该设备在特定期间的工作量。
(2)我们根据科室上报的收费项目名称,通过各院区收费系统查询收费记录,初步确定设备的工作量情况,并与科室上报数进行核对。
(3)完成以上工作后,我们下到临床科室,将所查到的工作量反馈给科室,并与之前所上报的工作量进行对比,对于两者差距较大的设备,协助科室进一步确认,找出问题所在。
(4)根据核实的设备工作量,要求科室将设备的使用状态分成饱和、偏多、正常、偏少、闲置以及报废6种状态。
对于一些工作量偏少及闲置的设备,我们重点关注,初步了解原因,为后期改善创造条件。
(5)对于无法收费或者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设备,根据科室的记录或科室负责人的主观判断确定设备的使用状态。
1.3调查结果
我们重点关注那些使用状态偏少及闲置的设备。
结果,偏少及闲置的设备约占设备调查总台数的20%,占总原值的15%,比例还是比较大的。
2、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在工作量偏少及闲置的设备中,有不少设备因为刚购入不久,新设备、新项目的推广仍需时日,造成工作量不足;有些设备则因为使用年限长,经常出现故障,或已技术淘汰,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排除设备使用年限的影响,我们发现,造成设备使用率不高、管理效益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前期购入时缺乏完善的可行性分析
(1)科室购入设备时对设备性能、参数了解不够。
部分设备购入时,科室没有充分了解其性能、参数,导致购入后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如某院区动态喉镜(原值60多万元),因出报告时间慢且没有配备相应的医生工作站,并不适合门诊人次较多的耳鼻咽喉科,目前只作为某些仪器的替补使用;超声波清洗器,因清洗器太小,器械放不下,目前处于闲置状态。
(2)收费项目不规范。
部分科室在申购设备前,没有与物价管理员沟通,导致设备购入后因无法收费或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而使医务人员提供服务或病人接受服务的热情下降。
这就使得设备到位后使用效率不高,有些设备甚至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违背了购买初衷。
(3)没有做好设备的宣传工作。
有些新设备引进时没有做好宣传工作,引进后病人根本不知道医院购入了这样的医疗设备。
或者对性能及功效并不熟悉,不敢轻易尝试。
等购入后再进行宣传,让病人慢慢了解,此时已经失去了一部分病源。
2.2购入设备的后续工作迟滞
(1)人员、技术、场地等相应配备迟滞。
设备购入后,因设备运行的基本条件(如人员、技术、场地等)不具备,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如某院区经脐单孔腹腔镜通用摄像平台,因其属于高新技术,目前只有一位医生在开展此类手术,故设备利用率不高;而另一院区睡眠监测系统,因到位后没有及时安排监测专用房间,设备工作量偏少。
(2)设备投资效益分析工作没有做好,没有引起科室重视。
很多大型医疗设备购入使用一段时间后,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效益分析,导致科室无法及时了解其使用状况,从而不知道如何改进。
或者投资效益分析反馈后,科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改善这种情况。
2.3其他
有些设备购入后主要用于科研、试验及学生教学,不能收费,工作量也往往偏少;有些设备受到病源限制,有专门的适应证,针对专门的病人。
除此之外,还有些设备恰巧在我们调查时间段进行维修或者出现故障,因此工作量偏少或闲置。
3、加强大型医疗设备效益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资产的属性就是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医疗设备效益管理,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针对大型医疗设备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做好设备的可行性论证工作
要充分了解设备的参数、性能,结合科室实际购买。
首先,科室要清楚到底要购买什么样的设备,设备主要用来做什么,希望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或者相对于旧设备,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更新、改进。
同时,要积极联系医学工程部、采购供应部等相关部门,把需求及时向他们传达。
对于可以选择的设备,要对它们进行全面的了解、比较,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避免一味崇尚购买最新、最前沿的设备,而导致购入后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其次,在财务部门的帮助下,科室要做好设备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积极联系物价员,确定设备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医保相关政策,避免盲目参考其他地区的收费而忽视实际。
同时,大致预期其工作量、收入及相应的成本消耗,预估其经济效益,避免预期过于乐观而导致后期科室积极性的下降。
3.2准备好相应的配套设施
人是设备操作的主体,在设备采购前,各科室要针对新设备做好相应的人员安排及培训,并且尽可能安排多个人员,避免有设备没人、工作量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要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好房屋等配套设施,及时跟采购供应部沟通,保证耗材的充分供应,保证设备的工作量。
3.3做好项目的宣传工作
对于新买入的设备、新开展的项目,集团或院区要大力支持,在成本核算、绩效核算方案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政策。
使用科室更要予以重视,加大宣传的力度,尽可能多争取病源。
对于科研设备,也要充分发挥其在科研方面的作用,只有让科研成果逐步转化为临床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会显现,医院设备投入的成本才会得到弥补。
3.4进行设备投资效益分析
强化科室设备跟踪效益反馈。
定期抽取大型医疗设备对其进行投资效益分析。
对于使用率低、效益差的设备,要求使用科室提出整改意见,相关部门应定期关注科室整改意见的落实,持续关注设备使用情况。
比如在完成设备分析并对科室进行反馈后的半年内,应每月收集设备使用情况,如有改善,则以后每半年收集一次数据,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如未改善,则继续对使用科室进行反馈,敦促科室尽快落实改进建议,直至逐步改进。
3.5定期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因为时间、人员的限制,我们每年只能抽取部分大型医疗设备进行重点分析,很容易忽略其他一些设备的使用状况。
定期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检查,了解其工作量与使用情况,对于工作量偏少及闲置的设备着重分析,找出原因,为其提供改善的条件,或者进行科室间的调配,可充分利用设备资源,提高资源使用率。
参考文献:
[1]吉利侠.关于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J].医疗装备,2011,24(12):46-47.
[2]朱建国.浅谈医疗设备使用管理[J].科协论坛,2011(11):77-78.
[3]李帅帅,王凤,施安,等.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方法和作用[J].科学管理,2011,26(5):115-116.
[4]戴文娟,丁旭辉,汤建凤,等.医院成本核算下大型医疗设备投资效益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1(4):49-51.
[5]石胜江.现代医院设备管理细则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110.
[6]刘志强.浅析医院设备效益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18):89-90.
[7]谢文.大型医疗设备效益管理与评价[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86.
[8]董兆华.对医院设备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1):42-43.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生物医学类实验室的大型仪器平台管理论文10-09
企业设备管理的论文10-01
纺织综合实验仪器设备管理10-05
化学实验仪器和操作论文10-10
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论文10-09
生产设备管理论文10-01
高校设备管理论文10-01
质检设备管理论文10-01
医院设备管理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