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7:2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

  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

  第一篇: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研究

  一、循环经济与金融创新的内在关系

  所谓的循环经济是指基于对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关系的正确认知,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强化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以成熟的市场机制为基本动力,以节约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资源为基本手段,以期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在整体上实现低开采、低排放和高利用。

  之所以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强调金融创新,主要源于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一方面,循环经济所具有的综合性、高投入特征在根本上决定了其每个阶段均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而市场经济下的金融体系是以资金供给者的角色出现的,可为循环经济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因此金融创新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可通过经济增长质量和发展方式的改善和升级积累丰富的金融资源,且可以促进资金高效流通和市场走向完善,甚至刺激金融资源加快创新和整合。

  足以见得,循环经济与金融创新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二、循环经济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发展

  自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施以来,我国金融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循环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因起步较晚,循环经济理念尚未得到公众的正确认知和广泛认同,致使地方政府、金融行业等不愿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而循环经济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以及约束和激励机制的不合理和不完善,致使企业明显缺乏支持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并造成了财政拨款浪费严重、银行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大大弱化了金融对循环经济的支持效用。

  概括的讲,我国金融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我们借助行之有效的金融创新,着力解决循环经济发展投资不足、渠道有限、效率不高等重要障碍,以此促进两者共同、健康发展。

  三、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策略

  由上可知,金融创新是当下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手段,但在探索有效的创新策略时必须紧贴我国基本国情和循环经济与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适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金融创新,以此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并满足其强烈的资金诉求。

  具体可参考下述几点建议。

  1.构建良好的政策引导体系。

  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艰巨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若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导向作用,必然会放缓金融创新速度,这显然不利于循环经济的顺利实现,因此建议各级政府正确认知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意义,以更新发展理念,并从财税、投资、信贷等多方面加以合理引导,从而为金融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

  如针对财税,可将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纳入财政预算中,并积极吸引相关的社会资金,以此丰富基金形式,为不同的循环经济主体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注重绿色税收体系的完善,具体可通过增设环保投资、强化绿色补贴以及资源税改革、调整和完善来实现;

  针对投资,可将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等项目列为投资重点,并直接或间接为产业关联度高、社会效益大、示范类生态工业园、环境设施建设、循环经济项目等领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引导全社会逐步走进循环经济发展行列;而针对信贷,可基于合理的政策支持,借助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为企业谋求成本较低的资金等。

  2.致力于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金融创新的有序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加之循环经济发展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致使资金供需矛盾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为走出困境,就必须通过金融市场机制的完善为金融创新铺平道路,进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首先是激励机制的完善,即以鼓励政策、优惠政策等形式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中来,以此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如为循环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支持,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合适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以鼓励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等;

  然后是创新机制的打造,此时建议基于发展理念的创新,由政府设立循环经济科技研发基金,由金融机构为技术研发组织和单位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支持等,以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最后是风险防范机制的形成,在此建议保险公司以设立或购买风险投资基金,或者认购主板与二板市场中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的债券、股票等形式实现循环经济投资风险的疏导和转移,并以多层次体系的市场格局有效控制风险损失。

  3.充分发挥融资渠道的效用。

  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如为对循环经济持有发展热情的中小企业上市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

  充分发挥资本工具、股票市场等的优势,结合技术扶持和推广,适度放宽对其资本额的限制,以推动蓝筹股市场交易体系走向成熟,为增长潜力大、具有规模优势、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争取更多的股票上市份额,进而培育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循环型企业;

  同时结合资产证券、企业证券等收益固定的证券模式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支持,以此拓展直接融资范围和途径;

  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发挥间接融资的优势,但其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其中三大政策银行应顺应循环经济发展形势,逐渐将金融服务转移到循环经济发展具体工作中来,如为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型中小企业、农村部门、环保科技等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或者专设循环经济发展银行,以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而商业银行也责无旁贷,如针对环境破坏型或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可提高其贷款利率、要求强制还款、进行抵制贷款等,而对与之相反的企业则可以放宽贷款条件、延长还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也可以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依托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体系,制定多样化的贷款政策和业务,为其提供外部资金支持,以此促进地方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4.进一步创新金融产业产品。

  金融产品的创新无疑是金融创新的核心,特别是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其创新力度更应进一步加大,以此丰富金融工具,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金融产品的创新应涉及下述几点:

  如商业银行可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根据“3R”产业原则将可持续发展、环境等因素纳入投资、贷款、风险评估等环节中,用于开发绿色环保信贷业务,以此为企业争取绿色低压贷款,同时借助业绩评价的优化,结合费用、信贷、营业、利润等结构特点,

  将循环经济支持因素视为一种权重系数融合在准备金率、再贷款利率等监管范畴中,以此推动企业逐渐走向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

