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历史教学的相关论文

时间:2022-10-01 02:42:4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教学的相关论文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历史教学的相关论文

  第一篇

  一、通过史学阅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不断提升研究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而阅读是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一步,历史教师的阅读是另一种备课方式。

  历史专业教学杂志对最新史学研究动态进行介绍,以及对教学改革成果的关注,并对课堂教学每一个细节进行探讨,几乎可以说是历史教师获得视野和判断力的“捷径”。

  从备课、上课到教学研究,正是这种视野和判断力一步步助推了教师的成长。

  2。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由于教师年龄的增长,历史教师普遍出现专业知识日益陈旧、知识面日益狭窄、知识量储备不足等现象。

  如果一位教师具备了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发展的能力,具备了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那么他所储备的知识必定兼具了现实性和专业性,他的教学设计也将具有创造性。

  史学阅读将会给原本的教学设计注入活力、开拓视野,使得教师的设计更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也将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独特的设计将更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能力。

  二、借助史学阅读材料,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1。史学阅读为备课提供思路和素材

  课堂实践发现,初中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有限,所知史料甚少,对史料的解读能力也有待提高。

  课堂讨论因无法呈现有力的史料证据而显得局促,教师对历史材料的运用还主要局限于课本材料和常规材料。

  史学阅读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和新鲜血液。

  如在讲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通过阅读大量专业论文和历史书籍,对微课“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的设计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路

  有这样一段材料十分有趣:相比清朝政府对舆论宣传的漠视和放任,日本则是全面操纵了现代化传媒工具,在新闻通讯全球化初见端倪的时候,日本政府充分利用了木版与铜版印制手段、传统的素描、海报宣传画,以及刚刚在媒体中运用的摄影术等手段,全方位控制了舆论。

  反复的传播影响了社会公众和国际舆论,在这个战场上,他们占尽优势,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军的败局。

  这段材料来自于万国报馆编著的《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一书,原来在一百多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舆论战已经是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思维的火花闪现,备课思路一下子开阔了,原来一直强调清政府的腐坏是战败的原因,事实上是不全面的。

  通过历史阅读,教师可以看到较全面的史料,进而有助于教师本人对历史的认识,有助于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

  2。史料设计推进和生成课堂教学

  在史料方面,教师首先要完成“丰富历史细节”这个任务,储备更真实、更丰富、更多元的史料,然后再选择一些史料进入课堂,引导学生使史料意义化、理性化和内省化,实践“求真”的教学观念。

  只有在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谈论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才具有意义。

  历史教师只有通过历史阅读,才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三、选择史学阅读材料,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1。提升学生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思维训练,而史料是训练思维的最好抓手。

  以微课“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为例,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战败是体制落后造成的,需要充分而鲜活的史料,因为体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初中生而言,如何把体制落后这个概念具体化、生动化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认真考虑的。

  例如可以从中日海军机构对比入手看中国体制落后,使学生明白国家机器的运转,尤其是军队机构的运转是战争胜败的关键,机构的多元化必然带来战时指挥的混乱不清。

  清政府军事体制的落后是甲午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引发学生思考。

  2。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将看到的史料变成学生练习的题目,这是史学阅读利用的一种方式,它注重的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是在别人搭好平台的基础上,结合了自己思考的拓展性学习。

  通过持续性的训练,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史学阅读贯穿于教师的备课活动、教学设计、新课教授和习题训练等各个环节,是历史教师终身学习的方式和方向,也是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如何利用史学阅读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可以说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第二篇

  一、历史微课资源一般包含的要素

  一是教学需求分析。

  教学需求分析是可以单独的或嵌入视频的文本形式,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微课资源的历史背景与要解决的历史教学问题。

  它包括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等。

  二是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微课资源的核心。

  根据具体的历史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视频教学内容一般有以下教学步骤:第一,学习导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疑问等方式导入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并带领学生回顾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阐述与解释,引入核心概念或新知识点,围绕新知识点进行讲解阐述或操作示范。

  第三,归纳提升,注重对规律的总结和提升,侧重于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

  三是练习与测试。

  练习与测试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微课资源中的知识点的重要环节。

  一般是围绕微课资源知识点设置相关检测题,以单独的或嵌入视频的文本形式呈现。

  四是相关学习资源。

  围绕微课知识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其他相关的资源,包括视频素材、多媒体课件和网页等。

  与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相比,使用微课资源的历史课堂教学具有短小精致、化繁为简、简便实用、易于学会、随时随地、形式多样等优点,它带来了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把“先教后学”的传统顺序翻转为“先学后教”,非常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当然,微课资源用于历史学科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历史微课资源的局限性

  一是微课资源比较适合知识的讲解,不太适合历史学科的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等。

  学生能“理解什么”不等于他们“能够做什么”,更不等于他们“能够做好什么”,所以,微视频在历史学科教学实践中不利于学生自己的问题生成与创新。

  二是微课资源难以呈现或取代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碰撞、互动与分享等,而这些正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精彩、最有价值的部分。

  三是微课资源比较适合历史学科低阶层次历史思维的培养,难以满足高阶层次历史思维的培养。

  学生使用微课资源,能够知道和理解教学内容,在课堂中他们能开展学习,学会应用,这仅仅涉及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认知领域的前三个低阶层次,即知道、理解和运用,并没有涉及后三个高阶层次,即分析、综合和评价。

  过分注重低阶层次思维的培养,忽视高阶层次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四是微课资源准备对历史教师要求较高。

  微视频制作包括选题、设计、方案、预录和评审等步骤,期间真正用于拍摄的时间并不长,而前期准备非常耗时,要求非常高。

  五是微课资源应用对学生要求高。

  学生务必事先自觉观看和理解微视频,否则将会影响后续的'课堂练习和应用。

  如果学生一天需要观看几门课程的微课资源,将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六是学生长期与电子屏为伴,用眼过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不可否认,微课资源的确能翻转教与学的顺序。

  但是历史教师不能机械地盲目追赶所谓的微课教学潮流。

  微课资源绝不只是一课教学的简单微缩化,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哪些内容最适合采用微课资源,这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理性思考微课资源的教学价值。

  三、历史微课资源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是历史微课资源应该更适合于一些难于理解、需要梳理、有待点拨的历史教学内容,诸如史学理论、历史概念、专题复习、解题指导等内容,更能体现微课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魅力。

  二是历史微课资源目前主要用于教学内容的讲解,类型比较单一,应该进一步制作成问答类、讨论类、探究类、实验类等多种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是历史微课资源制作应该从注重低阶层次思维的培养转变为低阶层次思维和高阶层次思维的培养并重。

  四是历史微课资源应该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

  当然,只有通过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对上述问题做一个客观公正的回答,才能客观评价微课资源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历史教学的相关论文】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论文范文10-09

医学检验的相关论文10-08

文化与道德相关的论文09-26

学案教学历史教学论文范文10-07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10-09

政治教师教学相关理论论文10-09

哲学是什么相关论文11-15

儿科相关医学论文10-08

企业文化相关的论文10-09

金融市场的相关论文10-09