  针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不足,可通过政策性银行积极创新无息贷款、优先贷款、信贷周期延长等金融产品,为绿色产业、新能源开发、技术创新、生态工业园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并大力建设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发展基金,以期提高闲散资金的利用效率,丰

  富企业融资途径;而实践表明,证券化产品、期权、掉期、排放减少信用交易、互换、天气衍生产品等新型金融产品可积累大量的资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开发推广,但必须以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前提。

  此外,为进一步实现金融创新,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还应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如出台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循环经济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明确社会各主体的责任义务,健全资源回收、废物处理等法律法规,统一循环经济发展标准等,以此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结束语

  总之,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之下,金融创新既是时代使然,也是内在要求,但其发展现状尚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将积极探索更切实、更有效的金融创新策略视为当务之急,并以问题障碍为切入点,妥善处理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的关系,以此推动金融创新健康发展,从而为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进而实现两者协调发展。

  作者:冯森 工作单位:仲利国际租赁有限公司

  第二篇:循环经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1循环经济园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模式

  实现创新突破的过程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到创新能力提升模式的问题呢?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模式是具体过程的表现,每一个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其选择的模式也会出现差异;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园区是一个特殊的企业群落,具有横向耦合性、纵向闭合性、区域整合性等特点。

  区域集群企业创新所涉及的面较广、因素较多、创新需求存在差异,牵动着现代产业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多个方面。

  因此,依据循环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本文在对基于知识共享的循环经济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模式、合作创新能力提升模式、引进创新能力提升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能力提升的综合模式,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1.1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模式

  循环经济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强调在企业层面上,一般是园区内的大型企业或者龙头企业。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认为,自主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依靠企业独特的知识与技术的积累、共享进行自主研发,在技术上发生重大突破,创造新方法,在知识观上带来深刻变革[3]。

  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就是个人知识与部门知识不断沉淀、积累并转化为组织知识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个人、团队之间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方式进行知识共享。

  在组织中,知识个体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知识的传递者,每位员工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水平之间存在差异性,他们需要通过人员互动、协作学习等方式交流沟通,将个人所掌握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通过网络、媒介、口头等各种途径与其他员工共享。

  接受知识方员工通过进一步理解、相互协同,将吸收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创新。

  企业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知识,就需要将分散的个人知识有效集中利用,形成具有丰富知识的组织部门。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由单个部门或单一类型的知识来完成,需要拥有不同类型的知识部门协同努力。

  在这种环境中,部门之间应加强相互协作,通过共享关键性知识资源,促进知识在相互依赖的内部组织和企业共同体中高效流动,进而将获取的新知识引入工作中,为企业提供雄厚的知识基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自主创新模式是企业内部知识资本自发形成的,员工之间相互共享差异化知识,可以提高员工知识量及应用能力,促进企业创造出核心知识。

  但是自主创新模式需要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没有足够强大的基础力量很难承受这样的创新活动。

  因此该模式存在创新要素比较单一、缺乏外部资源信息共享的缺点。

  1.2合作创新能力提升模式

  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园区的企业为获得各自利益而连接起来形成共生网络。

  当企业内部拥有的知识很难实现创新的突破和价值提升时,企业的边境会转向外部环境寻求帮助,借助外部知识共享、相互协作给企业注入新的知识,这种方式被称为合作创新[4]。

  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中小型或大型带动中小型创新集群企业,他们采用联盟的方式与产业互补企业、上下游企业、服务机构等其他公共部门,在投资、科研、生产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形成园内的产品关联和业务关联的协同,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为提高区域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重要途径。

  知识共享是区域合作创新的基础。

  知识共享形成了企业间密切的物质和技术联系,通畅的信息共享平台等多种类的交流手段和途径,形成了企业间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有利于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环境和合作气氛[5]。

  合作创新更加关注水平层次间的互动,强调创新企业间整体力量的协作创新。

  合作企业之间知识共享活动包括2个过程:一是提供过程———知识提供者将知识发送给接受者。

  由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园区中拥有知识资源的企业及服务机构将知识通过技术共享、会议交流、指导培训、文件等通道将知识发送给知识接受者。

  二是吸收过程———合作企业对知识的吸收和使用。

  合作双方或多方企业通过对知识、技术进行消化、理解,经过系统和人员的分析整理,最终形成企业的创新知识。

  知识创新过程需要参与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新的方法、通力合作,企业间定期与不定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知识在量上的增加和质上的改善,从而促进企业新知识产生、新产品诞生、新技术运用而生。

  实现整体优化、共同受益,增强园区内生性知识增长、产业有效供给,形成单一企业无法达到的区域品牌优势,提升区域整体合作创新能力。

  合作创新能力提升模式,能够使区域集群企业产生市场资源的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促进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传播与吸收,激发新思想、新技术的应用,实现集成众多资源的合作,提升循环经济园区的持续创新能力。

  但是由于共享知识的来源不同,合作创新会包含一些不确定性的知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创新决策带来负面影响。

  1.3引进创新能力提升模式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利用引进外部知识资源可以弥补企业自身智力的不足。

  所谓的循环经济园区“引进”创新,即区域内部企业通过接受外部其他知识的传播与外溢效应,来获得未来知识积累、技术交易。

  这种引进创新是产生于企业自身应用过程之外,它必须吸取其他企业或机构的知识,将区域置身于一定的知识创新网络中与其他合作伙伴进行更深入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不断进行学习和自我知识积累,逐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6]。

  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跨专业的联动企业。

  循环经济园区作为以谋求联合创新发展为第一位的特殊产业组织形式,在其进行职能化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自身优势与劣势外,还应该分析价值链的各环节,从而发现知识势差,通过区域内部协调及外部知识资源共享,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循环经济园区外部引进知识源是多方面的,它要与外部利益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引进生产工艺、产品销售、客户需要等方面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分享科研成果、引进人才、传播基础知识;要重视政府管理机构等多方面协调运作,发挥引导扶持作用。

  不同的知识核心能力集成,可加快区域企业的价值链集成和重构,形成区域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区域集群企业应通过与外围知识共享网络接轨,通过现场参观、人员培训、专题会议、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为循环经济园区注入新知识。

  引进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双向、动态、多边的集体互动学习过程,并非照搬其他外部资源的技术,它同样需要投入研发力量。

  引进知识存在排序共享的问题,应先与区域中高位优势的企业相互学习进行频繁的知识交流活动,再将共享和吸收到的知识、信息反馈到横向或者低位优势企业相互共享知识,帮助区域内部企业人员快速地掌握市场发展趋势、技术层次所需的专属知识,从而把获取的外部知识资源推广到整个区域中,在知识的不断吸收转化与应用中实现知识的自我积累。

  确保知识在区域内不断扩充和提升,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实现园区范围内企业资源互补、生产互补和集成创新,从而真正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

  总之,循环经济园区引进外部知识资源可以增加区域知识储备,获得创新优势。

  主体间知识共享内容越广泛、差异越大,就越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

  但参与的知识主体越多,互动学习的程度就越复杂,知识的模糊性导致知识难以顺利共享,长期引进外部资源会使企业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不利于园区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2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模式的比较

  通过以上对循环经济园区创新能力提升的3种不同模式的分析[7],下面从参与共享创新的主体、知识共享的重点内容以及创新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创新能力、创新成功率、适应规模与阶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3循环经济园区企业综合创新能力提升模式

  循环经济园区创新能力提升是知识共享的目标,知识共享贯穿于整个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又是实现创新能力提升的手段。

  在前面我们分别提到了基于知识共享的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创新的循环经济园区创新能力提升模式,我们认为,这3种模式并不是完全独立排斥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结合,为此提出基于综合模式的循环经济园区创新能力提升模式。

  循环经济园区企业在实施创新活动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创新所需的创新资源,利用知识搜索寻找知识源形成知识接口,对相关知识源进行知识选择。

  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知识主体是园区获取创新资源的不竭源泉。

  创新需求与知识完全匹配时,可以强力地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

  对知识源有了充分的了解后,企业就需要与知识源之间进行知识共享活动,通过知识主体间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过程实现知识创新[8]。

  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过程是隐性技能、经验分享的过程;知识从隐性转化到显性,是知识外部化的过程,它是隐性知识在群体中传播与沟通被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的过程。

  显性知识在不同知识主体间转化为更加系统的显性知识,是知识的组合化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实现知识的重新配置和知识积累形成新的整体;显性知识转化到隐性知识,是新知识内部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知识不断创新的过程。

  循环经济园区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是知识共享活动形成合力的结果,实现了企业员工、组织内部、区域集群企业间及外部知识源的自由沟通与交流,及时、充分地共享信息,可以加速知识创新,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循环经济园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各个阶段也需要选择正确的提升路径,做出最优决策。

  通过分析企业创新能力需求、企业发展阶段,选择一种或多种创新能力提升模式,实现协同发展。

  总之,循环经济园区创新能力提升受多方面因素、多个创新主体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知识共享融入到循环经济园区创新能力提升的全过程,可以更快地实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目标。

  本文对3种基于知识共享的循环经济园区创新能力提升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比较,进而提出基于知识共享的循环经济园区综合创新能力提升模式,为实现集群企业知识共享和提升循环经济园区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建议。

  作者:刘佳梅 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相关文章: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论文10-01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论文10-01

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论文10-0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论文10-01

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论文10-09

循环经济发展方略探讨论文10-12

循环经济发展的体现运用分析论文10-09

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论文范文10-01

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论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